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云南个旧锡矿床铅、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个旧锡矿床的铅、硫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硫同位素主要来自基性岩,少量来自花岗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的基性火山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200-280Ma)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80-160Ma).进一步表明,个旧锡矿床为一个多成因多物质来源的矿床.  相似文献   

2.
曾小华  周宗桂 《现代地质》2014,28(2):348-358
青海铜峪沟铜矿床位于祁漫塔格-鄂拉山成矿亚带鄂拉山多金属矿带东南段。通过对铜峪沟铜矿床的矿石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及矿石矿物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确定矿床的成因。从测试结果来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较富集、重稀土亏损、分馏程度较高、Eu中度-强烈亏损,显示矿石物质来源为混合来源;硫同位素δ34S测试结果全为负值,属轻硫型,总体上揭示出硫主要来自地层的沉积硫;铅同位素测试数据表明矿石铅部分来自沉积成岩阶段,部分与印支期造山运动有关,表明成矿物质混合来源的特征,富成矿流体在成矿之前存在均一化过程。氢、氧、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为原生岩浆水和变质热液水,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通过研究认为,铜峪沟铜矿床为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3.
我国锡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我国主要锡矿床的钾-氢、铷-锶和铀-铅同位素年代学和铅、硫、氢、氧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规律,提出燕山晚期成锡最佳,次是燕山早期和海西印支期;锡矿成矿硫源具有岩浆和岩浆与地层混合两种来源;锡矿成矿流体有5种类型,铅同位素的线性关系能指导评价锡矿床。  相似文献   

4.
我国层控多金属矿床的铅、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好寿 《矿床地质》1983,2(3):79-87
在对我国南方泥盆纪层控矿床作了较系统的铅和硫的同位素分析测定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地区、不同时代层控矿床的同位素数据,本文试图对我国层控矿床的铅、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在矿床研究中的意义作一粗浅的讨论和总结。据30多个矿床或矿区统计,大约有铅同位素数据近300个,硫同位素数据500多个。这些同位素资料对解释该类型矿床的成因、物质来源、成矿时代、成矿地球化学环境以及指导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围绕成矿区中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测试工作,并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译。研究区硫同位素δ34S分布范围为-1.50‰~8.61‰,均值为2.06‰,属壳幔混合来源硫;矿物生成顺序较早的单矿物硫同位素组成为幔源,晚期偏壳源;层状矽卡岩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偏幔源,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壳源,穿层石英脉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可分为幔源和壳源两类。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属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铅为主,铅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有多期地质作用对成矿有所影响。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结合老君山成矿区地质、同位素组成及测年结果分析,老君山成矿区众多矿床的形成应为早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印支期区域变质和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西成地区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铅-锌矿和金矿,已探明海底喷流型(SEDEX)铅-锌矿资源量超过1300×10^4t(金属量)。金矿主要分布于盆地中西部泥盆系厚层碎屑岩中.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对矿床中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西成铅-锌矿田北矿带的后期改造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实现的、而南矿带铅-锌矿则有部分外来物质的参与,但并未发生明显的分异,同时,两个矿带喷流(气)-沉积过程的不同,这也是导致硫同位素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印支期的成矿过程中金矿具有明显独立于铅-锌矿的地质特点与硫、铅同位素演化过程,硫主要源自区内的围岩,而铅同位素中则有较多放射性成因铅的加入。  相似文献   

7.
辽东庄河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对辽宁庄河金矿尚没有做过系统的矿床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本文在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庄河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碳同位素以及Rb-Sr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并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硫同位素和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矿石和花岗斑岩脉具有非常相似的铅同位素组成,暗示该矿床的形成和物质来源与此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43.0±5.8Ma,表明金的成矿期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8.
西成铅锌矿田铅、硫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铅、硫同位素是研究成矿作用中物质来源和富集作用的有效手段。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西成铅锌矿田矿石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地层、岩浆岩及有关矿床的铅、硫同位素组成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铅属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型,而且主要来自下伏基底地层;海西 印支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也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泥盆纪地层只有容矿和控矿作用。矿床均以富重硫S34S为特征,硫来自于地层封存的古海水和地下循环的热卤水系统中的硫酸盐,硫化物主要是通过以有机质作还原剂的热化学还原作用还原硫酸盐形成H2S、H2S再与金属阳离子结合而生成的。根据铅、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西成铅锌矿田中的矿床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厂坝型和毕家山—邓家山型。  相似文献   

9.
费利东  肖晓牛  肖娥  刘军  白涛 《现代地质》2020,34(3):579-587
滇中播卡铜矿床是著名“东川式”铜矿床的典型代表,但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认识存在争议。对矿区典型铜矿发育的金属硫化物进行硫和铅同位素组成分析,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人占石铜矿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6‰~10.7‰,指示硫以岩浆(火山喷发)作用为主要来源,并受到沉积作用影响。铅同位素测试结果则表明人占石铜矿、天生塘铜矿、竹箐凹子铜矿和白石岩铜矿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物质。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播卡铜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且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0.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格咱岛弧成矿带南缘,是西南三江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7‰~+3.8‰,平均为0.79‰,变化范围很小,表明硫同位素来源单一,显示岩浆源硫同位素组成的特征。矿石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8.3325~18.694,207Pb/204Pb为15.588~15.663,208Pb/204Pb为38.454~39.008,铅同位素组成较为稳定,显示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组成与特征参数(△β与△γ、V1与V2)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依据铅构造模式判别和成因分类的综合分析,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并显示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矿床的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岩活动存在较密切的关系,但地层源的成矿物质对矿床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贡献。  相似文献   

11.
沉积过程对自生黄铁矿硫同位素的约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生黄铁矿是海洋沉积物中还原态硫的主要赋存形式,其形成过程与有机质矿化相关,影响全球的C-S-Fe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自生黄铁矿硫同位素分馏主要受微生物硫酸盐还原的控制,但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局部沉积环境的改变也可以影响黄铁矿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别是在浅海环境。在浅海非稳态沉积环境内,物理再改造和生物扰动作用,导致硫酸盐还原带内生成的硫化物被再氧化,进而影响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浅海沉积过程容易受到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引起沉积速率的剧烈波动,导致有机质和活性铁输入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成岩系统的开放性和硫酸盐还原速率,最终影响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另外,沉积速率的改变还影响硫酸盐—甲烷转换带的迁移,造成有机质和甲烷厌氧氧化硫酸盐还原的相互转化,产生不同的硫同位素信号。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为研究沉积过程对自生黄铁矿的形成及其硫同位素组成的约束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该区域有很好的沉积学研究基础,自生黄铁矿丰富、并且个别层位有生物气(甲烷为主)存在,是研究边缘海C-S-Fe循环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源区铅同位素的组成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铅同位素的这种"指纹"特征来示踪铅的不同源区。近年来铅同位素示踪在研究土壤中相关重金属来源及其运移途径起到独特的作用。由于铊和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并且在云浮硫铁矿区污染土壤中其分布与铅有很好的相关性,笔者利用铅同位素作为示踪工具探讨了土壤中铊的污染特征,初步研究表明铊污染物主要累积在土壤深度0~16.5cm范围内,深度为16.5cm以下土壤受到废渣中铊污染的影响较小,但废渣周围土壤深度约44cm范围已经受到来自废渣中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四川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硫的来源对于了解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统计了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硫化物的 硫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地质特征和矿相学研究,分析和讨论了硫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硫的来源。结果表明,拉拉铜金矿硫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不考虑一个异常样品,δ34S 值极差达到 14.9‰),表明成矿硫来源的多样性;其中,黄铁矿 δ34S 值范 围为 -1.4‰ ~4.9‰(平均 1.8‰),黄铜矿的 δ34S 值范围为 -5.9‰ ~9‰(平均 1.5‰)。结合硫化物的生成机制分析,并与其 他典型矿床硫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海水沉淀的蒸发岩是黄铁矿和黄铜矿的重要硫来源,但也不能排除岩浆硫的贡献。目 前没有证据支持变质作用减少拉拉矿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特征研究可为页岩沉积环境恢复与页岩气富集保存规律预测提供依据。以贵州岑巩地区岑页1井牛蹄塘组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确定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环境及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研究表明,牛蹄塘组页岩黄铁矿发育为草莓状、自形-半自形及他形(主要为胶状他形)三种形态,不同形态的黄铁矿形成于不同沉积环境,草莓状黄铁矿形成于缺氧还原环境,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形成于贫氧环境,胶状他形黄铁矿指示沉积过程有热液活动的参与。测试井牛蹄塘组整体处于较开放的沉积水体,上段为含氧-贫氧环境,硫同位素整体变轻且发生负漂;中段为较缺氧环境,硫同位素跨度大且发生正漂;下段为还原性更强的沉积环境,硫同位素小幅度负漂。黄铁矿含量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与黄铁矿有关的孔隙为页岩气吸附、保存及运移提供载体,且草莓状黄铁矿指示的缺氧硫化环境更利于有机质保存。研究工作系统梳理了黄铁矿对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环境及储层页岩气富集的指示作用,为页岩气勘探提供指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主要类型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主要类型锑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范围变化很大,锑矿床中各种矿物(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雄黄、方铅矿、重晶石、毒砂、辰砂、脆硫锑铅矿)的δ34S值从-32.7‰变化到+34.8‰,极差值高达67.5‰。各类锑矿床中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各异,说明锑矿床成因较复杂,硫的来源不仅有海水中沉淀的硫酸盐硫,而且还有生物、细菌形式的还原硫和深源硫(岩浆作用、喷流作用等),从而形成不同类型或成因复杂的锑矿床  相似文献   

16.
者桑金矿床赋存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积碎屑岩中,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是滇东南金成矿带上一个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沉积黄铁矿和热液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δ34S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较窄(8.4‰~11.3‰),与二叠纪沉积时期海水硫酸盐δ34S值一致,具有地层硫的特征。矿石中的硫主要通过地层中有机质与海水硫酸盐的热还原作用(TSR)提供。铅同位素组成中,206Pb/204Pb变化范围较宽,207Pb/204Pb和208 Pb/204 Pb较为稳定,计算获得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大(-62~389Ma),甚至出现"负年龄",表明除正常铅外,还有较多的放射性成因铅的混入。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有少量岩浆物质的混入。矿石与围岩的硫铅同位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  相似文献   

17.
18.
大庄子金矿成矿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东平度大庄子金矿床产于胶莱盆地西北缘荆山群变质岩中,主矿体的展布受一低角度层间滑动断层控制,该断层发育于黑云二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所夹持的透镜状大理岩中.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庄子金矿δ34S组成比胶西北其他金矿高,且高于老地层和中生代花岗岩的δ34S值,反映大气降水循环淋滤作用使硫同位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矿石铅为异常铅,铅同位素组成与同胶东群及玲珑、焦家等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金矿相比,范围变化大.碳氧同位素组成介于岩浆碳酸岩与荆山群大理岩之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具多源性,这与该类金矿所处的构造边缘(转换)环境有关.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0~160℃,包裹体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来自变质水、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铜厂铜-铁矿床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其成矿模式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找矿实践. 利用黄铜矿Re-Os同位素对该矿床进行定年,并利用LA-MC-ICP-MS技术对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等硫化物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5件黄铜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84±34 Ma(MSWD=8.7),表明铜厂铜-铁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 铜厂铜-铁矿床上部铜矿床中黄铜矿(+9.75‰~+13.1‰)和黄铁矿(+9.22‰~+13.9‰)的δ34S值略高于下部铁矿床中黄铜矿(+8.66‰~+10.9‰)、黄铁矿(+8.85‰~+11.0‰)和磁黄铁矿(+7.93‰~+9.28‰). 计算得到早期成矿热液的δ34S∑S值约为+10.6‰,晚期成矿热液的δ34S∑S值约为+12.3‰,说明矿床硫是地幔硫混染海水硫形成的,热化学还原在海水硫酸盐还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铜厂铜-铁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新元古代晋宁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导致勉略宁地区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含Fe、Cu的初始矿源层;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持续的裂解和裂陷形成勉略海槽并导致强烈的岩浆活动,富含挥发分及硫的岩浆热液混合海水硫,并从细碧岩中萃取Fe、Cu等成矿物质,早期成矿热液在铜厂地区深部形成铁矿床,随着磁铁矿和硫化物的沉淀,成矿热液演化到晚期阶段并沿断裂构造带向上运移,在铜厂地区浅部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北山地区照壁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照壁山金矿床是北山地区中部金矿集中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主要在黑云母花岗岩株内或沿其与志留系公婆泉群火山-沉积岩的接触带产出,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96±5 Ma.金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脉,网脉和细脉浸染状块体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围岩蚀变自含金矿脉(体)向外,分别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另外,沿岩体与火山-沉积岩接触带常可观察到黄铁绢英岩化.微量元素和硫、氧、氢及铅同位素数据表明:黑云母花岗岩是同碰撞造山期深源岩浆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岩)矿物质主要来自壳幔混合源,含矿热液是岩浆热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海西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热力来源,而且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发动机",成矿体系温、压降低是导致金沉淀与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