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是南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体和北体组成,出露面积大于5000 km2,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3个时代。通过对诸广山北体3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14.5±4.5)Ma(n=13,MSWD=0.52)、(417.3±4.8)Ma(n=12,MSWD=0.84),形成于晚志留世末。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207.5±2.7)Ma(n=10,MSWD=1.6),形成于晚三叠世末。燕山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48.2±1.7)Ma(n=13,MSWD=0.93),形成于晚侏罗世。该成果为南岭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花岗岩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慕士塔格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出露面积最大的侵入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其中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细粒包体和基性岩浆条带。根据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以及Th、U、REE元素等特征,所测试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岩体东西部分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29.6±0.8Ma(MSWD=0.44)、232.8±1.5Ma(MSWD=0.21),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综合获得该岩体年龄为231.4±0.7Ma(MSWD=1.5),属于中三叠世晚期。根据岩石学、锆石内部结构及其REE元素特征,结合前人地球化学资料,该岩体应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慕士塔格岩体应是从挤压的主碰撞期向伸展后碰撞期转换的产物,表明古特提斯主碰撞作用发生在中三叠世晚期之前,之后开始进入古特提斯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3.
藏东纽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澜沧江北段卡贡地区出露的纽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龄的研究,分析了纽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原岩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较高的Th/U值(普遍大于0.4),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用LA-ICP-MS测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43.6±1.4Ma(MSWD=1.00,n=15),时代为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Al_2O_3及高钾富碱的特征,A/CNK值为1.05~1.08,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和弱负Ce异常,表现为Nb、Ta、P、Zr、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相对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纽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形成于地壳加厚增温环境下的深熔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其锋  周立发  刘羽 《地质通报》2014,33(9):1379-1390
应用LA-ICP-MS分析了青海刚察大寺地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获得了花岗闪长岩的2期侵入年龄,花岗闪长岩10CL008样品谐和曲线年龄为254.8Ma±2.0Ma(N=13,MSWD=0.87),属于二叠纪;花岗岩10CL003样品谐和曲线年龄为236.3Ma±2.4Ma(N=13,MSWD=0.48),属于三叠纪。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分别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原始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由弱到强;稀土元素方面,二者的(La/Yb)N值分别为2.23~10.38和4.52~14.98,分馏程度由弱到强;具有Nb、P、Ti负异常和Ba正异常,显示出岛弧岩浆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刚察大寺古生代花岗岩具有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属性,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继承了古生代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物质成分以中上地壳为主,形成于早期深部幔源物质,与能量向上侵入下地壳过程中的重熔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查隆花岗岩位于中冈底斯带火山岩浆弧,主要岩性为黑云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其中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89.88±0.55Ma(95%置信度,n=24,MSWD=0.43),中粒黑云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86.6±1.0Ma(95%置信度,n=30,MSWD=0.64)。岩石化学特征表明,查隆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的偏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岩浆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微量元素Ti、Nb、P相对亏损。该岩体为雅鲁藏布江洋壳单向俯冲作用的结果,形成于火山弧环境,为具有壳幔混合特征的中酸性岩浆的产物。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查隆磁铁矿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热液叠加改造型,与区域上发现的矿床有极其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6.
皖南地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岩石学报》2016,32(2):419-438
复式岩体是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的共生。对复式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从而阐明花岗岩浆侵入、定位的机制。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复式岩体,本文对该区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概况、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复式岩体的成因和侵位机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四个阶段岩浆岩年龄分别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143.3±1.0Ma,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137.6±1.5Ma,第三阶段钾长花岗岩131.3±1.2Ma,第四阶段花岗斑岩132.0±2.0Ma。所有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显示出由钙碱性向碱性过渡的特征,并具有向富K、Si和贫Ca、Mg、Fe演化的趋势。该复式岩体源自同一个初始岩浆房,不同阶段岩浆沿相同的通道先后上升侵位至相邻空间叠加形成复式岩体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此类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源自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晚期岩浆房中加入了较早期更多的底侵幔源岩浆,并与之完全混合,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的分离结晶和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反映出研究区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挤压环境向陆内岩石圈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瑞莉  潘家永  伍俊杰  陈芳 《地质通报》2019,38(7):1219-1227
安徽茂林岩体为中国东部中生代皖南构造-岩浆带中的一个浅层侵入岩体,是檀树岭钼矿和湛岭钼矿的成矿母岩。该岩体的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斑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对茂林花岗闪长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锆石Th/U值为0.38~0.66,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花岗闪长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0.8±0.8Ma(n=19,MSWD=2.3),结合锆石自形、岩浆环带发育等特点,该年龄为茂林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显示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茂林花岗闪长岩锆石振荡岩浆环带具负εHf(t)值(-9.7~-6.2),揭示花岗闪长岩主要形成于下地壳的熔融。  相似文献   

8.
中南祁连西缘三个洼塘附近花岗质岩石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分别为416.7±4.3Ma(MSWD=0.52)、442.5±4.7Ma(MSWD=0.46)和443.9±1.3Ma(MSWD=0.17),指示本区发生了两期岩浆活动事件。花岗质岩石均表现为过铝质,花岗岩高钾、K/Na,低Mg、Fe、Ca的主量元素特征,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EE为122.0×10-6,δEu为0.05,具明显负铕异常。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多数富钠,高场强元素含量相对花岗岩较低,而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相对花岗岩略高,∑REE为133.3×10-6~247.6×10-6,δEu为0.73~1.09,铕异常特征不明显。综合研究表明,本区花岗岩可能属于造山活动结束后伸展环境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A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则可能属于洋壳俯冲环境下引起岛弧岩浆活动而形成的I型花岗岩,这一成果对于研究中南祁连的构造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闪长岩为466±5Ma,阿卡龙山花岗岩为469±6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3期,第一期(465~469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岛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404~411Ma)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三期(264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冈底斯中部地区二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5±1)Ma,岩石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6~1.20,K2O/Na2O=1.67~1.95.岩石富Rb、Th和U等元素,Eu/Eu*=0.29~0.41,(La/Yb)N=22.62~35.08.锆石εHf(t)=-12.4~-1.8.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产生于地壳中泥质岩类在无外来流体加入的情况下云母类矿物脱水反应所诱发的部分熔融作用,其岩石形成机制类似于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2±1)Ma,岩石属于准铝质(A/CNK=0.96~0.98),K2O/Na2O=1.42~1.77,Eu/Eu*=0.54~0.65,(La/Yb)N=6.76~13.35.锆石εHf(t)=-8.2~-5.5.根据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来自于地壳中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冈底斯印支晚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确定,表明了冈底斯在印支晚期以前曾发生地壳的缩短与加厚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冈底斯印支早期的造山事件及冈底斯经历了多期造山作用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相继发现了众多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已成为我国新的锂资源基地。目前关于这些锂铍花岗伟晶岩的成因多强调其源于地壳深熔形成的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分异,但研究区出露的同时代的黑云母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没有被讨论和关注。为了探讨黑云母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作者对龙门山矿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以及与成矿相关的细晶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1)黑云母花岗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Rb、La和Nd,亏损Ba、Nb、Sr、P和Ti元素,均表现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2)从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晶花岗岩,表现出连续分异演化的特征;3)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6.8±0.85Ma,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IMS U-Pb年龄为216.0±1.5Ma,细晶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09.5±1.2Ma,花岗伟晶岩的锡石LA-MC-ICP-MS U-Pb年龄为211.3±5.0Ma,这意味着从黑云母花岗岩到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细晶花岗岩的形成时间是连续的并且是接近的。基于此...  相似文献   

12.
辽东王家堡子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其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高SiO_2、富K_2O、贫Al_2O_3的特征,K_2O/Na_2O=0.64~2.14,TiO_2含量为0.16%~0.3%,MnO、MgO、Ca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铝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06~1.1之间,A/NK在1.50~1.62之间,均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显示强烈亏损Nb、Ti、Ta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锆石为具有清晰振荡环带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88±13Ma,代表该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变质增生边,部分核部锆石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核部年龄为2214±16Ma,代表该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增生边年龄为1905±13Ma,应代表该岩石的变质年龄。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2387~2584Ma和2474~2641Ma,平均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2495~2808Ma和2633~2868Ma,大于岩石形成年龄,暗示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太古宙基底,混有少量古元古代新生地壳。结合前人报道的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环境,认为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早期经历了2.2~2.15Ga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源复式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源复式花岗岩体位于粤赣二省交界部位,处在"粤北乐昌-连平钨锡铅锌成矿带"的南东段,主要由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和细粒黑云母钾(二)长花岗岩(补体)组成,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应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U-Pb法,获得前者的成岩年龄为(227.2±4.4)Ma(MSWD=3.4),属于印支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成矿特征分析,认为补体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ructure, magmatism and sediment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dosinian Orogeny within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since Deprat (1914) and Fromagat (1932) proposed the term “Indosinian movement” based on two unconformities between pre-Norian and pre-Rhaetian times during the early Triassic in Vietnam. However, this timing has been debated in terms of the Indosinian tectonic evolution within the SCB (Guo et al., 1983; Hsü et al., 1990…  相似文献   

15.
程黎鹿  曾铃  张帆  刘明  罗照华 《岩石学报》2013,29(10):3533-3539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红格铁矿区的大老包花岗岩侵入到含矿基性-超基性杂岩,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大老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大老包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55.1±3.6Ma。该研究结果与前人通过红格东侧的矮郎河高铝花岗岩的U-Pb测年得到的花岗岩成岩时代(255.2±3.6Ma)结果一致,表明大老包花岗质岩体与矮郎河高铝花岗岩是同阶段的,可能是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晚期的产物。这一成岩时代晚于攀枝花铁矿成矿时代(~260Ma)。通过本文得到的大老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前人测得的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体岩浆的活动时间,笔者基于国际上最新的下地壳热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过程中可以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大老包花岗岩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喷发过程中底侵的玄武质岩浆在4Myr内部分熔融下地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龙门钼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近些年探明的一个大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闪长岩和新太古代片麻岩中,以角砾岩型矿石为主.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薄膜状、细脉状,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类似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和蚀变特征.文章对龙门钼矿床的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闪长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8.1±0.6)Ma(MSWD=0.6,n=21),花岗斑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7.0±0.7)Ma(MSWD=1.03,n=17),结合地质特征,显示花岗斑岩晚于闪长岩形成.对主要矿石类型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36.5±1.5)Ma,与赋矿的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相一致,二者应为同一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龙门钼矿床辉钼矿样品的w(Re)为13.1×10-6~59.3×10-6,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龙门矿区及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的隐爆角砾岩体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赣东南大富足成铀岩体锆石U-Pb定年和构造背景与含矿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富足花岗岩体位于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与铀成矿关系密切。通过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大富足岩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岩体的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33.4±1.6)Ma(MSWD=0.30,n=13)和(233.1±1.6)Ma(MSWD=0.48,n=12),表明岩体形成于华南印支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第一阶段末期。大富足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对低含量的SiO2和较高含量的Al2O3及ACNK值(1.12~1.36),并富含黑云母、白云母等富铝矿物,显示大富足岩体为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同碰撞挤压背景,是富含泥质成分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的结果。岩体具有较高的U、Th含量,独立晶质铀矿物和活动铀浸出率,暗示大富足岩体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金滩和湖南白马山印支期花岗岩体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金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给出了(222.1±1.6)Ma的谐和年龄,属印支中晚期,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形成于海西期;白马山印支期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别给出了(223.3±1.4)Ma、(204.5±2.2)Ma的谐和年龄。融合其他年代学数据,湖南白马山印支期花岗质岩浆可能经历了三期侵入活动:其中第一次侵入在印支早期(240Ma左右),其后又经历了220Ma左右和204Ma的另外两幕侵入活动。结合其他相关研究资料进一步表明220Ma左右华南内陆地区可能存在一次广泛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9.
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是紫金山Cu-Au-Mo浅成低温-斑岩矿田内新近发现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在岩芯及光薄片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化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锆石Ce4/Ce3+比值.罗卜岭赋矿斑岩体可分为两期,早期为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及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晚期为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早期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03.7±1.2Ma,MSWD=0.33和103.0±0.9Ma,MSWD=1.00;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97.6±2.1Ma,MSWD=6.00.罗卜岭成矿斑岩基质普遍发育硬石膏,两期成矿斑岩锆石都具较高的Ce4 +/Ce3平均值,在630 ~770之间,高于区内非成矿花岗岩锆石的Ce4+/Ce3+平均值(182 ~577),显示罗卜岭斑岩矿床成矿岩浆具有高氧逸度的特征.据罗卜岭斑岩矿床的形成时代、高氧逸度岩浆特征,结合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我们初步认为罗卜岭斑岩矿床的形成可能和中生代古太平洋向北西西方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