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人型生产堆已建造和运行数座,堆龄已有25年。厂址分别设在沙漠地带、山沟地区和洞体内。单堆热功率为60万千瓦,电功率为10万千瓦。每座堆有36个子项,建筑面积约10万m~2。 我国的第一座大型生产堆是与苏联合作设计的。我国直接参加设计的人员约400人,中外人员的比例约为8:1。施工设计时间1.5~2年。自第二座大型生产堆之后,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就全部由我国自己承担,直接参加设计人员仍为400人,各阶段的设计总时间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能源专家多次提出,开发高效、经济、清洁的核能资源,是缓解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煤炭和石油资源短缺的华东南地区能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核电建设起步较晚,现在在建的只有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和大亚湾核电站(180万千瓦)、即使实现在本世纪内建成600—700万千瓦的核电初步规划设想的目标,核电在全国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只有2.6%左右。要大规模发展我国的核电事业,除了建站技术、设备制造和投资等影响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充足优质的铀矿资源作保  相似文献   

3.
美国能源部国家铀矿资源评价计划负责人于今年2月在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采矿工程师协会年会上宣布,要变更一些做法,以便至1980年10月能够大量增加美国铀矿资源的基础资料。新计划有三个主要点:1.寻找增加有关铀矿资源的地质知识的途径,为在目前和今后的市场条件下铀资源的开发作好准备;2.改进解释方法,把地质证据变成美国铀资源正确评价的依据;3.扩大评价计划的范围不局限于较为熟悉的低价格砂岩型铀矿床,还要选择性地研究较不清楚的和高价格的美国国内铀矿资  相似文献   

4.
一、电力工业和设计系统改革和发展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发电装机由5711万千瓦达到2.35亿千瓦,增长3.1倍,年递增8.2%,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均跃居世界第2位,我国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电力基本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建成大中型发电项目1281万千瓦,连续第9年投产容量超过了1000万千瓦,新增220KV以上输电线路5477KM,变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的盛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铀成矿省技术委员会会议是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也是近几年来世界上铀矿地质领域较大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有亚太地区11个国家主管铀矿资源的政府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法国、西德、瑞典、美国、苏联等国也派出政府部门官员或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加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铀协会的官员,共有17个国家的32名外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铀矿地质工作的加强和发展,实现铀矿测井的全自动记录,采用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扩大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1978年以来我们开展了综合测井在铀矿床勘探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和调研。几年来的实践和获得的成果表明,综合测井技术在铀矿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7.
1958年8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以及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的一些采矿杂志都先后报道了有关资本主义国家最近几年来对铀矿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情况,今将有关加拿大铀矿的某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作一简略介绍: 加拿大是资本主义国家中铀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1日至10日铀矿地质科技情报网在韶关召开了花岗岩型铀矿床成因学术讨论会。目的是交流科研成果,探索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活跃学术空气,促进铀矿地质事业发展。会议代表共七十余人,都是在花岗岩地区工作多年的地质工作者,还邀请了贵阳地化所、南大地质系、成都地院三系、抚州地院、705队和755队的代表莅临指导。会议上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1.岩浆热液说,根据矿田中花岗岩体的演化及成岩与成矿的时、空连续性(一般谈岩矿时差大都是指主体侵入期与成矿时差,实际上主侵入期后  相似文献   

9.
<正>鲁能集团青海新能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探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实践路径,大力开发新能源项目,高质量建成鲁能青海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坐落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于2017年7月21日取得核准文件,目前项目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其中20万千瓦光伏项目、40万千瓦风电项目、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及5万千瓦储能项目,是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成为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召开的《铀矿勘查、资源,生产和需求新发展技术委员会会议》于1991年8月26日至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南非、瑞典、英国、美国、苏联、越南等26个国家的58名代表。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宣读和书面发表论文共32篇。作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地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沈锋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华南下庄铀矿田地质特征及其新发展》的论文。主要介绍了花岗岩型铀矿床(中国重要铀矿床类型之一)的一个典型矿例——下庄铀矿田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其矿床勘查的发展过程。论文宣读后,并解答了代表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许多代表的热烈欢迎,他们都迎上  相似文献   

11.
1978年2月铀矿地质局在杭州召开了“实验室工作会议”,决定制备七个不同岩石类型和品位的矿石中铀、钍、镭标准样品。其目的在于检查和控制分析质量、鉴定和评价分析方法,检查和标定分析仪器。共组织了八个实验室参加制样和测试工作,1979年11月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提  相似文献   

12.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76年4月召开了一次讨论铀矿普查方法的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建立物化探方法试验区的设想,目的是为了进行仪器和方法的试验,验证它们在区域普查和攻深找盲中的有效性。接着在1977年10月的渥太华会议上,就考虑把阿萨巴斯卡的已知成矿区作为野外试验场地。 1978年9月,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萨斯喀彻温省地质调查局在阿萨巴斯卡盆地东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金带 《铀矿地质》2023,(1):171-172
<正>年月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二机部关于召开矿床专业会议的报告,同意会期为20天,参会人员为150人。3月11日,三局在北京香山召开矿床专业会议,参会的有三局、北京三所、各大队、分队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代表,实际人数达到238人,会议实际会期达到36天,至4月15日结束。香山会议是中国首次铀矿床会议,是我国铀矿地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后,中国铀矿地质工作者广泛交流铀矿床研究成果和铀矿普查工作经验的会议,  相似文献   

14.
序言     
正铀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核能和核工业发展的"粮食"。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5 103万千瓦,在建17台机组共1 858万千瓦,核能发电占比已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5%,标志着我国已迈入核电产业发展的大国行列。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核电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长期安全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由此对我国铀资源战略保障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重大长远需求。  相似文献   

15.
铀矿山废石堆表面氡析出率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矿的退役处理是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退役铀矿的放射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某矿山的11个废石堆进行表面氡析出率的实地测量,探讨废石堆表面氡析出率的影响变化规律,提出平地堆放型较依山堆放型的析出率高且更不稳定,建立了废石的粒度大小、在堆表面所处的位置和废石中u,Ra的活度与表面氡析出率的相关性,并建立了表面氡析出率与气温、地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的相关规律,为铀矿山退役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月13日,《铀矿地质》编委会正北京召开例行年会。会上,《铀矿地质》编辑部就1985年刊物公开发行以来的编辑出版工作情况向编委会作了汇报,编委会就提高刊物质量及今后刊物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指出,《铀矿地质》是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阐述科研和生产成果及探讨方法理论认识的园地,是交流经验的重要窗口,为了进一步办好刊物,提高刊物质量,关键是提高刊登文章的质量。当前,特别对富铀矿的赋存规律、区域预测选靶区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文章应给予足够的注意。会议希望,《铀矿地质》的广大作者、读者以及从事铀矿地质工作的广大科技和生产人员  相似文献   

17.
以砂岩型铀矿为对象,重点研究了铀矿渣的治理方法。对矿渣堆治理前后矿床周围的相关人群进行环境检测,结果表明,治理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86年4月21日至26日,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第二次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第一届和第二届铀矿地质学会理事,以及从事铀矿地质工作的生产、科研、教学,情报和管理部门的人员,共103人。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第一届铀矿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王传文同志所做的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一致认为第一届理事会在中国核学会和挂靠单位核工业部地质局的领导下,团结了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系与协作,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与会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地质》2014,(11):32-33
近日,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透露,我国有望在“十三五”启动内陆核电站建设。同日,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向媒体表示,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20.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王正邦 《铀矿地质》2002,18(1):9-21
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