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永恒  杨兴科 《地球学报》2007,28(6):620-626
紫金山岩体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一个多期次形成的碱性杂岩体,从外到内可分为六个相带,地貌上构成了正向穹窿型热力构造.二长岩、霓辉正长岩、暗霞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四个相带构成中浅成侵入型热力构造;响岩、响岩质火山角砾岩和粗面斑岩、粗面质火山角砾岩两个相带构成了表浅层火山喷发型热力构造.三叠纪以来紫金山有三期热力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一期中浅成侵入型热力作用促进了上古生界煤变质并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促进了上古生界烃源岩(煤系和暗色泥岩)热演化;岩浆上侵形成火山刺穿遮挡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热力作用的期次和特点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盆地深部由于地球内蕴藏的巨大热源和岩石圈放射性元素蜕变热构成的热能,可通过多种热传导方式释放,如岩浆类热流物质向地壳浅部或近地表上部传递热力形成地热异常和热力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晋西挠褶带热力作用发育具有与华北板块早白垩世发生的重要构造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等背景相关,深部岩浆侵入和热力作用事件的发生可使该区地下深处形成许多隐伏的中深成侵入岩或浅成-喷发相岩体及其伴随的热力构造。早白垩世这次强烈的构造热力变动伴有盆地东翼大面积的抬升隆起、吕梁断隆带的翘倾、离石断裂带和晋西挠褶带及西倾大斜坡的形成。以紫金山碱性杂岩体为代表的岩浆热力作用表现为一个多期形成的岩筒、岩床状碱性侵入体,地球化学特点是富碱、Fe,贫Mg;稀土元素含量高,无Eu异常;表现出岩浆侵入有明显的两组方向和多期多阶段侵入或喷发,可侵入到二叠纪—三叠纪地层中。盆地东部火成岩同位素测年数据统计岩浆-热力作用高峰期在110~150Ma。挑选紫金山碱性杂岩体3件单颗粒锆石样数百粒,进行U-Pb同位素SHRIMP测年,其中17组锆石样年龄在125~132Ma,相当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地区早白垩世较普遍的构造热事件具有一致性。此外,还发现有早期(石炭纪—二叠纪)岩浆热力作用事件。构造演化分析显示多期多阶段热力作用特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热力作用对盆地油气煤铀多种能源成矿成藏富集研究与勘探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鄂尔多斯盆地动力学和热力作用讨论基础上,以紫金山岩体为代表,进行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岩浆活动的深部地质背景、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演化等研究。认为盆地热力作用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弱点和难点,盆地热力作用具明显非均一性,热力盆地特征复杂、类型多样,盆地热力构造可分为五类。针对盆地热力作用研究的薄弱性和其与深部圈层活动的复杂性及特殊性,提出了未来研究应注意的要点。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为克拉通内改造叠合型盆地,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区域岩石圈深部具有明显多阶段或多世代沉降更替、演变迁移特点。紫金山岩体具有富碱、较富铁、贫镁、钙,SiO2不饱和,属碱性-过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无负铕异常;碱性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属于大陆板内拉张区;岩浆活动有多期性;锶(87Sr/86Sr)、钕(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落入EMⅠ型地幔,岩浆物质来源较深;单颗粒锆石SHRIMP测年数据表明岩浆活动主期在125~132Ma间,为早白垩世。侏罗纪-白垩纪盆地东部及周缘存在着丰富的深部岩浆活动-热力作用,并发生了岩浆侵入或喷发活动。中生代深部背景是处于吕梁软流圈上涌区,在吕梁软流圈上涌柱软块区与西侧厚硬块区相间的上涌热浮物质聚集处,岩石圈破裂,造成盆地东部出现软流圈热浮物质底侵和岩石圈局部减薄,底侵物质再熔融上侵,形成了紫金山幔源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构成的碱性复式岩体,代表鄂尔多斯盆地与华北陆块在早白垩世经受过一期重要的热力构造事件,它是该盆地东部吕梁软流圈上涌、盆地东翼大面积抬升隆起、断隆带翘倾的表现,此与盆地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期及岩浆活动-热事件对应。中生代是该盆地油气煤铀等多种能源矿产形成的重要时期。构造过程是:古生代属于大鄂尔多斯盆地,与华北地区一同升降;中生代早期(T-J)为连续沉积区,晚期(J3-K1)发生较强烈的构造转换,岩石圈减薄,地壳拉张伸展变形,伴随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形成紫金山复式岩体;新生代为整体抬升剥蚀期。  相似文献   

4.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地变形样式的复合控制,而中国云南东川沉积岩型铜矿床(SSC型)+IOCG型铁铜矿田受陆缘裂谷盆地、盆地变形构造样式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的复合控制。中国内蒙古甲-查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田受火山洼地、火山穹隆构造、火山岩岩相类型和火山热液隐爆角砾岩的复合控制,而深成岩浆弧控制了蒙古国南戈壁斑岩型金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田;中国秦岭热水沉积型(SEDEX)银铜铅锌-菱铁矿-重晶石矿田受到陆缘拉分盆地内三级热水沉积盆地、同生断裂带和热水沉积岩相的控制。大陆造山带内不同层次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田和金钼多金属矿田定位。在新疆塔西盆-山-原镶嵌区盆地系统内,侏罗系煤系烃矿源岩是金属矿田和天然气气田的成矿成藏物质供给源区;乌拉根砂砾岩型天青石-铅锌矿田受到山前挤压—伸展转换盆地、气成热流柱构造和山前冲断褶皱带的复合控制;萨热克铜多金属矿田赋存于旱地扇杂砾岩,受到对冲式...  相似文献   

5.
聚敛型板块边缘岩浆作用及其相关沉积盆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性地介绍了聚敛型板块边缘大地构造环境中的岩浆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类型,并以此为线索,将板块构造、岩石圈运动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有机地结合起来,简要地分析和介绍了聚敛型板块边缘的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沉降机理。指出盆地形成是板块构造、岩石圈运动在地壳浅部的一种表现形式,岩石圈板块运动直接受深部作用过程的制约,火山喷发或侵入是上地幔、深部地壳对流在地表或浅部地壳的表现。因此,对火成岩岩石组合或系列的研究,将为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提出重要的深部动力学约束。  相似文献   

6.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是地幔热柱在地壳上的综合表现形式,一般由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盖层拆离滑脱层、上叠断陷火山-沉积盆地等三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叉发育独特的断裂构造体系,核部岩浆-变质杂岩中往往发育轴部韧性剪切带、脆性叠加剪切带、岩体侵位构造等;外围拆离层发育主拆离滑脱带、次级拆离滑脱带、反向铲状断裂、横张断裂等;上叠断陷火山-沉积盆地中发育裂陷构造、与次火山机构相关的环状断裂、放射状断裂等。它们不仅是幔枝构造的鉴定标志,也是沿地幔热柱-亚热柱向上迁移的深源成矿气-液体的储集场所,往往成为很好的成矿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7.
热穹隆构造及其对金矿的控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亚东 《甘肃地质》1999,8(1):28-32
热穹隆构造是在一个构造活动(逆冲)带中,由沿走向发生的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走向波浪机制)产生的构造穹隆中的热(液)活动事件,或是在这些部位由于中浅成岩浆岩的底辟式侵入而产生的热力性穹隆构造,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机理主要体现在适宜的浅层构造空间,贯深性构造通道及深源(下地壳)的岩浆源和矿质热液源的有机统一,主要的容矿空间为穹隆构造所产生的放射状(或束状)及环状构造裂隙系统。  相似文献   

8.
书讯     
《地质通报》2005,24(7)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简介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进展。包括季节性积雪区融雪的同位素演化及其对水文化学研究的意义、地壳与上地幔内粘弹性应力变化在地震触发中的作用、爆发式火山喷发的机理和动力学、亚洲新生代大陆构造演化史的综合回顾、印-亚碰撞是否引起了亚洲大陆下的地幔横向挤出、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全球热点和地幔热柱的深部结构及起源、俯冲带起因的全新解释和探讨、海洋地壳热结构和生成机制的回顾、地热和液压资料显示年轻海洋地壳具有高渗透率。…  相似文献   

9.
穿地壳岩浆系统模型是近年新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岩浆系统概念.聚焦山东东部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在野外地质踏勘的基础上,结合火成岩年代学、断裂体系分布、大地构造学与地球化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不同性质火山岩浆的时空演化与分布特征.首先,在时间序列上,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表现为酸性岩浆侵位-基性岩浆侵入-中性岩浆喷发的特征;其次,在不同的地壳深度,穿地壳岩浆系统有不同的表现,由深到浅,呈现岩基/岩株-岩脉岩墙-火山机构的变化;空间分布上,酸性岩体多位于古隆起区,火山机构沿深大断裂呈现串珠状分布.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特征指示了青山期岩石圈的构造特征:岩体自身近E-W向展布,说明岩体侵入时的中上地壳的断裂体系主要为近E-W向,而岩体整体上沿着NE-SW向分布,说明了更深部断裂体系主要为NE-SW向,控制了整个区域构造的发育.早白垩世早期(莱阳期)区域发育的浅层构造断裂系统为早白垩世晚期(青山期)的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提供了通道.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伴随着区域热隆-伸展-滑脱作用,在此过程中山东东部青山期盆地格局形成.花岗岩抬升速率初步计算的结果表明山东东部地区早白垩世青山期的热隆速率略快于2.7~4.1 mm/a,强烈的"热隆-伸展-滑脱"作用是同期沉积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毕节市金沙县安底镇位于安底穹隆轴部,在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热井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分析了金沙县安底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热储构造、赋存特征及热矿水成因。区内热储构造为安底穹隆,导热构造为龙井坝断层,属典型的"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系统,大气降水沿北西、南东侧安底穹隆背斜翼部碳酸盐岩分布区断裂、构造裂隙,由北西、南东向背斜轴部进行深循环,地下水向深部下渗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不断与地壳地温梯度场热的交换,形成热矿水。  相似文献   

11.
峨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卢记仁 《地球学报》1996,17(4):424-438
峨眉地幔柱起源于赤道附近,头部直径约800km。它的动力学特征主要反映在四大地质事件上:1.基性岩浆活动,地幔柱头部减压熔融引起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和大量基性-超基性岩体侵入。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约50万km2,主喷发期在早、晚二叠世之间,活动时限海西晚期-印支期;2.酸性岩浆活动,地幔柱对深部地壳的热改造引起大规模酸性岩浆喷发并形成300km长的花岗岩带,酸性火山喷发产物除流纹岩外,酸性火山灰沉积遍及整个华南地区;3.古地热场与改造成矿作用,在地幔柱作用下,上扬子及其外围地区曾经存在一个古地热场,地热异常从海西晚期持续到燕山期,长时期的地热异常驱动热水循环,引起大规模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分布广泛的层控金属矿床;4.地壳升降与裂陷,华南海西-印支期的地壳运动与地幔柱有密切关系,当它到达岩石圈底部之后,上覆岩石圈受热软化,伸展变薄,地壳沉降引起栖霞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以及茅口期的强烈拉张与裂陷,地幔柱活动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都有重要影响,它可能造成大规模生物绝灭。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so–Cenozoic thermal history, thermal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of the Bohai Bay Basin, North China. The present-day thermal regime of the basin features an average heat flow of 64.5 ± 8.1 mW m–2, a lithospheric thickness of 76–102 km, and a ‘hot mantle but cold crust’-type lithospheric thermal structure. The Meso–Cenozoic thermal history experienced two heat flow peaks in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and in the middle to late Palaeogene, with heat flow values of 82–86 mW m?2 and 81–88 mW m?2,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se peaks, the thermal lithosphere experienced two thinning stages during the Cretaceous and Palaeogene, reaching a minimum thickness of 43–61 km. The lithospheric thermal structure transformed from the ‘hot crust but cold mantle’ type in the Triassic–Jurassic to the ‘cold crust but hot mantle’ type in the Cretaceous–Cenozoic,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mantle to surface heat flow (qm/qs). The research on the thermal history and lithospheric thermal structure of sedimentary basins can effectively reveal the thermal regime at depth in the sedimentary basins and provide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basin dynamics during the Meso–Cenozoic.  相似文献   

13.
依据前人对岩石圈层结构的认识和地震反射界面揭示的沉积充填,本文对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具有“热盆”特征,超深水区较深水区更热,但超深水区沉积基底的现今温度较深水区低。大地热流值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从深水区向超深水区逐渐增高,与地壳和岩石圈向南减薄趋势一致。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地壳热流主要由基底的构造形态和地壳减薄程度控制,地幔热流则只受控于岩石圈基底埋深。  相似文献   

14.
华北裂陷盆地不同块体地壳结构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华北裂陷盆地内不同块体的深地震测深资料处理 ,得到与构造演化过程相关的、不同性质块体的地壳结构特征。盆地隆起区块体地壳一般呈均匀成层 ,速度随深度逐层增加 ,保留了古大陆地壳块体的稳定结构特征 ;盆地坳陷区块体地壳松散巨厚的表层沉积、通常低速占主导的壳内构造、强反射的下地壳和高低速相间的薄互层壳 幔过渡带 ,反映了上地幔物质上隆、侵入、地壳增温、张裂等塑、脆性变形改造的新生地壳构造。讨论了这两类截然不同块体地壳构造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及形成。裂陷区内中强地震的孕发和深源矿产、油气生贮存等都与这两类块体地壳结构、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rmal perturbation beneath the ea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Indian shield resulted in the eruption of the Rajmahal Trap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e magmatic process that originated in the deep mantle on the lower crustal level of the eastern Indian shield and adjoining Bengal basin the conspicuous gravity anomalies observed over the region have been modelled integrating with available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The 3-D gravity modelling has delineated 10–15 km thick high-density (ρ = 3.02 g/cm3) accreted igneous layer at the base of the crust beneath the Rajmahal Traps. Thickness of this layer varies from 16 km to the west of the Rajmahal towards north to about 12 km near Kharagpur towards south and about 18 km to the east of the Raniganj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region. The greater thickness of the magmatic body beneath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region presents itself as the locus of the potential feeder channel for the Rajmahal Trap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rustal accretion is the imprint of the mantle thermal perturbation, over which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eastern Indian shield opened around 117 Ma ago. The nosing of the crustal accretion in the down south suggests the possible imprint of the subsequent magmatic intrusion along the plume path.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地区地热资源及热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东北地区,盆地的热流高而在山区和地台区(额尔古纳和佳木斯地台)热流较低,通过对该区的研究发现,在地壳和上地幔中莫霍面埋深,高导层埋深和热流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该区热流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该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热结构引起了热流分布的变化。计算结果还表明,该区地台的地幔热流,地壳中10km以下和10km以上的热流对地表热流的贡献不同。该区松辽盆地中广泛分布着传导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对松辽盆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广泛的前景。最后结合已有的地质和物探资料,还给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长白温泉地热系统的概念性模型。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热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地热研究发现,各盆地深部温度结构和地壳热流在地表热流中所占比例不均一。其中,珠江口盆地地壳热流贡献小于25%,由陆向洋方向递减;莺歌海盆地中部地壳热流贡献小于30%,向NE方向递增;北部湾盆地地壳热流贡献在38%~42%之间稳定变化。分析表明,此区各盆地热结构的不均一性与大陆架地壳减薄、软流圈热物质上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