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传输函数模型,使信息传输研究从离散状态过渡到连续状态.引进了信息距离与信息场的概念,将站点的信息传输从单一方向推广到周围区域,最后利用聚类分析法进一步刻划了降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严运国  邱儒义 《新疆地质》2006,24(4):464-46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井场与基地间的录井综合数据传输成为可能.该文阐述了录井综合信息传输的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的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2005)、<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 323-2005)以及国家防总的要求,针对江苏省水情传输处理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一个从测站-分中心-省中心-水利部的一个完整水情传输处理的解决方案.在对报汛现状开展调查,以及需求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水情信息传输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水情报文交换技术、异构的遥测系统集成技术、水情报文译电技术、系统监控与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为系统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证;最后,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开展江苏省实时水情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的方案设计、论证、开发、部署、测试、试运行等,最终形成的江苏省实时水情传榆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测站到分中心的语音报汛系统,以及分中心及省中心的报文接收、汇总、分拣、发送、翻译、系统管理子系统.  相似文献   

4.
电磁波随钻测量双向信号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制电磁波双向信号传输装置的基本原理、单元结构关系、相关工作参数以及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钻测量双向信号传输系统在硬岩中传输距离远,可实时传输井下工况信息,也可从地面向井下传输指令,与智能化钻具配合,还可从地面遥控井下钻具。不同波形对电磁波双向信号传输有较大影响:正弦波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方波易受地层干扰信号的影响,特别在接收信号微弱时,方波传输信号误码率较高。另外,下传信号比上传信号衰减大。   相似文献   

5.
水文遥测系统能够对雨量、水位等水文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能有效提高水文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可靠性.在水文测验、水情报汛、资料整编、水文预报、水情信息服务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德宏水文遥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及其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开展具有集成化标准组件的多通道监测井管的研究,创建一种新型的地下水监测井建井模式;研发一套先进的地下水多级分层自动监测与实时传输成套仪器设备,实现地下水监测从传统的混合监测到分层监测。建立集地下水动态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于一体的监测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我国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麓河附近天然状态和工程活动状态下不同场地(砂砾路面、铲除植被、草甸地表)的活动层水热状态监测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程活动对场地活动层的水热传输特征和冻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场地下垫面性质,造成了不同场地活动层冻融过程、活动层厚度等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多年冻土变化.冻融期间工程活动场地活动层的水热状态变化要比天然场地强烈而且差异较大,工程活动场地冻土的稳定性比天然场地低.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徐永花  李莉 《地下水》2007,29(3):69-71,130
遥感是指空对地的遥感,即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方面的应用现状,详细叙述了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的监测,城市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并预测了未来几年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的众多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GIS的土地信息发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WebGIS的几种运行模式,分析了网上发布图件的技术和土地信息自身的特点。网上土地信息发布的关键是相关图件的网上传输,且传输的图件应能够实现客户端的地图显示、放大、缩小、平移、漫游、多种选择查询及缓冲区分析、数据编辑等功能,要实现这一功能,必须实现图件的矢量传输,但是,土地信息的相关图件的数据量大,传输时间长。因此,本文对一些相关的技术作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监测技术、监测管理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针对目前地下水专用监测井稀少、密度低、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就如何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提高地下水信息采集与传输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熵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并对熵的各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由熵的空间分布状况,研究了信息有向传输问题,初步揭示了降水在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得到了一些符合实际的结论.研究显示,利用熵来分析水文水资源中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GPRS水情测报系统完成了全省33个报汛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综合管理任务,实现了全省水雨情测报自动化,提高了报汛站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本文针对该系统实施中的设备选型、防雷保护措施和施工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为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所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快速准确地从微震监测数据中提取微地震事件是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关键。采用理论模拟数据分析了STA/LTA方法的可行性,选择了更能反映微地震信号变化的特征函数代替原始信号,结合实际数据对时窗长度、长短时窗比、阈值等重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TA/LTA方法能够从海量微地震监测数据中快速准确地自动识别微地震有效信号,去除冗余信息,大幅减少微地震监测数据的传输量,从而为微地震监测数据的无线实时传输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减少了数据存储所需要的磁盘空间,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谢良珍 《地球学报》1988,10(1):149-157
本文以系统工程原理将《中国古地理图集》编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图集》编制各阶段的工作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按系统论构成了“《图集》编制系统图”。又将《图集》作为古地理信息的载体和通道,叙述了《图集》系统内古地理信息传输的过程和特点,最后简述了为实现《图集》系统的各项目标、达到古地理信息传输目的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需要了解的井下信息越来越多,泥浆脉冲随钻信息传输难以满足智能化钻井要求。钻井液气体较多时泥浆脉冲方法也难以应用,而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作为一种替代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概述了电磁波发射传输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析了螺线管发射、环形线圈偶合与直接偶合方法的特点。同时,简介了国外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发展史、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程序下载技术的数字随动系统实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程序下载技术的数字随动系统实验装置。系统的随动过程由单片机控制。实验者在PC机上按自己的意图编好程序,编译完成后下载给下位机系统,并使其运行该程序。下位机反检测到的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实时地传输给PC机,并以图形方式加以显示,便于实验者观察。该实验装置可用于验证多种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7.
崔永升  杨广云 《水文》2000,20(5):55-57
阐述了应用分组数据交换传输水信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钻进过程同步传输地层信息钻进参数信息,工况信息,以达到钻进过程信息化,科学化.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同步判断所钻地层的岩性,可以弥补由于地质因数和技术因素原因造成采心上的问题所引起的地层失真缺陷.本技术通过野外生产实际和室内实验证明其可靠性与实用性,加强岩样的样本学习扩大岩样的样本库容,可以提高人工神经网络的判层精度.  相似文献   

19.
热红外遥感是获取地表热状况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该地表热状况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球深部热源的分布。以福建海坛岛—兴化湾滨海地热调查福清工作区为例,利用美国Landsat8卫星所携带的TIRS传感器所获取的热红外影像,通过大气辐射传输方程算法提取地热异常信息,结合地质、气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多重数据,对区域地热异常的分布进行预测,并与野外钻孔温度信息相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水文要素采集与传输技术简介及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章树安  张留柱  梁家志 《水文》2000,20(1):62-63,61
介绍珠水文站网及组织管理的现状、水文要素的主要采集手段和方法,以及美国水数据的传输与管理方式,提出了不断提高我国水文要素采集、传输自动化水平,加快实现水文信息共享步伐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