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瞬变电磁场的波场变换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层状介质模型瞬变电磁场数据的波场变换、分析,提高了对瞬变电磁场波场变换物理意义的认识,并总结出若干有价值的规律.指出这种通过数学方法变换出的波场,不仅在形式上满足波动方程,而且在导电介质中也存在“传播”现象,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电性分界面时,也存在“反射”和“透射”.这些结论为在瞬变电磁法中,正确合理地引入地震处理解释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能观测到输入大地中的地震波在介质的分界面上的反射,这些反射组成的时间序列就是地震记录,而记录上所显示的反射序列可以看作是地下介质的脉冲响应。TEM电磁波场源同样存在二次波和透射波,从电磁波和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相似性角度认识,存在二次场拟地震解释的条件。其中,对它们的反射系数函数的对比分析,是认识两者有机地联系的关键。本文就是基于上述理论,运用解释地震资料的方法解释电磁法资料。   相似文献   

3.
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整个空间传播,存在空气中回波,空气中回波可分为以下3种:直达波、系统振铃、反射回波。直达波位于探地雷达记录的初期很小时间段,对识别地下介质反射影响不大,系统振铃和地表反射体的回波是探地雷达探地工作的主要干扰。空气中反射体的反射回波时距曲线一般有两种形式:双曲线型、线型。可以通过计算介质中电磁波波速来识别反射回波是空气中反射体形成的,还是地下介质反射形成的。应用水平背景移除、二维滤波可以有效滤除探测剖面中的水平和倾斜同向轴干扰信号;利用地下介质和空气中雷达波速进行偏移处理的资料进行对比解释可以有效提高解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存在有物性界面时,高频电磁波正常场将发生畸变。目前,现场解释中几乎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深孔探测中,目的体常常与岩性界面有关;在水文、工程的浅孔探测中,空气大地界面的影响常不可忽略。为了从理论上考虑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个平界面的公式和接近野外条件的数值计算。除了给出部分正常场曲线外,为了使现场计算方便,本文阐述了简化公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程序框图以及结果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5.
李鹤庆 《物探与化探》1990,14(3):219-224
凹陷内的水文钻孔—ZK5井(井深211.67m),发现总厚达70余米的油层,属白垩系巴彦花样(K1b),以ZK5井为中心卫片上存在“色调异常晕圈”。地表土壤氯仿抽提物含量在卫片“色调异常晕圈”内外也有区别,大于50ppm的点基本上集中在卫片“色调异常晕圈”范围内。石油化探在凹陷内发现了四个异常,其中重烃和重烃/碳酸盐指标均形成环状异常(I号异常)位于卫片“色调异常晕圈”范围内,二者重合的较好,和钻探见油气层结果对应,说明白音都兰凹陷石油化探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6.
姜枚 《物探与化探》1985,9(1):33-40
在进行区域物探工作时,为了解决填图、构造分区和矿产预测等问题,常常需要将地球物理场的异常进行分区和分类。利用图象识别的有关分法实现综合标志的分区与分类,能够把这一工作引向定量分析的阶段。图象识别又分为“学习”的和“自学的”方法。但无论是需要在已知标准体上进行“学习”的识别方法,还是“自学”识别的方法,都在不同方面提供了新的解释结果。文中还以承德一沈阳和江苏等地为例,阐明了图象识别的方法在区域物探资料解释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陶德骏 《物探与化探》1986,10(6):429-436
测井资料的解释与运用,以往多着重于测井钻孔本身的研究,这样就降低了测井资料的使用价值。本文以温度测井为主,配合视电阻率测井、地面电法和水化学方法,运用“体”(地质体)和“场”(自然场、人工场等)的三投影设想,跨越单一钻孔,由点、线、面、体对储热构造体在二维空间的分布作一次宏观的初步尝试。通过××热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这种三投影设想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层建模钻孔数据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艳华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12,33(4):1223-1239
钻孔数据是三维地层建模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在三维地层建模中,地层界面一般基于钻孔数据插值而成,正确处理钻孔数据是构建理想三维地层模型的前提和基础。三维地层拓扑关系极其复杂,地层界面插值数据在数学上选择也不是惟一的,因此,常导致构建地层模型出现与事实相悖的情形。针对这一点,根据地层地质演变历史,建立地层层序序列,此序列记录地层地质年代顺序及其拓扑关系。根据地层地质特征,可将地层拓扑关系概化为两类:“覆盖”和“侵蚀”。据此地层层序序列可惟一确定地层界面插值数据,从而构建正确地层模型。采用python语言实现了该钻孔数据预处理算法,实例表明,该预处理方案能正确地预测实际地层。  相似文献   

9.
可控源海洋电磁(MCSEM)勘探中空气波对海底电磁响应的影响已为业界所重视, 它是由水平电偶极子源发射的电磁信号沿空气-海水界面传播与来自海底地层的有效信号相互作用产生的。在浅水域勘探时, 空气波淹没来自地层的有效信号, 使浅水域MCSEM实现油气层识别产生困难。基于层状介质模型, 采用电磁场的模式分解理论导出了半空间电阻率模型的空气波表达式, 利用该式将空气波在海水层的传播近似用海水-空气界面与海底地层之间的多次鸣震表达。结合源和接收器两边电磁场的传播特征, 导出了有限水深时空气波近似关系, 用于近似模拟空气波响应。为了对比不同方法压制空气波的效果, 基于上行波场和下行波场的分解方法, 获得了含油气高阻储层上上行波的异常幅度增大数倍的结果, 显示了波场分解方法压制空气波的良好效果。最后, 利用不含油气层的背景模型和含油气储层模型电磁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 比较空气波渐近表达和波场分离2种空气波压制方法可知:对于水平层状模型后者效果更好;前者可适用于崎岖海底地层的数据处理, 后者只适用于水平海底地层。  相似文献   

10.
探地雷达空气回波特点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整个空间中传播,不可避免存在空气中回波.空气中回波可分为三种:直达波、系统振铃及反射回波.其中,直达波由于集中在探地雷达记录最初的很小时间段,对识别地下介质反射影响不大;系统振铃和地表反射体的回波是探地雷达探地工作的主要干扰.空气中反射体的反射回波时距曲线,一般有二种形式:双曲线型和线型.可以通过计算介质中电磁波的波速,来识别反射回波是空气中反射体形成的,还是地下介质反射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陆上进行热流测试或钻孔地温测量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地区近地表数十米以至上百米的地温曲线发生某些“扭曲”或“畸变”现象,在排除了可能造成这些现象的各种因素诸如岩性变化、地形、植被以及地下水活动影响之后,地温曲线依然与稳态地温  相似文献   

12.
电法勘探中“双极-偶极”装置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球体上ρs与ηs异常及观测信号的理论计算,阐明了“双极-偶极”装置的异常特征以及“双极- 偶极”较“偶极-偶极”装置在增大观测信号、节约电源方面的主要优点.并由计算提出“临界AB/MN值”的概念,为实际工作中双极距AB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埋煤层地表厚砂土层“拱梁”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享  张沛  董爱菊 《岩土力学》2009,30(9):2722-2726
西部地区拥有储量最大的浅埋煤田,煤层顶板主要特点是基岩薄,地表为厚砂土层。浅埋煤层采动后,上覆岩层垮落运动将直接波及地表厚砂土层,引起采场强烈来压及地表塌陷等灾害。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揭示了厚砂土层贯通地表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发现地表厚砂土层初次垮落的“拱梁”和周期垮落的“弧形岩柱”结构。通过建立厚砂土层“拱梁”结构数学模型,得出了“拱梁”内的应力分量,并给出了厚砂土层破裂的判据和出现拉裂缝的位置,为确定周期性“弧形岩柱”的有关参数提供了依据,为工作面顶板压力控制和地表塌陷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位场转换建立一个重磁异常解释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磁法勘探中有两种异常解释起来比较困难,一种是变化平缓而且分布范围比较宽广的异常,我们称它为“宽缓”异常;另一种异常是起厌变化剧烈,即人们常说的“杂乱”异常。  相似文献   

15.
为正确认识流体充填钻孔中管波的传播规律,首先给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包含流体充填钻孔条件下的弹性波动力学方程和二阶速度-应力公式及差分格式的稳定性条件和边界条件;然后利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结合典型模型,模拟了不同时刻管波的传播快照和复杂层状介质中管波的合成地震记录,并与实际管波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地层分界面、溶洞的边界等波阻抗差异界面处,管波都会产生反射;反射管波的振幅、频率特征受界面两侧的岩石物理性质差异的影响;在理论合成记录中,反射管波与直达管波同相轴的交点与理论模型中地层分界面或异常体的边界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刘海滨  佟文琪 《中国岩溶》1996,15(3):284-290
通过从理论上对岩溶地区电磁波传播的特有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形成岩溶的高阻碳酸盐岩对电磁波的吸收较弱;碳酸盐岩因其成层沉积的特定环境,使岩溶地区岩石的各向异性现象较明显;以及由于地空界面的存在和岩溶洞壁两侧介质电性差异明显,致使电磁波出现强烈的反射及散射现象,形成很强的二次波,以致溶洞异常背景出现干涉条纹,甚至使异常严重畸变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陈晦鸣  杨旭 《物探与化探》1984,8(5):305-313
复电阻率法在国外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首先是“变频法”,接着是“相位激电法”,现今已综合发展成以测量振幅和相位谱为主的“频谱激电法”。目前,国外在实验室和野外研究的基础上,正致力于把频谱激电法推进到野外实际调查中去。加拿大凤凰物探公司新近制造的商售IPV-3系统就是专为推进频谱激电法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8.
卞晓琳  何平  吴青柏  施烨辉 《岩土力学》2012,33(Z2):377-383
基于多孔介质中流体热对流的连续性方程、非达西流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对强通风条件下青藏铁路典型抛石护坡路基内温度场和流速场的分布形态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抛石护坡路基对多年冻土保护作用显著,抛石护坡路基的存在使夏季多年冻土上限明显提高,冬季抛石护坡路基下部土体回冻速度较天然地表下部土体更快,由于降温作用主要集中在护坡附近有限范围之内,对路基中部的降温作用相对较弱。整体而言,抛石护坡对冻土路基本体的保护作用有限,从长期降温效果来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强通风条件下抛石护坡路基中线以下土体的内部可能产生“似眼球状”融化夹层,不利于路基的稳定。迎风抛石护坡层中空气运动方向大致为沿护坡斜向上,背风抛石护坡层中空气运动方向以从下到上运动为主,抛石层内空气的运动形式为“绕流”,抛石层表面空气速度最大,内部较小,空气速度分布区间为1.24×10-3~12.8 m/s,数值结果与现场试验测得的风速区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煤岩界面的预先、精准识别是实现煤矿巷道自动化掘进和煤矿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方位电磁波仪器探测距离较大,能够分辨岩性界面和界面方位,在油田测井中已取得成功应用,但在煤矿领域应用较少。为了研究方位电磁波测井在煤矿复杂三维(3D)模型中的探测性能,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方位电磁波测井在煤矿测量环境中,不同发射频率和源距时受钻孔内流体的影响,以及采空区和起伏地层边界对方位电磁波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煤矿测井中的常见情况——孔中流体为空气时,方位电磁波响应受钻孔的影响较小;方位电磁波测量信号能够反映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其探测能力与发射频率、源距有关;方位电磁波响应对低阻采空区较敏感,但在高频发射时可以利用相位差信号实现对高阻采空区的探测。方位电磁波方法为煤矿井下水平孔煤岩界面和采空区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朱良峰  孙建中  张成娟 《岩土力学》2012,33(11):3243-3250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沉积地层系统三维实体构模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针对沉积地层系统的几何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实体模型生成方法“钻孔-层面-实体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二分拓扑结构将钻孔数据离散化为一系列散点,基于这些散点插值拟合出各个地层顶、底界面的初始高程,自动推算出缺失地层的地质成因;然后按照不同的地质成因,自动对缺失地层及其控制界面进行交切处理、高程调整与一致性处理;最后生成用三维块体或三棱柱体元充填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上海城建工程中的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钻孔-层面-实体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