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治华  李碧乐  李鹏 《地质学报》2020,94(12):3625-3642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滩间山地区独树沟金矿区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 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全岩化学分析显示岩石具有富硅(SiO2=75. 23%~77. 28%)、钠(Na2O/K2O=1. 71~2. 41),贫铁(TFe2O3=1. 04%~3. 24%)、镁(MgO=0. 28%~0. 39%)、钙(CaO=0. 23%~0. 75%)、铝(Al2O3=13. 09%~13. 73%)的特征;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Th和U,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 P,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岩石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δEu=0. 49~0. 53),分异指数DI为90. 76~93. 71,指示岩石发生了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与邻区花岗岩进行特征对比,判断独树沟花岗斑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U- Pb定年显示,独树沟花岗斑岩形成于350. 8±1. 7Ma;锆石Hf同位素显示,独树沟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 t )值为+1. 82~+9. 19,平均值为+6. 85,二阶段模式年龄( t DM2)为768~1238Ma,独树沟花岗斑岩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指示其源区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以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为主,有中元古代甚至更古老的地壳物质存在。结合柴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独树沟花岗斑岩形成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柴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对研究区内柴青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柴青岩体主体岩性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年龄为(139.1±2.7)Ma,即早白垩世。岩石富硅(Si O2=72.15%~72.43%)、铝(Al2O3=14.21%~14.36%)、碱(K2O+Na2O=8.77%~8.84%),贫铁(Fe O*=2.02%~2.04%)、镁(Mg O=0.6%~0.62%)、钙(Ca O=0.72%~1.2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具有Eu异常(δEu=0.52),富集Ba、K、Cs、Th、U,亏损Nb、P、Ti,为I型花岗斑岩。柴青岩体具有造山后花岗斑岩的特征,形成于早白垩世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斑岩钼矿化与区内花岗质杂岩(石英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石英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34±3)Ma、(225±4)Ma和(220±4)Ma。杂岩体富硅(w(SiO_2)=70.37%~78.84%)、富碱(w(Na_2O+K_2O)=4.52%~8.77%),均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普遍具有低的w(Na_2O)(0.15%~2.69%)和高的铝指数(ASI介于1.13~3.35)。稀土元素总量介于48.2×10~(-6)~527.0×10~(-6),石英斑岩稀土元素含量(48.2×10~(-6)~83.1×10~(-6))最低,正长花岗斑岩稀土元素含量(272.1×10~(-6)~527.0×10~(-6))最高,花岗斑岩稀土元素含量为162.5×10~(-6)~236.8×10~(-6);杂岩体δEu介于0.15~0.93之间,(La/Yb)N介于3.0~65.5,自正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到石英斑岩,其Eu负异常逐渐増大,而(La/Yb)N逐渐减小。岩体普遍富集Rb、Th、U、K、Nd、Zr、Hf等,强烈亏损Sr、P、Ti等。正长花岗斑岩具有中等Ba、Ta、Nb亏损。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均属于高分异花岗岩,而正长花岗斑岩属于I型花岗岩。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杂岩体具有后碰撞或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或后造山环境。杂岩体锆石的Hf同位素显示,3种岩石的εHf(t)值介于-21.1~-8.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1775~2587 Ma。石英斑岩来自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正长花岗斑岩来自于古元古代晚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花岗斑岩也主要来自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有少量新太古代地壳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4.
云南澜沧老厂隐伏花岗斑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详细阐述了老厂隐伏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图解判别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并初步探讨其成因机制。老厂花岗斑岩SiO2含量(68.09%~73.48%)与中国花岗岩平均值基本相当,富碱(Na2O+K2O为7.73%~8.51%),富钾(K2O/Na2O为1.85~25.8),属酸性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La/Yb)N=12.01~24.85,δEu=0.79~0.99(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布曲线为平滑的右倾曲线。通过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图解判别、锆石标型特征等的综合研究,认为老厂隐伏花岗斑岩体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源混合成因花岗斑岩,形成于青藏高原新生代碰撞造山主碰撞阶段区域挤压机制下的主碰撞构造环境。碰撞激发深部地幔局部熔融,使熔融体沿穿透性构造发育的早期裂谷带轴部上涌,成为构造-岩浆-热事件的主要驱动力;地幔物质涌入,向下地壳注入新生物质,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壳幔混合源富钾含矿岩浆。  相似文献   

5.
广西苍梧社洞钨钼矿是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矿区主要花岗岩类包括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具有低Si、K,富Na、Al和基性组分特征,属于强过铝质的正常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弱负Eu异常(δEu=0.62~0.70);Ti、Nb、Ta亏损,Th、U、Pb、Zr、Hf富集,Rb/Sr平均值为0.78,明显富集W、Cu、Mo,属于I型花岗岩,为陆内造山带碰撞早期挤压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表现为对钨、钼、铜的成矿专属性。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具有高Si、K,贫Na、Ca和基性组分,属于强过铝质的高钾-中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强负Eu异常(δEu=0.03~0.06);Ti、Ba、K、Eu亏损,Th、U、Sm、Dy、Y、Ho、Yb、Lu富集程度更高,Rb/Sr平均值为7.56,明显富集Sn、Bi,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演化程度较高的S型花岗岩,为碰撞后伸展环境的板内花岗岩,表现为对锡、金的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铜厂沟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元素及矿区地质特征分析研究,区内的花岗闪长斑岩SiO2含量为66.32%~69.60%,Al2O3含量为14.05%~15.55%,MgO含量为1.19%~1.39%,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88~1.05,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全碱(K2O+Na2O)含量为6.97%~9.11%,相比中酸性岩石碱度较高。岩石中的轻稀土比较富集(LREE/HREE=13.56~16.94),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25.97~36.73),δEu(0.87~1.01)、δCe(0.89~0.94)均无明显的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La、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Hf、Ti),指示岩石是与板块俯冲相关的造山花岗岩系列。矿床中斑岩型矿体与岩浆侵入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而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体与岩浆热液上侵充填-接触交代作用相关,矿区深部工程已揭露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徐欢  赵慧  罗金海  程佳孝  尤佳  王师迪 《地质论评》2014,60(6):1284-1296
在华北地块西南缘陇县保家山西部铁马河剖面出露钾长花岗斑岩,与其伴生的有蚀变辉绿玢岩,整体沿六盘山断裂带分布。保家山钾长花岗斑岩富钾(Na2O/K2O=1.66~3.36),具钙碱性和准铝—弱过铝质特征(A/CNK=0.85~1.18)。富集轻稀土元素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4.08~12.03),Eu负异常明显(δEu=0.50~0.5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强烈亏损P、Sr,且具有较高的Rb/Sr和Ga/Al比值,表现出A型花岗质岩石的特征。对两个样品进行锆石U-Pb LA-ICP-MS测年,分别获得n(206Pb)/n(207Pb)加权平均年龄1814±12Ma和1781±12Ma,说明岩体属于古元古代岩体。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研究表明,华北地块西南缘在古元古代期间处于强烈伸展背景,推测应该与古元古代贺兰坳拉槽的向南延伸有关。  相似文献   

8.
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研究程度较低的斑岩型矿床。本文首次采用LA-ICP-MS技术对成矿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其成岩年龄为222±1 Ma,属印支晚期。莫河下拉花岗斑岩SiO2含量为66.62%~70.75%,富碱((Na2O+K2O)=7.69%~8.69%),K2O/Na2O=1.38~2.38,A/CNK=0.77~0.90,属高钾钙碱性至钾玄岩系列的准铝质花岗岩。岩石明显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总量(ΣREE)为144×10-6~189×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15~12.1),并表现出中等负Eu异常(δEu=0.43~0.64)。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年代学数据认为,莫河下拉花岗斑岩为上地壳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晚期阿尼玛卿洋闭合以后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硅花岗岩对于理解浅部岩浆房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甲玛矿区南坑矿段的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黑云母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73.39%~77.99%)、高K2O(4.34%~6.45%)和低P2O5(0.03%~0.06%)特征,铝饱和指数为0.97~0.98,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Ba、Nb、Ta、Sr、P、Ti和Eu等,属准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其中的黑云母具有高Al2O3(9.87%~10.92%)、高MgO(13.38%~14.64%)、高F(0.56%~1.11%)和高Cl(0.07%~0.12%)特征,Mg#为0.61~0.63,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源区为壳幔混合源。研究认为,该区花岗斑岩可能为甲玛矿区浅部埃达克质二长花岗斑岩的岩浆经矿物结晶分异演化出高硅残余熔体,并以岩脉形式上侵就位,而残留在岩浆房的物质结晶形成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者构成互补的关系,即主体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补体为高分异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0.
河南上店和登封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研究为讨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部古元古代晚期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上店花岗斑岩和登封正长花岗岩中锆石发育振荡生长环带,结合高的Th/U比值(0.36~1.64),表明其为岩浆成因,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801Ma、1801Ma和1795Ma,即它们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上店花岗斑岩具有高SiO_2(70.30%~71.83%)、富碱(K2O+Na2O=8.76%~11.01%)、贫Ca O(0.18%~0.36%)、P2O5(0.12%~0.15%)和MgO(0.02%~0.20%)的特征,富集LILEs(Cs、Rb、Ba和K)、贫HFSEs(Nb、Ta、Zr和Hf)和强烈亏损Sr、P、Ti元素,具有负的Eu异常(δEu=0.44~0.59),结合高的FeOT/(FeOT+MgO)比值(0.94~1.00)和10000×Ga/Al比值(2.70~3.74),暗示其为A型花岗岩,具造山后A2型花岗岩特征;上店花岗斑岩的全岩εNd(t)值变化于-8.94~-6.87之间,tDM2=3243~3049Ma,锆石εHf(t)值介于-14.1~-6.5之间,tDM2=3030~2655Ma;登封正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11.3~-8.4之间,tDM2=2887~2744Ma。上述结果暗示,上店和登封A型花岗岩均来源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的中-新太古代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和西部陆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诸广山南体桃金洞花岗岩成因和铀成矿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对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诸广山南体桃金洞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并将其与诸广山南体东部其他印支期非产铀和产铀花岗岩进行了对比。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04±2.1 Ma,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呈过铝质,硅和碱含量偏高(Si O_2=69.7%~75.0%,K_2O+Na_2O=7.74%~9.08%),富铁、贫镁,属于碱钙性/钙碱性-过铝质-铁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226~272×10~(-6)),LREE富集(LREE/HREE=6.27~11.4,(La/Yb)_N=4.01~15.0),Eu亏损较明显(δEu=0.15~0.42),富集Rb、Th和U,亏损Ba、Sr、Ti和Eu,属于典型的低Ba、Sr花岗岩;(~(87)Sr/~(86)Sr)i值较高(0.71922~0.72040),εNd(t)值较低(-10.0~-10.2),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80~1.82 Ga。上述特征表明,桃金洞花岗岩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岩石演变而成的变质杂砂岩组分岩石经中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对比研究显示,诸广山南体印支期产铀花岗岩蚀变作用强,FeO~T/(Fe O~T+MgO)比值变化较大,CaO含量低,主要为碱钙性花岗岩,Ba、Sr、Ti和Eu亏损更强烈,ε_(Nd)(t)值更低和Nd模式年龄更古老。非产铀花岗岩源岩以砂质岩为主,U含量相对较低。桃金洞花岗岩未经后期明显热液蚀变作用,不具有产铀花岗岩蚀变强烈的特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诸广山南体印支期非产铀花岗岩,铀成矿潜力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2.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侵位于太古宇太华岩群中,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结果显示,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间分别为(135±7) Ma 和(139±4) Ma,普遍含有大量继承锆石.两个岩体均属于具有高硅(SiO2=64.80%~73.30%)、...  相似文献   

13.
棒子山岩体为福安堡钼矿床的赋矿围岩,其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等。本次测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79±2Ma、172±1Ma,形成于中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棒子山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1.89%~71.06%,相对较高;Al2O3含量很高,为14.54%~17.11%;K2O含量为2.28%~4.38%,Na2O含量为3.74%~7.82%,Fe2O3含量为2.34%~5.91%,MgO含量为0.55%~2.37%。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棒子山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素U、Th,强烈亏损Ba、Ta、Nb、P、Ti等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有轻微的Eu负异常。上述结果表明,棒子山花岗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广才岭北部苇河花岗岩基的地质学、岩相学、全岩主量和微量及锆石Hf 同位素的详细解析显示: 苇河花岗岩基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碱长花岗岩及少量的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不同岩石类型之间呈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富硅富铝,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 A/CNK = 0. 97 ~ 1. 03) ,全碱( K2O + Na2O) 含量为6. 56% ~ 9. 10%,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I 型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均富集LREE、Rb、Th、U、K、Hf,相对亏损Nb、Ta、P、Ti,δEu 从中等程度负异常到弱正异常。不均匀的锆石Hf 同位素成分( εHf ( t) = ( - 6. 68 ~ + 12. 13) ,TDM2 = 464 ~ 1 657 Ma) 表明,岩浆主体来源于显生宙--新元古代时期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下地壳物质,局部同化了更古老的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5.
北武夷生米坑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米坑铅锌矿床位于北武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黄岗山火山盆地内, 已知铅锌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内, 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钾质粗面斑岩内, 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区火山——侵入岩属于贫钠富钾的S型花岗岩, 其w(SiO2)值为62.42%~78.02%、w(K2O +Na2O)值为7.66%~9.13%、w(K2O)/w(Na2O)比值为1.18~2.62、里特曼指数δ为1.67~3.78;矿区岩石LREE/HREE比值平均为10.94×10-6, 属于轻稀土富集型; Eu普遍亏损, 特别是熔结凝灰岩、黑云母花岗岩δEu<0.31, 表明经历了显著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自早至晚主阶段岩浆活动稀土总量逐渐降低。从∑REE总量值、δEu值、地球化学参数及标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看, 生米坑铅锌矿化蚀变岩与钾质粗面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钾质粗面斑岩锆石(SHRIMP)年龄138.3±1.4 Ma, 表明矿床形成于燕山期白垩纪早期, 矿床成因类型属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安远县园岭寨钼矿是南岭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独立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主要产出在园岭寨花岗斑岩与寻乌组变质岩的内外接触带中。通过对园岭寨钼矿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园岭寨花岗斑岩化学成分具有富K2O(6.52%~8.33%)、P2O5(0.17%~0.21%)、过铝质(A/CNK=1.33~1.59),高Mg#(53~68)、贫CaO(0.37%~2.99%)、Na2O(0.27%~1.01%)和K2O/Na2O>1的特征;微量元素以富含Rb,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富含U、Pb、Nd、Zr、Hf等,亏损Nb、Ta、La、Ce、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0~0.90),(La/Yb)N=9.27~13.18,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结合成因类型判别图解和矿物学特征,园岭寨斑岩为典型的S型花岗岩,以壳源物质的重熔为主,并受一定程度的幔源物质影响。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年龄,获得了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5.49±0.59Ma(MSWD=1.4,n=19);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法,获得园岭寨钼矿床辉钼矿的结晶年龄为160±1~162.7±1.1Ma,属赣南燕山期第二次钼成矿作用(150~162Ma)。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和已知的矿床(点),指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应集中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Mo、Pb、Zn等矿床的查找上。  相似文献   

17.
出露于湖南东北部华容县附近的桃花山—小墨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得两岩体侵位时代分别为129 ± 1 Ma和117 ± 1 Ma。桃花山主体岩性为(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SiO2 = 71.75%~73.81%,K2O/Na2O = 0.84~1.11,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Eu为中等负异常,ΣREE较高,Rb/Sr = 0.9~2.7,(La/Yb)N = 26.92~86.02;高ISr(0.714~0.723),低εNd(-9.76~-10.6), 高t2DM (1.72~1.79 Ga)。小墨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SiO2 = 69.64%~72.73%,K2O/Na2O = 0.62~0.7,准铝质至弱过铝质,Rb/Sr = 0.26~0.88,(La/Yb)N =11.97~12.67;低ISr( 0.707~0.709),高εNd(-6.38~-6.73),低t2DM (1.43~1.46 Ga)。综合分析表明,桃花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GPG),源岩为华南古元古代基底;小墨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类似含堇青石及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源岩为低成熟度的变杂砂岩。桃花山、小墨山岩体形成于华南早白垩世伸展背景下的局部挤压增厚环境。江南断裂晚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造成了华容地区的小范围地壳增厚,并为桃花山源岩的“湿”深熔作用提供了流体聚集通道;小墨山花岗岩的形成则与幔源岩浆的底侵有关,热的幔源岩浆不仅为地壳的部分熔融提供了热量,而且与熔融的壳源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湘东南瑶岗仙岩体岩石化学特征、成因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东南燕山早期瑶岗仙岩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SiO2和K20平均含量分别为75.83%和4.78%,Na2O+K2O平均8.02%,K2O/Na2O比值平均为1.53,Al2O3平均为12.98%。总体属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εNd(t)值为-11.13~-9.13;t20M为1.70~1.86Ga,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1.8~2.4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1.7~2.7Ga)相吻合。上述特征表明,瑶岗仙岩体岩浆来源为中地壳结晶基底,属典型S型花岗岩。氧化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反映瑶岗仙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伊春地区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伊春南岔-金山屯地区广泛发育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岩性为肉红色中粗粒斑状二长花岗岩,斑状,斑晶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局部含角闪石。岩石SiO2 含量69. 58% ~ 75. 96%; 富碱,Na2O + K2O 为7. 22% ~ 8. 45%,K2O/ Na2O 为1. 07 ~ 1. 43 ( σ = 1. 58 ~ 2. 47) ,为钙碱性花岗岩。ΣREE 为178. 68 × 10 - 6 ~ 464. 75 × 10--6, ( La /Yb) N = 11. 6 ~ 20. 22,轻重稀土分馏显著,δEu = 0. 17 ~ 0. 34,具铕负异常,相对富Rb、Th、U、 Nd、La、Pr 等元素,贫Ba、Sr、P、Ti 元素等,显示典型的KCG 型( 高钾钙碱性) 花岗岩特征,属于造山后花岗岩( POG) ,为岩浆混合成因。该花岗岩两个锆石U--Pb 年龄值分别为207 ± 2 Ma、197 ± 1 Ma,属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可能暗示混合后的结晶持续时间,其形成环境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对接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锡铁山北东侧的花岗斑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73. 9±2. 2 Ma (MSWD=0. 069),属于晚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硅(SiO_2=76. 33%~76. 99%)和碱(K_2O+Na_2O=7. 28%~8. 19%),低钙(CaO=0. 58%~0. 75%)、镁(MgO=0. 20%~0. 31%)和Mg~#值(Mg~#=23. 29~30. 17),A/CNK介于0. 97~0. 98,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及Ba、Sr等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且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 36~0. 43)。锆石Hf同位素ε_(Hf)(t)比值为+6. 6~+9. 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760~950 Ma。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锡铁山花岗斑岩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为起源亏损地幔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文锡铁山花岗斑岩形成于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