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63,自引:7,他引:56  
陆松年 《地质论评》1998,44(5):489-495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假说自1990年提出以来,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关注,其研究程度不断提高,本文在回顾Rodinia超大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Rodinia超大陆的古地理再造图,并着重介绍中国大陆古地块在超大陆中古地理位置的最新研究动向,文中对建立Rodinia超大陆的标志,特别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谷作用进行了评述。同时对我国中-新元古代与Ro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90年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出后,现已发展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在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的汇聚与裂解机制影响下,中国古大陆也随之变化。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的汇聚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解是最重要的两次地质事件。塔里木、华北、华南古陆都有它地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3.
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拼合和裂解是目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古地磁研究的成果对全球各大陆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定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仓和澳大利亚新元古--寒武纪古地磁极的拟合,证明了劳仓和澳大利亚(东冈瓦纳)大陆的汇聚。西伯利亚、波罗的以及中国华北、华南古陆块上最新获得的古地磁成果,得以进一步讨论新元古超大陆Fodinia的重建。有的否定Rodinian的存在,如J.D.A.Pipe  相似文献   

4.
Rodinia研究意义、重建方案与华南晋宁期构造运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目前有关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内容,意义,动态与方向;介绍了新元古代超大陆的重建方案及其修正方案。结合我国晋宁期构造运动研究成果及华南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重建方案的验证研究中的关键位置,对在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Rodinia超大陆研究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GCP中国国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和科学技术司等部门的支持下 ,IGCP4 4 0项目 (Rodinia的汇聚与裂解 )中国工作组组长陆松年研究员 (于 2 0 0 0年 1月 2 1~ 2 2日 ) ,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召开了“Rodinia超大陆研究座谈会”。任纪舜院士、张国伟院士、肖庆辉研究员、翟明国研究员、庄育勋教授、金巍教授、张梅生教授、刘永江副教授、张士红教授、周洪瑞教授、周鼎武教授、王来明高工、汤加富高工、卢欣祥教授、李惠民研究员、张文治研究员、于海峰研究员、赵风清研究员、李…  相似文献   

6.
超大陆旋回的研究是近年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的热点科学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古大陆构造演化的对比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前缘领域。其中 ,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成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44 0项 (1 999~ 2 0 0 2 )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加强国内同行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由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发起 ,与IGCP440项中国国家工作组、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地质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地质科…  相似文献   

7.
超大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综述了超大陆研究的一些新成果,超大陆的拼贴和裂解一般与地球深部作用有关,各超大陆旋回的持续时间不一,不具周期性,Rodinia超大陆形成中元古代晚期的格伦威尔造山期,后在新元古代晚期裂解,在新元古代早期,塔里木地块可能与澳大利亚的Kimerley地区相连,华南地块位于东澳大利亚和劳伦古陆之间,而华北地块与劳伦古陆西北角和西伯利亚相邻;到新元古代末,这三个地块都从Rodinia超大陆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人类社会和我国发展的新需求和当代地学的新发展,就我国大陆动力学造山带研究的学术思路、起点、科学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面对地学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制定地学前沿领域研究战略,面向全球,从我国大陆地质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特色,突出中国大陆动力学关键科学问题,建立持续研究基地,重点解剖,重点突破。以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突破口、源头创新,参与国际地学发展与竞争,进入世界地学先进行列,为我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而努力,作为中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有关全球元古宙超大陆的假说基础上,介绍了超大陆的组合与裂解以及各种不同的新元古代超大陆的构成,综述指出我国主要陆决在新元古代超大陆决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 ,将于 2 0 0 1年 7月开工。该工程利用现代深部钻探的高新技术 ,在具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 ,即江苏省东海县内 ,实施我国第一口 5 0 0 0m科学深钻 ,获取岩芯及液、气态样品 ,并进行测试分析 ,取得地球物理探测和测井数据 ,以实现研究“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的形成与折返为主的一系列地学研究目标。工程完工后 ,这里将建成亚洲第一个现代深部地质作用长期观测与实验基地。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将开工1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抽水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元古宙超大陆及中国主要陆块的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回顾有关全球元古宙超大陆的假说基础上,介绍了超大陆的组合与裂解以及各种不同的新元古代超大陆的构成,综述指出我国主要陆块在新元古代超大陆块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进展正常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通过施工 50 0 0m科学钻孔来获取地球深部信息 ,进行地学研究。科钻一井于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开钻以来 ,到 2 0 0 3年 10月 3日 ,井深钻至 3 665 2 8m ,井斜角7 7°  相似文献   

13.
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拼合和裂解是目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古地磁研究的成果对全球各大陆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定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仑和澳大利亚新元古—寒武纪古地磁极的拟合 ,证明了劳仑和澳大利亚 (东冈瓦纳 )大陆的汇聚。西伯利亚、波罗的以及中国华北、华南古陆块上最新获得的古地磁成果 ,得以进一步讨论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重建。有的否定Rodinian的存在 ,如J.D .A .Piper ;有的对先前从地质证据重建的Rodinia进行修正 ,如T .H .Torsvik。而对中国华北、华南、塔里木古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位置提出的新意见 ,还存有争议。本文将对上述内容做出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超大陆旋回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构造与成矿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 ,诸多将板块构造与成矿作用相结合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对成矿作用地进一步认识。构造背景是成矿作用的基本控制因素 ,同时矿床的形成也受背景地质条件的制约。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成矿作用在地史中具有明显的旋回性 ,与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作用相一致 ,即成矿旋回与超大陆的裂陷、离散、会聚和拼合作用等构造旋回相耦合。大量资料说明 ,在地史中 ,至少存在 7个超大陆旋回 ,最早的超大陆可能出现在 2 70 0Ma ,其后分别在 2 70 0~ 2 5 0 0Ma、2 5 0 0~ 180 0Ma、180 0~ 10 0 0Ma、10 0 0~ 5 4 0Ma、5 4 0~ 2 30Ma、2 30~ 0Ma出现了超大陆旋回 ,在相应的演化阶段也出现了相应的成矿旋回。这一事实表明 :构造背景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区域成矿作用和矿床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松年 《地学前缘》2001,8(4):441-448
概略介绍了中—新元古代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 ,简要总结了中国中部年轻造山带和相邻克拉通区新元古代早期陆块汇聚和嗣后所发生的裂解地质记录的特征和时代 ,指出中国新元古代重大热构造事件所发生的时间滞后于北美格林威尔造山运动 ,二者不是同一时代。同时根据中国西部已获得的不少 60 0~ 5 0 0Ma之间的同位素年代学信息 ,强调不应忽视泛非期超大陆事件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在研究中国大陆新元古代地质时 ,应通过比较大地构造地质学的研究 ,立足于中国的实际 ,重视全球构造研究 ,推进超大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科学钻已于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正式开钻 ,这是我国一项具时代意义的地学高科技系统工程。它向世人表明 ,中国地学界向地球深部研究发起了新的挑战 ,也显示我国已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迈进。大陆科学钻探是一项多学科高科技集成的系统工程。大陆科学钻包括 3个现代化现场实验室 :1岩石—构造室 ;2岩石物理室 ;3流体地球化学室。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以金振民教授为首的科研集体承担了“岩石物理实验室”的筹建工作。现将该实验室及其在大陆科学钻中的研究内容、应用意义和范围作如下介绍。1 什么是岩石物理学 ?岩石物理学是岩石学和物理学之间的交叉边缘学科 ,它是通过专门的实验技术手段研究地壳和地幔岩石在地球不同深度环境下 (即不同温度、压力、流体含量等 )原位 (in situ)岩石物理性质的成分变化和地质构造特征 ,同时为地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的正确解释提供科学约束。2 为什么要研究钻孔岩心的物理性质 ?由于不同深度的科学钻井位于不同地质构造背景 ,地壳深部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流体含量以及物理性质随着深度、压力、温度和时间不同有明显变化。因此 ,科学钻井现场岩石物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有3个...  相似文献   

17.
刘本培 《现代地质》1999,13(2):240-241
Rodinia和Pangea两个泛大陆的汇聚和离散过程,延续时间达500~600Ma,是行星地球演化史中已知的最高级别节律现象。前寒武—寒武纪之交的地史重大转折期有迹象显示正处于Rodinia形成后的离散早期。从全球海平面变化规程、大气圈中CO2含量...  相似文献   

18.
全球地学断面(GGT)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全球地学断面的特点 ,以及《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和《GGT数字化指南》等标准 ,研制一套全球地学断面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码标准 ,为建立中国乃至全球地学断面地理信息系统设置主题、分层标准和命名规则 ,以及实体编码标准 ,并把它们应用于中国地学大断面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中。该编码标准为地学断面信息系统的建立 ,为深入研究大陆岩石圈结构构造、地球动力学、物质成分及不同地学断面的对比 ,进而建立大陆岩石圈的三维结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是汪品先等五位院士组成的“中科院地学部地学教育研究组” ,经调研和多次研讨后完成的咨询报告。该文对国内外近 2 0年来的地学教育和未来做了概括性的总结和展望 ,并提出了今后中国地学教育的改革方向。该文曾刊登在中国科学院院刊 2 0 0 2年第 6期上 ,鉴于《高校地质学报》与中国地学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和肩负的直接责任 ,经作者与本刊商议后认为有必要在本刊将全文再刊登一次 ,以便从事中国地学教育第一线的广大师生都来了解和关注中国的地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出后,现已发展成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在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的汇聚与裂解机制影响下,中国古大陆也随之变化。中元古代末一新元古代初的汇聚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解是最重要的两次地质事件。塔里木、华北、华南古陆都有它的地质记录。晋宁事件应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北秦岭地块与中秦岭地块俯冲一碰撞造山作用和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形成的主要地质事件;华南的武陵运动,使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统一的“华南古陆”。在塔里木古陆与哈萨克斯坦一伊犁古陆之间的那拉提南缘碰撞带,甘肃北山南带柳园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榴辉岩一花岗岩带的发现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