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垂向分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福聚 《地质与勘探》2013,49(5):907-913
通过系统采样分析,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探讨了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原生晕垂向分带特征。果洛龙洼金矿床元素分带序列由浅到深为:Au-Pb-As-Ag-W-Co-Cu-Bi-Hg-SbZn-Sn-Ni-Mo。金矿床的矿上晕元素Au、Pb、Ag集中于该矿床的最上部,尾晕元素Sn、Ni、Mo在该矿床下部富集,矿上晕元素与尾晕元素按照理论金矿床垂向分带规律分布,代表了该矿床主成矿期的元素分带特征,而在主成矿期形成的位于矿床最上部的前缘晕元素分布空间已被风化剥蚀。结果表明,金矿床的前缘晕元素As、Hg、Sb,和矿上晕元素Cu、Zn以叠加晕的形式穿插于矿上晕元素及尾晕元素之间,反映了该矿床成矿具有两期次叠加成矿的特征,矿床深、边部找矿工作应围绕这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化富集带进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总结斑岩铜矿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研究了多宝山斑岩铜矿在成岩、蚀变一矿化过程中某些地球化学特征,重点研究了成矿元素、伴生元素、控矿元素及矿化剂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总结了地球化学异常的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在工作中得到黑龙江省地质局四队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相似文献   

3.
青海同仁县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欢 《地质与勘探》2010,46(5):872-879
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西段,矿床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为三叠纪南部大洋俯冲的岛弧带。矿区由主矿区和周围几个矿点组成,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三叠统隆务河群和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多金属矿化主要与矿区南部一个多期侵位的复式花岗岩岩体有关。主矿区以钨、铜矽卡岩矿化为主,分布在岩体北西部附近围岩地层中,同时发现在岩体中有裂隙矿化、石英脉型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几种型式。主矿区具有典型的成矿分带性特征,表现在成矿元素分带、成矿蚀变分带和成矿构造分带。据此建立了矿床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主要钼多 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以钼成矿作用为主线,对冈底斯东段主要钼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对主要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进行了统计,识别出了5期钼成矿事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对主要斑岩—矽卡岩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岩浆岩基本地质特征、岩浆岩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对比了独立钼矿、钼(铜)矿、铜(钼)矿和钼多金属矿成矿岩体特征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南冈底斯南缘至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不同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锆石Hf同位素、矿石硫化物Pb同位素的梳理阐明了成岩—成矿物质源区差异与矿化元素组合空间分带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冈底斯东段钼多金属矿床产出大地构造位置及其形成时代,文章最后对主要钼成矿事件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厉小钧 《地质与勘探》2020,56(4):714-721
东准噶尔汉人沟钨多金属矿床具有铅、锌、金、钨等多元素成矿特征,发育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等矿化类型,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和矿产。通过对矿体赋存部位、矿化类型分布及矿物和元素组合等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矿床在水平和垂向上的矿化分带,对矿区及区域钨、铅、锌多金属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该矿床水平方向上以辉绿岩为中心,代表中-低温的硫化物型矿化和铅锌矿分布于代表中高温白钨矿化的两侧;垂向上铅矿-锌矿-白钨矿-黑钨矿四个分带明显,形成地表到深部从中低温到高温的成矿分带特征。矿床水平和垂向分带明显,并且随着高程的降低,成矿中心向北东方向偏移。目前勘查深度相当于"五层楼式"钨矿的远端成矿部位,深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找矿将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银山矿床属于次火山热液期后的高—中低温多种金属大型综合矿床。其成岩成矿严格受构造控制。主要矿化为两期,即与石英斑岩隐爆有关的(Cu、Au)Zn、Pb、Ag矿化,和与英安斑岩隐爆有关的Cu、Au、Ag(Ti、W、Bi)等矿化。并由于构造裂隙性质的不同,控制了不同的矿化分带。  相似文献   

7.
赣南脉钨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脉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及矿化剂元素在时空上的分布分配特征。重点讨论了矿床的垂向分带和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总结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和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8.
尕尔穷矿区具有三种类型矿化:产于斑岩型中的铜钼(金)矿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金矿化和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矿化,三种矿化类型同属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区存在R-1、R-2和R-3等三个主要异常,三个异常区的元素分布特征大体相似,R-1由异常浓集中心向外具有Cu-Mo-Se-Te-(Bi)-Pb-Zn-As-Sb-Tl的元素分带现象,这种元素组合及分带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特征与斑岩成矿系统很相似,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R-2异常区Te、Se、Sb、Pb、Zn等外围元素在此范围内较弱的异常和Cu、Mo的强异常表明此异常区遭受剥蚀程度较大;R-3异常区是与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其中以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的找矿前景最好,深部斑岩型矿化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叶锡芳 《地质与勘探》2014,50(2):257-268
文章通过对东准噶尔蒙西矿床蚀变、矿化和元素分带特征的研究,厘定了蚀变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两期矿化蚀变所对应的斑岩体,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型。结果显示蒙西斑岩铜矿区蚀变与成矿具双系统叠加结构:地表和浅部的钾化和铜钼矿化与花岗斑岩密切共生。矿区大面积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青磐岩化、深部发育的钾化磁铁矿化,及从上往下的Ag、Pb-Zn与Au垂向分带的矿化与深部发育的闪长玢岩有关。地表和浅部花岗斑岩及其伴生的钾化、铜钼矿化是花岗斑岩铜钼矿化蚀变系统的根部与残留,而闪长玢岩成矿系统以铜金矿化为特征。基于新建立的成矿模型与已有的勘探成果,推测深部存在隐伏的Cu-Au矿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铜山Ⅰ区钻探,经对矿体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矿体元素组合特征、矿致异常特征以及钻孔原生晕元素轴向分带的研究,建立成晕成矿的异常模式,预测铜山Ⅰ区主矿体在P-36线以东地区,矿化至少有两期,矿化类型以Pb、Zn、Ag多金属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