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滇西昌宁─孟连带南部地层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滇西孟连以南,整合于南段组浊积岩之上的拉巴群硅质岩含晚二叠世早期放射虫化石,南段组时代不仅限于石炭纪,可能延入二叠纪。二者为晚古生代思茅地块的外陆坡沉积。其西面的南基河杂岩(新名)由层序混乱的晚古生代硅质岩、泥岩和少量砂岩、玄武岩构成。放射虫化石证据表明,硅质岩时代不仅限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还延入晚二叠世,而有的砂岩时代为早石炭世,它们是经过强烈构造变动的古特提斯洋的沉积记录。昌宁-孟连带向南可能延至泰国北部的清迈带,而非东北部的难河带。  相似文献   

2.
滇西昌宁─孟连带南部地层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浩若  杜越 《地层学杂志》1994,18(3):221-227
滇西孟连以南,整合于南段组浊积岩之上的拉巴群硅质岩含晚二叠世早期放射虫化石,南段组时代不仅限于石炭纪,可能延入二叠纪。二者为晚古生代思茅地块的外陆坡沉积。其西面的南基河杂岩(新名)由层序混乱的晚古生代硅质岩、泥岩和少量砂岩、玄武岩构成。放射虫化石证据表明,硅质岩时代不仅限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还延入晚二叠世,而有的砂岩时代为早石炭世,它们是经过强烈构造变动的古特提斯洋的沉积记录。昌宁-孟连带向南可能延至泰国北部的清迈带,而非东北部的难河带。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吴浩若  李忠 《古地理学报》2013,15(3):293-304
泥盆纪—石炭纪放射虫硅质岩在西南天山广泛分布,从东部的独库公路沿线到西部的阿合奇中—吉边境构成一条深水沉积带。独库公路沿线已发现中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维宪早期的放射虫硅质岩,可用“库勒湖组”统称。从志留系顶统科克铁克达坂组经下泥盆统阿尔腾柯斯组到库勒湖组的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表明了南天山洋从浅海到深水洋盆的演化过程。南天山洋是塔里木北缘浅海陆架裂解产生的小洋盆。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研究表明,南天山洋是古特提斯的分支洋盆,不属古亚洲洋范围。塔里木以南的古特提斯分支洋盆,在早石炭世及之后的继续扩张,使塔里木北移,导致南天山洋和准噶尔—北天山区的古亚洲洋在早石炭世晚期和晚石炭世相继消亡。  相似文献   

6.
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西段发现完整的蛇绿岩组合,由变质橄榄岩、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群、玄武岩、硅质岩等组成。对堆晶辉长岩进行地球化学和定年初步研究,堆晶辉长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438±11 Ma,是羌塘地区乃至青藏高原南部首次发现完整早古生代的蛇绿岩。结合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双湖以东的晚泥盆世法门期和二叠纪-三叠纪放射虫硅质岩的研究,羌塘中部古特提斯洋盆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持续演化到三叠纪,并且可能是一个连续过程,使我们对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的历史及其演化阶段的划分需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冬兵  唐渊  罗亮  廖世勇 《地球科学》2020,45(8):2989-3002
造山带中远洋深水沉积物是恢复古大洋的重要依据之一,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结合带存在大量海相沉积物,但是否存在大洋盆地相的远洋沉积还不清楚.对弄巴地区被认为最可能是洋盆相沉积的石炭系岩片和海相泥盆系岩片进行了岩石学、放射虫时代、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石炭系岩片放射虫硅质岩中鉴定出放射虫6属8种,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泥盆系岩片岩屑石英杂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为387~3 266 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387~413 Ma;石炭系岩片中与放射虫硅质岩共生的基性凝灰岩碎屑锆石年龄为341~3 403 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341~354 Ma.综合锆石年龄和化石资料,限定泥盆系岩片原始沉积时代为早-中泥盆世,石炭系岩片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和Hf同位素组成指示泥盆系岩片和石炭系岩片具有相似的物质源区,主要来源于亲冈瓦纳的陆壳,少量来自于古生代特提斯域新生岛弧.早-中泥盆世地层岩片原始沉积于亲冈瓦纳的大陆斜坡环境;早石炭世地层岩片原始沉积于亲冈瓦纳的大陆斜坡至古特提斯洋盆边缘环境,不是远洋深水的大洋盆地环境.寻找以远洋深水沉积物为代表的大洋盆地相沉积并开展研究是当前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进入顶峰扩张期,晚三叠世洋盆萎缩引起向西俯冲,最终在晚三叠世末局部地区保留残留海。哀牢山弧后洋盆不晚于早石炭世形成,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整体扩张发育,早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开始向西俯冲,晚三叠世最终完全关闭。金沙江洋盆早石炭世时已扩张成洋,到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俯冲,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扩张的主体时期,早二叠世晚期至早、中三叠世俯冲消亡。澜沧江弧后洋盆中晚泥盆世开始扩张,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为成熟洋盆,早二叠世晚期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双向俯冲消亡。昌宁-孟连洋为特提斯洋主带,具有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地质记录,晚奥陶世开始向东俯冲消减,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发生弧-陆碰撞作用,昌宁-孟连洋盆闭合。  相似文献   

9.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右江盆地的格局和转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右江盆地是在夷平的南华加里东造山带基础上再生裂陷的大陆边缘盆地,该盆地的形成与金沙江—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盆关系密切,是一个具有台地与台间海槽相间结构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右江盆地自早泥盆世埃姆斯晚期开始裂陷,到石炭纪盆地与越北地块之间出现一个与古特提斯洋相关的局限小洋盆或深海盆。至二叠纪,该洋盆开始向西南俯冲于越北地块之下,形成活动大陆边缘。早三叠世晚期以后,随着该洋盆的闭合和碰撞造山,在凭祥、那坡等地出现同碰撞型的火山活动,右江盆地也于中三叠世转变为以复理石为特征的前陆盆地。因此右江盆地经历了裂谷盆地(早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被动大陆边缘(早石炭世—早三叠世)、前陆盆地(中三叠世)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广西钦州小董——板城地区发育较好的晚泥盆世至晚二叠世含放射虫硅质岩,剖面连续。本文对板城地区石梯水库晚泥盆世含放射虫硅质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指示这些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与深海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说明在晚泥盆世钦州地区不存在大洋,与当时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发育古特提斯洋不符。  相似文献   

11.
思茅地块西缘龙洞河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庆来  张振芳  刘本培 《地层学杂志》2000,24(2):126-128,T001
思茅地块西缘的龙洞河组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 ,原定时代为晚石炭世 ,被认为属南澜沧江洋弧后盆地沉积。现在龙洞河组层状硅质岩断片中发现了晚泥盆世放射虫化石 ,在细碧角斑岩之硅质岩夹层中发现了早石炭世放射虫动物群 ,表明龙洞河组不全是晚石炭世地层 ,而是由晚古生代的一些地层断片组成。思茅地块西缘深水沉积盆地的演化始于泥盆纪 ,应为滇西南古特提斯多岛洋的一个分支 ,向南可能与泰国难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2.
华南晚古生代硅质岩时空分布及再扩张残留海槽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宁  夏文臣 《地球科学》1998,23(5):480-486
根据硅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和放射虫化石群的垂向变化,将华南泥盆系至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除早泥盆地的第1构造层序和晚石炭世的第4构造层序之外,其余每个构造层序对应出现一个放射虫生物群演替旋回,底部从无放射虫硅质泥岩带开始,向上变化为种属单调的中深海放射虫化石带,然后出现深海放射虫化石组合带,上部又出现了中深海放射虫化石组合带,这种演替旋回常常与海底火山喷发过程同步,代表残留海槽的一次再伸展扩张过  相似文献   

13.
Late Olenekian assemblages in the western Panthalassa have been recovered from bedded radiolarian chert sequences of an accretionary complex, the Ashio belt. These faunas are documented and considered in terms of radiolarian diversity and faunal turnover during the latest Permian to Middle Triassic time. The fauna includes 30 radiolarians belonging to Spumellaria or Entactinaria, with two relicts from the Late Permian. This late Olenekian fauna is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Permian and Asisian faunas, respectively, and is herein named the Minowa fauna. Study of the literaure indicates that radiolarian provinces were significantly disconnected between the western Panthalassa and eastern Tethys during late Olenekian time. Furthermore, 121 of 143 species disappeared during late Olenekian time, and in turn 118 new species appeared in the western Panthalassa around the Olenekian-Anisian boundary. It is concluded that faunal turnover occurred at least three times between the latest Permian and Middle Triassic.The first turnover is the Poalaozoie-type radiolarian extinction at the Permain-Triassic boundary,the second i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pheroidal Spumellaria and Entactinaria between early and late Olenekian time, and the third is a faunal turnover from the Minowa fauna to the true Mesozoic-type radiolarian fama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it0segmented Nassellaria.  相似文献   

14.
放射虫硅质岩对华南古地理的启示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虫硅质岩在中国南方及邻区广泛分布,有重要的古地理意义。按其时空分布,可分为南区及北区和东带。南区包括滇西、滇东南、桂西和桂南,主要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放射虫硅质岩。滇西硅质岩带南延至泰国和马来西亚,代表古特提斯主支。滇东南、桂西和桂南的硅质岩则指示古特提斯多岛洋的分支海盆。北区包括两广中北部、湘赣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主要为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硅质岩,标志当时扬子台缘与古特提斯洋连通的深水盆地。东带沿南海和东海外侧的岛弧分布,从菲律宾北巴拉望经琉球到西南日本内带,主要为中二叠世至晚侏罗世放射虫硅质岩,与古地磁证据一起指示了该期间华南南方一个低纬度的远洋盆地,可称为“古南中国海”。它的张开可能是中晚二叠世云开地体和中国东南部其他地方造山事件的原因,它的随后发展对华南东部三叠纪和侏罗纪古地理演化也有重大影响。晚侏罗世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的迅速北移,使“古南中国海"俯冲消减,导致东南沿海大规模的钙碱性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金沙江带早石炭世深海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70年代末以来,金沙江蛇绿岩带或金沙江缝合带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地质证据主要在滇西北德钦-川西南得荣一带(张之盂和金蒙,1979;陈炳蔚,1983;黄汲清等,1984;陈炳蔚等,1991)。由于该地区构造复杂,地形险峻,交通不便,研究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金沙江带早石炭世深海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若 《地质科学》1993,28(4):395-397
70年代末以来,金沙江蛇绿岩带或金沙江缝合带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地质证据主要在滇西北德钦-川西南得荣一带(张之盂和金蒙,1979;陈炳蔚,1983;黄汲清等,1984;陈炳蔚等,1991)。由于该地区构造复杂,地形险峻,交通不便,研究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异珊瑚化石始发现于早泥盆世 ,早石炭世为鼎盛时期 ,至早二叠世末全部绝灭。本研究将异珊瑚划分为 4个化石组合 ,并对异珊瑚的起源、分布及迁移规律及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讨论。化石组合由老至新分别为 :早泥盆世 Tetraphyllia组合 ;晚泥盆世 Oligophylloides-H eterophyllia组合 ;早石炭世 Pentaphyllia-H exaphyllia-Radiciphyllia 组合 ;早二叠世 Dichophyllia-H eterophyllia-H exaphylloides组合。并指出异珊瑚属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的生物类群 ,起源中心可能为中国华南板块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思茅地块西缘大凹子组的形成时代仍有分歧.在思茅地块西缘大中河剖面采集了硅质岩、砂岩、凝灰岩和玄武岩,通过放射虫组合和锆石U-Pb年龄方法,厘定其地质时代,并结合区域资料恢复地层序列.通过详细剖面实测,发现该剖面由6个地层断片组成:第一、四断片以含放射虫硅质岩为特征,放射虫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第二、五断片以火山碎屑岩、具有鲍玛序列沉积特征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中期至早泥盆世;第三、六断片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早期.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思茅地块西缘分布的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和含放射虫硅质岩地层层序代表了志留纪到早石炭世早期的岛弧火山-沉积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19.
三塘湖盆地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早石炭世晚期,盆地褶皱基底形成;晚石炭世早期,总体处于碰撞期后伸展构造环境;晚石炭世晚期,洋壳消亡,断陷收缩与整体抬升,形成剥蚀不整合.早二叠世,进入陆内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中二叠世,盆地进入推覆体前缘前陆盆地发育期;晚二叠世,构造褶皱回返,前陆盆地消失;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中期,进入统一坳...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群及生物地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华北地台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的全面系统研究,认为全区腕足动物群的发展演化具有一致性和阶段性,可清楚地分为5个阶段,即田师傅期(C13-C21)、本溪期(C22)、太原期早期(C23)、太原期晚期(P11)和山西期(P1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内外同期腕足动物群的对比和腕足动物生物古地理分析,确立了华北地台东北部田师傅期腕足动物的生物地理归属,命名为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同时阐明了研究区内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区划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