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华阴、潼关渭河滩区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地表水渭河和它的补排关系,地下自身补给、排泄和径流规律、多年动态特征以及水质状况,是本篇论文研究的重点。摸清以上地下水的特征和规律,对华阴、潼关渭河滩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分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宝鸡地区尤其是在渭河南北两岸漫滩及阶地,均分布有新近系上新统半成岩黏性土,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0 k Pa时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1)
随着渭河全线整治防洪工程的建设,渭河防洪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渭河滩区区治理相对比较滞后,河道生态环境欠佳。开展渭河滩区治理工程不仅可以使河道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分析认为:将高陵段滩区分为梁村渭河湿地公园区、西安泾渭湿地—原生湿地区、西安泾渭湿地—鹿苑湖景区、生态农业休闲区及设施农业区进行治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5)
寻求在水库、灌区、水电站等常规水量调度方式之外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的新途径,改善渭河中下游水环境现状,在渭河中下游主要控制站生态缺水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站1961-2010年共50年的漫滩洪水进行统计及洪量计算,探讨漫滩洪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的方案。结果表明:渭河中下游漫滩洪水发生的频率较高,且水量非常可观,利用现有可用低洼地蓄滞漫滩洪水对河道生态用水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可将漫滩洪水作为河道生态用水的一种非常规水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40-443
在分析成都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成都平原浅层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较差和差区主要位于山前冲洪积扇和河流一级阶地、漫滩,占研究区面积的35.1%;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中等区面积占36.6%;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好和较好区面积占28.3%。评价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润康 《地下水》2011,(4):129-130,147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是摸清韩城市范围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规律。调查评价得出:黄河漫游区、居水、芝水漫滩阶地质、黄河滩阶地质除降雨不给外,河水补给量较大地下水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宝鸡市所辖凤翔、岐山和扶风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沿渭河自西向东而居,均地处渭河以北黄土台塬上,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多年来,地下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为该三县农作物增产增收起到了核心作用,但也由于长期过量开采辖区地下水,从而导致该地区形成了多处地下水超采区。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1年降水量、机井建设和地下水开采量等因素对比计算,对沿渭三县2009年~2011年期间农灌区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动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优化开采布局合理开采地下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成都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成都平原浅层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较差和差区主要位于山前冲洪积扇和河流一级阶地、漫滩,占研究区面积的35.1%;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中等区面积占36.6%;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好和较好区面积占28.3%。评价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兰州"三滩"傍河水源地的咸水污染威胁,在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础上,以研究区地下水系列监测资料为依据,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设计三个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采和管理方案,模拟预测其水量恢复效果以及对南侧咸水的阻隔效应。结果表明,若维持现状开采,傍河区地下水位会上升,水质在变好,但南河道以南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逐渐升高,南部咸水会慢慢向水源地迁移。若马滩水源地部分井群恢复开采,南河道以北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有降低趋势,但微咸水和淡水的混合界面将向北迁移。若打通南河道,且马滩水源地部分井群恢复开采,受黄河水和南河道入渗双重补给,傍河区以及南河道北侧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会持续降低,南河道南侧的微咸水体也会有所淡化。恢复南河道是改善和恢复水源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贺乐荣 《地下水》2011,33(5):55-58
宝鸡、咸阳、西安和渭南四个主要城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沿渭河自西向东而居,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从而导致沿渭主要城市一些地区形成了地下水超采区。根据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等因素分析,对沿渭四市2005~2008年期间超采区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动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限采、压采和封停城区自备井等措施,优化开采布局合理开采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0,(2)
以柴窝堡湖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柴窝堡湖流域的南北两侧山丘区降雨较为充沛,是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区。盆地区主要为径流区,蒸发排泄和水资源外输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研究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小筱  李修成 《水文》2017,37(5):21-26
宏观弥散度的确定对地下水溶质运移至关重要。利用竖管法野外现场测定900个点的垂向饱和渗透系数Kv值,然后进行统计分布检验,运用地质统计学中负指数模型在有块金效应影响的条件下拟合出ln Kv的空间相关尺度λ值,进而利用λ与宏观弥散度关系式求解渭河漫滩非饱和带的宏观弥散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Kv平均值为0.012cm/s,方差为1.33,表明Kv空间差异性较大;垂向渗透系数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满足宏观弥散度计算条件;估算整体纵向宏观弥散度为21.27m,各排计算结果约2.11~4.65m。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芳 《地下水》1999,21(2):91-93,58
西安市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偏南,渭河两岸第四纪以来堆积了巨厚的陆相沉积物,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赋存和运移空间。平原区游水含水岩组由冲积、冲洪积的砂、砂砾卵石夹亚粘土、亚砂上组成,黄土台源区潜水含水岩组由黄土及古土壤组成。区内开发利用的主要是第四系地层中的砂、砂砾卵石及黄土层中的空隙水。近年来由于西安地区持续干旱少雨,各部门(特别是农业)为了满足用水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整个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在某些地方已形成了下降漏斗。现根据西安市多年潜水动态观测资料,对多年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做出较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范围南至渭河北岸黄土塬,北抵富县、宜川,东临黄河岸边,西止省界。总面积近四万平方公里,是陕西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由于干旱缺水,使农业发展受到限制,部份地区连人畜饮水都有困难。因此,搞清区域地下水赋存规律和进行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对渭北工农业的布局和区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陕西省乾(县)礼(泉)黄土台塬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为实例,说明黄土台塬区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原则和数学模拟法的实践效果。该区属于渭河断陷盆地的北部斜坡带,是渭北台塬的一部分。其南以渭河冲积平原为界,北以黄土丘陵为界,东、西分别以迳河、漆水河深切河谷为界,面积1688.9Km~2。它包括山前洪积平原和黄土台塬两大地貌单元,台塬区占68%。两耆构成同一含水系统,故统一进行评价。一、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30—700m,地面坡度平缓。塬区有东西向展布的宽浅洼地。山前地带有漠西河、泔河两条季节性河流。全区渠系密布,主要为地表水灌区(分属  相似文献   

16.
陕化需水量不断增加,原水源地已不能满足用水要求,需要寻找新的水源地。新开水源地开采井位于遇仙河和石堤河之间,渭河大堤以南200m左右。本文对新开水源地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运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可视标准软件Visual ModFlow对勘察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预测,得出了该区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条件下,新增加的开采量主要靠渭河激发补给和蒸发量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关恩威 《第四纪研究》1965,4(1):195-203
渭河谷地位于陕西省中部,为一西窄东寬的楔形洼地,西起宝鸡东接汾河谷地。秦岭、崛山(北山)分列南北两侧,渭河夹于其間,形成清晰的谷地外貌。  相似文献   

18.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开发引起的植被生态风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英  张茂省  卢娜  刘洁 《地质通报》2008,27(8):1313-1322
地下水和煤炭资源开发是否会破环生态环境,以及会给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多大的风险,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不可逾越的课题。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风沙滩地区为研究区,在研究地下水位埋深与植被生态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潜水水位埋深对应的植被群落类型和植被指数的分布关系,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风沙滩地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植被生态随机模型,根据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植被生态的关系实现了地下水流模型和植被生态模型的耦合求解,对地下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植被生态变化进行预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的环境同位素组成表明,区内各种地表水体(河流和湖淖)在δ18O和δD图上主要分布在雨水线右侧,其关系线的斜率明显小于雨水线的蒸发线,集中反映蒸发作用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盆地内地下水大致集中沿雨水线分布,反映了白垩系盆地内地下水为大气降水成因。盆地南北两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具有明显差异性特点,集中体现了盆地南北两区水循环条件的差异。盆地北区各含水岩组间地下水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垂向运动特点比较明显,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200 m;南区地下水分层性明显,以水平径流为主,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160 m。区内浅层地下水以富氚和高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现代水补给;而中、深层地下水则以贫氚和低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地质历史时期补给。  相似文献   

20.
王恩庆 《地下水》2004,26(1):11-13
本文在对涝河腊家滩水源地现场调查和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复算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对涝河腊家滩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量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