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云  谭锴  卢立伍  姬书安 《地质学报》2022,96(11):3722-3732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一带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中的2件原角龙属Protoceratops头骨化石,头骨全长超过700 mm、齿骨腹缘近于平直、上颌骨侧面近水平向的嵴较直且较弱、〖JP2〗无上颌骨齿,表明其应归入似希腊鼻原角龙P. hellenikorhinus。该种鉴定特征被修订为:原角龙属个体较大的种,头骨全长超过700 mm,鼻骨角突发育,无前颌骨齿,上颌骨侧面前后方向的嵴相对平直且较弱,鳞骨腹突伸长且与方轭骨相接触,齿骨腹缘平直,前齿骨前缘与腹缘形成一明显夹角,隅骨后缘由一向后的三角形面形成。〖JP〗这是似希腊鼻原角龙在阿拉善地区的首次确切记录,阿拉善右旗巴音塔拉也成为该种化石继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之后的第2个分布区,大大扩展了该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并为两地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飞  彭光照  叶勇  江山  黄大喜 《地质学报》2009,83(9):1203-1214
记述了四川盆地西南部晚侏罗世上沙溪庙组顶部的中国盗龙型肉食龙类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犍为乐山龙 (Leshansaurus qianweiensis gen. et sp. nov.)。它以上枕骨中嵴呈尖峰状,额骨最大长度与最大宽度之比约2.86,基蝶骨之基翼骨突细长,环椎间椎体马蹄形,背椎横突相当细长,背椎和荐椎神经棘非常薄,荐椎椎体具有明显的腹嵴,肠骨内侧髋臼缘存在一明显的嵴等特征区别于其他肉食龙类。犍为乐山龙是目前所知四川盆地产出层位最高的肉食龙材料,它的发现扩大了肉食龙类的时代分布和地理分布,对探讨肉食龙的演化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自内蒙古上白垩统二连组的一件标本代表巨龙类的一个新属种。新属种的正型标本包括若干背椎、荐椎和尾椎,部分背肋和脉弧,以及腰带的大部。新属种的鉴定特征包括后部背椎椎弓外侧有一源自后关节突的脊,后部背椎有一板状结构连接椎体—椎体横突板和椎体—前关节突板,前部尾椎尾肋前伸,有两个凹坑,以及肠骨内侧有一源自耻骨柄的直立脊。新属种肠骨气腔化,这一特征在蜥脚类恐龙中非常罕见。新属种具有一套独特的原始和进步特征的组合。初步的特征分析显示巨龙形类具有非常复杂的特征分布。近期的巨龙形类化石发现,这一类群在其早期演化阶段在…  相似文献   

4.
胡晋元  姜涛  李志广 《江苏地质》2019,43(4):595-598
中国已知的豆齿龙类化石有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新铺中国豆齿龙、多板砾甲龟龙及云南富源中三叠世康氏雕甲龟龙。记述了一件楯齿龙目豆齿龙亚目的新材料,产自云南富源法郎组竹杆坡段,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标本(编号C.1924)现收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该标本保存有完整的背甲、尾椎和四肢的部分骨骼,背甲由500多枚小骨板组成,背甲整体结构与康氏雕甲龟龙相似,但背甲中部无沟和脊,背甲骨板表面无放射沟和嵴,排列更加致密,侧壁相对更为发达,由连接紧密的3~4排骨板组成,四肢骨相对于康氏雕甲龟龙来说更为粗壮。根据上述特征,认为是雕甲龟龙属的一个新种——粗壮雕甲龟龙(Glyphoderma robusta sp. nov.),这是继康氏雕甲龟龙之后在云南富源发现的第二个豆齿龙类物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双庙晚白垩世早期孙家湾组巨龙类蜥脚类恐龙一新属种 :维曼北方龙 ( Borealosaurus wimani gen.et sp.nov.)。正型标本是一独特的中后部尾椎 ,归入标本包括发现于同一地点和层位的孤立的一牙冠 ,一中部尾椎 ,和一右肱骨。北方龙的后凹形中后部尾椎  相似文献   

6.
豫西栾川地区晚白垩世秋扒组一新的驰龙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下特征,建立驰龙类恐龙一新属新种——河南栾川盗龙(Luanchuanraptor henartens/sgen.et sp.nov):牙齿后缘每5mm有24个小锯齿;前部背椎椎体具有小的椎体侧孔;后部脉弧的前后突短且为三分支;最后部的尾椎体的椎体前突拉长且包裹与其相邻的前部椎体,两椎体前突之间夹有低的刀片状的神经棘;乌喙骨的内面强烈凹陷;肱骨骨干直,肱骨三角脊几乎占肱骨长度的前部一半。河南栾川盗龙代表除在亚洲戈壁地区及中国东北地区之外发现的第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美颌龙类一新属新种:季氏北票颌龙(Beipiaognathus jiigen. et sp. nov.)。它不仅具有美颌龙科的鉴定特征,如扇形的背椎神经脊和强壮的第一指第一指节,而且具有不同于其他美颌龙类的独具特征:不具有小锯齿的锥形牙齿,较长的尺骨,长而强壮的第二指第一指节,以及较短的尾部。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美颌龙类具有相当高的分异度,为了解美颌龙类的解剖学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产自中国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伤齿龙类化石——柯氏辽宁猎龙(Liaoningvenator curriei gen. et sp. nov.)。它具有伤齿龙类以下特征: 数量众多且密集的上颌齿与下颌齿; 牙齿的齿冠与齿根之间显著收缩; 齿骨侧表面具有一沟, 营养孔位于该沟内; 远端尾椎背部的神经棘减弱为一个沟。它不同于其它伤齿龙类的特征主要为坐骨靴大, 侧面观近乎三角形, 坐骨闭孔突细长; 尾椎形态转变点位于第7尾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柯氏辽宁猎龙与短羽始中国羽龙(Eosinopteryx brevipenna)构成姊妹群, 位于同一分支内。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上颌骨和下颌骨前面部分的牙齿前隆无锯齿; (2)颈肋较其相关节的椎体长; (3)肠骨前缘直。辽宁猎龙代表了辽西同等层位发现的第5个伤齿龙类。骨组织研究显示辽宁猎龙的骨骼已接近成熟, 死亡时至少4岁。它为该地区的基干伤齿龙类恐龙提供了新的解剖学信息, 并丰富了目前中国已知早白垩世伤齿龙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以下特征,建立驰龙类恐龙一新属新种——河南栾川盗龙(Luanchuanraptor henanensisgen.etsp.nov):牙齿后缘每5mm有24个小锯齿;前部背椎椎体具有小的椎体侧孔;后部脉弧的前后突短且为三分支;最后部的尾椎体的椎体前突拉长且包裹与其相邻的前部椎体,两椎体前突之间夹有低的刀片状的神经棘;乌喙骨的内面强烈凹陷;肱骨骨干直,肱骨三角脊几乎占肱骨长度的前部一半。河南栾川盗龙代表除在亚洲戈壁地区及中国东北地区之外发现的第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10.
河南汝阳白垩纪一新的结节龙类恐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一新材料,命名了一新的结节龙类甲龙——洛阳中原龙(新属新种),Zhongyuansaurus luoyangensis gen et sp. nov.。其头骨的形态和尾椎的特征显示该标本属于结节龙类甲龙。它以头骨长宽比约为1.4∶1、头骨顶骨区平坦,顶视,头骨的后边缘及眼眶之后的侧边缘平直;肱骨远端与近端的宽度几乎相等,肱骨近端后表面的M.latissimus dorsi和M.teres major附着处为凹陷面而不是疤结,以及坐骨主干较平直等特征区别于其它的结节龙类甲龙。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产自河南汝阳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相互关联的禽龙类9个中前部尾椎椎体化石。由于化石只保存不完整的尾椎部分,其属种难以断定。但它的发现说明,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中,除了植食性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外,也存在大型鸟脚类恐龙——禽龙类。保存的尾椎椎体系列与发现于比利时的早白垩世贝尼萨尔禽龙相比,不论是大小还是形态构造上均极为相似,从而判断这9个连续的尾椎体分别为第7到第15尾椎。进而推断,河南汝阳盆地产出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化石的沉积地层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并测量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中的12件包含胚胎的胡氏贵州龙化石及已产出的49个幼体胡氏贵州龙标本;对成年个体与新生个体的体长、肱骨长、股骨长与眼眶长径的特定性状比率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展示了成年个体、胚胎及幼年个体的特征差异,首次描述了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形态学特征;定量刻画了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的头骨、颈椎、背椎、荐椎、尾椎和四肢,获得了更完整、精确的解剖学信息。新材料揭示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的头骨平均长度为8.56mm,肱骨明显短于股骨,肱股比例为1∶1.09。头部呈饱满的三角形,吻部短而钝,眼眶大而圆,具有独特的狭长型上颞孔。此外,研究发现胡氏贵州龙的生产方式为胎儿头部首先从母体产道产出,同时新生个体的吻-臀距稳定在31.04~32.26mm这个数值范围内,且该数值的变动与母体大小无直接联系。本次研究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个体发育、特别是异速生长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贵州关岭三叠纪海龙类化石一新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程龙 《地质通报》2003,22(4):274-277
描述了采自贵州省关岭巴毛林小凹组的海龙类(新铺龙属)化石,并确定其为一新种———Xinpusaurus bamao-linensis sp.nov.。头骨和下颌骨受到背腹向挤压,且有少许错位。各骨块形状、接触关系等方面与孙氏新铺龙都极为相似,所以认为其与孙氏新铺龙同为新铺龙属。但又以其特长的吻部(吻长是头长之半)、外鼻孔由鼻骨和上领骨围成、较短的齿骨(占下颌长度的47.2%)和非常靠后的顶孔等为特点与Xinpusaurus suni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巴音塔拉盆地有较好的铀矿化,铀矿化主要赋存于巴音塔拉地段赛汉塔拉组下段具深切谷特征的辫状河砂体中,其次为巴音塔拉地段腾格尔组上段扇三角洲前缘的砂体中。铀矿化存在较好的原因主要有:铀源条件好、构造条件好、目的层发育较好、后生蚀变作用好且明显等。本文是对成矿条件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吉林九台白垩系一新的蜥脚类恐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记述了蜥脚类恐龙(Sauropoda)中一新的属种—西地九台龙(Jiutaisaurusxidiensisgen.etsp.nov.),包括18个相关节的尾椎及13个脉弧。化石产于吉林九台白垩纪泉头组的紫色-杂色砂岩中。其主要特征为:中部尾椎椎体两侧出现前后延长的棱脊,前-中部尾椎双凹型,神经弓位于椎体前半部,脉弧不分叉,血管孔长度约占脉弧长度的1/2以上。新属种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白垩纪蜥脚类恐龙的系统演化、古地理分布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依据采自广西扶绥县早白垩世那派组的部分蜥脚类头后骨骼化石,建立了一新属新种:赵氏扶绥龙(Fusuisaurus zhaoigen.et sp.nov.)。赵氏扶绥龙的正型标本包括左肠骨、左耻骨、前部尾椎、大部分的背肋和左股骨的远端。新属种具有的独特组合特征区别于已知的蜥脚类恐龙,如肠骨前突腹背侧强烈扩张,前突侧视呈半圆形,但前突的前缘与腹缘交界处明显呈锐角,腹缘明显凹入。  相似文献   

17.
周翠  钱迈平 《江苏地质》2020,44(3):283-287
“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自1964年首次描述命名以来,长期被认为是异特龙科(Allosauridae)的大型掠食恐龙,包括4个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属被解体。其中,属型种“大水沟吉兰泰龙”(“C. tashuikouensis”)和“西伯利亚吉兰泰龙”(“C. sibiricus”)被归入棘龙类(Spinosauria)或新坚尾龙类(Neotetanurane);“毛儿图吉兰泰龙”(“C. maortuensis”)被归入鲨齿龙类(Carcharodontosaurid),并被重新描述命名为毛儿图侏儒鲨齿龙(Shaochilong maortuensis)。“浙江吉兰泰龙”(“C. zhejiangensis”)是现存唯一的此类恐龙的足部骨骼化石标本,从其尺寸大小推测,这是一种身长约5 m的大中型兽足类恐龙。通过与其他大中型兽足类的同部位骨骼化石进行对比,可见其具备许多兽足类特别是镰刀龙类的共同特征,并非原以为的仅相似于慢龙,也不排除其属于另一种大中型兽足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依据采自广西扶绥县早白垩世那派组的部分蜥脚类头后骨骼化石,建立了一新属新种:赵氏扶绥龙(Fusuisaurus zhaoigen.etsp.nov.)。赵氏扶绥龙的正型标本包括左肠骨、左耻骨、前部尾椎、大部分的背肋和左股骨的远端。新属种具有的独特组合特征区别于已知的蜥脚类恐龙,如肠骨前突腹背侧强烈扩张,前突侧视呈半圆形,但前突的前缘与腹缘交界处明显呈锐角,腹缘明显凹入。扶绥龙具有巨龙形类恐龙的一些共近裔性状,比如耻骨的坐骨关节面较为纵深,前部背肋呈板状,耻骨突前的肠骨板明显高于其后的肠骨板,但扶绥龙缺少巨龙类恐龙的一些进步特征,如背肋缺…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是中国剑龙类恐龙化石产出的集中地,主要包括华阳龙、沱江龙、巨棘龙、重庆龙、嘉陵龙、营山龙6属。除嘉陵龙外,另外5属均有腰带结构保存。剑龙类腰带是除了骨板外另一个重要的鉴定特征。该五属分布在4个连续的化石层,形成四川盆地的侏罗纪剑龙一条连续生长线。剑龙类腰带特征主要体现在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形态,根据其特征,可找到剑龙类从比较原始类型到进步类型的演化关系。四川盆地剑龙类有一个从华阳龙-重庆龙-巨棘龙-沱江龙-营山龙的演化过程,太白华阳龙是最原始的剑龙类,巨棘龙继承了部分原始性状,但它比华阳龙更为进步,巨棘龙应该是处于华阳龙和沱江龙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且与沱江龙的亲缘关系更近,是一类进化中的剑龙,营山龙位于四川盆地剑龙类演化的顶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产自中国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伤齿龙类化石——柯氏辽宁猎龙(Liaoningvenator curriei gen.et sp.nov.)。它具有伤齿龙类以下特征:数量众多且密集的上颌齿与下颌齿;牙齿的齿冠与齿根之间显著收缩;齿骨侧表面具有一沟,营养孔位于该沟内;远端尾椎背部的神经棘减弱为一个沟。它不同于其它伤齿龙类的特征主要为坐骨靴大,侧面观近乎三角形,坐骨闭孔突细长;尾椎形态转变点位于第7尾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柯氏辽宁猎龙与短羽始中国羽龙(Eosinopteryx brevipenna)构成姊妹群,位于同一分支内。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上颌骨和下颌骨前面部分的牙齿前隆无锯齿;(2)颈肋较其相关节的椎体长;(3)肠骨前缘直。辽宁猎龙代表了辽西同等层位发现的第5个伤齿龙类。骨组织研究显示辽宁猎龙的骨骼已接近成熟,死亡时至少4岁。它为该地区的基干伤齿龙类恐龙提供了新的解剖学信息,并丰富了目前中国已知早白垩世伤齿龙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