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中西非裂谷盆地上、下白垩统两类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含油气盆地构造、烃源岩发育古环境、古气候、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分析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分别建立了中、西非裂谷系低勘探程度含油气盆地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中非裂谷盆地(Bongor、Muglad、Melut盆地)下白垩统裂陷期快速沉降、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勃发的水生有机质(藻类)控制的深水湖相优质烃源岩“生产力”单因素发育模式;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上白垩统拗陷期海侵、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优越的保存条件(偏咸水体)优质海相烃源岩 “生产力+保存条件”双因素控制的发育模式。从而进一步锁定富油气凹陷和主力成藏组合,有效指导含油气盆地内选区选带,助推油气规模储量发现。  相似文献   

2.
国外深水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表明:无论是板内的断坳盆地还是板缘的先裂陷后漂移沉积盆地,在裂陷期(断陷期)及坳陷期(漂移期)均有烃源岩分布,大陆边缘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存在差别,其中裂陷期非海相(湖相)暗色页岩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生油岩,还可能发育过渡相或近海相的煤系和泥质烃源岩;其次是板内坳陷晚期或板缘漂移期的海陆过渡相、近海相、前三角洲相等有大量的有机质供给或者长期离物源区较近的情况下,烃源岩发育;裂陷晚期和坳陷早期烃源岩一般不发育,但有大量的有机质供给的半封闭浅海—半深海环境可能发育高效烃源岩。国外主要深水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发育特征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南海北部裂陷早期阶段发育的湖相烃源岩和裂陷晚期发育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不同盆地坳陷期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差异较大,其中陆源有机质输入不足的琼东南盆地烃源岩稍差些,陆源有机质输入相对充足的珠江口盆地烃源岩较好一些。墨西哥湾和北苏门答腊盆地的勘探实践已经证实了半深海相烃源岩可作为有效油源岩,这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统海相烃源岩认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Bongor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生储盖组合以下白垩统为主,盆地整体勘探程度低,对含油气资源和勘探前景认识有限。以Ronier油田为例,通过系统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该区的区域地质资料,从烃源岩及生烃潜力、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生烃演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TOC含量均值可达3.5%以上,为下白垩统暗色泥岩,饱和烃气相色谱、甾烷、萜烷特征显示,烃源岩发育于半咸水-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有机质发育和分布具有典型陆相湖盆特征;有机质类型Ⅰ、Ⅱ1、Ⅱ2型,烃源岩累计厚度大,生烃潜力巨大,为Ronier油田提供主要油气来源,以下白垩统湖相烃源岩生烃过程为主。西部凹陷与中部凹陷烃源岩演化存在差异,Tmax演化显示前者整体处于未成熟-成熟演化作用早期,油气发现以低成熟油气为主;中部凹陷烃源岩成熟演化程度高,对周围斜坡供烃效应明显。反转构造带与生烃演化史和有利岩相带结合控制了油气的有利富集。  相似文献   

4.
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野外剖面的实际观测,结合对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烃源岩特征,讨论了油气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发育有早晚两期泥页岩类烃源岩,早期可以福建地区的坂头组暗色泥岩为代表,晚期可以浙江地区的馆头组暗色泥岩和暗色钙质泥岩为代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达到中等-好质量烃源岩标准,并且早期优于晚期;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见Ⅱ型及Ⅰ型,晚期烃源岩好于早期;有机质热演化总体大部分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部分受火山作用影响较小的有机质尚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因此,综合评价认为,对于早期烃源岩,粤北地区成烃潜力较大,对于晚期烃源岩,浙江沿海和闽西地区的潜力较大.这一研究可能揭示了区域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莺-琼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及高温高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存在渐新统海岸平原-半封闭浅海相和中新统浅海相两套海相烃源岩。其中,渐新统烃源岩发育于琼东南盆地早第三纪半地堑,存在海岸平原和半封闭浅海两类烃源岩组合。海岸平原含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富含陆源有机质,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TOC含量总体低于1.0%,但其规模大且存在TOC1.5%的较高丰度段,故亦具有较大的生气能力。中新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莺歌海盆地裂后热沉降形成的中央坳陷,其有机质丰度横向变化比较大,位于中央坳陷带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大多在0.40%~2.97%之间,有机质以气型干酪根为主。盆地的高地温为有机质向天然气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热流体活动使浅层有机质超前熟化,但地层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盆地模拟结果显示,莺-琼盆地主要凹陷烃源岩大量生气时间较晚,与圈闭形成期的时空配置好,有利于成藏。  相似文献   

6.
依据沉积环境控制烃源岩发育理论,研究了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崖城组煤系烃源岩的发育环境及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研究区崖城组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崖城组煤系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半咸水、还原-弱还原的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泥炭沼泽环境和半咸水、弱还原-弱氧化的潮坪潮上带-潮间带泥炭沼泽环境。沉积环境、古气候条件、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及古构造控制煤系烃源岩的发育,其中沉积环境控制着煤系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显微组分及煤层的厚度,古气候条件提供了煤系烃源岩发育的物质基础,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着煤系烃源岩的展布及保存条件,古构造则是聚煤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崖城组煤系烃源岩有两种发育模式,一是在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泥炭沼泽环境中水体的还原性起主导作用,二是在潮坪潮上带-潮间带泥炭沼泽中高生物生产率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准南前陆冲断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与资源评价关系密切的烃源岩研究不足。本文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准南前陆冲断带的上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4套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上二叠统烃源岩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为良好的烃源岩,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其次,下白垩统烃源岩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齐姆根-桑株河地区发育有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侏罗系及上白垩-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据地震资料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20 号断裂下盘的沉积厚度达2 000 m,是一套较好的烃源岩.石炭系-下二叠统烃源岩广泛分布,厚度大、有机质含量丰富,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现实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地表处于低成熟油气生成阶段,覆盖区在生油窗之内,为现实烃源岩.上白垩-古近系烃源岩可达较好烃源岩标准,处于成熟阶段,但生油潜力有限,推测喀什凹陷应具较大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9.
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发育三种类型的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均不相同,上侏罗统海相高伽马值泥岩的最高,其次为海相泥灰岩,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煤系泥岩相对偏低,烃源岩的等级分别属于好烃源岩、中等烃源岩和中—差烃源岩。对比表明,这三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同类型烃源岩,说明盆地具有油气生成的较好物质基础。本区海相烃源岩干酪根微组分中腐泥组含量高,但干酪根中氢原子含量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等低等生物。根据干酪根H/C原子比、氢指数IH和碳同位素δ13C三项指标判断,上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属于Ⅱ—Ⅲ型母质。上侏罗统高伽马值泥岩和泥灰岩已达生烃高峰阶段(Ro大多在0.8%~1.3%),有利于常规油、凝析油和湿气的生成,总烃/有机碳已达到15.88%~18.4%,接近Ⅱ型烃源岩液态烃的产烃率,说明侏罗系海相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发育三种类型的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均不相同,上侏罗统海相高伽马值泥岩的最高,其次为海相泥灰岩,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煤系泥岩相对偏低,烃源岩的等级分别属于好烃源岩、中等烃源岩和中—差烃源岩。对比表明,这三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同类型烃源岩,说明盆地具有油气生成的较好物质基础。本区海相烃源岩干酪根微组分中腐泥组含量高,但干酪根中氢原子含量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等低等生物。根据干酪根H/C原子比、氢指数IH和碳同位素δ13C三项指标判断,上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属于Ⅱ—Ⅲ型母质。上侏罗统高伽马值泥岩和泥灰岩已达生烃高峰阶段(Ro大多在0.8%~1.3%),有利于常规油、凝析油和湿气的生成,总烃/有机碳已达到15.88%~18.4%,接近Ⅱ型烃源岩液态烃的产烃率,说明侏罗系海相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