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柏道远  魏方辉  李彬  曾广乾  孙骥  周超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1-2023040011
雁林寺金矿田位于湘东北金矿区南部,发育大量中小型金矿床(点)。前人对区内包括控矿构造在内的各类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机制尚缺乏探讨和解析,从而影响到对矿床形成和保存规律的全面认识。鉴此,本文基于区域构造特征和大量露头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雁林寺金矿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背景,并结合矿床地质和同位素测年等其他资料,探讨了成矿时代和控矿构造属性。主要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早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末花岗岩体主动侵位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SE向挤压、晚三叠世NNW—SSE向—S—N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SEE向—近E—W向挤压、白垩纪NW—SE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E—SW向—NNE—SSW向挤压、古近纪晚期—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等9期构造事件,形成了不同走向和规模的褶皱、逆断裂、顺层剪切带、正断裂、右行和左行走滑断裂与剪切破裂、断陷盆地、劈理、膝折等构造类型,以及部分构造走向的后期偏转。(2)区内存在志留纪末和晚三叠世两期金成矿作用,均与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3)雁林寺金矿田容矿构造主要有前中生代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断裂、中—晚三叠世的NW向—NW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裂隙、花岗岩枝的内外接触带等3类。志留纪末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先期NE向深部逆断裂,晚三叠世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中三叠世晚期的NE向逆断裂、晚三叠世早期的NEE向和EW向逆断裂。对两期金矿床而言,成矿后各期变形事件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断裂均可能成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2.
雁林寺金矿田位于湘东北金矿区南部,发育大量中小型金矿床(点)。前人对区内包括控矿构造在内的各类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机制尚缺乏探讨和解析,从而影响到对矿床形成和保存规律的全面认识。鉴此,笔者等基于区域构造特征和大量露头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雁林寺金矿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背景,并结合矿床地质和同位素测年等其他资料,探讨了成矿时代和控矿构造属性。主要认识如下:① 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早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末花岗岩体主动侵位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SE向挤压、晚三叠世NNW—SSE向—S—N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SEE向—近E—W向挤压、白垩纪NW—SE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E—SW向—NNE—SSW向挤压、古近纪晚期—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等9期构造事件,形成了不同走向和规模的褶皱、逆断裂、顺层剪切带、正断裂、右行和左行走滑断裂与剪切破裂、断陷盆地、劈理、膝折等构造类型,以及部分构造走向的后期偏转。② 区内存在志留纪末和晚三叠世两期金成矿作用,均与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③ 雁林寺金矿田容矿构造主要有前中生代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断裂、中—晚三叠世的NW向—NW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裂隙、花岗岩枝的内外接触带等3类。志留纪末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先期NE向深部逆断裂,晚三叠世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中三叠世晚期的NE向逆断裂、晚三叠世早期的NEE向和EW向逆断裂。对两期金矿床而言,成矿后各期变形事件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断裂均可能成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3.
柏道远  李彬  江灿  段爱军 《矿床地质》2023,42(2):229-252
湘中古台山金锑矿位于雪峰构造带西南段东北部,发育SN向金矿脉和NW向金锑矿脉2类矿脉。前人提出SN向和NW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并获得了印支期成矿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但对容矿断裂的性质、形成时代以及2类矿脉的时代关系缺乏研究和认识。鉴于此,文章通过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以及矿化蚀变的观测、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区域构造演化和测年资料等,厘定了古台山金锑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不同类型矿脉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机制。主要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5期主要变形事件:志留纪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NNE向板劈理、NNE向褶皱(水车背斜)、SN向顺层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断裂;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NW向挤压,局部形成NEE向轴面劈理;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NW向—N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EW向逆冲剪切破裂等;中侏罗世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E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古近纪中晚期受到NE向—NNE向挤压,形成SN向—NNE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EW向—N...  相似文献   

4.
哈维特金矿床位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Gabgaba地块,是苏丹东北部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控矿构造研究,初步揭示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基本查明了矿区的构造特点及其含矿性,为矿区进一步勘查指明了方向。该矿区金矿(化)体呈脉状,严格受N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产于低绿片岩相的片理化带内,主要以含金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英岩或碎裂岩的形式产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就矿床成因类型而言,应属于造山型金矿床。综合分析矿区构造特征发现,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具左行特征,其内广泛发育NW、NE、NEE、NNW、NNE向断裂构造;NW向左行左列断裂、NE向右行左列断裂和NEE向右行断裂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矿构造,而NNW、NNE向断裂多为成矿期后的断裂构造;矿区构造形成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挤压变形、后挤压和伸展作用三个阶段,金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后挤压作用阶段。矿区今后勘查找矿工作应重点针对NW向、NE向断裂构造控制的金矿体展开。  相似文献   

5.
金山金矿产于赣东北断裂带的次级剪切带中,其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变质作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矿区金矿体的地质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的分析,认为金山金矿成矿期经历了两期韧性剪切作用,即早期由NNW向SSE的韧性推覆剪切,晚期沿NE方向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分别形成NW向超糜棱岩型矿体和NE方向石英脉型矿体,两期韧剪变形均发生在新元古代,对应于江南造山带在碰撞造山阶段和后造山伸展阶段的动力变质事件。成矿后,矿区先受到NW向的挤压应力场作用,形成NE走向的逆断层、NW走向的张性断层以及SN走向的左行压扭断层,之后转为NW向的拉张应力场,形成NE走向的正断层。金山金矿床的构造变形特征指示了赣东北断裂带活动的阶段性,赣东北地区在晋宁期经历了两期构造-岩浆-变质事件;加里东-印支期构造活动比较弱;燕山期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引起赣东北断裂带的再次活动。  相似文献   

6.
常德-安仁断裂是湖南东部一条NW向大断裂,关于其地质特征、活动历史及构造性质等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区域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资料,总结了常德-安仁断裂的总体特征,重塑了断裂的活动历史,探讨了断裂的构造性质和变形机制.主要认识如下:常德-安仁断裂走向NW330°,为一基底隐伏断裂,地质上表现为一NW向岩浆隆起带.该断裂为贯穿中、下地壳并切入岩石圈地幔的深大断裂,断裂倾向NE,倾角约54°.断裂具有长期活动历史:新元古代冷家溪期作为转换断层具走滑活动;冷家溪末期武陵(晋宁)运动中在区域S-N向挤压下右行走滑;板溪期早期和南华纪早期均具伸展活动并控制沉积相带的展布;加里东运动中在区域S-N向挤压下右行走滑;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在区域NW-NWW向挤压下左行走滑兼逆冲;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在区域S-N向挤压下右行走滑;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在区域NWW向挤压下左行走滑;白垩纪-古近纪产生伸展活动.常德-安仁断裂在冷家溪期可能为一横切扬子陆块东南缘弧后盆地、岛弧和华南洋的转换断层.印支运动中断裂带因深部逆冲活动而构造隆升.该断裂具隐伏特征的原因可能与冷家溪期-南华纪同沉积活动、震旦系底部滑脱层发育、多条NE-NNE向大断裂的截切以及断裂沿线花岗岩体和断陷盆地的发育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渣滓溪锑钨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中段,经历了早期钨矿、晚期锑矿等两期成矿作用。目前该矿床锑矿的成矿时代不明,控矿构造的形成背景也缺乏研究。鉴此,本文对渣滓溪矿床及外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表露头和井下巷道的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和区域构造特征,厘定了构造变形序列、钨矿和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含矿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时代,形成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6期主要变形事件:(1)志留纪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及顺层剪切断裂;(2)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破劈理, NWW-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 SN向左行剪切破裂, NNW向张节理等;(3)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NNE向左行剪切破裂、NE向左行走滑兼逆冲剪切破裂、NN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小断裂、SN向张节理等;(4)中侏罗世受到NWW向–近EW向挤压,形成NNE向褶皱、NEE-E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WW-NW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5)早白垩世受到区域NW-SE向伸展,形成NE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广东河台金矿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构造控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东河台金矿位于两广云开大山地区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与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交汇部位,为一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海西-印支期区域SN向左旋挤压应力形成有区域左行韧性剪切性质的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和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燕山早期,区域构造应力转为SN向右旋挤压,区域韧性剪切带转为右行韧性剪切性质,并对先期形成的糜棱岩带改造显示为右行剪切特征;燕山晚期,大规模的右行韧性剪切活动逐渐转为右行脆-韧性、脆性剪切,在部分糜棱岩带中产生脆性断裂。河台金矿严格受韧性剪切糜棱岩带控制。区域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和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是一级构造,两者交汇部位控制了河台金矿田的产出;燕山期,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的C-R次级构造(即河台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带)是二级构造,控制了河台金矿床的分布;河台矿区糜棱岩带中的张剪裂隙和主剪切裂隙系统是第三级构造裂隙,控制了河台金矿床的类型(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及金矿体的分布和形态。  相似文献   

9.
雪峰造山带南段靖州盆地成因性质及形成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柏道远  钟响  贾朋远  熊雄  黄文义 《中国地质》2013,40(4):1079-1091
靖州盆地是位于雪峰构造带南段的一个NE向晚三叠世一中侏罗世小型陆相盆地,前人研究提出其为NNE向溆浦-靖州大断裂左行走滑形成的拉分伸展盆地.本文对靖州盆地构造特征、T3-J2沉积和原型盆地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盆地实为挤压类前陆盆地,主要依据有:①沉积物高成熟度以及残留盆地边界与盆地周缘先期地质界线总体协调一致,说明盆地沉积时为挤压挠曲作用下形成的低缓洼地;②沉积物高成熟度和远源特征,指示盆地形成于相对稳定构造环境;③盆地北端T3-J1沉积空间由岩层弯曲下凹提供;沉积物产状变化指示J2盆地受到NW向挤压并产生持续褶皱变形;沉积物特征指示沉积环境西浅东深,进一步暗示J2盆地发展受控于NW向挤压与东缘逆冲块体的重力载荷;④盆缘伸展断裂少见,因挤压形成的小型走滑断裂、逆断裂、共轭剪节理等则多见;⑤从溆浦-靖州断裂走向偏转情况来看,该断裂左行走滑时靖州盆地所处部位应为挤压区而非拉张区.据盆地沉积和构造特征及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盆地的形成主要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区域SN向挤压、中侏罗世区域NWW向挤压和NNE向左行走滑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矿床类型以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发育在三山岛–仓上断裂内部的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西北部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最新的勘探结果显示,三山岛金矿在大于2 km的垂深处仍有很好的金矿化,而且三山岛金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矿体均发育在断裂内部的断层泥之下,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对金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作者通过不同尺度的构造分析后发现,在三山岛金矿床形成过程中,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发生过明显的转变,由成矿前的右行张扭,转变为成矿初期的NNW-SSE向挤压左行剪切应力场,三山岛主断裂也在成矿期发生左行挤压逆冲活动,主断裂封闭,主断裂内的断层泥逐渐形成,封堵成矿热液于断层泥之下,形成三山岛矿区大规模的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堡金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控型矿体为辅,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详细的野外填图和研究表明,构造是其最主要的控矿要素之一。泥堡金矿区构造类型以断层和褶皱为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矿床受区域性的北东东向潘家庄断裂控制,但矿体主要受次一级的断层和褶皱控制,其中枢纽北东东向二龙抢宝背斜与北西向背斜叠加形成的穹窿构造是层控型金矿体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断控型金矿体主要受控于F_1逆断层,逆冲断层+上盘牵引背斜构造是泥堡金矿最典型的构造控矿组合样式。印支期造山挤压奠定了矿区北东东向的总体构造格架,燕山期叠加了北西向构造。F_1虽总体表现为逆断层性质,但在燕山晚期叠加了正滑运动,并形成了张性空间,有利于的成矿流体运移和金沉淀。根据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提出F_1北部的次级断层F_(1-1)及其上盘牵引背斜为金矿有利的找矿靶区,有待今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2.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大型矿床之一,其矿石储量4.5 Mt,Pb+Zn平均品位10%~12%,矿体主要以筒状、脉状赋存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富有机质破碎带“黑色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NWW向断裂、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通过详细分析各组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动力学特征。成矿前,该矿区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NWW向逆断层;成矿期,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作用,研究区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矿区的NWW向张扭性断层、NW向扭张性断层和NE向逆断层;成矿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近EW向,形成NWW向、NW向和NE向的破矿断裂。NWW向断裂是矿区的主控断裂,是流体运移的通道;NW向断裂是NWW向断层的主要配套断裂,是流体混合和矿体就位的空间,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是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最具特色的控矿构造样式。来自深部的富金属离子的流体与来自寒武系富有机质地层的还原型流体在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的张裂空间的混合,是该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矿区南部和西部类似的构造样式区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阿尔及利亚金矿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Hoggar地盾.受泛非运动影响,Hoggar地盾与西非克拉通挤压碰撞,区内金矿沿南北向断裂带分布.Tin-Zakri金矿位于Hoggar地盾近南北向Tiririnienne成矿带上,受区内北西向主构造控制.目前发现与矿化有关的矿化蚀变带30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条(27、30号脉),矿体赋存在片理化岩带内,呈北西向或近南北向脉状展布,以石英脉的形式断续分布在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特征明显,绢云母化为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绿泥石化片理化带是金矿找矿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云南哀牢山老王寨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 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介于2.5%~12.9% NaCleqv之间,峰值为6.0%~7.5% NaCleqv,显示老王寨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 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DH2O=-115‰~-90‰,δ18OH2O=5.2‰~6.8‰,显示其组成主要为岩浆水,可能与有机沉积物发生过同位素交换。流体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6.5‰~-3.9‰)基本落在幔源碳变化范围之内,说明其中CO2可能来自地壳深部,甚至上地幔。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老王寨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以何宝山和长兴脉状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意在找到多级断裂构造与成矿关联,解决制约本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难题.基于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总结了控矿构造框架中多级断裂对不同规模成矿单元的控矿特征,建立了构造格架.主要成果如下:1)坳上-南溪及叶家断裂,为矿分布区控岩控矿构造,控制矿田的空间展布;2)朱溪、大马圩断裂,为何宝山矿田控岩控矿构造,控制矿床的空间分布;3)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导矿)断裂,属成矿期构造,控制矿带产出位置;4)北东东、北西向断裂,属成矿期赋矿断裂,控制矿体产出;5)朱溪、大马圩断裂为脉状金矿床边界断裂,外围成矿规模及品位锐减;6)矿体受加里东期侵入岩接触带和北东东、北西向构造控制明显,在断裂构造复合部位、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和产状变化明显处,均可能是成矿有利部位可做为找矿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复兴村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元古宇老岭群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是重要的含金矿源层,也是主要的容矿围岩.区内的NNE、NW向断裂破碎带是重要的的控矿构造.断裂破碎带内分布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是金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并存在后期氧化富集带.燕山期花岗岩作用区,特别是闪长岩脉与矿体相伴处是是富金矿(化)体.相关的成因机制分析表明,复兴村金矿床在成因类型上为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多因复成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王治安 《地质与勘探》2023,59(3):533-544
巴隆河西金矿床是东昆仑金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其形成时代、地质特征与矿床类型尚不明确。本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蚀变填图、锆石U-Pb定年和综合对比等方法,研究巴隆河西矿床的成矿特征和岩体侵位时代,以确定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成矿时代。构造-蚀变填图发现巴隆河西矿床的金矿化赋存于花岗质岩体的9条构造蚀变带,明确了5个金矿体呈带状分布于北西西向断裂中,揭示金矿化与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密切相关。赋含金矿化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分别为202.5±1.8 Ma和222.1±1.1Ma,属于印支晚期,约束了巴隆河西金矿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时限、巴隆金矿地质特征、矿体产状与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提出巴隆河西矿床为造山带型金矿,推断逆断层及其伴随的热液活动是巴隆河西矿床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指出北西西向构造蚀变带是该区带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ore-controlling structural syste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t rocks, textures and structures of ores and mineral associations of ores, quartz vein-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Rushan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Rushan and Tongling styles. Rushan style gold deposits, occurring in the Kunyushan complex, include Rushan, Tangjiagou and Tongxishan gold mines. They are distributed along four NNE-trending and sinistral, compresso-shear faults with a right stepping array. A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that the orebodies in neighbouring gold deposits distributed in a single ore-controlling fault zone take opposite pitches. Study of the locating structures of the quartz vein gold deposits shows that the Rushan-style gold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NNE and NE zoning. Therefore,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NE direction of the known gold deposit and the neighbouring NNE-trending fault zones are favourable for looking for gold deposits, and the ends of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