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铭  马民涛 《辽宁地质》1997,(4):303-312
赛乌素金矿床氧化带从上至下可划分为碳酸盐亚带,高价铁质亚带,黄褐色花岗岩(粘土)亚带,浅灰色花岗岩(粘土)亚带等四个亚带和其下的原生硫化物石英脉带,氧化带中金以自然金或银金矿微粒存在,根据对氧化带剖面系统采集的63个样品中元素相关分析,19种元素可分出7个次生地球化学行为且。在垂直方向上,以Au为代表的第一且和以A为代表的第二组元素在氧化带中聘“双峰”富集现象,这对于地表找矿中异常解释及氧化带深部  相似文献   

2.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床由3个串珠状分布的矿体组成,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勘探程度最高,两个矿体中金的资源量总和可达246吨,其中以Ⅰ号矿体中金的品位最高。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模拟计算等测试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Ⅰ号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迁移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Ⅰ号矿体中金以银金矿为主,并见少量或微量的金银矿、硫铋金矿、碲铋银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铜矿中或分布在黄铜矿边缘,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含少量的金矿物,金主要来源于金属硫化物的出溶,而次生氧化带中可见微细粒金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的金矿物与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有关。金的矿物颗粒粒径变化较大,以分布在黄铜矿中或边缘的金矿物粒度最大,而分布在次生氧化带中的金粒度最小,大部分小于1μm。上述赋存特征指示,雄村Ⅰ号矿体中金主要分布在黄铜矿边缘,同时依据Simon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出,高温环境下金可无限混溶在铜-铁熔融体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熔融体中金的含量呈数量级下降,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发生出溶而向外迁移。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金可能形成于此过程,同时位于矿区西北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洞嘎金矿中金也可能形成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3.
西范坪斑岩铜矿的次生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000余米岩芯的观察研究。发现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存在完整的氧化带,氧化剖面由上向下可以分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原生矿石的裂隙越发育,原生矿化强度越大,则其次生富集作用越发育。应用质量平均方法计算了氧化过程中铜的迁移规律,提出在次生富集作用中铜队了发生垂向(由上向下)迁移外,也存在侧向迁移(带入或带出)。在矿床中部,由于铜的垂向富集和侧向带入而形成富矿石和厚大矿体,因此次生富集对西范斑岩铜矿床富矿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中金矿带的剥蚀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樱  周顺之  胡受奚 《矿床地质》1998,17(Z2):291-294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主要处于挤压上升的状态,产于其中的康山-元岭-红庄-南坪-潭头近东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带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据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各金矿床本身的特征指示,马超营断裂带由东向西挤压上升幅度加大,金矿带剥蚀程度自东至西总体是增强的:东部金矿遭受一定程庋剥蚀,甚至部分矿体仅残留尾晕,但深部有主要矿体存在,且原生矿床上部发育氧化带和次生富集作用;西部金矿剥蚀较强,出露了主要的原生矿体,甚至形成于深部钾化带中的矿体。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原生矿化与闪长玢岩脉和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株有关.金-多金属矿脉产于蓟县系平头山群白云石大理岩中,主要受近E-W向和NWW向断裂控制.氧化-淋滤型金矿床的形成,乃是原生低品位金矿化和次生淋滤富集两个过程的结果.在目前采深50m的淋滤带中,金多富集在距地表10~30m范围内.氧化矿石的矿物组合为臭葱石+砷菱铅矾+褐铁矿+针铁矿+砷钙锌石+羟砷锌石+自然金+自然银+石英+蛋白石.  相似文献   

6.
表生条件下铜的迁移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氧化淋虑带显著贫铜,而次生硫化带则富铜.小新厂铜矿氧化富集现象较明显.该矿床未见流化富集带,原生矿体薄而贫,但由于氧化富集可形成比原生矿较富厚的矿体,从而提高了矿床的利用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控制氧化带发育的诸因素,探讨铜的迁移途径和氧化富集部位,以为在该类矿床中寻找较富的矿体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峰顶金矿主要赋存于近SN向断裂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物(黄铁矿)-石英金矿石、褐铁矿-石英金矿石、褐铁矿金矿石等,矿石氧化率达86.2%,氧化矿石含金量高,以中粗粒表生自然金为主。成矿分原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原生热液成矿期具多阶段性,表生成矿期使金进一步富集。包裹体、铅和硫同位素、原生金成色以及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等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可能混有地下热卤水,是一种低盐度、中低密度的流体,成矿物质来自于基底老变质岩(矿源层),成矿温度在148℃~395℃之间,矿床形成距今年龄值约100Ma左右,属中温、中深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床形成过程为:矿源层中金的活化-热液中金的迁移、沉淀-表生作用下金的再富集。  相似文献   

8.
赛乌素金矿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较为典型的风化淋滤残积型金矿床。该矿床氧化带剖面可划分成:表土亚带、碳酸盐亚带、铁质亚带、花岗岩风化亚带和基岩。花岗岩风化亚带的上部为金矿体次生富集的主要赋存部位。但由于原含矿地质体金矿化及构造裂隙分布的不均匀性,使金的次生富集局部出现波动。在金的次生富集过程中腐殖酸的作用不是主要的,而粘土矿物、赤铁矿等对金的吸附,以及具有小分子量的有机酸类可能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友清 《贵州地质》2015,32(2):119-125
紫金山铜金矿属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共生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氧化带中,为原生含金金属硫化物矿床经表生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富集金矿床。金矿体容矿岩石和赋矿围岩基本一致,主要是中细粒花岗岩,其次是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然而金矿床仅在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呈脉状似"蟹脚"出露地表区域富集成工业矿体。带着这一疑惑,作者借助在紫金山矿区工作的优势,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区金矿床空间形态分布特征、隐爆相、次火山岩相、断裂构造、金属硫化物氧化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紫金山铜金矿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与紫金山火山机构隐爆相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英安玢岩是否侵入地表以及出露地表的形态特征极为密切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额济纳旗老硐沟氧化—淋滤型金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原生矿化与闪长玢岩脉和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株有关。金-多金属矿脉于产于蓟县系平头山群白云石大理岩中,主要受近E-W和NWW向断裂控制,氧化-淋滤型金矿床的形成,乃是原生低品位金矿化和次生淋滤富集两个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寒干旱地区金矿氧化带金的次生富集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金矿氧化带金的迁移形式、方向和次生富集机理。毛细管作用使Au(S2O3)3-2配合物向上迁移至近地表处,该配合物中S2O2-3被氧化成SO2-4,Au+岐化或被还原为Au0富集  相似文献   

12.
一种亟待重新认识的铜矿床——滇中土状铜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中土铜矿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利用的铜矿床,新的湿法冶金技术应用使之成为了效益型铜资源。滇中土状铜矿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的土状风化壳内,分为面型和线型两种矿床类型。主要铜矿物为孔雀石、硅孔雀石、微粒状赤铜矿和黑铜矿、少量残余含铜硫化物。其矿石平均品位同于原生硫化矿。与原生矿石相比,土状氧化铜矿石SiO2、Al2O3、Fw2O3、Mno明显富集,CaO与MgO大量淋失,由碱性矿石变成了可酸浸的非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一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一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一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末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魏绍六 《湖南地质》2001,20(3):177-178,210
原生矿床中金的主要性状有自然金与金的碲化物,自然金可分为“明金”和“微细粒金”,“明金”的次生作用,使金的成色得到提高,粒度更大,往往有利于残坡积型砂金矿床的形成,“微细粒金”的次生作用,常形成卡林型氧化金矿或红土型金矿和铁帽型金矿,显然,以“明金”为主的矿床及金的重砂异常区,不存在找红土型金矿的可能,应寻找脉金矿床,而在有低值金的重砂异常叠加的化探Au异常区,有望找到中小型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Shoshonitesarepotassicigneousrockswhichoccurmain-lyinsubduction-relatedtectonicsettings(Morrison,1980).Theyarecom...  相似文献   

16.
李宏臣 《地质找矿论丛》2001,16(3):167-172,205
根据华北陆台北缘金矿的赋存部位和富集特点,划分出9种金矿类型。金矿的形成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多形成于韧脆性剪切带的上部;金的迁移和富集经历3个阶段:(1)地体表壳岩矿源层形成阶段;(2)地体拼贴期韧性剪切带形成阶段;(3)中生代、部分古生代岩浆-构造带形成阶段。控制金矿分布的是古生代近EW向和燕山期NE向构造带,主要为继承早期地体拼贴边界的长寿断裂。金矿集中区位于长寿断裂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17.
湘南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湘南红土型金矿的分布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深源同熔型岩浆岩控制,矿体富集受浅部断裂、岩体接触带、一定的地层层位等因素控制。本文描述了已知红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其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8.
湖南西部钨锑金矿床赋存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之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受到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具有明显的地层层位效应。区域变质和动力变形过程中,大规模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促使矿源层中的Au活化迁移,连同SiO2,K等活性组分和岩石中的H2O一起形成含金动力变质热液,当其进入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带及其剥离构造带、张扭性断裂带时,形成充填交代型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研究表明,矿床具有特定的元素共生组合,矿脉(体)沿倾向延伸大且普遍具有侧伏成矿现象,沿控矿构造方向侵入的长英质脉岩带与成矿有一定的联系;载金的硫(砷)化物以富集轻硫同位素为特点,氧化-还原反应是金成矿的主要化学机制等特征性成矿标志。矿床广泛发育中低温热液蚀变,黄铁矿、毒砂矿物和As元素是找金的标型矿物和指示元素。矿床成因主要属于受韧-脆性脆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湘西浅变质岩系中钨锑金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湖南西部钨锑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雪峰弧形构造带内,赋存于元古宇浅变质岩系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种组合为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W-Sb-Au,Sb-Au,W-Au和Au、Sb等矿床成矿系列。各矿床具有相似的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环境、形成规律及成因机制。在元古宇浅变质岩系中控矿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带)是金矿有利的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