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效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灵宝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湿陷性黄土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孔隙和压缩系数降低,干密度提高,湿陷性被消除,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并满足了建筑设计基础底面压力220kPa/m^2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梅  白晓红 《岩土力学》2006,27(Z2):810-814
黄土的湿陷性对于建筑的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强夯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通过对强夯前后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强夯效果沿深度可分为三段,从3 m至8 m为强夯效果最佳段。强夯使土体中孔径大于20 μm的孔隙含量减少,小于5 μm的孔隙含量增加,土体的致密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际工程,对湿陷性黄土在强夯处理前、后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作了对比,评价了夯实效果,并分析了原因。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材料加固黄土试验与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强夯法和化学加固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强夯法相对较为成熟,造价低廉,但强夯后的黄土地基不抗水;高分子材料固化处理强度高,价格昂贵,其最大的优点是固化后黄土地基的水稳性好。以系统科学思维为指导,借鉴全寿命成本设计理念,提出了强夯法与高分子材料固化组合处理,以发挥两者优点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建议以创建这一组合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新方法为研究目标,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土受强夯扰动的工程特性与环境公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孟喜  王玉玲  冯建龙 《岩土力学》2004,25(12):1903-1909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原位测试试验,对强夯引起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密实度、湿陷性、比贯入阻力和承载力变化等扰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划分了不同的扰动区域;同时对强夯所引起周围建筑物的环境公害进行了分析。在实测统计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不利扰动影响系数,该扰动影响系数不仅考虑了振动的基本特征,而且考虑了包括建筑物刚度、强度、高度、基础情况以及隔振措施等综合影响因素,其结果可作为强夯振动的扰动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结构弱化,湿陷变形发展很快,量也很大,强度大幅度降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将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机理为理论基础,将该法应用于实践工程,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消除了黄土湿陷性的同时,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验证了该法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较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4)
新疆伊犁河北岸干渠工程位于伊宁市西北部的北山坡,该段表层粉土多来源北部丘陵区的黄土,属次生黄土,具有湿陷性。为了渠道后期运行安全,须对该段地基进行湿陷性消除处理,主要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方案进行试验论证,针对不同厚度湿陷性,拟定不同的夯击能,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判定强夯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并确定适用于本工程的强夯处理参数,指导后续强夯施工。  相似文献   

8.
吕秀杰  龚晓南  李建国 《岩土力学》2006,27(9):1628-1632
由强夯法加固机理出发,通过土体孔隙比、在粉土中夯点的布置形式、以及在湿陷性黄土中锤重、落距几方面的选择来探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效果,给出了在粉土及湿陷性黄土质中选用强夯参数时的几点建议:1.可用极限孔隙比作为夯击效果检测的标准.当极限孔隙比与夯击后土体的孔隙比接近,说明土体已被充分夯实.2.在小面积加固时,夯点采用三角形布置会取得更好的夯击效果,若加固面积较大时,在两种布置形式都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建议作经济分析后决定采用何种布置形式.3.在选择强夯法时,优先选用重锤低落距加固地基土.  相似文献   

9.
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区公路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地基采用各种原位试验,得出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并对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效果进行评价,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强夯法加固温陷性黄土后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后的承载力与夯击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工程技术人员在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兰黄土孔隙结构特征——以赵家岸地区黄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颗粒间的孔隙分布特征从本质上控制着马兰黄土的宏观结构,影响马兰黄土的强度特性。马兰黄土的微观结果分析已逐渐成为研究黄土基本特性的一个新方向。本文通过固结实验、扫描电镜和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对赵家岸滑坡地区马兰黄土的孔隙分布和变形特性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了适合ImageJ图像分析的扫描电镜二维照片的阈值和图像拍摄最佳倍数;获取了原状马兰黄土在不同含水量固结试验前后的孔隙数量和孔隙面积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大、中架空孔隙为黄土固结过程中的主要变形区;建立了马兰黄土孔隙中大架空孔隙、中架空孔隙和小架空孔隙的逐步破坏模式;明确了水对孔隙破坏的促进作用,当含水量增加到液限范围时,大、中型架空孔隙会出现加速的破坏现象。  相似文献   

12.
动载下饱和重塑黄土的骨干曲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红建  肖正华  刘健 《岩土力学》2011,32(2):375-379
针对饱和重塑黄土进行了一系列等向固结和偏压固结下的排水与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分析了饱和重塑黄土的动力性质、骨干曲线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探讨了在考虑累积塑性应变影响下,修正Hardin-Drnevich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考虑累积塑性应变时,修正Hardin-Drnev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饱和重塑黄土的骨干曲线试验结果。进而分析了等向固结和偏压固结、固结围压、波形和排水条件等因素对饱和重塑黄土骨干曲线的影响,得到偏压固结和固结围压的增大使骨干曲线上移,土体强度增加,而波形对骨干曲线的影响较小;排水条件下的骨干曲线较不排水条件下的有所上移,土体强度增加。所得结论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原状黄土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黄土在一定的动应力作用下,应变随着振次的增大而增大,随固结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应变与动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近似为双曲线模型。当动应力比较小时,应变与动应力呈近似的直线关系,但随着动应力增大超过了某一临界值时,原状黄土所产生的应变急剧增加,且增加速率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的振动次数下,土样的应变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且频率越小的土样越先出现转折点。原状黄土在固结应力比Kc为1时,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变的增加而减小,且逐渐趋于稳定。动阻尼比随应变增大没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分布比较离散,但其值均在0.10~0.30的范围以内变化。   相似文献   

14.
饱和击实黄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存礼  杨鹏  何军芳 《岩土力学》2007,28(8):1551-1556
通过进行不同固结条件下饱和击实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击实黄土的动模量、阻尼比、动强度、动孔压及抗液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击实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模型中参数起始动剪切模量和最大动应力与轴向固结应力间均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且可以对不同固结应力状态归一,固结围压和固结比对阻尼比的影响较小。动剪应力比随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随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固结围压、固结比以及动应力皆对动孔压比( )与振次比关系有显著的影响,而动孔压与破坏时动孔压之比与振次比关系只受固结围压变化的影响,基本上不受固结比和动应力变化的影响,可以用幂函数关系来模拟;在均压固结条件下,当破坏振次小于等于30时,饱和击实黄土不会产生液化,而当破坏振次较大(动应力较小)时可以产生液化;在偏压固结条件下不会产生液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污染黄土的渗透特性能够为污染场地的治理提供经济高效的方案措施。以蒸馏水作为渗液,采用GDS三轴渗透仪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盐酸、硝酸和硫酸侵蚀黄土的渗透特性变化规律,并从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机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固结应力条件下,不同类型污染土的渗透系数均随酸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酸液浓度增大,污染土骨架连接方式由点?点接触向点?面接触、面?面接触转变,土体内部大孔隙消散、小孔隙增多使得有效渗流孔隙减少,导致污染土渗透系数降低;相同试验条件下不同类型污染土渗透性能变化规律为:硫酸<硝酸<盐酸<水,即酸液增强了黄土防渗及防污性能。研究结果以期为黄土地区的工程活动和防污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非饱和黄土动力结构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杰  骆亚生  杨永俊 《岩土力学》2010,31(8):2459-2464
对兰州、洛川、杨凌地区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与不同应力状态下进行动扭剪三轴试验,测定了黄土的动剪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同时,依据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改进了基于动剪应力考虑的土结构性定量化参数,并应用该参数对三地区非饱和黄土的动力结构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地区非饱和黄土的动力结构性参数随动剪应变的增大先降低,而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含水率与固结应力对黄土的动力结构性影响显著,在相同的固结应力条件下,含水率越低,黄土的动力结构性参数越大,在相同的含水率条件下,固结应力越小,黄土的动力结构性参数越大;在相同的条件下,杨凌地区黄土的动力结构性最强,洛川地区黄土次之,兰州地区黄土最弱,即黄土的动力结构性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存在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增强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各类资源的不断勘探和开发,对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的动力特性缺乏了解这一问题愈来愈成为此类地区地震与人工动力相关工程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等压固结条件下,通过进行室内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获得了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的动力学参数,并以此为基础绘制了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探讨了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动模量的变化特征、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变化的曲线关系及适合的拟合模型,进一步建立了适用于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的等效动黏弹性本构模型。结果表明:Hardin双曲线模型对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动剪切模量与动剪应变关系曲线的拟合较好,而幂函数经验公式对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关系曲线的拟合较好。本文研究结果为风积砂-黄土过渡型砂性黄土动力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研究主要依赖室内动三轴试验,如何将有限室内试验数据合理地应用于场地动力沉降的定量评价,是岩土地震工程领域中研究涉足尚少的重要科学问题。应用概率统计与蒙特卡洛模拟等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借助综合考虑固结应力、结构强度、空间体积特性和地震动荷载等动残余应变关键影响参量的估算模型,提出有效弱化土体物性参量不确定性(离散性与随机性)的场地动力沉降概率性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应用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得出的场地动力沉降的概率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的基本认知特点,对明晰地震作用下天然黄土场地精细动力沉降特性以及据此采用适当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初始应力条件对压实黄土动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地基或土坡中的土体在受到地震或其他动荷载作用前往往处于复杂的初始应力状态,对原有的DTC-199型周期扭转荷载三轴仪进行简单的改造后,可以进行压实黄土在这种固结应力状态下动强度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初始固结应力条件不变时,初始主应力方向角α0对压实黄土的动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初始中主应力系数b0对动强度的影响较小;随着α0的增大,动强度逐渐降低,并在α0 = 90o时达到最小值,最大降幅在40 %左右;b0对压实黄土的动强度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和区间效应,b0从0增大至0.5时,动强度逐渐增大,b0从0.5增大至1时,动强度逐渐减小,增加的幅度小于降低的幅度约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