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波轨道交通规划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分析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调查,利用宁波地面沉降漏斗扩展动态结果、沉降中心各土层变形量统计和各土层累计沉降量,分析了宁波轨道规划区域地面沉降特征。针对宁波区域地面沉降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由地面沉降基岩标、地面沉降分层标、水准点、孔隙水压力孔和地下水监测井等组成的宁波轨道交通地面沉降监测网布设方案,探讨了地面沉降监测及预警对策。轨道交通地面沉降监测网的建立将减轻地面沉降对轨道交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GPS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介绍GPS用于地质灾害滑坡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在中国四川雅安峡口滑坡示范区布设的GPS监测网的测量试验,阐述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监测时,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数据处理的方法。监测结果表明,GPS滑坡监测的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可以应用于滑坡监测。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建设存在监测井点布设不合理、站网密度较低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阐述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地下水监测网优化方法,并列举出相关工程应用实例,对未来我国地下水监测网建设提出从推进相关规范标准,应用优化方法、加强站网布设及监测频率等方面推进我国地下水检测站网建设。  相似文献   

4.
GPS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雅安峡口滑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GPS用于地质灾害滑坡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在中国四川雅安峡口滑坡示范区布设的GPS监测网的测量试验,阐述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监测时,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数据处理的方法。监测结果表明,GPS滑坡监测的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可以应用于滑坡监测。  相似文献   

5.
贾三满  李欢  黄勇 《城市地质》2021,16(2):125-132
北京市土壤地质环境监测网是首都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网自2015年建设,经过6年的运行和完善,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域的区域监测网络,分为区域监测和重点监测2个层次,取得了大量监测成果.基于多年监测成果,系统总结了北京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监测点布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区域监测点的布设依据,并提出了布设区域监测点的优化方案,有助于提升监测成果质量和扩大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监测点布设时应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合理调整布点密度,考虑监测规范中的定量化指标,以及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自然影响因素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环境的要求等定性化指标.建设用地和平原区耕地是区域监测重点,监测点密度应达到15~20个/64 km2;山区密度可适当减少.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深层取样达2 m即可.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南方地区岩溶发育极不均匀、水位水质动态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信息熵法和防污性能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在缺少系列监测资料条件下,利用岩溶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快速布设地下河系统水动态监测网的可行性及其布设原则。根据防污性能评价结果,结合水循环特征,桂林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水动态监测网需由17个监测站组成;采用信息熵法对现有35个监测站进行优化后,认为只需要12个监测站就可组成最优监测网,但这12个监测站点与采用防污性能评价法得到的点位完全重合,且均位于防污性能差的地区。对比分析认为,以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是可行性的,因为岩溶发育区既是防污性能差的地区,也是地下水动态变化快的地区,能充分反映地下河系统水质水量变化。采用防污性能评价法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时,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地下河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河管道结构特征,且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岩溶发育相对较弱的系统中部(基本上不存在防污性能差的地区)不设置监测站点;(2)在距离地下河出口较近的岩溶发育区内(即防污性能差的地区)监测站点可由地下河出口替代;(3)对于多支管道系统,岩溶发育相对较弱且距离较短的小型支管道上可以不布设监测站,由支管道与主管道交汇处的监测站代替。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区秭归县楚都大道高切坡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三峡库区秭归县部分移民迁建规划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空间有限,移民搬迁新址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的高切坡所暴露的地质灾害隐患日渐突出,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城(集)镇基础设施、建构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高切坡项目管理要求,受委托2006年6月对秭归县楚都大道已治理高切坡进行了安全评估工作。楚都大道高切坡的防护工程分为南段和北段两部分,其中北段为浆砌块石挡土墙支挡措施,南段主体为挂网喷锚加固措施。自1999年6月竣工以来,南段基本无明显变形现象,但北段挡土墙及后侧坡体却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形。通过对项目基本情况、防护工程措施、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现场调查,并综合考虑高切坡及防护工程变形破坏现象,可对该高切坡的地质勘察、设计方案、施工质量、维护管理做出客观评价。由于该高切坡北段存在较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已构成安全隐患,为此依据安全评估技术要求,将该高切坡评定为局部不安全等级,并提出了整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切坡变形和失稳是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质灾害形式,严重影响着移民房屋、道路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以万州库区为例,介绍了高切坡变形监测网络构成。该网络采用了高精度的GPS空间定位技术,全站仪变形监测技术、数字化精密水准测量、先进的遥测台网技术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相结合的高效率高切坡变形监测网络系统。该变形监测系统2008年建成,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的监测数据,为当地高切坡变形和失稳的预警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在四川丹巴县梭坡乡亚喀则滑坡区布设的GPS监测网的测量,阐述了GPS在滑坡监测时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数据处理的方法。亚喀则滑坡的GPS监测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滑坡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涉及20个区(县),在城镇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人工开挖而形成了大量的高切坡,其中约90%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威胁着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选择库区长江干流具有代表性的秭归-巴东库段作为研究区,采取遥感、地理信息、地质图等多源数据融合及三维可视化技术,解译了高切坡177处(总长度25.165km),提取了高切坡的位置、规模、地层、坡度、斜坡结构、工程防护措施和危害对象等信息,并分析了高切坡与地层、岩性、坡度和斜坡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①高切坡主要分布于城镇区及公路内侧;②碳酸盐岩、结晶岩和碎屑岩3种工程岩组中高切坡的稳定性依次降低;③香溪-泄滩亚段碎屑岩地区高切坡稳定性差,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观测网的若干问题与基于信息熵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植华 《地学前缘》2001,8(1):135-142
观测站点分布的任意性、随意性和层次不清以及观测数据的冗余性等是中国地下水观测网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观测网提供可靠和有效数据信息的能力。文章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 ,分析了观测网几个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并对国内外观测网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基于信息熵原理研究观测网优化设计的方法 ,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解决观测孔层次分类、信息冗余以及空间优化布局的技术思想。笔者认为 ,信息熵方法是一种能够评价地下水观测网信息 (而不是数据 )收集能力和优化观测网布局的很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含油气盆地地质甲烷释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地质甲烷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地质甲烷的释放在整个大气甲烷的源与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为不含放射性~(14)C甲烷源缺失部分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也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含油气盆地的甲烷是地质甲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含油气盆地甲烷释放的研究,详述了含油气盆地甲烷的源以及运移机制;阐述了目前对于地质甲烷研究的常用监测手段及其优缺点;并对全球含油气盆地的甲烷通量估算进行了总结。但是由于含油气盆地甲烷的通量估算是建立在区域性的部分甲烷通量测试基础上,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效地结合甲烷的各种监测手段,在全球更多更广区域开展含油气盆地CH_4通量测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热点。我国是油气生产的大国之一,但相关的探究很少,因此,在我国开展含油气盆地甲烷释放通量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全球含油气盆地甲烷数据库,对全球甲烷的源和汇的精确估算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ntegrative hierarchical monitoring concept allowing for the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possible leakages from geological storage formations into the shallow subsurface or atmosphere. The concept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combines various investigation methods working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with varying resolutions. This approach will allow large spatial areas to be consistently covered, to enable efficient monitoring.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 adoption of these tools for naturally occurring CO2 deposits (analogue sites) is helpful for the evaluation and adoption of the method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torage projects.  相似文献   

14.
大直径深层旋喷搅拌桩具有强度高、变形小、防渗透性好的优点,在地基加固和止水帷幕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以深厚砂层赋存丰富地下水区域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以及结合基坑监测结果,充分证实大直径深层旋喷搅拌桩所发挥的优良止水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200040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nitoring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s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quantifying groundwater depletion and assessing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Historically,groundwater level monitoring wells in Beijing Plain,China,were installed for assess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for monitoring the cone of depression.Monitoring wells are clustered around well fields and urban areas.There is urgent need to upgrade the existing monitoring wells to a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monitoring network to acquire information for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designing a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monitoring network.The method is based on groundwater regime zone mapping.Groundwater regime zone map delineates distinct areas of possible different groundwater level variations and is useful for locating groundwater monitoring wells.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Beijing Plain to upgrade a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monitor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广东湛江冯村垃圾场对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湛江冯村垃圾场建于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补给区,其对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了单要素污染指数和多要素综合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冯村垃圾场及周边的浅层地下水均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且均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其防治包括设立防治分区、建立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及地下水管理模型,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设计包括取样点在空间上的采样位置和时间上的取样频率这两方面的确定,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刻画污染羽在含 水层中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概要地回顾了近20年来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的研究成果。分别介绍了统计方法、模拟方法和模拟-优化模型 等监测网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监测网设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最终的监测目的以及可供利用的基础资料。指出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污染监 测设计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如何将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的理论研究真正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植被状况指数的改进及在西北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铌  管晓丹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1):1160-1176
干旱是全球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干旱也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影响因子最为复杂、人类了解最少、监测最为困难的一种自然灾害,干旱监测是世界性的难题。干旱可以发生在任何气候带上,但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球干旱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干旱发生特征和规律因地区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对干旱监测方法不同。目前,世界各国干旱监测主要利用基于气象、水文、农业和卫星遥感等观测资料建立的各种干旱指数开展,已经有150多种干旱指数。植被状况指数VCI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卫星监测干旱的指数,研究和业务应用结果表明,VCI对全球各地的干旱均有较好的反映,已经应用在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日常干旱监测业务中,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干旱卫星遥感监测服务产品也是以VCI为基础。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这里降水少且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是中国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干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本身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为了了解条件植被指数VCI对西北地区不同气候区干旱的监测能力,以上述6省(区)为研究区,利用1982—2003年22年NDVI数据,计算了研究区域22年来逐月的VCI,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区VCI与降水距平的关系。结果表明,VCI在空间和时间上较好地反映了西北大部分气候干旱发生、发展和空间分布,是干旱监测的较好指标,但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VCI经常出现异常偏高现象,不能反映干旱气候区常年干旱的基本特点。通过对西北不同生态系统之间NDVI特点和各生态系统间NDVI年变化及其年际变化规律的研究,设计了VCI改进方案,提出了改进的条件植被指数RVCI。通过对22年来逐月RVCI与VCI的对比,RVCI客观地反映了干旱气候区常年干旱特点,较VCI有显著改进。   相似文献   

19.
BP神经网络方法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质量评价模型,并以甘肃省武威盆地的地下水位监测网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表明,在武威和清源附近地下水监测点密度大于0.09/km^2的三个区域,需要进一步调整地下水监测点结构。武威以东、双城以南的地下水位漏斗区和武威以西的山前地带,需要增加地下水监测点。其它地下水监测点密度小于0.03/km^2的地区,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