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论述了西南三江地区那邦、高黎贡山、崇山-澜沧江、点苍山-哀牢山-红河剪切走滑带、区域性伸展与变质核杂岩、新生代盆地及走滑过程中的碱性岩浆活动等特征,认为西南三江地区经历了挤压收缩变形(60~40Ma)、走滑伸展热隆(40~38Ma)、走滑剪切深熔(38~23Ma)、走滑剪切伸展(23~11Ma)、走滑剥蚀隆升(11~5Ma)5个时空演化阶段,并对应5种运动机制及动力学机制:碰撞挤压、走滑拉张热隆(岩浆)、走滑剪切深熔、剪切伸展、走滑垮塌,主要表现为走滑造山。西南三江造山带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形成的多条巨型顺时针走滑剪切带,其间的块体向南逸出并顺时针旋转。走滑断层系起了位移量调节和构造变换的作用,西南三江造山带为典型的走滑造山带。  相似文献   

2.
渤海走滑断裂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长贵  加东辉  宛良伟 《地球科学》2017,42(11):1871-1882
走滑断裂在渤海海域广泛分布,深刻影响着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化.在对渤海海域大量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走滑断裂对渤海古近系源-汇体系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走滑断裂压扭作用控制了局部物源体系的形成;走滑断裂的张扭作用控制了沟谷低地的形成;走滑断裂的水平运动控制源-汇体系的横向迁移.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发育模式十分复杂,渤海古近系常见的主要有S型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模式、叠覆型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模式、帚状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模式、共轭走滑带源-汇体系模式.开展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特征及其控砂模式的探讨,对含油气盆地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湘赣边区NNE向走滑造山带构造发展样式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应用马杏垣教授倡导的构造解析方法,对湘赣边区NNE 向走滑盆岭山链的构造发展过程及样式进行了研讨,论证了该地区前中生代EW 向古特提斯构造体系与中新生代NNE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之间的立交桥式横跨叠加关系和构造背景,建立了华南陆壳俯冲 会聚走滑转换造山模型,提出了新华夏式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新概念,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文中强调,发育在湘赣边区的NNE 向走滑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南段的主干成分,由NE30°同向走滑断裂(P) 和NW320°反向走滑断裂(R′) 交织而成的雁列菱形网结系统是该断裂在地表的基本构造样式。大多数陆壳俯冲型和会聚走滑型的花岗岩都具剪切重熔成因,雁列的半地堑盆地和新华夏式变质核杂岩体主要受走滑 伸展变形场所控制。指出自晚三叠世以来,该地区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重大构造转换和两个性质及发展趋向相反的走滑造山过程,即印支晚期的陆壳俯冲向陆内会聚走滑转换和侏罗纪时期的会聚走滑造山;早白垩世开始的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转换和白垩纪- 老第三纪的离散走滑造山。每次构造转换和构造变形对该地区的成岩成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湘赣边区自晚三叠世开始进入全新的陆内走滑造山作用阶段,并在白垩纪早期经历了从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的转换。对该走滑断裂系统的构造解析及轴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NNE向走滑断裂直接控制了区域大规模热液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对走滑断裂控矿作用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李理  赵利  刘海剑  房贤云 《地质科学》2015,50(2):446-472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在早白垩世被动裂陷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主动裂陷盆地, 走滑作用贯穿始终, 特别是在兰聊-盐山断层以东, 使这个裂陷盆地具有鲜明的走滑特征。伸展和走滑作用此消彼长, 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相互叠加、转换, 垂向上相互叠置、交切, 并由此导致变换带的产生。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方向和速度变化、后撤以及板片窗效应、中始新世印欧板块碰撞导致的地幔上涌是控制盆地形成的深部背景,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强烈的左行走滑、古新世-早始新世弱的左行走滑以及中始新世后的右行走滑活动也深刻地控制和影响着盆地的发育, 盆地内晚中生代-新生代的伸展和走滑构造的演化则是其浅部响应, 并由此控制着岩浆活动以及油气生成、运聚和分布的时空迁移。  相似文献   

6.
西南三江构造体系突出表现为以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为中轴的不对称走滑对冲构造,次为与走滑断裂相伴的伸展滑脱、走滑拉分盆地构造体系,再次为块体内部的近北东、北西向走滑断裂系。西南三江造山带构造体系演化分为挤压收缩变形、走滑深熔热隆、走滑剪切伸展、走滑剥蚀隆升等4个阶段。自晚白垩世开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西南三江造山带对冲体构造体系初始形成。自渐新世开始,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楔入欧亚大陆,印度板块与扬子克拉通构成力偶,两者相向、相对运动,挤压与剪切特提斯大洋缝合带及两大陆边缘弧盆系等地质体,西南三江造山带对冲体构造体系进一步发展,近南北向剪切走滑构造体系形成,构造方向也由近东西转为近南北向。而与近南北向主走滑断裂带之相伴的伸展滑脱构造、拉分盆地,块体内部近北东、北西“X”型剪切走滑断裂同时相伴形成。这样,就形成了西南三江造山带大规模的对冲、走滑、旋转及其伴生的伸展、拉分盆地构造的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凹陷东洼是渤海盆地典型的盆缘洼陷,基于新一轮区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资料,采用构造解析与构造物理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黄河口凹陷东洼的断裂体系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受走滑和伸展变形的共同作用,研究了发育了以NNE-NE走向为主的走滑断裂体系和以EW-NEE走向为主的伸展断裂体系,断裂构造演化经历了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的初始张扭裂陷阶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走滑伸展裂陷阶段、沙一二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的伸展萎缩持续走滑阶段、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张扭变形阶段等4个阶段.其中,主走滑断层是在初始张扭裂陷阶段所形成的NE向伸展断层基础上持续活化而成;主伸展断层则形成于走滑伸展裂陷阶段的SN向伸展作用应力背景下.在伸展萎缩持续走滑阶段,各方位断裂在近SN向伸展作用下持续再活动,表现为走滑-伸展复合变形为主;在张扭变形阶段,先期主干断裂选择性活动,同时新生形成大量新近系的次级断层.   相似文献   

8.
走滑变形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湘东地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走滑断裂是大陆造山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构造类型,并常常成为各种流体异常活动的场所。湘东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的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NNE 向走滑断裂系统。该走滑断裂系统经历了从会聚走滑(T3 - J) 向离散走滑(K- E1) 的重大构造性质转换,并明显控制了该地区中新生代的岩浆活动、断陷盆地和区域热液铀成矿作用。本文以湘东地区若干走滑断裂为例, 研究了其中各种构造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走滑变形过程中伴随着显著的流体活动, 而且在不同变形时期或同一变形期不同变形环境,其流体作用有显著不同。走滑断裂中的流体作用对区域热液铀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治岭头金银矿基底发育八都群变质系,盖层为晚侏罗世火山岩系,金银矿体赋存于变质岩系中,金银矿体受控于变质基底的韧性共轭剪切带。研究认为,NW方向的韧性剪切带具有右行平移性质,NE方向的韧性剪切带具有左行平移性质,EW方向剪切带未见剪切动向,主要为含变质岩角砾的石英脉。NE和NW两个方向的韧性剪切带具有共轭性质,EW方向剪切带位于共轭剪切带交汇部位,受到相向挤压造成的尖端钝化,SN向的脆性断裂对矿体起到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PALEOCENE—MIDDLE EOCENE DEXTRAL STRIKE-SLIP DEFORMATION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 IN THE WESTERN YUNNAN, CHINA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e well-known problem that the observed strike of a shallow-dipping rock fracture can vary widely, even if one re-measures the strike in the same location, is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place the statistical estimation of the strike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shallow-dipping rock fracture sets on a sound foundation. We have made series of strike measurements at each of various dips on a wooden laboratory “fracture” to allow estimation of strike standard deviation at all shallow dips. This is accurate for smooth rock and serves as a lower bound estimate for rock with a rougher surface. These estimates are used, along with two independent iterative statistical procedures, to re-estimate the dip direction confidence interval of an actual set of nineteen fractures. The dip direction confidence interval is more than three times as wide as the corresponding dip confidence interval. This will be made visible in our transformed confidence region plot for the mean pole.  相似文献   

12.
湘赣边区NNE向走滑断裂-流体-铀成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紫金  傅昭仁 《现代地质》1998,12(4):522-531
以湘赣边区NNE向走滑断裂系统构造解析及其演化和动力学分析为主线,结合含矿流体的运动学过程研究,进行热液铀成矿动力学分析,以探讨成矿作用的动力来源、作用机制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走滑断层是发育在克拉通内部稳定区的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对于深部储层形成与油气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哈拉哈塘油田4 140 km2三维地震资料,在高精度相干切片提取与地震精细解释基础上,对研究区奥陶系走滑断层进行了分段研究并讨论了分段性对于储层发育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走滑断层整体格局为由北东、北西向断层组成的纯剪机制下形成的共轭走滑断层,单条走滑断层的构造特征符合Riedel剪切模型,主干断层周围主要发育R剪切分支断层。(2)根据走滑断层不同部位构造样式、应力状态的差异,建立了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分段发育模式。走滑断层端部为应力发散区,多表现为马尾状构造,可分为伸展型和挤压型马尾状构造。走滑断层内部由线性段、斜列叠覆段、分支断层段、辫状构造段组合而成。线性段呈线性延伸,剖面上为孤立的高陡直立断层。斜列叠覆段分为拉张型叠覆段和挤压型叠覆段,其类型受控于次级断层旋向与阶步的关系。分支断层段多为斜交压扭样式,羽状断层发育较少。辫状构造段内部断垒与断堑交错发育,划分为张扭段、压扭段。(3)不同段具有不同的储层发育特征。马尾状构造段、斜列叠覆段、辫状构造段储层最为发育,分支断层段储层较为发育,线性段储层相对不发育。(4)综合储层发育位置、油源断裂与分支断层配置关系、局部构造高3方面因素,建立了6类与走滑断层相关的油气富集模式。R剪切分支断层与主干断层夹持部位、压扭段内部、马尾状分支断层高部位是北部潜山顺层岩溶区最为发育的3种油藏富集模式;压扭段内部、张扭段是南部断控岩溶区油气更富集的部位。论文成果认识对于完善克拉通盆地稳定区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分段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受控于走滑断层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断层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地质图件中,断层的位置常用断层走向来表达,但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掌握断层的走向,更需要掌握断煤交线的方向。通常在煤层倾角稍大、断层倾角稍小的情况下,断层走向与断煤交线存在一个夹角,求取该夹角,可准确追踪断层附近煤层。为此以正断层为例,利用断层及煤层的走向与倾角要素,推导出2个计算断煤交线与断层走向夹角的公式。通过例举几种特殊情况,佐证2个公式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普遍存在浅表构造剥蚀-沉积作用及其相关耦合机制,从而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构造变形特征与演化过程.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通过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和野外地质调查等研究,揭示其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导致了褶皱冲断带大规模抬升剥蚀、断层多期活化与无...  相似文献   

16.
基底先存断裂的活动会对其盖层岩层的变形起到较大的影响,尤其当应力直接作用于基底时更是对变形起到了控制作用。通过一系列的砂箱实验模拟分析了在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中,当深部的基底断裂作平移滑动时盖层断块的被动变形情况:当其具有伸展分量时,会形成一个近对称的走滑 伸展裂谷形态,当具有挤压分量时,会形成以逆冲走滑断裂为边界的对称的局部挠曲隆起;同时在剖面上会形成典型的走滑构造特征,变形区域的大小与伸展或挤压分量的大小有关。先存的盖层断块受到基底作用力时,除内部变形本身还会发生旋转,形成局部的拉伸和挤压区;当一个地区的基底断裂多次活动甚至发生反转时,就会使地表形成特别复杂的构造现象;郯庐断裂带中段的埕岛-垦东潜山构造带的变形是一个典型的走滑基底控制的情况,实验结果证明基底的走滑反转变形造成这些断块的旋扭,盖层的非完全反转形成了剖面上的“复式花状构造”。  相似文献   

17.
湘桂地区中新生代走滑断裂系统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桂地区是我国的重要铀成矿区之一。该区自中生代末期以来进入了全新的陆内走滑作用阶段,并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构造转换,即晚三叠纪末至侏罗纪末的会聚走滑和白垩纪至第三纪早期的离散走滑。三条NNE向的主走滑断裂(PDZ)和一系列NE向的同向右侧列走滑断层(P)以及NW向的反向走滑断层(R')组成了复杂的走滑断裂网络系统,并直接控制了湘桂地区铀矿床(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莫桑比克阿尔特里哥纳是世界著名的伟晶岩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稀土、水晶和宝石等矿产资源。伟晶岩脉及其矿体的分布受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北北东—北东向分布的伟晶岩矿床以稀有金属矿种为主,北西向分布的伟晶岩矿床以稀土金属矿种为主。伟晶岩体及其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等,规模大,富含钽铁矿、铌铁矿、锂云母、锂辉石、绿柱石、独居石、铌钇矿、烧绿石和泡铋矿等矿物。伟晶岩年龄410M a~560M a,是泛非构造运动的产物。按岩浆凝固浓度等分类,伟晶岩类型为稀有金属伟晶岩,部分为浅成、晶洞状伟晶岩;按化学成分等分类,伟晶岩以钠锂型为主,部分为钾型。伟晶岩体有明显的结构分带。  相似文献   

19.
THE LATE QUATERNARY RIGHT LATERAL STRIKE-SLIPPING OF ZHONGDIAN—DAJU FAULT IN NORTHWEST YUNNAN, CHINAthesubject“TherecentdisplacementandDynamicsoflithosphereintheQinghai XizangPlateau”ofnation alclimbingproject“Therecentdisp  相似文献   

20.
大兴断层是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北部的廊固凹陷的边界大断层,控制着整个凹陷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根据大兴断层的走向特征,将研究区内的大兴断层分为东北段、中段、西南段3段,并对其结合处成因进行了探讨。文中首次将大兴断层断面以三维立体形态展示出来,并对大兴断面的三维几何形态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认为大兴断面是个由多个倾斜面组成的曲面,每个相邻的倾斜面通过轴面而分隔。轴面通过其走向特征,分为横向轴面与垂向轴面,其中横向轴面为平行断层走向的轴面,而垂向轴面则是垂直断层走向的轴面。通过4个横向轴面与2个垂直轴面将大兴断面分为10个区,每个区都有各自的形态与特征。对大兴断层的活动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兴断层初期是以多米诺式运动模式为主,后期在翘倾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形成上陡下缓的犁式断层。其上盘地层的运动模式则是初期与断层同时发生旋转,地层陡且直,在上陡下缓的断面形成后,以斜剪切模式运动,形成滚动背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