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根据黄土高原古地理演变,黄土地层年代学和侵蚀期与堆积期的资料分析,我们得出黄土高原出现之前为红土高原,250万来的黄土高原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250~140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内部侵蚀循环期,第二阶段出现在140~0.04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侵蚀外流期,第三阶段出现在4千年以来,为高原植物加速侵蚀外流期,此外,本文还讨论了黄土高原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Anidanthus是凉水型腕足动物的代表之一,主要出现在早二叠世Sakmarian期至中二叠世Wordian期,先驱分子在晚石炭世的巴什基尔期已出现,部分种延至晚二叠世。Anidanthus主要分布于北方大区和冈瓦纳大区,具两极分布的特点。气候是造成Anidanthus两极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该属中、晚二叠世在特提斯区出现,是全球气候变冷事件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云南白秧坪矿化集团中区成矿构造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云南白秧坪帮化集中区位于兰坪-思茅印支燕山、喜马拉芽期成矿带的北段,成矿以中生代海相过渡到际相的碳酸岩建筑、碎屑岩建筑夹火山岩建造为基础,喜马拉芽期构造推覆有热液改造为主导作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利用共轭剪切破裂解析出断块掀斜前后的构造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喜马拉芽期构造运动有3期,早期表现为云龙-江城褶皱系边部发生较强烈褶皱变形,盆地内部以挠曲变形为主;中期为脆性变形期,整个褶皱出现SN向冲断系统,前期褶皱部分得以强化,其余地区广泛出现宽缓褶皱;晚期为松驰-挤压交替的调整期。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近2ka以来风成沙沉积的气候变迁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都兰县巴隆乡阿拉克湖东岸风成沙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气候近2ka来经历了4个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阶段:温暖期出现在20~180,330~410,700~920,1140~1380a;寒冷期出现在180~330,410~700,920~1140,1380~1920乱温暖期气候为温干偏湿,寒冷期气候为温凉干旱.其中700~920a出现丰富的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漆树、乔木植物发育的孢粉组合,是近2ka中该地区气候最为温暖和潮湿的时期,提供了西部也存在与东部唐代温暖期对应的证据.1500a以后沉积的风成沙中已找不到足够能分析环境的孢粉数量,说明进入“小冰期”后无论是乔木植物还是草本植物的数量都迅速减少,到现代该地区乔木植物已基本绝灭.考虑到该地区人口密度很低,人类活动不应成为造成该地区乔木植物绝灭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应归为长达300多年的“小冰期”寒冷和干旱气候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360年径流量的重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在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所建立的树轮年表,重建了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360年上年7月~当年3月的平均径流量。校准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670,交叉检验的误差缩减值达0.366。在重建的360年径流量的变化中,有4个偏丰期和3个偏枯期,第2,3两个偏丰期与乌鲁木齐河河源1号冰川的两次冰进期相对应。对重建径流量的丰枯频率分析发现,平水年份出现最多,偏枯水年份多于偏丰水年份约5.8%,特枯水年没有出现,特丰水年出现6次,约占1.7%。这表明360年来径流量变化基本上稳定。  相似文献   

6.
重论真马(Equus属)首次出现可作为第四纪下限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马(Equus属)首次出现曾被作为第四纪下限标志,近年来不断受到怀疑、甚至否定。然而,根据目前公认的2.5MaB.P.的第四纪下限,则真马在欧亚大陆的首次出现正与此界线吻合,从欧洲维拉方动物群、中国北方泥河湾地层、南方元谋盆地,以及其他剖面得到的证据都证明了这一点。真马首次出现事件与2.5MaB.P.的许多重大地质事件同时,如古地磁高斯期与松山期界线,中国黄土开始堆积、北极冰盖出现、新构造运动第一次强化等。真马首次出现于2.5MaB.P.是由于北极冰盖出现所伴随的海平面下降,导致白令海峡露出水面,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得以连通,在北美起源并在进化上取得成功的真马迅速扩散至欧亚大陆等地。因此,真马首次出现可以作为这些地区第四纪下限的一个显著标志,尤其是在欧亚大陆。  相似文献   

7.
白垩纪并非一直处于温室气候状态,存在着冰室气候间断。白垩纪古海洋气候也是如此。通过收集已经发表的古海洋气候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显示,该期全球古海洋气候可以分为早白垩世低温气候、中白垩世温室气候、晚白垩世 冰室气候 3个阶段;早白垩世可进一步识别 K1Ⅰ温暖干燥气候、K1Ⅱ冷湿气候、K1Ⅲ温暖气候回升 3个次级变化旋回;中白垩世整体处于温暖状态,不过,虽然极热气候在全球出现和结束的时间不尽一致,但总体上出现在赛诺曼-土仑期,局部地区如赤道太平洋早可以在阿尔布期,南极地区晚可推迟到晚白垩世坎潘早期;晚白垩世可划分为 K3Ⅰ大幅降温冰室期、K3Ⅱ浅幅气候回升期、K3Ⅲ低温冰室期、K3Ⅳ短暂温室期 4个次级气候变化旋回。还介绍了白垩纪古海洋温度计、冷赤道与低温度梯度、中白垩世黑色页岩、气候变冷及旋回、大气CO 2作用几方面重大问题,并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冰缘现象进行了描述。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冰期、冰缘期进行了划分,分别命名为塔拉囫囵冰期、刘家营冰缘期,前者可与庐山冰期对比,后者相当于晚大理亚冰期。传统观点认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属干燥寒冷气候,但对本区冰缘现象研究后发现,此期曾出现过湿冷阶段。还建立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拉囫囵组,位于赤城组之上马兰组之下,属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兰州地区最老黄土的发现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5万通远乡幅等2幅区调工作对兰州北部永登县地沟村山城湾岭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发现剖面底部黄土为兰州地区迄今为止最老的黄土沉积,形成于1.84Ma.BP以前。磁性地层中出现布容正极性期(B)、松山反极性期(M)。松山反极性期内自上而下出现后贾拉米析、贾拉米格、奥杜威等亚极性期。对CaCO3含量、黄土剖面所反映出的古气候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西南部石炭纪层序地层学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西南部石炭系厚达600—1000m,属滨浅海相。依据野外露头的沉积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以及横向追踪对比,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具下切古河谷的Ⅰ类层序界面和以扇三角洲相底界及三角洲平原相的顶面为代表的Ⅱ类层序界面。依据层序界面(区域剥蚀面)划分出四个沉积层序,分属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纳缪尔B—C期、维斯发期一斯蒂芬期.每一层序持续时间约为10Ma,属三级旋回。讨论了凝缩层、海侵面和体系域的展布,海侵体系域由扇三角洲体系和滨-浅海体系组成,高水位体系域由三角洲体系和砂坝-湖体系组成。各个层序的最大海侵期分别出现在杜内早期、维宪晚期、纳缪尔C期和维斯发晚期。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炳蔚  王彦斌 《地球学报》1994,15(Z1):45-53
以昆仑中央断裂为界,青藏高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造山带是在刚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造山前期是裂陷槽发展阶段,并以简间的碰合褶皱成山。造山期后构造变形也简单,以逆冲、叠覆构造为主。南部的造山带是在柔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它的特点是活动性强,经我旋回开、合造山前期出现有连贯性较好的洋盆及两侧广阔的陆缘沉积,造山期后变形复杂,除逆冲、叠覆构造外,出现大量平移断层。这一部的构造格局形成了青藏高原造山带一系列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下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事件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在建立下扬子地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基础上,论证了大别山和下扬子地区印支期和燕山期存在两次相对独立的造山运动;并着重分析了下扬子地区燕山期出现大规模岩石减薄作用的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并为区内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做了某些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3.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 与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孟家屯岩组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九地质队张连峰等人1992年进行1∶50000新汶、放城幅区调时,在新泰市孟家屯一带发现的一套石英岩组合的表壳岩,并将其划归为泰山岩群的底部[1]。前人认为孟家屯岩组总体上发生了3期变质作用?:第一期区域变质作用,使孟家屯岩组泥质岩中出现了斜长石、蓝晶石、铁铝榴石,基性岩中出现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等新生矿物,变质作用达中级变质,岩石的形成温度为T=530~630℃,压力p=0.58~0.72GPa,属中压相系中的低角闪岩相;第二期区域变质作用为泰山岩群地层发生的退变质作用,形…  相似文献   

14.
采用罗依登等人提出的公式,计算汉江盆地的TTI值,较为成功地模拟了该区海相高熟烃源岩的 热演化史。区内下志留统有机质大约在早二叠世硒霞期开发进入生油期,早三叠世嘉陵江期进入生烃高峰;中三叠世开始,当阳和仙桃两凹陷开形成,演化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冀六祥 《青海地质》2002,11(1):61-72
青海北祁连区早三叠世中-晚期,孢粉丰富,保存完整,共发现孢子花粉80属129种,疑源类15属20种。孢粉组合是以Aratrisporits-Klans-ipollenites-Micrhystridium广泛出现为主要特征,地质时代为奥伦尼克阶(Olenikian)期。  相似文献   

16.
闫永福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3):239-244,258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冰缘现象进行了描述。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冰期、冰缘期进行了划分、分别命名为塔拉囫囵冰期、刘家营冰缘期,前者可与庐山冰期对比,后者相当于晚大理亚冰期。传统观点认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属干燥寒冷气候,但对本区冰缘现象研究后发现,此期曾出现过湿冷阶段。还建立了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拉囫囵组,位于赤城组之上马兰组之下,属中更瓣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
贵州南部独山弗拉斯期的望城坡组含有两种无洞贝类腕足动物组合:下部为出现于贺家寨段底部的Atryparia(Costatrypa)dushanensis动物群,大致相当于牙形石falsiovalis至transitans带;上部为出现于卢家寨段的Radiatrypa yangi动物群,大致与hassi至上rhenana牙形石带相当。独山剖面无洞贝类及其他腕足动物资料表明,贺家寨段为弗拉斯期地层。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北部晚石炭世古植被演替及其古气候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拴马桩煤系植物化石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台北部晚石炭世的古植被在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之交发生了重要变化:斯蒂芬期以前,种子蕨类占主导地位,随后是以Pecopteris为代表的树蕨真蕨类植物和有节类成了植被的主要类群。这种型式的古植被改变不仅与华北晚古生代植物群成分在本溪组与太原组界线上出现的真蕨类、有节类"新生峰点"相一致,而且与欧美基本植被在维斯发D期-斯蒂芬期的改组大体吻合。据叶相及煤中的碳同位素分析,晚石炭世晚期存在一个古气候升温事件。上述古植被的改组可能是这个升温事件的正反馈。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古生代地壳演化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从寒武纪初期在前震旦纪统一古陆壳的基础上发生裂解,到石炭纪末洋盆最终闭合形成新的统一大陆,先后经历了两期板块构造体制和两次主要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其中,第一期板块构造体制出现在早古生代(O2-S3),沿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一带裂解形成洋盆,晚奥陶世-志留纪发生由南向北俯冲,志留纪末大洋封闭;第二期板块构造体制出现在晚古生代中期(C),随着早石炭世初期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有限大洋的发育,分割了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石炭纪末结束了板块构造格局,形成了新的统一大陆,自此以后北山地区进入陆内演化.石炭-二叠纪北山地区南部还出现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及断陷盆地等一系列扩张机制。  相似文献   

20.
稀有元素花岗岩液态分离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有元素花岗岩液态分离与实验研究王联魁,卢家烂,饶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稀有元素花岗岩、液态分离、富Li、F花岗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研究发现,浅源南岭系列(系列1)花岗岩演化到晚期,常出现富含钠锂氟的酸性或超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