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序上对新疆1990—2006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估,并引入Ulanowicz发展能力和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等指标,考察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6年间新疆生态足迹增长较快,尤其是2001年以后,总量和人均量增长迅速,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导致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到2006年人均生态赤字达3.87hm2,比1990年增大了5.6倍;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耕地、化石能源地和牧草地等三种土地类型上,土地多样化利用程度低,发展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生态足迹的增长和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针对性的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进新技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量;加强政策落实力度,提高土地化利用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段芳  邢晓彬 《地下水》2012,(1):165-166,187
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1991年至2008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033 1 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提出未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做到加强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特色旅游、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评估的国际案例及其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客观的生态系统状态信息,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系统评估项目。这些生态系统评估可以归结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估生态系统的状态,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国家生态指标研究和美国生态系统的状态评估;二是在生态系统状态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联系以服务于后续的政策干预,其主要代表是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和UNEP全球环境展望。综合分析这些案例发现,这些生态系统评估项目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或经验:①合适的生态指标是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基础;②合理的概念性评估框架是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支柱;③将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联系起来使评估结果能直接服务于政策;④生态系统管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必须对生态系统进行连续滚动评估;⑤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使生态系统评估的结果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最有效途径。如果能够将这两个发展方向结合起来,生态系统评估将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政策制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生态足迹研究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足迹是定量评价人类对生态系统利用状况的指标,是可持续定量评价的一个热点指标,随着人口数量和消费的持续增长,人类的生态足迹正日益增大。地球究竟承载着多大的人类压力,如何保障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维持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生态足迹所研究的范畴。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态势进行定量解析。在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络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上检索关于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表文章数量多的国家和机构,以及生态足迹相关文章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结果表明,美国发表的文章最多,中国发表的论文较集中在2004年和2006年。生态足迹研究的文章涉及案例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进行生态足迹的时间动态测度和国别比较的文章较多,生态足迹研究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综合法、成分法,以投入产出法为主。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87,自引:0,他引:387  
可持续发展的量度问题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倡导的生态足迹分析法,以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量化指标、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普适性而日益流行。系统地介绍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介绍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具体地阐述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应用。最后,对该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王秀颖  刘和平 《水文》2016,36(3):50-55
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浑河流域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并基于各评价指标对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流域一直处于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仅在2010年出现盈余;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数低于可持续发展足迹指数范围,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持续下降。总体来看,流域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2010年后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并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天祝县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是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结合能值分析理论提出来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它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更能反映区域特征;同时,它将所有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太阳能值进行比较,因而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天祝县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足迹为0.024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7.1hm2,生态足迹未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8.
杨廷锋 《中国岩溶》2012,31(2):198-203
为了把握贵州岩溶地区的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足迹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文章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能源生态足迹效率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1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贵州岩溶地区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足迹产值呈阶段性递增趋势,能源生态足迹强度呈阶段性下降趋势,能源生态足迹产值虽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足迹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岩溶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十分密切,高能耗经济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介绍了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以东北大学和沈阳大学为例将该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4787hm2,即需要24787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支持该校的各类消费并吸纳所产生的废弃物,其生态效率(即单位生态生产性土地占用可支持的学生数)为0.94人·hm-2;沈阳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17218hm2,生态效率为0.8人·hm-2.在两所学校的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分别占总足迹的68%和54%;食物消费和固态垃圾次之.对东北大学、沈阳大学和澳大利亚Redlands University的比较分析发现,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构成和研究强度,对大学校园生态足迹、足迹构成和生态效率有重要影响.这一研究定量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要素,为创建“生态”校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评价“生态”校园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湖北省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芳  金爽  黄巧华  戴桂斌  张强 《冰川冻土》2018,40(3):634-642
基于能值分析法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1997-2014年湖北省生态经济系统长时间序列可持续发展趋势和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湖北省多年平均能值密度为1.286×1015 sej·hm-2,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1.18 hm2下降到1.10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由4.50 hm2增加到8.72 hm2。从1998年起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扩大,以年均6.2%的速度快速增长,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增大趋势明显;生态压力指数从3.82增长到7.95,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湖北省生态环境系统不足以维持自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城市建设发展和重工业的能耗压力大以及进出口总额剧增是造成区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cGIS是目前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空间分析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地进行了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评价,其高效特点使工作强度大大减小,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地下水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Coastal areas are located in marine-terrestrial interlaced zone. With their unique geographical positions, the coast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has both the complexity of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s own particularity.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coas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astal ecological risk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lacking in further systematic study about the coast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Wit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from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land-ocean interaction plan and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uniqueness, regionalism and complexity of the coastal zon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de scientific conclusion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ast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ncept and its components from risk source, habitat and risk suffer-the three basic elements. Moreover, from risk source, risk suffer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three aspects, it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lated research topics, progress as well as main conclusions. Then, it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the framework model of coast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inally, it analysed and proposed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coast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3.
牛顿力学是研究宏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中有许多超乎宏观世界的现象,有些很神秘,甚至颠覆了我们对科学的认识,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纠缠是指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的事件。当你对其中的一个量子进行测量时,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也可以被感知,可以被关联测量。量子纠缠是量子系统区别于经典系统的最不可思议的特性。量子纠缠正是由于它过于神奇,很难验证,故引起学术界争论不断。但是,由于量子纠缠具有的强大功能,正在成为国际大国竞相发展的焦点。文中讨论了量子纠缠目前研究的现状及其特征,探讨了量子纠缠应用的若干实例,包括量子纠缠的隐形传态功能,量子纠缠推动了量子计算机的进步,量子纠缠与大数据结合开创了量子机器学习方法等。至于量子纠缠技术如何应用于地质学,国内外还没有先例,但我们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不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两个具有相关关系的粒子之间容易产生纠缠,纠缠特别容易出现在具有亲缘关系(因果关系)的群体中。我们研究地质学问题,最喜欢、最关注的即成因问题,如岩石成因、矿床成因、变质成因、沉积成因等等。成因关系即因果关系。因此从成因研究入手,可能是量子纠缠技术在地质学上应用的切入点。从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现状和国际生存空间角度出发,我们应当重视对量子纠缠技术应用的研究。将量子纠缠技术引入地质学领域是一件前无古人但肯定后有来者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Emerging research on the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of consumption in the global South is concerned with its links to the globalizing middle classe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optimism invested in the new global middle classes to fuel consumption-led growth,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new debate about the articul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ethical consumption in the global South. Missing from much current mainstream policy, media and academic debate is acknowledgement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global middle classes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ethical interpretations and behaviour differ in various consumer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 In response, this paper draws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outh Africa’s Western Cape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everyday ethical realities in shaping consumption in the global South. In addition to addressing the relative absence of research into ethical consumption in global South contexts, the paper makes two key contributions based our findings. First, it challenges the tendency, particularly in economic discourses, to generalise about the ‘new’ global middle class consumers by 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ity and context in shaping consumption practices in the Western Cape; specifically it finds that, for diverse middle class consumers, thrift is an important ethical choice and practice determining consumption patterns. Second, it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everyday ethical practices in shaping consumption in the Western Cape,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how thrift is imbricated in concerns with not just economic constraint, but also care, habit and aspir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wider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nd suggests that they illustrate a need to theorise ethical consumption from contexts in the global South, on their own terms.  相似文献   

15.
16.
数值模式的预报策略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数值预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客观预报工具。在模式和资料状况给定的情况下,预报效果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预报策略和方法。为此,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基于数值模式的预报策略和方法研究进展,认为采取统计—动力相结合、从历史资料中提炼信息的预报策略是提高数值预报水平的可行之路。最后在总结前人工作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动力相似预报策略和方法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实际预报中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用于铂族元素分析的中外地质标准物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毅民  王晓红  高玉淑  樊兴涛 《地质通报》2009,28(10):1486-1498
标准物质作为地质分析的计量标准,在分析质量监控、仪器校准、方法评价和仲裁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铂族元素分析一直是地质材料分析中最棘手的任务之一,铂族元素标准物质研制困难,数量少,严重影响了对铂族元素分析方法的评价和分析数据的质量监控,成为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相关研究工作的瓶颈。收集了中国及国际上现有的34个铂族元素标准物质和52个其他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中的101个铂族元素定值数据。为便于使用也收集了这些标准物质中其他元素的含量信息,给出了铂族各元素按含量大小排列的信息简表以方便选择。充分利用这些标准物质对促进铂族元素分析方法研究,保证铂族元素分析数据质量,提高中国和世界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及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储亚  刘松玉  蔡国军 《岩土力学》2015,36(Z1):452-458
为明确标定罐模型试验在室内模拟原位测试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根据国内外大量文献中相关标定罐模型试验的报道,对现今世界上已有的大型标定罐进行了总结,并对比分析了各个标定罐的优缺点以及标定罐的改进历程。介绍了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标定罐体系的相关研究内容,论述了影响标定罐模型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及影响因素,并归纳了标定罐试验的应用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标定罐模型试验在原位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且集边界条件控制、应力状态控制、土样控制等各种特点于一身;通过标定罐试验进行相关的土体参数的推算与验算,与之相应的原位试验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层的现场经验公式,可为原位试验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依据。但是,标定罐试验的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加强与扩展,目前主要是砂质土的相关研究,对于黏性土和特殊土尚缺少相关研究;原位测试参数方面也应加强对侧摩阻力、孔隙水压力等相关参数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端点走向连续:河流沉积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工程师认识到河道形态是连续可变的,而不是只有4~40多个端点类型。河床的演变受河床比降、流量变幅、河岸沉积物粒度构成、气候、植被以及构造沉降速率等多方面的影响。垂向剖面分析法难以对古河流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重建河道内大型底形的地貌形态是河型判别和河流相模式重建的正确方法。河漫滩是河流沉积事件记录最为齐全的部位,对河漫滩、天然堤和泛滥平原沉积层序的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古河流沉积过程以及古环境、古气候和古生物方面的信息。对季节性河流、受季风强烈影响地区的河流、以及不同气候带河流所发育的独特沉积构造和建筑结构要素的研究不断增加。分支河流体系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也得到不少质疑。我国学者应当注重对现代河流地貌形态和沉积过程的观察,把河床演变学的定量方法与沉积学的观点、理论和资料相结合,利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和探地雷达技术建立河流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古河流河漫滩和泛滥平原的沉积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加强对不同构造和气候条件下河流沉积的差异性研究,不断发展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加强河流沉积学实验室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河流沉积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支撑,为推动国际河流沉积学发展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Li  Haichao  Tao  Junliang  Wei  Lianyu  Liu  Yanzhu 《Acta Geotechnica》2020,15(4):975-997

Loess covers about one-tenth of the world’s land area. While it is often used as embankment fill, loess is not an ideal construction material due to its wet collapsible nature, as it may cause significant embankment settlement and other related problems. Although explosive compaction (EC)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the challenges in experimental testing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hinder its wider application.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design construction scheme of EC technology for loess embankment improvement through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involves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small-scale experiments, full-scale simulation and field implementation. In this study, a reliabl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hrough a small-scale experiment. The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oftware ANSYS/LS-DYNA®14.5 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upling between different materials (including soil, explosives, air and pavement). Critical performance factors such as the volume of the explosion cavity, the density of the compacted soil and the soil pressure can b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the model. The model is then extended to simulate full-scale embankments. A sensitivity study i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abovementioned performance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s served as design guidelines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 technique in an embankment section on the Cheng-Chao highway in Chin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C technique as a ground improvement method for loess embankments, and it illu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umerical method as a tool in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