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我国陆内造山带岩石圈结构、造山过程岩石圈浅层变形构造样式、盆山变形构造时空耦合关系、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变形动力学模式等。提出中国西部造山带造山过程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中国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对比研究,首次建立起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形成时空耦合关系的三类四型动力学模式:单向楔入造山推覆成盆、双向楔入造山推覆成盆、剪切造山反转成盆和伸展造山断陷成盆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龙门山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龙门山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李勇(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610059)关键词盆山耦合沉积响应地层标识造山作用成盆作用前陆盆地造山带大陆动力学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是研究大陆构造的两个最重要的构造单元,因...  相似文献   

3.
盆山耦合概念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造山带和沉积盆地的耦合关系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既有经济上的动机,也是科学规律的必然,因为盆地和造山带的对照研究要比分别孤立的研究它们有效的多。所谓盆山的耦合关系(coupling)是指受控制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而运动方式成镜像或其它相协调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盆地和造山带。耦合关系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成因和运动机制上的联系,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盆山耦合的原因和基础,它们是地球内部各层圈相互作用综合调整的结果。因此,同时性和同一地质作用过程是盆山耦合的两个重要特点,也是盆山耦合体系划…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造山带的盆-山耦合和构造转换过程。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在地史时期中,塔里木盆地北缘和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多期和复杂的盆山耦合和盆山转换过程,形成多种类型盆山耦合和转换方式。(1)按时间域可划分为:早古生代陆内裂陷盆地-早期伸展造山-晚期挤压造山耦合,晚古生代陆内裂陷盆地-弧后造山-晚期碰撞造山耦合,中生代陆内前陆盆地-挤压造山耦合,古近纪前陆盆地-挤压造山耦合,新近纪—第四纪再旋回前陆盆地-挤压造山耦合;(2)按深度域可划分为:深部地幔俯冲型盆-山耦合,地壳分层滑脱拆离型盆-山耦合,基底滑脱拆离型盆-山耦合,古生代伸展和逆冲推覆型盆-山耦合,中—新生代逆冲推覆型盆-山耦合;(3)按运动学和动力学可划分为:逆冲推覆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重力滑脱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走滑转换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深部岩浆上涌焊接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鳄鱼嘴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叠合盆地三面环山,自东而西夹持于江南、秦岭与龙门山三大山系之间,位于古亚洲、环太平洋与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盆、煤盆、陆相广盆、残盆四个盆地世代;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概括为前陆、坳陷、再生前陆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山盆构造样式及运动学、沉积充填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内古隆起发育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地沉积环境转换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盆内山前坳陷或前陆褶冲带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形成的褶冲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其同期盆内产生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  相似文献   

6.
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和前沿思想的生长点。大陆构造上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构造单元:一是盆地系统;二是造山带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地壳时空演化的一对孪生体。沉积盆地系统是把堆积空间和各类物源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系。盆地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地球动力学的响应,而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又与造山带是相辅相成的。盆地的性质、类型、演化和盆地性质转换的动力学分析,通过火山岩的性质、蛇绿岩和混染堆积或者是岛弧带的走向等判断,这些信息无疑是重要的因素。沉积地质学的发展所赋予新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不同物源堆积体的相互关系可以反馈盆地地球动力学性质和盆山转换的信息,盆地边界的构造要素、不同物源的充填堆积物的生长序列、堆积物的几何形态及其叠置关系等也具有与蛇绿岩同等的重要性。造山带是地壳构造活动和动力转换的记录,它代表陆块间的相互运动、消失的大洋、消失的陆块和大陆边缘盆地,所以造山带就是消失的大洋系统和消失的盆地系统,即盆地转为山系。这种“盆山转换”的耦合关系是当代沉积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交叉的前沿。本文提出“盆山转换”的新思路和研究的内涵,并讨论这一理论、方法的基本观点和思路:“板块构造控盆、盆转山和山控盆”。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前陆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夹于龙门山推覆造山带与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自4.6 Ma以来,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使龙门山造山带强烈隆升,古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使盆地沉积了1套巨厚的半固结—松散堆积物。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结构的综合研究,认为龙门山前陆盆地是由自东向西的深部多级俯冲潜滑而引起的浅部由西向东的多层次推覆作用形成的,其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所产生的构造负载是龙门山前陆盆地的成盆动力。岩浆物质的循环过程表明成都盆地在形成过程中遵循物质循环与能量守恒定律。龙门山前陆盆地地质构造的沉积响应表现为:沉积基底整体上向西倾斜,盆地剖面明显不对称;沉积地层与下伏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盆内发育了一系列相间排列的次级凹陷和凸起,并呈雁斜式展布;砾质粗碎屑楔状体的周期性发育。从盆地动力学的角度初步分析了龙门山前陆盆地盆-山耦合关系,龙门山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的研究对于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作用以及油气聚集地的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陆盆地为汇聚板块边界的典型盆地代表,其沉降的动力机制主要有构造挠曲、俯冲动力以及各种重力负载。其盆山耦合可观测的表现是各种镜像或对应关系,包括造山带隆起与盆地沉降,造山带推进与前陆盆地迁移,造山作用终止与盆地消亡,幕式、韵律性的表浅层物质转移等,其根源是汇聚板块统一的区域地球动力学及运动学过程。盆山耦合过程中物质交换在表浅层完成从山到盆以碎屑物质为主的转移,在中深层表现为各种脆性断层及方式不一、方向各异的复杂的韧性流变。盆地与造山带是统一区域动力作用的不同产物,二者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相互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盆山耦合与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经济全球化导致油气勘探全球化,板块学说在理论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基础,亚洲大陆与北美大陆盆山体系在实践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经验。盆山耦合体系存在3类造山带与3类前陆盆地即:(1)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2)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3)陆内造山带与陆内前陆盆地。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勘探中,在空间上应将造山带前麓褶皱—冲断带层与前陆盆地作为统一应变场,在时间上应将前冲断作用沉积层序,同冲断作用沉积层序和后冲断作用沉积层序作为整体来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0.
综合地球化学、野外剖面和钻测井等资料,运用岩石学和地层对比、盆地模拟等方法,剖析了龙门山造山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探讨了这种盆山耦合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最后给出了勘探建议及有利区带预测。结果表明:龙门山造山带和川西前陆盆地在沉积和构造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盆山耦合关系,具体表现在沉降与隆升的对应、物源与沉积的对应以及构造多幕性和沉积旋回性的对应等特征上;沉积耦合关系控制着烃源岩的沉积厚度及热演化程度,并影响着储层的垂向和横向分布,而构造耦合关系则对造山带和前陆盆地的断层发育以及油气运移和成藏所需圈闭具有决定性作用;盆山耦合呈多期性,具有沉积、沉降中心以及沉积相展布不断迁移和多期叠加的特征;形成了川西前陆盆地深、中、浅层的三维立体幕式演化成藏模式。有利区带预测表明:梓潼坳陷南端是深盆气的有利聚集区;浅层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发育的盆地中、南段;深层气则多分布于盆地北部及中部地层尖灭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 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 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 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 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相似文献   

12.
邵济安 《地质学报》2020,94(8):2190-2199
中生代华北燕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作用的典型,但长期来对造山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存在多种分歧观点。本文尝试将岩石圈不同深度的构造整合在一起,探索陆内造山作用的主因。本文拟从燕山带中生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入手,选择集宁-承德基底岩石圈断裂带作为先存构造薄弱带,结合不同深度层次的地质作用:①地表的断陷盆地及其火山-沉积岩建造;②断块构造的差异隆升;③固态流变和地热活动;④幔源或者壳幔混溶的火山岩,论证先存构造薄弱带的活化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幔源熔-流体的交代作用讨论了岩石圈强度的弱化,结合岩石圈结构的层析成像研究,得到初步结论:地幔底辟体上涌是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构造活化的重要背景。不排除不同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后,从与国外典型的陆内造山带的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到: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和上部岩石圈物质的均衡调整,是陆内造山与陆缘造山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论陆内造山作用和陆内造山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志华  李勇  苏生瑞  周义 《矿物岩石》2001,21(3):169-172
中国大陆造山带按属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和三个发展阶段,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洋盆或过渡性洋盆转化造山带以后的板内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转化,是中国大陆岩石圈划时代的造山作用,形成最重要的造山带,那种只那造山带限制在洋盆俯冲碰撞阶段与中国造山带的实际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4.
秦岭—巴山地区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进展:1.创立了抽拉-塑夺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3.南北向沉积盆地转谈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4.首次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三类沉积盆地,三种盆-山转换,三个发展阶段及三种型式(Ⅰ,Ⅱ,Ⅲ)的造山带,这在国内外均属首创。5.重新厚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三种体制,四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受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6.最先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7.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厚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界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8.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9.创立了在统一地质-成矿场制约下的多重岩片控矿论和构造一成矿体系,首次在秦岭提出三种统一地质-成矿场,三大构造一成矿体系,三种矿床模式及三种区域找矿模式。10.首次在秦岭提出超大型矿床的富集部位,大型矿床受鞘褶皱控制的观点。11.对若干矿床的成因提出新认识,特别是西成铅锌矿床,漳腊金矿床的新认识有重大的指导作用。12.划分出三级成矿远景区三个,四级远景区十三个,五级远景区:A级11个,B级9个,C级7个,还提出10个寻找大型矿床和穆龙套式金矿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外生-后成渗入型铀矿床的空间定位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凤民 《铀矿地质》2005,21(3):161-168
产于中新生代盆地中的外生后成渗入型铀矿床是一种资源量大、开采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的矿化类型, 是我国当前寻找的重点。通过10 多年的找矿实践, 大家一致认为中亚的成矿模式和找矿评价准则在我国并不完全适用。中国是一个强烈遭受新构造运动的地区, 中新生代盆地受到程度不同的各种改造。根据盆地和造山带的空间关系可划分为: 造山带的盆地、近造山带盆地和远离造山带弱构造活化的盆地。在每个类型中, 按盆缘的结构特征又可进一步划分出相应的亚类。笔者探讨了每类盆地对形成外生后成渗入型铀矿化的有利度, 同时还探讨了成矿的古气候条件, 指出天然地下水补给区小的内陆盆地、干旱的气候期并不完全是成矿的有利因素, 甚至可能是不利因素。相反, 处于潮湿气候区的盆地有利于成矿。为了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找矿效率, 应当尽快建立适合于中国地质情况的外生后成渗入型铀矿成矿模式和找矿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6.
构造-沉积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常见地质现象,发生于沉积盆地、造山带与克拉通等岩石圈构造单元,表现为岩石圈的深、中、浅层始终发生着沉积物、流体、能量与力的交换与分异过程。文中从物质组成、时空分布与力学机制等方面阐述构造-沉积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以中国沉积盆地为例进行分析。作者首先将构造-沉积分异定义为“由构造应力、热力、重力、地幔动力等因素引起地表地形差异,从而导致沉积物源、搬运体系与沉积作用变化的过程”;认为构造-沉积分异发生在不同尺度的洋-陆系统、盆-山系统、隆-坳系统、凸-凹系统与高-低地貌系统,受基底结构、强度与活动性的明显控制,构造应力、重力、热力、地幔动力等控制了该分异机制; 强调随时间演变出现构造-沉积分异演化旋回,表现为伸展期裂陷向聚敛期隆坳转变,碳酸盐岩分异台地向统一台地转变。上述控制因素与机制在时空上可以发生复合,导致多类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出现。研究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可以为重建地球历史、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和改善人类宜居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构造-沉积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常见地质现象,发生于沉积盆地、造山带与克拉通等岩石圈构造单元,表现为岩石圈的深、中、浅层始终发生着沉积物、流体、能量与力的交换与分异过程。文中从物质组成、时空分布与力学机制等方面阐述构造-沉积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以中国沉积盆地为例进行分析。作者首先将构造-沉积分异定义为“由构造应力、热力、重力、地幔动力等因素引起地表地形差异,从而导致沉积物源、搬运体系与沉积作用变化的过程”;认为构造-沉积分异发生在不同尺度的洋-陆系统、盆-山系统、隆-坳系统、凸-凹系统与高-低地貌系统,受基底结构、强度与活动性的明显控制,构造应力、重力、热力、地幔动力等控制了该分异机制; 强调随时间演变出现构造-沉积分异演化旋回,表现为伸展期裂陷向聚敛期隆坳转变,碳酸盐岩分异台地向统一台地转变。上述控制因素与机制在时空上可以发生复合,导致多类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出现。研究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可以为重建地球历史、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和改善人类宜居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1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根据挤压造山带类型与前陆盆地类型 ,可以划分出 3种耦合类型 ,即 ( 1)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 ,( 2 )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及 ( 3)再生造山带与再生前陆盆地。因此前陆盆地是伴随着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而发育 ,造山带断滑系统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结构、沉积层序及构造样式等 ,从而制约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