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裂缝型储层预测技术优选——以塔北地区奥陶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总体表现为弱振幅,常用技术难以预测。通过预测技术优选发现相关分量P1属性能够较好地预测这类储层。应用该属性分别对塔北英买2井区奥陶系一间房组、轮古7井区奥陶系鹰山组以及轮古东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的弱振幅反射的裂缝型储层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钻有较高的吻合率。  相似文献   

2.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上部为风化壳岩溶储层,溶孔-裂缝发育,中下部为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纵向上具有上孔下缝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面是该区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加里东中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和构造裂缝是该区储层发育的关键;早二叠世时期与火山作用伴生的岩溶烘烤以及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塔里木盆地罗斯—玛东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的相继突破,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日渐凸显。综合钻井、地震、测井、岩心、薄片等手段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①垂向上储层受岩性影响较大。蓬莱坝组以细—中晶白云岩为主,鹰山组下段为石灰岩-白云岩过渡岩性,鹰山组上段主要为泥晶灰岩,自下而上储层变差。②平面上潜山暴露区和覆盖区的储层差异较大。鹰山组上段仅在潜山垒带内形成裂缝型储层,覆盖区储层欠发育;鹰山组下段"串珠"储层发育,暴露区辅以裂缝型储层;蓬莱坝组潜山暴露区与覆盖区孔洞型储层均发育。通过对储层分布和发育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分布的3种模式:蓬莱坝组构造型块状油气藏,鹰山组上段裂缝型准层状油气藏,鹰山组下段裂缝-洞穴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中国多旋回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具有多因素联合控制与多阶段复合成因的总体特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北部地区超深层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之上存在相对完整的上奥陶统、志留系,几期不整合没有叠加且暴露时间相对较短,储层发育受控于沿断裂发生的深循环岩溶作用,主要沿断裂带分布。阿满过渡带南部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储层发育受控于走滑断裂活动强度、分段性及热液流体改造,分别形成了热液白云岩储层(古城墟隆起鹰山组下段)、热液流体交代形成的硅化岩储层(顺南斜坡区鹰山组上段)、热液流体改造形成的微生物岩储层(顺托顺南地区一间房组)。基于断裂流体主控型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地质模式和针对性的地震采集、处理工作,通过叠前各向异性裂缝反演、多参数定量雕刻与叠后储层、裂缝预测技术及与应力场模拟的结合,可预测储层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虽已获得突破,但储层类型和主控因素不清、有效储层分布规律不明一直是制约该区勘探领域评价和井位部署的瓶颈之一。基于露头、岩心、薄片、钻井、测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指出塔东地区发育5类储层,分别为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上段的灰岩礁滩溶蚀型储层、鹰山组下段—蓬莱坝组的溶蚀型白云石化储层、寒武系台缘丘滩白云岩储层、塔东低凸起上寒武统斜坡深水重力流型白云岩储层和上震旦统微生物丘滩白云岩储层。其中溶蚀型白云石化储层和台缘丘滩白云岩储层是塔东地区重要的储层类型,礁(丘)滩体和溶蚀作用是这两类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两个现实勘探领域和三个风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提要: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资料分辨率及信噪比不高、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为此,利用古地貌、古水流和古断裂等地质主控因素方法与多地震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思路,对研究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刻画了不同类型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该方法既降低地震信息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又符合地质规律,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勘探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塔中地区中古48井区鹰山组二段碳酸盐岩储集层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中古48井区储层集中发育在奥陶系鹰山组二段,该段又划分为上亚段和下亚段。依据钻井资料,标定了不同层段、不同物性储集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地震资料提取不同层段的地震振幅属性,开展了钻后储集层地震预测与描述。储集层划分为Ⅰ、Ⅱ、Ⅲ类三种级别,它们总体沿构造高地和断裂带分布。上亚段厚度110m左右,储集层主要分布在鹰山组顶面向下100 m的范围内,沿不整合面都很发育,但Ⅰ类储集层在构造低部位分布较少;下亚段厚度260 m左右,储集层主要分布在鹰山组顶面向下110~200 m的范围内,它与构造和断裂发育带的关系更为紧密,在构造较低部位欠发育。下亚段Ⅰ类储集层要明显多于上亚段,中古45井已在下亚段获得高产油气流,说明下亚段储集层也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本区应该坚持上、下亚段两套目的层并举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域,奥陶系鹰山组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鹰山组发育大套台地相碳酸盐岩,以高能相的台内滩沉积为主。鹰山组埋藏较深,但岩溶储层呈大面积厚层状分布。早奥陶世塔中I号断裂使得塔中隆起隆升并遭受强烈剥蚀形成下奥陶统鹰山组顶部风化壳,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技术和方法识别溶洞发育带和断层裂缝发育带,确定出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研究认为,岩性岩相是岩溶型储层发育的重要基础,层间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成层性和横向展布规模,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埋藏岩溶形成大量有效的缝洞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储集性能。研究发现,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鹰山组顶面以下120m地层厚度范围内,横向有一定连通性,在断层、构造裂缝和溶蚀作用下形成统一的储集体,呈准层状展布。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域,奥陶系鹰山组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鹰山组发育大套台地相碳酸盐岩,以高能相的台内滩沉积为主.鹰山组埋藏较深,但岩溶储层呈大面积厚层状分布.早奥陶世塔中Ⅰ号断裂使得塔中隆起隆升并遭受强烈剥蚀形成下奥陶统鹰山组顶部风化壳,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技术和方法识别溶洞发育带和断层裂缝发育带,确定出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研究认为,岩性岩相是岩溶型储层发育的重要基础,层间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成层性和横向展布规模,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埋藏岩溶形成大量有效的缝洞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储集性能.研究发现,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鹰山组顶面以下120 m地层厚度范围内,横向有一定连通性,在断层、构造裂缝和溶蚀作用下形成统一的储集体,呈准层状展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塔中地区Zh1井5 000m以下奥陶系鹰山组钻遇的一套白云岩岩溶储层厚度小(≤ 7m )、波阻抗差小(≤ 717kg /( m2· s) )、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首先从地震正演模拟出发,模拟了在实钻井条件下以及当岩溶储层孔缝洞内充填物性质发生变化时的地震波场响应。结果显示这套岩溶储层在叠加剖面上绕射波比较发育,在叠后深度偏移剖面上呈现出峰- 谷- 峰似串珠状的反射特征,且随着充填物性质或流体含量的增多,其串珠状反射强度明显增强。据此,利用研究区的三维叠后时间偏移资料,采取有针对性的地震预测方法和技术,提取出引起岩溶储层发育的不同地质场源的地震特征信息,如反映地震波场能量大小的振幅属性,反映速度、密度变化的波阻抗信息,古裂缝分布场信息和古地貌信息等,共同对这套岩溶储层的优势发育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岩溶储层的优势发育区主要分布在三维区域的中西部,并且在发育区内地震剖面的显示特征与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相一致,从而证实了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地震反演根据数据来源、信息类型、反演结果及实现方法可划分不同种类,地震反演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基于波动方程的反演和以地震褶积模型为基础的反演二大类。目前国内建立在地震记录褶积模型基础的主要反演软件有STRATA、JASON、ISIS。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阳泉二矿7个钻孔中.应用STRATA和JASON软件对其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其结果不仅可提高纵向分辨率,准确界定煤层顶、底板,提高下组弱反射煤层的连续性,而且通过波阻抗切片,可获得煤层及顶板的岩性信息。另外通过对比STRATA和JASON软件,发现前者的分辨率较高,而后者在波形连续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 ,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的三要素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 ,它们概念完全不同 ,且很容易混淆 ,但又存在因与果的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的“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较好地满足台网编目室日常工作的需要 ,我们开发了数字台网地震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满足了编目室日常编报工作的需要 ,实现了对地震信息的数据库管理 ,为用户提供了在矢量电子地图上进行任意多边形地震信息查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赵丽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Z1):94-95
人工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是 利 用 已 知 测 井 资 料 ,通 过 数 学 方 法 模 拟 实 际 地 震 记 录 的 一 项 技 术 ,其 主 要 用 途 是 :鉴别 反 射 波,识 别多 次 波 ,建 立 地震 模 型 。该 技 术 在 铁法 矿 区 地 震勘 探 中 的 应用 ,优化 了 地 震 勘探 设 计 、提 高 了 采 集 及解 释 精 度、准 确标 定 地 质 层位 。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震道积分技术识别三维地震解释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铁法某井田内,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得到的地震时间剖面上并无断层显示,但巷道揭示有一个落差9m的断层,后采用三维地震道积分,在其时间剖面识别出一个与实际规模相符的断层。为此对该区所有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道积分,解释出一条新的断层。后经巷道验证,该断层位置、性质与解释结果完全一致,可见地震道积分技术可以准确避开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的断层陷阱。  相似文献   

16.
《Earth》1975,11(3):283-284
  相似文献   

17.
隐伏活断层地震勘探正演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城市活断层探测手段中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隐伏活断层勘探时存在着勘探深度浅、地层的属性差异小以及环境噪声大等因素,导致地震勘探数据信噪比低、反射信号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采用一阶应力-速度方程的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 结合完全匹配层(PML)的边界处理方法和通量校正(FCT)法消除频散的技术手段,对活断层模型地震勘探进行正演模拟,清晰直观地表现了断层处的细微差别,有助于地震勘探中对信号的分析与理解。结果表明,这些处理手段结合波动方程有限差分算法,能够有效实现薄层、弱反射的隐伏活断层模型的波场正演模拟,可有效识别隐伏活断层的断层倾角、断距、规模、跨越范围、断层深度以及断裂带影响范围,为分析这些参数对地震记录的影响提供有力帮助,同时结合实测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为防灾减灾提供具体有力的判据。  相似文献   

18.
19.
Seismic hazard of Egyp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arthquake hazard parameters such as maximum expected magnitude,M max, annual activity rate,, andb value of the 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 have been evaluated for two regions of Egypt. The appli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permits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historical and instrumental data. The catalogue used covers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3 from the time interval 320–1987. The uncertainties in magnitude estimates and threshold of completenes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hazard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is performed for two study areas. The first area, Gulf of Suez, has higher seismicity level than the second, all other active zones in Egypt.b-values of 1.2 ± 0.1 and 1.0 ± 0.1 are obtained for the two areas,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annually expected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3 is much larger in the Gulf of Suez, 39 ± 2 than in the other areas, 6.1 ± 0.5. The maximum expected magnitude is calculated to be 6.5 ± 0.4 for a time span of 209 years for the Gulf of Suez and 6.1 ± 0.3 for a time span of 1667 years for the remaining active areas in Egypt. Respective periods of 10 and 20 years were reported for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5.0 for the two subareas.  相似文献   

20.
The territory of Croatia and neighboring regions is divided into 17 seismic source zones, considering available seismolog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On this basis, seismic hazard elements (seismicity rate, maximum magnitude, b-value, probabilities of exceedance and return periods for a predefined set of magnitudes) are computed using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appropriate for treating data-sets with variable completeness thresholds. The values of long term expected peak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obtained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deterministic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ocedure are the highest in the Dubrovnik zone, while the Zagreb zone has the highest earthquake hazard in the continental part of the countr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