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Cu-Mo-Pb-ZnVAg-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同一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演化或不同成矿流体体系在同一空间叠加的产物。该成矿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成矿作用的动力学和矿产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35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进一步划分成正岩浆成矿体系、接触带成矿体系、远程热液成矿体系和火山热液成矿体系。如果熔浆具有很强的流体圈闭能力,所有的含矿流体都将被封存在岩浆体内,并随着岩浆的固结而析出成矿物质,形成正岩浆矿床。当岩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含矿流体逸出岩浆体时,如果岩浆的直接围岩具有较强的捕获成矿物质的能力,即发生接触带成矿作用。否则,含矿流体将在岩浆热驱动下远离岩浆体,形成远程热液矿床。如果有利的流体通道直达岩浆体,含矿流体甚至可以喷出地表或其附近,形成火山热液矿床或水底喷流沉积矿床。这种理论分析似乎与许多成矿事实相吻合,可以有效地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和矿床勘探。  相似文献   

3.
八论矿床的成矿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是区域成矿研究的一种学术思想,亦是地球系统四维成矿论.认为地球的矿床世界是由特定的时空域内,各类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类型组合的矿床自然体矿床成矿系列及其联合体成矿体系所组成.矿床形成决定于时间、空间、成矿作用三要素.矿床世界的基本单元是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组成成矿体系,成矿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4.
矿床成矿系列(以下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或矿床类型组合的自然分类,是矿床地质科学和矿产资源评价中研究成矿规律的成矿学理论之一。矿床在自然界并非单个(或孤立地)存在,它们靠成因联系,并相互依赖着构筑成矿床组合的自然体,赋存在与成矿作用相匹配的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构成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称为矿床成矿系列(陈毓川等,2006)。特定的时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内一个大地构造活动旋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特定的空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亦就是成矿的地质构造背景,一般相当于形成的三级构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是指特定的时、空域中发生的地质成矿作用,即岩浆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在水体中沉积成矿),变质成矿作用,表生成矿作用,与岩浆、变质成矿作用无关的流体成矿作用(陈毓川等,2015);并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的自然体。  相似文献   

5.
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是最重要的两类钨矿床,其成矿作用过程与成矿机制不同。矽卡岩型钨矿成矿作用经历了大规模隐爆过程,沟通了岩浆系统与地下水系统,体系中有大量大气降水的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岩,岩浆热液体系与地下水体系的混合是大规模成矿的重要机制。石英脉型钨矿则不然,虽然发育大规模的控矿断裂体系,但成矿分带不明显,甚至发生逆向分带,大部分钨矿顶部以线脉带尖灭于砂岩中,矿床外围也不出现独立的铅锌矿体;一般划分不出明显的多成矿阶段,也不发育隐爆角砾岩;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变化范围小,无明显的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成矿流体的混合或降温演化过程皆不明显;成矿物质及流体都来自岩浆岩,成矿过程中无显著的外来成矿物质和/或大气降水的参与。与矽卡岩矿床相比,石英脉型钨矿成矿系统总体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石英脉两侧的云英岩化蚀变规模较小,石英的δ18O及流体包裹体δD变化很小,成矿体系的水/岩比例较低。形成黑钨矿石英脉的成矿流体可能并非简单的岩浆期后热液,而是一类含水相对低富含硅质和成矿物质的高温流体,通过快速充填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6.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印支期的演化息息相关,本文以翟裕生等确立成矿流体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将右江沉积盆地中的金矿床按照成矿流体输导体系的不同划分为断裂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不整合面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岩性输导成矿子系统。以典型矿床为载体,初步探讨了各成矿子系统的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作用产物,并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186-1198
[摘要]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的重要矿床之一,对其成因迄今存在争议。本 文报道了新的观测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试图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为指导解释马厂箐矿床的成 因。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是罗照华等(2009)提出的一种与国内外矿床学界内生矿床成矿理论主流见解 不同的新理念和新见解。马厂箐铜、钼、金成矿与马厂箐小岩体空间上紧密相伴,时间上相近或稍晚。 马厂箐矿区岩体和矿脉S、C、Pb、H、O、Si 和He、Ar 同位素数据表明:铜、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 部地幔流体(透岩浆流体),金矿成矿物质由深部地幔流体(透岩浆流体)和围岩地层共同提供。马厂箐 的小岩体既有幔源岩石(如煌斑岩),又有壳源岩石(如花岗斑岩),而原生流体则均来自地幔,流体与岩 浆来源的不一致性暗示了透岩浆流体的性质;马厂箐矿床的时空展布特征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预 测相一致,比传统岩浆热液成矿理论更好地解释了矿床成因;马厂箐矿床是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产 物,主要与区农小岩体群有关,斑状花岗岩体仅仅起着含矿流体的屏蔽作用。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 是在同一能量驱动机制下,岩浆热压力和地幔流体内压力可能驱动含矿流体在不同的位置上堆积不同 种类的金属,从而在含矿流体通过的路径上发生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并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矿床, 其铜、钼、金多金属成矿过程可以全部归属为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8.
滇西兰坪盆地中新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床,是我国著名的热液矿床成矿带。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的统一性是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前提和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兰坪盆地的成矿时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盆地西缘出现以铜为主的成矿作用;兰坪盆地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早、晚第三纪期间,因盆地东、西部边界向两边地块的俯冲碰撞及中轴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导致盆地中央地带出现大规模成矿流体活动,成矿流体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分异、运移,及盆地受挤压隆升,变成山间盆地,出现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流体圈闭,因而形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矿床;同时,含有挥发性组分汞、锑、砷的流体从深部沿中轴断裂带上升向两侧的次级构造裂隙带扩散,导致盆地东部复式背斜带中出现锑、汞、砷的成矿作用;其后,矿床受到改造和氧化作用。盆地内发育深大断裂;兰坪盆地的成矿作用是在构造流体演化的制约下完成的,同时成矿作用的发生改变了流体的性质和构造环境,促使流体的再次循环,出现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分带性。  相似文献   

9.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文中介绍并发展了科尔任斯基等有关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结合当今地质学领域的一些基本事实,以及混沌边界成矿理论和小岩体成大矿的原因分析,力图完整地阐述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并从地球动力学的视角来讨论成矿作用的基本问题。大多数矿区的岩石遭受过强烈蚀变,暗示成矿作用伴随着大规模流体活动。然而,地质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岩浆中流体的含量有限、小岩体常常与大型矿床有关、围岩中的流体由于高温岩浆的热压力而不能进入岩浆体中,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的独立流体系统。前人的实验还表明,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溶解度随压力快速增加。因此,成矿作用的前提条件是:(1)存在大量的深部流体和流体中高的金属浓度;(2)岩浆系统和成矿流体系统是两个独立的地质系统,它们具有类似的起源;(3)巨量金属堆积有赖于深部含矿流体的快速上升,岩浆体是含矿流体上升的有利通道,流体是岩浆快速上升侵位的驱动力之一。因此,岩浆系统和成矿流体系统往往具有同时活动的特点,这两个地质系统常常叠合在一起,形成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火成岩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成矿现象。根据这个理论,成矿作用的规模和位置取决于:(1)岩浆系统与流体系统的体积比,(2)含矿流体的上升速度,(3)金属堆积的边界条件,(4)岩浆系统与流体系统分离的程度。因此,快速上升侵位的岩浆有利于形成斑岩型矿床,较慢速侵位的岩浆可以形成夕卡岩型甚至远程低温热液型矿床,多数情况下是这三类矿床的复杂组合。冈底斯带曲水岩体中含铜暗色微粒包体的野外观察有助于理解成矿物质的来源、迁移和集聚成矿,是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一个缩影。将暗色微粒包体展现的成矿现象与藏东玉龙等斑岩铜矿相比,发现二者具有很好的类比性。可见,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矿理论,可以解释许多内生成矿作用之谜。  相似文献   

10.
华北古大陆南缘的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秦岭大部分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以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赋矿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划分成矿系统;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成矿系统;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成矿系统;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按矿床形成作用方式可以划分为:(1)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主要以洛南-栾川钼(钨)多金属斑岩组合成矿系统为主,成岩方式为壳幔同熔的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浅成侵入与定位;(2)构造-建造-流体成矿作用,按不同构造作用层次再细分为中深层次的构造作用(主要形成韧性剪切带型矿床)、浅层次构造作用(主要形成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11.
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总结这些进展有助于开阔金矿研究和勘查思路。深入地研究了地球动力学背景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建立了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造山带型金矿的概念。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成矿理论获得了新的证据,在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中岩浆流体较普遍存在,变质去挥发分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热液是金矿成矿所需的低盐度流体。全球超大型金矿以中温热液型、浅成火山热液型金矿及砂金矿最为多见。从成矿系列理论发展到成矿系统理论,强调了金与其他矿产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铁氧化物型铜一金矿床和钨一锡成矿省内与侵入体有关的2种新类型金矿床。提出金的宇宙来源及撞击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12.
Cobalt Deposits of China: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and Major Advanc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metal cobalt has diverse uses and the majority of world cobalt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in China. The deposi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i.e., magmatic Ni-Cu-Co sulfide deposits, hydrothermal and volcanogenic cobalt polymetallic deposits, strata-bound Cu-Co deposits hosted by sedimentary rocks and lateritic Ni-Co deposits, of which the former two typ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ere are six principal metallogenic epochs and seve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s according to their distribution and tectonic position. Although cobalt generally occurs in nickel-copper, copper and iron deposits as an associated metal, great developments in exploration for independent cobalt deposits have happened in China, and, in recent years, many independent deposits with different elementary assemblages and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of China, western Jiangxi and northeastern Hun  相似文献   

13.
与碱性正长岩有关的热液脉型稀土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牦牛坪,大陆槽,郗山等矿区实例综述了中低温热液脉型稀土矿床主要地质特征。从富含稀土的正长岩岩浆活动,浅成热液作用和断裂构造分析了矿床成矿条件。最后提出川西等3个地区作为今后稀土找矿区带。  相似文献   

14.
The Jinsha River-Lancang River-Nujiang River 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spect areas for noble metal and nonferous metal deposits of China. Of a great variety of gold deposits present in this area, the following types seem to be economically most valuable and promising: tectonic alteration type in ophiolitic melange; polymetallic quartz vein type related to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ons; finely disseminated type in fracture zones; mixed hydrothermal type in tectonic fractures of carbonate rocks; hydrothermal type related to subvolcanic rocks; volcanic-hot spring type; submarine volcano exhalation-sedimentary-hydrothermal reformation type. Metallogenic epochs are exclusively Mesozoic and Cenozoic, and ore deposits and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linear structures. Magmatic activity has affected gold mineralization in varying degrees, and gold deposits are basically of mesothermal-epithermal type with ubiquitous and intense alterations.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hydrothermal solutions show multi-source character.  相似文献   

15.
洋中脊超基性岩热液成矿系统通常与洋底核杂岩构造有关,多发育大型矿床,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然而,受大洋调查取样手段的限制,超基性岩蛇纹岩化对成矿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德尔尼铜矿床是地质历史上该类矿床的典型案例,对于理解其成矿模式,以及大洋硫化物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选取德尔尼铜矿床块状硫化物样品进行黄铁矿的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δ34S值主要分布在-0.4‰~+6.3‰。结合前人研究发现,形成于深部网脉状、条带状矿石中的δ34S值为负值,而经历表层喷流和破碎作用的块状和角砾状矿石中的δ34S值为正值,二者呈对称分布,这主要是由于还原条件下岩浆排气产生的SO_2和H_2S动态平衡并逐渐沉淀S2-,表明蛇纹岩化提供的还原环境对热液系统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磁黄铁矿和矿床Ni的分布指示成矿物质中超基性岩的贡献较小,主要物质来源是洋中脊深部的基性岩浆,通过热液循环将物质运移至海底并喷流成矿。对比现今超基性岩赋矿的高温热液硫化物矿床,德尔尼铜矿床形成温度更低,代表了超基性岩赋矿热液硫化物中的中温端元,表明在距离拆离面一定距离(约2~4km)的位置也可能形成大型的热液硫化物矿床,这对于现今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岩浆通道成矿系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全球最主要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基本特征是:(1)矿石与围岩边界平直,呈侵入接触关系;(2)"矿浆"在岩浆成矿系统的晚期上侵就位;(3)矿体赋存于岩浆通道中.已有的成矿模型不能同时解释这三个基本特征,暗示必须进一步理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机制.最近几年我们的研究发现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典型矿石具有如下特征:(1)矿石中存在流体晶矿物组合,它们既不同于岩浆岩中的矿物组合,也不同于变质岩中的矿物组合,推测是从流体中直接结晶的产物;(2)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不同部位矿体中矿石存在显著的成分变化,前锋端矿石以富Ni为特点,尾端矿石富含Cu、Pt、Pd.据此,本文提出了"岩浆通道成矿系统"的新模型,试图整合解释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的各种观测事实.所谓岩浆通道成矿系统,系指岩浆演化晚期,"矿浆"运移和就位的空间及其相关成矿要素的组合.该模型强调:(1)深部岩浆房在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矿浆"定位于岩浆成矿系统演化的晚期;(2)矿浆具有整体的流动性,因而提出了"岩浆通道前进方向"的概念;(3)所谓的"矿浆"实际为富含矿熔体-流体流,后者因失去挥发份而呈"矿浆"状,以大的流体体积和流体/熔体比值为特征.数值模拟表明,往硫化物矿浆加入挥发份流体可以显著提高矿浆的上升能力.当加入的挥发份流体达到30vol.%时,受到质疑的密度问题将不复存在,矿浆具有快速上升到浅部地壳的能力.但是,如此富含挥发份的矿浆也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矿浆,而是含矿熔体-流体流.此外,由于流体超压等原因,含矿熔体-流体流利用先存的构造薄弱面快速上升,形成岩浆通道,并在有利的部位卸载成矿金属形成矿体.因此,矿体常常侵入切割围岩.  相似文献   

17.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mineral province (DHMP), northeaster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hree tectonic units and corresponding metallogenic belts. The tectonic units of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are the Erguna fold zone on the northwest, the Hercynian fold zone on the north, and the Hercynian fold zone on the south. The corresponding metallogenic belts are the Erguna Cu-Pb-Zn-Ag-Mo-Au belt of the NW DHMP, the Cu-Pb-Zn-Mo-Fe-Au belt of the northern DHMP, and the Pb-Zn-Ag-Cu-Sn-Fe-Mo belt of the southern DHMP. Distinct ore bodie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Mesozoic granites and volcanics, comprise (1) hydrothermal vein deposits including Pb-Zn-Ag-(Cu) and W‐Sn-Cu, (2) exhalative (Pb-Zn-Ag, Cu) deposits, (3) porphyry (Cu, Au, Mo), (4) skarn (Fe, Zn, Cu), and (5) epithermal Au-Ag deposits. The hydrothermal veins are hosted by a range of different rock types, whereas the exhalative ores are confined to Permian strata. The porphyry deposits occur within granite porphyries. The epithermal deposits are related to Mesozoic volcanic-subvolcanic rocks and occur within superjacent igneous structures. The first type, represented by the Bairendaba deposit, show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The second type occurs in a Permian clastic-chemical sedimentary sequence. Most Fe-Zn-Cu deposits related to granites and granodiorites are skarns. Granodiorite and granite-related deposits are typical porphyry ores, formed during Hercynian and Mesozoic time. Promising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many large metal deposits indicate that this mineral province has a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8.
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是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在岩浆活动集中的时间段范围内,在岩浆热场的统一作用下所形成和影响的所有矿床,不论成因和矿种,均属于一个成矿组合。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包括下列几类: 岩浆热液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沉积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变质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能源矿床(藏)以及热泉型矿床等。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把金属与非金属成矿作用联系起来,把无机与有机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沉积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变质成矿联系起来,把金属与能源(燃料)成矿联系起来。这种成矿组合的分布有两种趋势: 一是纵向上的由不同温度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铅锌组合、锡—铜组合等; 二是横向上的由相同温度不同矿种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石墨组合、金—铜—煤组合、铅—锌—煤组合、油—气—煤—铀组合等。成矿组合强调综合找矿的思路,在找矿时,除了注意主要矿产的找矿外,还应当注意其他矿产和矿种的找矿。在找金属矿床时,注意非金属矿床、沉积叠加改造矿床、变质叠加改造矿床以及能源矿床找矿的可能性。在研究高温金属矿床时,注意与高温成矿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低温金属矿床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与低温成矿作用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开阔找矿的思路,就不能拘泥于本行本专业,而是围绕岩浆热场,将找所有可能出现的矿为己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概述了中国钴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最新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世界上共(伴)生主要钴矿床类型在中国均已发现,可归纳为4大类,其中以岩浆型Ni—Cu—Co硫化物矿床、热液及火山成因钴多金属矿床最为重要;中国钴矿的形成可分为6个重要成矿期,划分出7个重要成矿带;尽管钴多以伴生组分产在镍、铜、铁等矿床中,但近年来中国先后发现了一些不同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类型的独立钴矿床。鉴于中国当前钴资源比较紧缺和钴消费快速增长,建议既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外资源,又要加大钴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力度,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地质演化和巨型成矿带划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4,33(3):471-485
随着中亚成矿域地质矿产研究的不断升温和新资料的不断积累,学术界对其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认识出现诸多争议和矛盾。文章主要基于前苏联时期有关中亚地区的地质资料,并结合近年来地质矿产勘查新进展和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梳理了中亚成矿域核心区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划分出中亚成矿域核心区的成矿省和巨型成矿带,论述了重要成矿带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在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划分出4个成矿省:阿尔泰成矿省、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楚伊犁-天山成矿省和西南天山成矿省,并重点论述了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和楚伊犁-天山成矿省的地质特征以及其中的巨型成矿带。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由4个巨型成矿带(含11个大型矿集区)组成: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成矿带、阿科斗卡-巴尔鲁克成矿带和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楚伊犁-天山成矿省由4个巨型成矿带(含22个大型矿集区)构成:莫因特-阿拉套-赛里木成矿带、楚伊犁-博洛霍勒成矿带、伊赛克-阿吾拉勒成矿带和卡扎尔曼-那拉提成矿带。文中所提出的成矿省和巨型成矿带划分方案依然是初步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发现更多大型矿床和矿集区,使中亚成矿域核心区更丰富、更完善。地质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新数据的不断补充,必然带动科学认识的提高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