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层多波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层多波地震勘探在国内尚处于试验与研究阶段。文章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和可行性,重点介绍了浅层多波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技术。现有资料表明,野外采集技术是浅层多波地震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采集技术在西部煤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承担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依托工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概念、技术特点和优势。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常规三维地震技术相比,具有高覆盖次数、小空间采样间隔、宽(全)方位角、均匀炮检距道集等特点,在资料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容易接收并保护宽频数据,实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实例说明小网格和高覆盖次数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地震反射波的连续性,提高小构造的检测能力。根据多个依托工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对设备及野外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郭浩 《化工矿产地质》2002,24(3):169-174
沁水煤层气山地地震采集是我们在经过多年山地采集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施工按国际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从招标、投标、施工作业组织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要求到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工程量和质量的认定,包括山地采集的基本方法(激电井深、药量的选择,测量方法,仪器及其参数的选择)及采集质量与现场技术管理及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采用了适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标准有机结合的方法。体现了在复杂的山区实施地震采集项目采用先进地震采集技术管理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吉林探区的地震采集转向了岩性油藏、隐蔽油藏他和深层火山岩勘探,要求地震采集资料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而由观测系统设计参数产生的采集脚印及激发接收条件差异产生的子波不一致,影响了采集中处理精度的提高和解释中地震属性的精度提高。因此,从影响子波一致性的原因入手,从观测系统设计、激发和接收因素的选择上加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减弱影响子波一致性的技术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杂地表的地震采集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5.
胜利探区火成岩发育区包括阳1井三维、商店三维和尚店北三维三块地区。本次研究从胜利探区尚店北区火成岩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火成岩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火成岩野外地震采集技术研究,改善了火成岩区的资料质量。然后利用采集资料开展火成岩下地震资料的成像处理技术和储层描述技术研究,形成了尚店北三维火成岩覆盖区有针对性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进而解释下伏地层的油气成藏模式,并指导了其它类似的火成岩覆盖区的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6.
也门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全理 《物探与化探》2009,33(2):181-185
也门71区地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以往资料质量等因素,对 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进行研究,以2006年二维地震采集项目为例,说明采用混合震源采集、弯直线施工、观测系统、激发因素等措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域高密度地震映像勘查方法,论述了该方法中震源技术、GPS定位及测量技术、教据采集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不同于常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对拟建中的泉州造船厂进行海上地震勘察,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对映像时间剖面进行了综合处理和解释,查明了该区水下地形的起伏及变化情况,覆盖层的分层、深度以及基岩面的埋深、起伏与构造情况.结果表明,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今后应重点关注及开展研究的几个问题.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首先要提高地震勘探反射波的频率,其次可考虑激发和利用低速波.采用小网格采集技术有利于小构造识别,使用该技术要考虑:一是目标地质体的大小尺度,二是针对倾斜层的最高无混叠频率,三是横向分辨率.利用多次覆盖技术提高地震波信噪比,针对地层倾角大、构造复杂地区,应使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为提高矿藏及其构造的精细刻画与描述,改善成像质量,应加强开展单点地震勘探高密度采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震资料采集面临环境噪音的影响愈加严重。环境噪音的有效控制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最有效的措施,然而随着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和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提出,高效地震采集与对错综复杂的噪音严格控制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找到地震资料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分析了四川盆地环境噪音特征及其控制措施;其次分析了不同强度环境噪音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强度环境噪声的压制效果;最后通过不同强度环境噪音压制效果找到需要控制的环境噪音门槛值。研究表明:强度在20μV以内的环境噪音对地震资料评价影响较小,强度在40μV以内的环境噪音通过室内处理可以有效压制。  相似文献   

10.
在气云区由于地震波能量被吸收造成地震资料品质极差,受影响地震剖面会出现弱振幅、弱连续性特征和杂乱反射的模糊带,严重影响构造的落实以及进一步的钻探评价。目标采集设计技术是以地质目的为导向,对目标体在地震和地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论证的综合方法,包括基于地球物理模型的观测系统参数分析设计技术和基于地下模型的正演模拟照明技术。这里以渤海A区块气云区为实例,通过目标体采集优化设计,得到的地震资料信噪比高、波组特征丰富、成像清晰,地震资料品质大幅提升。应用效果分析表明,目标采集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气云区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田田 《江苏地质》2021,45(2):168-176
溱潼断阶带地区为多期次三维地震采集的拼接区,不同期次的三维观测系统参数差异大,采集面元大小、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等属性不同,统一面元处理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空面元;地表条件复杂,导致实际炮检点偏离设计点位,观测系统采样点不均匀,不能满足叠前偏移对地震采集信息规则分布的要求,造成地震数据偏移中出现假频、画弧等问题。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了基于匹配追踪傅里叶变换的叠前五维数据规则化技术在溱潼断阶带这一观测系统严重不规则区域的适用性,五维规则化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区内因野外采集观测系统差异造成的地震属性不规则问题,提升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微动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孤石、溶洞等勘查,但是,以常规圆形、嵌套三角形台阵等为代表的测量方式在城区施工会受到现场条件限制,难以实现长剖面数据的高效、高密度采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形台阵多次覆盖的高效数据采集技术,该技术借鉴地震勘探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思想,布设一次线形台阵可以同时得到多个测点数据,可大大提高单台站数据的利用率。为了研究该采集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开展了单点频散曲线对比实验和横波速度剖面对比实验,并将其应用于福州城区岩性地层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微动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测量密度,有效改善了探测精度和探测深度,为城市复杂地面环境下开展岩性地层精细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台阵布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表层调查资料的处理方式研究,提出了计算机处理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流程。并通过野外数据存储格式的分析,解决了目前野外现场处理系统不能读取SEG2数据格式的问题,从而为地震资料处理中更好地应用表层结构调查资料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这里提出的方法有效,软件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井地地震是在井间地震方法基础上提出,其技术核心主要是观测系统设计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观测系统设计旨在增加探测目标的覆盖次数、均匀程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数据采集从震源和检波器两个方面优化,选用激发能量强、频率高、成本低、效率高的震源,以及灵敏度高、抗噪能力好的检波器;数据处理分为拾取初至、建立正演模型和反演层析成像。工程应用实例说明,井地地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目前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聚焦射束分析技术(CFP),提出了基于模型的3D3C采集设计方法及其评价的参数。从模型出发的设计方法,能够使3D3C的采集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徐雷良 《物探与化探》2012,(5):788-792,797
随着胜利探区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主要勘探目标开始转向小断块、小砂体等微幅构造以及岩性隐蔽油气藏,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技术难以满足当前生产需求。为此,选取胜利探区复杂构造地质模型,开展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地震波照明和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胜利探区二次采集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系列能够保证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态完整,小断块、小砂体等微幅构造的成像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地震波传播特征的研究手段,与数值模拟相比具有结果更逼真、不受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限制等优点,是认识复杂构造地震波传播规律及其响应特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地震波传播基本规律研究、野外地震勘探方法验证、观测系统设计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研发一套大型双三轴气浮定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导轨和传动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定位测量系统、物理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及安全系统等5部分,可实现大尺度物理模型高精度定位,多通道、高效率、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模型超声波信号采集等功能。利用该系统对模拟含断层、陷落柱、煤层变薄带多种构造的含煤地层三维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试验,获得的整体成像效果与地震物理模型吻合,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煤炭地震勘探方法理论研究及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西部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晋城成庄和潞安五阳两个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依托,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西部复杂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即:以合理得当的观测系统、行之有效的成孔工具、严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采用高密度采集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准确率。其中高密度采集技术具有小采样间隔、高覆盖次数、宽方位角、均匀的炮检距道集等优点,在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同时,也有效提高其纵向分辨能力,有利于小断层、小陷落柱或其它小地质异常的识别及解释;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特别适用于山地复杂地表条件,是解决山地资料静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适用于速度纵向发生变化,而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地区,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具有较好的构造成像效果和保幅性;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是将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与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进行关联实行优势互补,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研究程度高。二个采区的的应用效果表明,上述技术极大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的精度、准确率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是直接确定剩余油分布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在国内的需求及推广应用难点,研究了时移地震数据空间偏差校正处理方法。由于在观测系统、采集方向的处理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地下同一反射点在不同时移地震数据偏移后空间位置存在差异,产生与油藏变化无关的地震差异,增加数据解释的难度和风险。通过对参考数据与监测数据三维空间内的局部数据体的三维相关计算,确定监测数据体在x方向、y方向和时间方向上最佳移动量,从而实现两次地震数据空间位置差异校正。实际时移地震数据处理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空间偏差校正处理方法在消除时移地震数据三维空间非线性空间偏差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