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克勤 《地学前缘》2002,9(3):73-84
文中研究的焦点是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并论证了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古植物地理再造。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华夏植物区和欧美植物区皆位于具热带气候的赤道区 ,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 ,这两个地区的一些植物具有形态上的相似性。此外 ,华夏植物群含有一些与欧美植物群共有的分子 ;因此 ,这两个植物群的关系比较密切。尽管华夏植物群具有相当数量的分子是与欧美植物群所共有的 ,但是在大羽羊齿类植物中 ,在种级上两者并没有相同的成分。华夏植物群是以热带雨林气候为特征。在二叠纪 ,华夏区的气候比欧美区的气候更为湿润。华夏植物群的分子不同于安加拉植物群的分子 ;此外 ,安加拉植物群代表了温带气候条件。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冈瓦纳植物群分布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不同于分布于北半球低纬度的华夏植物群的组成分子 ;因此 ,这两个植物群没有必然联系。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在北半球华夏植物群与欧美植物群的一些植物在形态上的相似性以及在南半球 (西藏、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新几内亚和伊拉克 )一些华夏型分子的分布可以是起因于类似的气候条件、大陆位置、板块运动、洋流作用、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华夏植物群与其同期植物群的差异反映了植物群成分、古气候、古地理位置和陆地生态系在时?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九年,笔者研究了新疆、西藏地区的二叠纪地层及其所含的植物化石后,发现在新疆和西藏的古植物地理分区,以及其对安加拉和华夏、冈瓦纳三大植物区系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上是很有意义的。新疆北部地区(即北疆的准噶尔、吐鲁番两个盆地)二叠纪的植物基本上属“安加拉”型,即与苏联库兹涅茨盆地的库兹涅茨植物群相类似(库兹涅茨植物群也称“安加拉”植物群,是以该盆地中的“安加拉”河命名的)。但其中也有不少与华夏植物混生的情况出现。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则是以华夏植物群为主,在北缘亦有混生的安加拉型分子,而藏北是华夏植物区,藏南却是冈瓦纳植物区。总之,新疆、西藏地区在研究安加拉植  相似文献   

3.
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群的演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克勤 《地学前缘》1997,4(3):129-138
在全球范围内,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可以划分为五个植物群,即早石炭世的全球性拟鳞木植物群和晚石炭世至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早石恨拟鳞木植物群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具有全球一致性,以Lepidodendropsis,Suboepidodendron,Archaeosigillaria,Ar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Rhodeo  相似文献   

4.
西藏二叠纪植物古地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孙克勤 《地质论评》2008,54(3):289-295
本文就西藏地区二叠纪植物群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在植物群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古植物地理分区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它在植物古地理再造方面的意义。依据植物群的组成和性质将西藏地区划分为藏南、藏中和藏北3个古植物地理分区,即藏南(喜马拉雅区)冈瓦纳北部边缘植物地理区、藏中(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华夏—冈瓦纳植物地理过渡区和藏北(唐古拉区)华夏植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5.
形成于晚石炭—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主要发育在东亚,范围是中国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以及印度支那等陆块。根据这些陆块的缝合时代以及陆块内石炭—二叠纪地层、古生物发育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些陆块在石炭纪之前已聚合成一个大型陆块,本文将这个以华夏植物群为特征的大型陆块称为华夏大陆。该大陆位于安加拉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特提斯洋中,并将其分为南、北两支。二叠纪晚期,华夏大陆向北漂移,至二叠纪末期,华夏大陆与安加拉大陆碰撞,形成天山—北山—内蒙古特提斯洋北支缝合带。早三叠世末期,由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出来的西藏和缅泰陆片向北漂移,与华夏大陆西南边缘碰撞,形成昆仑—三江古特提斯洋南支缝合带。至此,华夏大陆成为劳亚大陆东南边缘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群的演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范围内,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可以划分为五个植物群,即早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和纳缪尔A期)的全球性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flora)和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威斯发期和斯蒂芬期)至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早石炭世拟鳞木植物群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具有全球一致性,以Lepidodendropsis,Sub lepidodendron,Archaeosigilaria,Ar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Rhodeopteridium,Rha copteris,Adiantites,Triphylopteris等为特征。拟鳞木植物群逐渐从泥盆纪植物群分离出来,繁盛于早石炭世早期,绝灭于早石炭世末期。在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的转换期,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导致早石炭世拟鳞木植物群典型分子的绝灭和晚石炭世植物群先驱分子的出现。因此,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衍生于早石炭世全球一致性拟鳞木植物群,但它们各自发展在不同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8.
藏南昂仁县贡久布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 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9.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 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10.
孙克勤  邓胜徽 《地质论评》2004,50(4):337-342
要贺兰山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发育,晚石炭世早期至二叠纪的地层连续出露,其中富含植物化石,特别是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的红土洼组含丰富的早期华夏植物群分子。笔者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此连续剖面上,植物化石反映出植物群的演化趋势颇为明显,构成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较为连续的演化序列。植物群中含有大量的华夏型分子,属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剖面晚石炭世早期红土洼组是迄今为止含华夏植物群的最有代表性层位,所含植物化石是目前已记载的最为丰富的晚石炭世早期华夏型植物组合,因此笔者认为贺兰山一带可视为华夏植物群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