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辽宁凌源义县组恐龙皮肤印痕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书安 《地质论评》2004,50(2):170-174,i006
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恐龙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是热河生物群中恐龙皮肤鳞片的又一次记录。这些鳞片的形态以不规则多边形为主、互不叠覆,同时鳞片的大小、排列方式等随其着生部位的不同而明显变化。从与该皮肤鳞片保存在一起的数枚上颌齿及部分前后肢骨来判断,这一恐龙化石应归鸟臀类,且极有可能为鹦鹉嘴龙类(psittacosaurids)。  相似文献   

2.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包括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等地)的一类小型鸟臀类恐龙。早白垩世时,它们在中国北方与其它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动物群。最近,我们在辽宁北票义县组中采获了几具鹦鹉嘴龙类(psittacosaurids)化石,确认了该类化石最早可出现于晚侏罗世晚期。值得注意的是,有几件标本保存有明显的胃石(gastroliths),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确切的恐龙胃石化石,本文特加以报道。1描述在我们所采集的几件标本中,都或多或少地可以观察到一些胃石。其中一件鹦鹉嘴龙化石个体较小,身体全长…  相似文献   

3.
季强  王旭日  季燕南  等 《江苏地质》2016,40(4):535-544
简要介绍了羽毛的结构、类型、发育过程、起源及早期演化,讨论了"单根管状羽毛"的性质,指出这种管状结构不是羽毛,而是高度变形的特化鳞片。尽管羽毛与爬行动物的鳞片同源,而且羽毛是由恐龙身上的鳞片演变而来,但关键在于小囊领的分异和羽枝脊的出现与否。也就是说,在形态结构上,如果表皮的角质化衍生物出现了羽根和羽小枝,就应该将其称为羽毛,未发生这种分异的结构应当归于高度变形的特化鳞片。同时还讨论了德国法兰克福圣肯堡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带纤维状结构的鹦鹉嘴龙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发现的植食性恐龙(Kulindadromeus zabaikalicus),认为二者发育的纤维状结构或羽毛状结构不是羽毛,而是高度变形的特化鳞片,并不存在鳞片与羽毛共生的现象。就目前的材料而言,羽毛仅限发育于兽脚类恐龙中,并不是所有的恐龙均发育羽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下白垩统义县组一几近完整的幼年恐龙头骨及下颌。分支系统分析表明它代表边头类鹦鹉嘴龙科一新属种:侯氏红山龙,并发现异齿龙是边头类的姊妹群。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6月~7月间,十几位中外古生物学者在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燕子沟附近中生界义县组底部地层中,发掘出了两具恐龙头骨化石。经研究确定,属于一种新发现的原始角龙类恐龙。研究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汪筱林、尤海鲁、美国原野博物馆的PeterJ .Makovicky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arkA .Norell ,将这种新发现的小型恐龙命名为“燕子沟辽宁角龙”。角龙类恐龙是恐龙演化历程中最后的和最多样化的代表之一,以植物为食,通常分为两大类:长有颈盾的新角龙类和具有与鹦鹉相似喙部的鹦鹉嘴龙类,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尤海鲁、徐星和汪筱林,发表了对产自内蒙古赤峰市附近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一种新恐龙属种化石的描述。因发现地点位于著名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分布区,故以此命名属名,种名则以同一研究所学者及化石保管者侯连海命名: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 houi)。特征:小型素食恐龙。两足行走,上、下颌前端有骨质喙,脸颊两侧有咀嚼用齿列。头骨与鹦鹉嘴龙很像,主要区别是:红山龙的头颅骨比鹦鹉嘴龙低平,眼框椭圆形而非鹦鹉嘴龙的圆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陆家屯的一完整恐龙头骨及下颌。它代表侯氏红山龙 (Hongshanosaurushoui You,Xu et Wang,2 0 0 3)一成年个体。比较研究表明红山龙 ,作为鹦鹉嘴龙科的第二个属 ,与鹦鹉嘴龙属区别于具有较长的吻部 (约头骨长的一半 ) ,和椭圆形且长轴指向背后方的外鼻孔 ,眼眶和下颞孔。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侯氏红山龙(恐龙:鹦鹉嘴龙科)一成年个体标本@尤海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徐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相似文献   

8.
中国甘肃省酒泉地区公婆泉盆地早白垩世恐龙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尤海鲁  罗哲西 《地质学报》2008,82(1):139-144
中国甘肃省酒泉地区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的恐龙化石主要由1992年中日丝绸之路恐龙考察计划和1997~2000年中美马鬃山恐龙考察计划发掘和研究。先后发现的恐龙包括兽脚类、蜥脚类、禽龙类和新角龙类等。这一新的公婆泉恐龙组合的主要特征是同时包含了在晚白垩世占主导地位的几类恐龙的基干分子,如戈壁巨龙(Gobititan)是巨龙型类的基干分子,马鬃龙(Equijubus)是鸭嘴龙型类的基干分子,而古角龙(Archaeoceratops)和黎明角龙(Auroraceratops)是新角龙类的基干分子。公婆泉恐龙组合的另一特征是其某些成员的体型较大,如似鸟龙类和镰刀龙类恐龙是同期同类中最大的。比较研究发现,公婆泉盆地新民堡群的恐龙和辽西热河群的恐龙关系密切,但前者的整体来说要比后者进步。考虑到公婆泉盆地新民堡群的时代(Albian)较辽西热河群(Hauterivian晚期-Aptian早期)晚,公婆泉恐龙组合似应代表中国北方早白垩纪鹦鹉嘴龙恐龙动物群进化过程中较进步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姬书安  张培 《地球学报》2022,43(1):1-10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那派盆地早白垩世新隆组中产有包含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疑似鹦鹉嘴龙类的恐龙动物群,但鸟脚类的属种鉴定尚不能进一步确认.最近发现于那派盆地新的鸟脚类肠骨、坐骨化石材料,显示出基干禽龙类的典型形态,其特征又不同于该类群其他已知属种,应代表禽龙类一新属新种,被命名为广西那派龙Napaisaurus gu...  相似文献   

10.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莱阳是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晚白垩世鸭嘴龙类的骨骼化石十分丰富,但早白垩世恐龙则发现不多,仅有少量鹦鹉嘴龙类。2000年,曾在莱阳早白垩世龙旺庄组发现过兽脚类足迹化石。最近,我们在海阳凤城镇凤翔路附近(36°43′17″N,121°14′40″E)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点。本  相似文献   

11.
Primitive ceratopian dinosaurs of the family Psittacosauridae were hitherto known only from central and northern Asia, from northern China to Mongolia and Siberia. This paper reports the discovery of psittacosaurid jaws in Early Cretaceous rocks of the Khorat Plateau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 These fossils are clearly referrable to the genus Psittacosaurus Osborn and may represent a new species. They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new element of the hitherto poorly known Cretaceous continental vertebrate fauna of South-East Asia, suggesting that it wa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northern and central Asia. This in turn confirms that, contrary to some recent palaeogeographical reconstructions, by Early Cretaceous times the Indochina block, on which the Thai psittacosaurids have been found, had become part of mainland Asia.  相似文献   

12.
陈力恺  孔纲强  刘汉龙  金辉 《岩土力学》2012,33(Z1):200-204
软弱土及湿陷性黄土等地区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是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针对群桩负摩阻力计算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单桩负摩阻力,基于极限平衡原理计算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从而得到群桩负摩阻力计算公式。结合现场试验结果,对现浇X形桩群桩负摩阻力及桩身下拽力进行计算分析,并讨论了群桩基础中各基桩位置对桩身下拽力的影响,以及群桩效应系数随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文中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地面堆载等级越高,群桩所受的桩身下拽力越大,且群桩效应系数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负摩阻力系数和中性点深度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负摩阻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新建填土地区的桩基工程中,对桩基础承载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有效应力法和桩侧摩阻力发挥机理,建立单桩负摩阻力计算的分段模型;通过桩土体系的变形假设和静力学平衡方程,确定桩侧摩阻力分段区间及中性点位置;利用位移和桩截面轴力控制方程,推导分段区间内桩身位移及轴力解析解。验证结果表明:桩侧负摩阻力的传递特征及分布范围可以通过计算公式确定。  相似文献   

14.
夏力农  王星华  雷金山 《岩土力学》2006,27(Z1):784-787
简要分析了加载次序对于负摩阻力桩基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机理。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比较了这种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加载次序的变化会引起桩身摩阻力分布、中性点位置和下拉力的变化。桩身摩阻力的分布差异主要是桩身上部负摩阻力的大小,负摩阻力先出现时的负摩阻力值较小,这种状况在各级桩顶荷载下不会改变。负摩阻力先出现时,中性点的位置比较低,两者的差距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而变得加大。负摩阻力先出现时下拽力小于桩顶荷载先施加的情况。这对于负摩阻力桩基检测的研究和应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communication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permeability variation on free convecti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 porous medium bounded by a vertical porous wall. A transverse periodic variation in permeability is considered to study the effect on heat transfer rate and skin friction. The problem becomes three-dimensional due to the variation in permeability.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velocity, temperature, skin friction and rate of heat transfer are obtained using the perturbation technique. Effects of permeability and suction parameters on skin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 is studied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in permeability creates a higher heat transfer rate and greater skin friction.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suction parameter causes the skin friction values to decrease. The results obtained will be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steam displacement processes in oil recovery and various geotherm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张敏  马建林  苏权科 《岩土力学》2014,299(2):389-396
依托港珠澳大桥建设,通过5组不同组合的钢管复合桩模型试验,其中2组试件设有剪力环,开展了内置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工作性能影响的研究,比较和分析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截面变形规律、钢管与剪力环变形等。试验结果表明,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的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泥皮和防腐涂层使钢管复合桩的黏结强度降低,而剪力环加强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联结,钢管的受力及变形显著增加。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共同作用下,桩截面变形呈"倒v"或"m"型,不再满足经典力学的平截面变形假定。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间距S≤2D(D为桩径)的条件下,剪力环的嵌固作用可以完全克服泥皮和防腐涂层的不利影响。在试验结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不同组合下钢管复合桩的刚度计算问题,并给出了在弹性阶段范围内钢管复合桩刚度计算公式,泥皮(厚度0.1 mm)和防腐涂层使其刚度降低,剪力环则使其增加。其研究结果可为钢管复合桩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灌注桩侧摩阻力发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建忠  周健  韩冰 《岩土力学》2006,27(11):2029-2032
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主要与桩周土的力学性质、侧向有效压力、桩土的相对位移量、桩土的接触性质、时间效应等有关。采用双曲线侧摩阻力发挥模型,通过分析上海某地区灌注桩的现场试验实测资料,提出了双曲线模型的计算参数取值范围。此外,对桩侧摩阻力的时间效应也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双曲线函数对灌注桩侧摩阻力与相对位移间的变化关系进行拟合是合理的;由于各级荷载下桩体沉降同样具有时间性,桩侧摩阻力同时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8.
无承台群桩中各桩的桩-土相互作用是相互独立的,带承台群桩的桩-土相互作用要受到承台的约束。简要分析了带承台群桩负摩阻力变化的机制。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了地下水位下降条件下带承台群桩的负摩阻力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带承台群桩的负摩阻力与单桩负摩阻力总体相近,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大,中性点上升,附加沉降增加,下拉力减小,只是各位置桩有差异。荷载不大时,承台对各位置桩沉降的约束明显,各桩中性点几乎重叠。随着荷载的增加,承台本身变形增加,中性点的差异逐渐变得明显,角桩中性点位置最低,边桩次之,中心桩最高。带承台群桩中各桩的负摩阻力沿着深度的发挥程度不同。角桩负摩阻力发挥最为充分,边桩次之,中心桩最小。  相似文献   

19.
桩顶荷载对负摩阻力性状影响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夏力农  雷鸣  聂重军 《岩土力学》2009,30(3):664-668
负摩阻力是桩周土体沉降产生的桩附加沉降和下拽力的综合效应。为了研究不同的桩顶荷载对负摩阻力基桩性状的影响,在同一个试验场地上,对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完全相同的3根桩的负摩阻力性状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桩顶荷载对于桩的负摩阻力性状有明显影响。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负摩阻力引起的桩附加沉降越大,桩周土体沉降引起的负摩阻力就越小;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拽力也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减小;中性点位置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而上升。这对桩基负摩阻力特性的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