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本文简述地震会商会议系统技术需求,提供日常震情会商、地震应急会商,并兼顾各种类型会议的场所与设施;着重阐述了现代化会商室技术系统组成、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建设过程及构建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结合笔者在福建省防震减灾大楼会商室建设及运行维护中取得的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建设适合地震震情会商的会议室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利用多层次跟踪预报方法之短期预测法在多次福建地下流体资料会商中的应用。水化多层次跟踪预报方法以“水化的多层次跟踪加速前兆图象”为依据进行分析,主要对地震的发震时间进行预测。该图象说明了水化的异常群体随时间的演变趋势与地震活动有关;异常群体的演变与地震之间具有“增长———地震”或“加速———地震”的关系。这种关系,同彭德银等指出的地震总是处于接近或偏离临界状态的演化进程中的理论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防汛会商系统集成化管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总结了目前防汛会商系统在集成管理及其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汛会商系统集成化管理的设计思想,研究了其体系结构,指出了采用的新技术,从而形成了防汛会商系统集成化管理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理论研究,设计和开发了防汛会商系统集成化管理的模板.基于该设计方案而建立的防汛会商系统,在会商模板对防洪信息的有效管理下,高度集成了各种雨情、水情、工情、灾情、险情等防洪信息和知识,对当前防汛形势和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会商平台将面向防汛决策热点的主题信息,形象、直观、全面、实时地呈现到会商现场,辅助决策者进行防洪调度决策.该研究成果已应用到黑龙江省防汛会商系统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计算机技术目前在地震系统运用现状及现存的分析预报体系存在的问题 ,阐述建立数据仓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指出应用数据仓库和VPN技术可以提高观测资料的使用效率降低获取信息的代价、进行网上会商、提高分析预报的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pyL-1型岩石应力仪观测地应力的异常变化,分析了异常与永安地震的关系,应力长时间的大幅度连续变化可能是较大地震前兆,异常极值左右摆动是临震前兆,本人据此在去年年终会商和今年会商时提出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分别在四川丹巴、广安、汶川地震灾区,天津蓟县,湖北襄樊,江苏南京等地质灾害处置现场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场进行了应用和实战演示,将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和分析结论实时传回北京后,为国土资源部领导和专家了解灾情、分析论证、作出决策、提出处置建议等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海温与台湾地区 7级地震的关系 ,表明海温异常具有预报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了 1 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地震前的海温异常特征。本人据此在 1 998年的年度会商中提出了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近日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等地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当看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远程会商车载系统在现场与北京应急会商室进行会商演示时,十分高兴的通过该系统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月 2 9日至 31日 ,中国地震局在北京召开大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会议 ,会议介绍了福州、北京、乌鲁木齐三个城市的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情况 ,布置了其它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会上 ,中国地震局领导和专家对开展全国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福建省地震局有关技术负责人在工作会议上详细介绍了福州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编写情况 ,同时对已开展的试…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业已渗透到许多学科并应用于生产实践领域中。笔者讨论了地质灾害领域中的灰色系统特征,列举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地震、城市地面沉降、滑坡等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实例,为我们展示了灰色系统理论这门80年代的新兴学科在地质灾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地质灾害领域中灰色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分秒必争的地震速报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进行了模拟测震地震 速报与数字测震地震速报的对比,总结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对地震速报工作的不足之 处提出了看法.对以后地震速报的改进、提高作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从47届丹佛X射线会议看X射线荧光分析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茅祖兴 《岩矿测试》1999,20(2):146-149156
介绍了47届丹佛X射线会议的简况。从会议的专题讲座和提交的学术论文可见,全反射X射线荧光,同步辐射,高能量分辨率超导检出器和聚毛细管光学透交易等新技术的引入,大大地推动了X射线荧光痕量分析和微分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惠芬 《城市地质》2013,(4):53-56,59
分析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昌平区地质灾害多媒体演示系统的制作为例,从制作流程、音视频文件处理等方面,详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地质灾害成果演示中的应用。同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隐伏矿体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伏矿体预测,具有大比例、小尺度和高精度的特点。预测理论有相似类比理论、矿床模型理论以及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理论等。预测技术方法有经验类比法,地球化学方法(如地气法、活动态偏提取技术),地球物理方法(如放射性测量、地面电磁法、地震法和井中物探),以及遥感技术、GIS技术和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等。拓展找矿思路、加大深部找矿力度、多学科合作、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今后隐伏矿体预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由我国地质工程领域的4个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大会学术总结报告。 会议显示了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研究工作的4个特点:(1)基础研究加强。出现一系列特殊土测试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后岩土体动力学成为新的热点,岩土体基本性质和行为研究引起更多关注;(2)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受到重视;(3)岩土与工程新技术迅速发展;(4)岩土与工程教育、培训、技术标准建设受到广泛重视。 同时指出,动力学、多场耦合、高地应力、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岩土体基本性质与行为,以及专门的岩土与工程问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受到重视; 岩土与工程测试、监测和加固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芦山地震的红外增温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测对抗震减灾意义重大,但实现的难度很大,仍是个世界难题。笔者应用卫星红外异常增温时空演变规律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作了研究,并在2013年4月21日全国天灾预测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作出了分析。文中简要剖析了芦山地震的构造背景和成因机理。芦山地震是我国西部地震构造区新发生的MS 7.0级大地震,其成因同汶川地震相似,主要受到印度板块NE向对青藏地块推挤,南北压缩挤出断块向SEE滑动,受到四川盆地以西龙门山断裂带强烈阻挡,积能释放后发震。文中重点介绍了红外增温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短临地震预测的过程。震前红外增温异常的动态变化是地震构造活动的反应,时间上一般经历初始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衰减到发震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的学术总结。会议以"‘一带一路’与生态环境-新时代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近1500位代表通过41个大会特邀报告和主题报告、283个分组报告,进行了广泛交流。本文结合会议和文献,梳理了我国工程地质几十年理论积淀与学科成就,主要包括学科体系的成长与壮大,岩、土体工程地质,灾害与动力工程地质,海洋、城市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国际化,工程地质技术发展,标志性重大工程成就,以及工程地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结合会议主题和工程地质学科布局、技术创新、学科全球化等时代特点,阐释了新时代工程地质的学科构想,指出了新时期工程地质的学科任务。  相似文献   

18.
城市工程与地质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关于城市工程地质评价专题的一个综述,主要包括城市基础地质填图与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技术两项内容。本文除对此部分论文作以概要介绍外,重点对工程地质评价的有关问题作以阐述。同时对相关问题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conference “Modern Astrometry 2017,” which took place on Octobr 23–25, 2017 at the Sternberg Astronomical Institute of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wa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the eminent astrometrist, teacher, and outstanding scientist and Doctor of Physical–Mathematical Siences Konstantin Vladslavovich Kuimov, who worked at the Sternberg Astronomical Institute during 1962–2017.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presentation made at this conference.  相似文献   

20.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在对芦山地震重灾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芦山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类型和特征及震后演化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芦山地震新诱发次生地质灾害1337处,主要次生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新增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白垩系、三叠系砂泥岩、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第三系砾岩半成岩地层的陡坡和陡崖上以及全强风化壳和第四系堆积物中,并沿龙门山南段断裂带(中林双石断裂)以及宝兴河、芦山河、灵关河等河谷和沟道两侧以及公路内侧山坡的陡坡地段集中分布。芦山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千计的次生地质灾害,还形成了许多潜在的、隐蔽性强的地质灾害,地震灾区的次生地质灾害总体会呈现加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