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承载人类活动时间最长的载体——建筑物,也将与时俱进地迈向"能感知""会呼吸""有思维"的智慧建筑时代。智慧建筑需要设计企业当好先头部队,基于此,本文就智慧建筑时代设计企业应当如何作为,提出一些思考。设计企业应储备的智慧建筑知识互联网企业、传统通信企业等都已先知先觉,预见到智慧建筑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向智慧建筑、智慧城市领域进军。设计企业要发展智慧建筑,就必须事先储备与智慧建筑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人类历史已经历语言、文字、印刷、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而此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向史无前例的广度和高度。建筑设计行业已经历1990年代甩图板、2000年代甩计算器、2010年代甩底图的三次浪潮,目前,甩底图的浪潮还在进行中,这三次浪潮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的生产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已经成为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的代名词,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图1)  相似文献   

3.
分析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关键技术以及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初步应用,提出"水资源智慧网络"的概念。"水资源智慧网络"由感知(节点信息采集层)、传输(信息传输层)、应用(应用平台层)3个层面的系统组成。探索实现"水资源智慧网络"所需要的传感技术、无线组网、应用支撑平台等技术。分析"水资源智慧网络"在水环境智能监测、计量、调度和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指出物联网在"水资源智慧网络"构建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中受关注较多的是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延伸。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贯穿建造全过程的信息化工作和管理平台,涉及的新技术包括BIM、通讯、GPS、GIS、物联网和传感技术等。而其中比较关键的BIM技术,目前被应用得比较广泛和成熟的只是其可视化的部分,对于工程建设全生命期中的纵横向数据传递、建筑模型唯一性及基于BIM模型的数据的完整性等问题,尚未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中95%的人员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此,提高和改进建筑物抗震性能对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机理,根据国家有关建筑抗震设计技术规范对建筑场地和地基选择、施工质量检验等提出的相关要求,结合物探技术简介,阐述了物探方法在建筑抗震设计及施工质检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智慧"成为热门词汇,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建筑、智慧施工,都日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智慧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建筑?我们认为,智慧的建筑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建筑。智慧建筑"以人为本"建筑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根据《"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在全社会的能耗和碳排放中,建筑业占比超过40%,远超工业的28%和交通运输的32%。目前,中国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民族在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念,创造了满足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种建筑物。传统民居作为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建筑类型,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使用外,与社会、文化、习俗等更是息息相关。因地域分布的广博,传统民居受到各地自然和物质条件的影响,呈现出比其他建筑类型更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特点。传统民居智慧拥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核,是体现传统建筑智慧最具特色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基因传承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利用建筑加层技术解决既有建筑物的扩容,并保证建筑物后续使用安全,同时,更好地实现既有建筑节能,已成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既有建筑加层加固改造的同时建筑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建筑寿命的延长是最大的节能。本文重点介绍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层的选择原则、加层形式以及隔震托换技术在加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高"的产品,但这个"双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偏离。有的建筑单纯为了迎合消费,如面积大或者是华丽的需要;有的建筑为了迎合对建筑中技术的需要而发生了偏离。把这两个偏离回归到客观事物的本身就需要设计。只有通过设计,才能够牢牢地把这两者更好地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回想一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房间里没有什么电子设备,就是一个白炽灯、一个开关,再加上墙上有一个插座,接一个有线收音机。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视开始进入家庭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迅猛扩大,人口急剧膨胀,高层建筑林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化,面临着水资源贫化、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巨大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迫切需要在城市多要素地质环境调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展面向"智慧城市"的精细、全息三维地质建模,即建立新型的城市"玻璃国土",实现城市地质环境时空透视,然后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云技术,建立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链,最后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同化、融合和挖掘技术,进行智能预警和管控。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是预防灾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但现阶段面临着培训内容枯燥乏味,演练重“演”轻“练”、形式主义等问题。元宇宙技术充分结合了VR、AR、3D、区块链、物联网、AI、数字孪生等技术,在煤矿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中具有直观、交互性强和知识转化率高等特点,可很好地解决培训单调枯燥、演练走过场的问题。虽然元宇宙从硬件、软件到各种配套设施产品日趋成熟,目前仍面临着VR设备单一,三维模型仿真度低以及仿真模拟算法落后的问题。但随着智慧矿山的不断推进,元宇宙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技术终将为煤矿及非煤矿山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目前我国建筑业大而不优,落后的施工手段及施工方式削弱了行业效率及建筑质量的提升。"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代表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杨国强建议,通过将建造过程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建筑机器人、智能施工设备、建筑信息模型(BIM)、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专篇中,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城市、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作为建筑信息化的载体,BIM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总结地质工作的实践经验,将地质调查研究理论思维的基本程序归纳为:地质问题、观测研究、推断预测、分析验证、地质认识(理论)等5个环节。地质调查研究是一个发现地质问题、解决地质问题、再发现地质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实践过程。一次地质认识的形成不应作为地质调查研究的终点,而应看成新一阶段地质调研的起点。只有这样,地质调查工作乃至地矿事业、地球科学才能永无止境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好的建筑物除了在结构及功能得到全面保证外,还必须在观感效果上带给用户以美的感受。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且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管理负有施工和设计两方面的技术管理特殊性。因此,技术管理有效性是衡量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故从先馈、现场、反馈三个控制方面论述了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建筑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建筑物的用途也不断向多样化发展,所以建筑物中各空间的室温要求不同,空调的负荷差异也较大。而空调自单体式发展到集中式后,就成为建筑能耗的“大户”。现代化的楼宇空调要求从集中方式再转向各空间独立的控制,根据需求自动调节室温。VAV系统即是目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控制方式。该技术利用送风温度可变控制和送风静压可变控制,达到了在提高室内舒适度的条件下节省能源的目的。该技术可根据室内温度情况和设定值的比较控制送风量,再根据各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5,(6)
膨胀土特性对渠道施工影响较大,易发生冲沟、滑坡等地质灾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邢石界至古运河南渠段SG13标施工标段位于河北省鹿泉市境内,起点位于元氏县和鹿泉市交界处后黄家营村,终点位于石家庄市和鹿泉市交界处台头村。文章结合该标段膨胀土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膨胀土渠道施工的技术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从工程在施工程序上和具体的措施可以看出该施工技术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保证措施切实可行,同时旨在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利学会于9月2日至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水工建筑抗冻技术讨论会和全国水工建筑物抗冻研究第三次协作会。北方十二省、市、自治区的150余名科学技术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关于季节冻土区水工建筑抗冻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盛会,大会收到论文和报告七十七篇。会议围绕冻胀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从构成城市建筑物的发展历史看,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全球陆地地表被各类工程建筑物等占去1/6,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加剧,土地的承载力加重,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必然趋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分层化与深层化、城市交通地下化等,提出了把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国策、纳入城乡规划的法制轨道及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技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开挖技术和设计施工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文霞  杜红旺  张悦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45-67z1046
正玉渡山隧道为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中的一条越岭隧道,是延崇高速由平原段进入山区段的第一座山岭隧道,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东北6km处,为双向双洞近平行特长隧道。玉渡山进京线隧道起点里程为ZK16+320,终点里程为ZK20+938,玉渡山隧道进京线全长4618 m,起点至ZK19,隧道走向NW60°,ZK19至隧道终点,走向SW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