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和诺尔盆地属海拉尔盆地群,为张性盆地,区域性的北东向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和规模。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伊敏组,发育11个煤组,其中4煤组、8煤组煤层较稳定,全区大部可采;11煤组煤层稳定,厚度达15~20m,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根据伊敏组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划分了四个沉积旋回,分析了影响煤层沉积的主要因素,认为盆地沉积明显受同沉积断层的控制,表现在断层两盘岩层生长指数和沉积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本次研究将对海拉尔盆地乃至相邻蒙古国盆地的煤田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铁法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的成因,在应用沉积相分析方法揭示该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盆缘断裂活动引起可容空间的变化,进而控制沉积物体积分配、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配置的原理,对其含煤沉积旋回的构造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认为,在盆缘断裂活动导致可容空间减小和沉积充填速率较高的条件下,形成了盆缘断裂内侧冲积扇相及扇前河流相,并由后者构成含煤沉积旋回单元的主体;在盆缘断裂活动使得盆缘地带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体积相匹配的条件下,形成盆缘断裂内侧冲积扇后,很少有较粗碎屑向更远处进积,扇前大面积泥炭沼泽化形成了含煤沉积旋回单元的顶部煤层。上述两种情况周期性交替形成了铁法盆地的含煤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3.
杨子荣  张鹏飞 《地质论评》1995,41(6):537-543
金宝屯盆地是一中生代内陆盆地。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协尔苏组,主要由灰绿色、灰色砾岩和砂岩,灰黑色、黑色细砂岩和粉砂岩、泥岩及灰白色中—粗砂岩组成,平均厚110m。区内不同沉积环境,出现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和盆地的不同部位。下部砾岩段沉积期以冲积扇环境为主;含煤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河流-湖泊环境组合;成煤后演化为曲流河环境;上部砂岩砾岩段沉积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聚煤作用发育于盆地中的湖泊分布区,发生于盆地快速沉降之后的整体稳定、缓慢沉降阶段的早期,煤层直接覆于湖相厚层泥岩之上。盆地仅经历了一个快—慢沉降旋回,煤层的形成受控于这种“无振荡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4.
珲春煤田下含煤段沉积与聚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举  王佰友 《吉林地质》2004,23(2):21-27
从收集整理以往资料入手,阐述了煤层分布特征,分析珲春煤田下含煤段的沉积与聚煤特征,即下含煤段第一阶段沉积特征以冲积扇、河流、小型湖泊沉积为主,形成的煤层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第二阶段沉积特征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形成的煤层分布面积较大、结构较简单、稳定性较好。聚煤特征为富煤带位于盆地的中西部,富煤中心位于向斜(凹陷)核部。得出同沉积构造控制盆地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直接控制聚煤作用的结论。今后的找煤工作应依据聚煤规律,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学地质方法对庞庄煤矿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沉积旋回和沉积环境进行马尔科夫—熵分析,结果表明该含煤地层是一套连续沉积且旋回明显。经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含煤地层岩性的优选转移趋势为粗一细一粗的对称旋回,从太原组到下石盒子组旋回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沉积环境由浅海相逐渐过渡到陆相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6.
含煤建造分析是煤田地质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通过含煤建造分析,可以阐明含煤地层、煤层的沉积环境及空间展布特征,并进一步为煤层对比和研究构造发育历史,以及探讨煤质特征及成因等提供依据。含煤建造的分析方法除一般为大家熟知的岩相-旋回分析方法、岩相-大地构造分析方法和岩比法以外,这里介绍几种其他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潮水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及找煤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潮水盆地侏罗系为完整的断陷湖泊充填沉积序列,沉积环境属多种沉积体系,具有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的多层序旋回的特点。下侏罗统为断陷初始形成期的湖泊沉积,具有断陷盆地形成初期“填平补齐”的沉积特点。地层厚度变化大,沉积相变快。在层序中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与湖侵早期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道、滨浅湖砂砾、洪积物等;中侏罗统为裂陷发展期湖泊沉积,为盆地内主要含煤岩组。层序中粒度旋回较发育,通常在每一旋回的上部含煤层或炭质泥岩,层序底部常发育砾岩。在该层序中可识别出局部低位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发育河流砂砾沉积和滨浅湖砂砾,常表现出垂向加积或退积序列。而湖侵体系域则以较深水的湖相沉积为特征,常表现出向上泥岩厚度加大的退积式准层序组;同时,亦发育诸多三角洲相沉积;上侏罗统为断陷消亡期沉积,形成低位体系域浅湖、扇三角洲和冲积扇沉积体系。潮水盆地下侏罗统芨芨沟群上岩组和中侏罗统青土井群下岩组均具有成煤的构造、成煤的环境和成煤的物质来源,而找煤的关键是寻找目前技术、经济水平可以达到的赋煤构造。  相似文献   

8.
抚顺煤田位于抚顺—密山断裂带的西南,为一近东西向不对称向斜盆地。向斜西端封闭,两翼向东展开。绝大多数煤层出露在煤田西部南翼,且具露天开采的条件。抚顺煤田赋存有巨厚的煤层。抚顺群结构简单,岩性岩相稳定,旋回结构清晰,标志明显,易于识别;有别于古、中生代含煤地层。本文拟通过抚顺群一些特征的认识,着重对含煤地层抚顺群的沉积相与旋回结构进行探讨,进而对其沉积环境进行讨论。本文是在参考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观察,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缺点和错误,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鱼卡地区侏罗系广泛分布,出露良好,在各露头剖面、钻井剖面资料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区内侏罗系含煤地层特征。结果表明:冷湖-赛什腾地区中侏罗统的沉积从盆地边缘开始向腹部扩展,并受基底断裂所形成的山前断陷控制;在西区的冷湖一带石门沟组发育,主要煤层形成于河漫沼泽相;东区的鱼卡一带大煤沟组发育,主要煤层沉积环境为三角洲间湾沼泽。  相似文献   

10.
双阳地区构造极为复杂,且有多期聚煤作用。上三叠统大酱缸组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古生界纬向断拗带之中,聚煤盆地类型以对冲断层谷式为主。下侏罗统太阳岭组聚煤作用是在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叠加环境下形成的,下白垩统的二道梁子组聚煤作用受控于双阳盆地轮廓的限制,两时期的聚煤盆地类型皆以开阔坳陷式为主。下白垩统的长岭组聚煤作用形成于金家屯组安山岩上的北东向断陷带之中,聚煤盆地类型以半地堑式为主。研究表明,双阳地区今后的找煤应突破双阳盆地周缘找煤的框架,物探、槽探相结合在南北向上寻找被第四系覆盖的大酱缸组煤系。  相似文献   

11.
松辽东缘石碑岭中生代盆地的含煤沉积旋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东缘石碑岭中生代含煤盆地含煤沉积形成于盆地演化的中期阶段。沼泽体系中粗碎屑(河流)沉积与含煤细碎屑(沼泽)沉积构成了含煤沉积旋回。火山沉积事件对7、6含煤旋回层的形成及煤的聚积具有控制作用。含煤旋回层的研究对层序地层学的亚层序的划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主要煤系地层是下二叠统“梁山煤系”、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香溪煤系”。“粱山煤系”和“龙潭煤系”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地区,“香溪煤系”零星分布在鄂州-赤壁、远安-当阳、巴东-兴山、利川等地。研究认为:二叠纪成煤环境属近海型,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属于内陆型。控制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煤环境为滨岸沼泽相区,沼泽发育之前沉积物若为砂质、粉砂质岩类,则含煤性好,反之若为泥质或粘土质岩类,则含煤性差;(爹煤系沉积的早期沉积基底剥蚀夷平为坳陷地带,到中晚期坳陷逐渐增大,能形成宽阔的聚煤(盆地)带;⑧地壳沉降幅度大,升降速度乎稳,泥炭沼泽发育时间长;④地壳振荡次数频繁,沉积旋回多,煤层厚度较大,含煤性好,反之.沉积旋回少或不完整,煤层少,且薄,含煤性差。通过分析有利的聚煤因素,提出了各煤系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双阳地区构造极为复杂,且有多期聚煤作用。上三叠统大酱缸组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古生界纬向断坳带之中,聚煤盆地类型以对冲断层谷式为主。下侏罗统太阳岭组聚煤作用是在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叠加环境下形成的,下白垩统的二道梁子组聚煤作用受控于双阳盆地轮廓的限制,两时期的聚煤盆地类型皆以开阔坳陷式为主。下白垩统的长岭组聚煤作用形成于金家屯组安山岩上的北东向断陷带之中,聚煤盆地类型以半地堑式为主。  相似文献   

14.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相似文献   

15.
一、煤系地层沉积条件分析加福煤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华夏褶皱带梅永拗陷北部。煤田二迭纪煤系地层,成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后形成的拗陷区内,其沉积方向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延展。它的形成是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与下三迭统溪口组两次海侵中间的海退阶段。在此近海型成煤环境中,沉积了以泻湖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下二迭统加福组(P_1j)及以冲积-湖泊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上二迭统翠屏山组(P_2cp)。煤系沉积厚度达1250米,含煤80余层(图1)。  相似文献   

16.
鸡西含煤沉积盆地特征及早期油气勘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1985年见天然气显示,有效勘探面积只占盆地面积的50%,而且生油坳陷(沉积坳陷)局部遭到破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风险大。盆地内主要充填了白垩系及第三系,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其中下白垩统分为鸡西群和桦山群,鸡西群是主要含煤地层,也是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下白垩统东荣组含有海湾湖相暗色泥岩,而城子河组与穆棱组沼泽相煤和高碳泥岩发育。老第三系永庆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生油岩类型及纵向分布层位差异受沉积充填序列控制。孔隙型储层物性较低,裂隙型储层具有实际意义。生储盖组合匹配,发现的天然气源于下伏的鸡西群,气层之上的盖层是厚层泥岩与4层凝灰岩。研究表明,鸡西盆地含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为煤层气,应以天然气勘探为目标。建议在梨树镇坳陷下白垩统找气,在平阳镇坳陷老第三系找油。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侏罗纪含煤盆地及含煤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境内众多的侏罗纪含煤盆地,依其构造成生背景、沉积建造、盆地形态等特征,可归结为槽盆、广盆、碟盆、台盆四种类型的八个原型盆地。每个原型盆地含煤地层的岩石地层单位,按现代地层学的观点,可用一套系统进行命名。不同类型的含煤盆地因具有特定的构造演化机理,形成的地层包括岩性岩相古生物组合和煤层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九道岭井田位于辽宁阜新煤田的西南部,勘查面积24km^2,煤炭资源量丰富,是一个具有远景发展的含煤地区。根据该区已有的勘探资料,研究其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及聚煤作用,并对其含煤岩系的沉积旋回结构及可采煤层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九道岭井田沙海组聚煤作用可分为两个主要聚煤期,第一个聚煤期为第一旋回的上部4煤层及5煤层沉积时期:第二聚煤期为第三旋回顶部的二煤层沉积时期。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以上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鹤岗盆地晚侏罗世石头河子组沉积环境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鹤岗盆地是一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是一套非海相含煤地层,充填于盆地底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五个亚段和26个含煤旋回。底部第一亚段沉积期以冲积扇、辫状河环境为主;第二亚段以河流环境为主;第三亚段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环境为主;第四亚段演化为河流环境;第五亚段则以河流、冲积扇环境为主。垂向上五个亚段对应于盆地的填平补齐-扩张-稳定沉降-差异沉降-收缩五个演化阶段。富煤带位于同沉积中心的侧翼,一般含砂率60%~70%的区域含煤性最好。含煤旋回受控于盆地周期性地快-慢沉降,聚煤作用发育于每期幕式沉降的缓慢稳定沉降阶段。厚-特厚煤层都与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大面积沼泽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西部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建造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志高  徐高中 《地质学报》2012,86(2):307-315
本文在分析中国北西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孕育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的基底构造性质,将其划分为板内陆台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和板缘过渡带型3种类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又进一步划分为洋侧造山带型和陆侧造山带型两个亚类。砂岩型铀矿的产出盆地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构造类型有关,砂岩型铀矿产出盆地主要为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其次为板内陆台型。砂岩型铀矿对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原始沉积均为一套温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层,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为黑色或灰色。中国北西部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层位或含矿建造主要为中、下侏罗统(J1-2)和上白垩统(K2),其次为下白垩统(K1),其他地质时期地层内铀矿床分布零星,成矿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