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世界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看我国海相盆地的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世界含油气盆地的统计数据表明,保存条件对于古生界油气有着压倒一切的重要性。首先是盆地的保存,其次是油气系统的保存。高保存的古生代盆地在形成后基本上未发生构造逆转和岩浆侵入或溢出,在中、新生代沉积和侵蚀作用大体处于平衡,因而盆地实体较完整,一般均上覆有相当厚度的中、新生界。中保存盆地虽经一定程度的构造逆转,但古生界层序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而且在中、新生代再次接受了一定厚度的沉积,因而仍有可观的产油气潜力。低保存盆地多已发生强烈构造逆转和广泛岩浆活动,盆地实体比较破碎或已全面出露,其含油气性大大下降。油气系统的保存主要涉及油气生成、聚集后大地构造作用的强度和区域封盖层的有效性。我国古生代海相盆地的油气保存条件具有西优东差和北强南弱的特点,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大体属于中保存盆地,而中、下扬子和滇黔桂等地区似已进入低保存状态。中保存的三大盆地已分别有可观的油气发现,而且仍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对于低保存的南方海相分布区,则需作深入分析。从国外此类盆地的勘探经验看,寻找构造逆转程度较低的区域或次级构造单元,也许是我国南方海相领域获得油气发现的关键,但所发现的可能以小油气田为主。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勘探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南黄海海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调查的展开,勘探深层海相油气成为必然趋势。借鉴下扬子地台海相油气勘探学术研究基础,概述了南黄海盆地由古生界组成、经历中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构造”,以及与古构造相关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裂隙(裂缝)储集系统,认为它们与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的沉积序列、烃源岩及油气成藏规律具有可比性,因而具备形成油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南黄海盆地南部的勿南沙隆起区,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古构造单元,是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油气藏有利地区,可作为近中期勘探战略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频繁而又强烈的构造活动,既有对古老海相含油气盆地进行强烈改造导致油气大量散失并使油气藏分布复杂化而增加勘探难度这不利的一面,又有形成多旋回沉积建造和多期含油气盆地发育这有利的一面。在古生代海相盆地发育过程中,挤压抬升作用使古隆起顶部地层遭受侵蚀,造成早期聚集油气的大量散失,而古陆块活动性大,地壳变形强烈,多期沉降的陆缘坳陷和陆内坳陷又有利于优质烃源岩堆积。挤压抬升所形成的古隆起伴生有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可以改善储层物性,使古隆起成为晚期生成油气的有利聚集场所。中一新生代,中国大陆受到相邻板块的强烈作用,古老的海相盆地受到强烈改造和破坏,缩小了海相地层的有利勘探范围;中—新生代构造和盆地叠加作用,则使古生界变形强烈、埋藏深度加大并且造成复杂的地貌,增加了海相油气藏的勘探难度。但同时,中—新生代地层的覆盖也是海相地层深埋生烃和古油藏保存的必要条件,在海相油气封盖层未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安徽无为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为盆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海相和陆相两套不同建造的沉积岩。海相沉积生油岩发育,有机质含量丰富,储集岩及盖层发育,生、储、盖配置有利,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由于盆地大地热流值高,从而提高了生油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海相中、古生代生油岩基本处于高成熟- 过成熟阶段。盆地油气勘探目标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兼探CO2 气。  相似文献   

5.
<正> 十万大山盆地属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和下伏中—古生代海相地层上下叠置的残留型盆地。下伏的古生代海相地层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厚度大(250~2850m)、面积广、烃源岩发育。海相烃源岩由灰、深灰色细晶碳酸盐岩和深灰色泥质岩组成。其沉积  相似文献   

6.
倪新锋 《地质学报》2009,83(4):468-477
内容提要: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建设性或破坏性地影响了中上扬子叠合盆地不同构造阶段油气资源的形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从盆地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的角度将盆地叠合关系分为覆盖型(连续覆盖型、间断覆盖型)以及非覆盖型(下组合保持型、上组合保持型)。不同的覆盖关系对烃类的生成、演化、运移、保存或破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盆地演化过程中多旋回构造运动所产生的隆起、坳陷、冲断、褶皱、块断、隆升以及热动力作用等多种方式导致的改造,均对古生代海相盆地油气成藏产生程度不同、利弊不一的影响。最后指出不同覆盖类型的盆地中,以连续覆盖型盆地的前景最为优越;具有间断覆盖特点的江汉南部的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地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下组合保持型地区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上组合保持型覆盖地区,其油气前景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对于那些由于大型推覆构造所形成的特殊覆盖关系中,下盘海相地层中的油气成藏和勘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倪新锋 《地质学报》2009,83(4):468-477
内容提要: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建设性或破坏性地影响了中上扬子叠合盆地不同构造阶段油气资源的形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从盆地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的角度将盆地叠合关系分为覆盖型(连续覆盖型、间断覆盖型)以及非覆盖型(下组合保持型、上组合保持型)。不同的覆盖关系对烃类的生成、演化、运移、保存或破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盆地演化过程中多旋回构造运动所产生的隆起、坳陷、冲断、褶皱、块断、隆升以及热动力作用等多种方式导致的改造,均对古生代海相盆地油气成藏产生程度不同、利弊不一的影响。最后指出不同覆盖类型的盆地中,以连续覆盖型盆地的前景最为优越;具有间断覆盖特点的江汉南部的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地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下组合保持型地区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上组合保持型覆盖地区,其油气前景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对于那些由于大型推覆构造所形成的特殊覆盖关系中,下盘海相地层中的油气成藏和勘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倪新锋 《地质学报》2009,83(4):468-477
内容提要: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建设性或破坏性地影响了中上扬子叠合盆地不同构造阶段油气资源的形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从盆地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的角度将盆地叠合关系分为覆盖型(连续覆盖型、间断覆盖型)以及非覆盖型(下组合保持型、上组合保持型)。不同的覆盖关系对烃类的生成、演化、运移、保存或破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盆地演化过程中多旋回构造运动所产生的隆起、坳陷、冲断、褶皱、块断、隆升以及热动力作用等多种方式导致的改造,均对古生代海相盆地油气成藏产生程度不同、利弊不一的影响。最后指出不同覆盖类型的盆地中,以连续覆盖型盆地的前景最为优越;具有间断覆盖特点的江汉南部的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地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下组合保持型地区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上组合保持型覆盖地区,其油气前景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对于那些由于大型推覆构造所形成的特殊覆盖关系中,下盘海相地层中的油气成藏和勘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地区海相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选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Z2-O3、C-P、T1).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三叠系大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即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和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阶段.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等盆地.  相似文献   

10.
苏北盆地与南黄海盆地属于同一构造单元,苏北盆地的烃源岩发育规律的研究对南黄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野外地质研究和69个烃源岩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分析化验数据及油气勘探资料,对苏北盆地的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厚度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整体沿北东向展布,在中—古生界均存在多个烃源岩发育中心,并明显有向南黄海海域延伸的趋势;下古生界普遍比上古生界的热演化程度高,并具有区域不均一性,二叠系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存在二次生烃的潜力。苏北盆地在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南黄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PHIOLITE SUITE IN LAJI SHAN, SOUTHERN QILIAN MOUNTAINS, QINGHAI PROVINCE,CHINAthedoctoralprogramofhighereducation (970 49119)  相似文献   

12.
南美洲含油气盆地和油气分布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国平  秦养珍 《现代地质》2010,24(6):1102-1111
南美洲是世界上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勘探突破。2007年以来,桑托斯盆地盐下一系列巨型油气田的发现表明南美洲,特别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层系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南美洲的油气资源在不同类型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系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前陆盆地油气最富集,其次是被动陆缘盆地。南美洲的前陆盆地沿安第斯山展布,南段和北段为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段为古生代前陆盆地。南段、中段和北段前陆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分别为侏罗系-白垩系、石炭系和白垩系-新近系。经历了被动陆缘演化阶段的前陆盆地是南美洲油气最富集的盆地,典型的代表为东委内瑞拉盆地和马拉开波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分布于南美洲大陆的东部沿海区,油气主要聚集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在被动陆缘盆地中,发育有蒸发岩的盆地油气更为富集,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是这类盆地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与古生界原生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渤海湾盆地全区分布的200余条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盆地内所发育的构造样式及其所反映的构造作用、活动时期。区内主要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及复合等四大类若干小类构造样式,依据各类构造样式涉及的层位和构造层的相互关系,反映出古生界经历了两大期挤压、两大期拉张或走滑,并有两期明显的反转。对20条贯穿全区的地震剖面进行平衡剖面分析表明,尽管盆地内不同构造区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有所区别,但总体力学性质及发育时期与构造样式所反映的构造作用较为一致,表现为T3挤压、J1 2相对稳定、J3 K1拉张、K2挤压、E—Q拉张的特点,古生界残留与埋藏正是受中新生代不同区的差异演化控制。古生界原生油气藏解剖表明,对于经历多期构造变动改造的叠合型盆地,构造演化史控制的古生界在埋藏过程中能否大量晚期二次生烃是成藏的关键之一。在古生界具备有效烃源岩的前提下,具有中生代浅埋或弱剥、新生代深埋的正负反转构造组合过渡带是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成藏区。  相似文献   

14.
秦岭造山带泥盆纪的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格局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造山带以商丹断裂带为界分为南秦岭和北秦岭。南秦岭在早古生代是扬子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在志留纪末曾因垂向隆升变为古陆。因其南缘长期处于地幔上涌的构造薄弱带,所以到泥盆纪首先从这里开始扩 张,并逐渐演化成有限洋盆,与扬子板块分离,成为独立的板块,内部也因拉张形成裂陷盆地与块断隆起相间的环境格局。其自南而北依次为安康古陆→旬阳-镇安盆地→小磨岭古陆→刘岭盆地。在盆地内堆积了从陆相到海相,从浅水到深水的各种沉积体系,组成向上变细和变深的充填序列。而在北侧,该板块仍在向华北板块下面俯冲。北秦岭南缘的弧前沉积体系记录了这种俯冲作用的演化。这种与早古生代十分不同的古地理格局标志秦岭造山带已进入了新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对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古生代时,中国西北区为海相沉积,沉积盆地的基底是一些离散的古老结晶地块,其上海水侵漫,地块之间为大洋或窄大洋的海槽。地块之间的海槽或地块与海槽过渡的边缘带盆地是油气形成的有利地带。在海槽遭受压缩褶皱而回返的造山过程中,"地块-海槽"体系发生转化,形成中新生代"山系-盆地"的陆相沉积体系。边缘带的油气源岩系被埋藏在盆地外围的山系之下。但其中形成的部分油气已运移到盆地内的储集层中聚集,形成"外生内储"的油气藏。在这种类型的盆地中,存在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内生内储"和"外生内储"的两类生油岩系和两种生储组合配置体系。这一油气形成分布的理论,已不断地被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和勘探实践所证实。"地块-海槽"边缘带油气形成观点的提出,突破了以现今盆地为界限研究古生代油气形成分布规律的传统观念,增大了中国西北区可以发现的油气资源量,扩展了找油找气的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块—海槽边缘带成油成气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古生代时,中国西北区海相沉积,沉积盆地的基底是一些离散的古老结晶地块,其上海水侵浸,地块之间为大洋或窄大洋的海槽,地块之间的海槽或地块与海槽过渡的边缘带盆地是油气形成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7.
大地电磁测深在下扬子及邻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分析、对比了下扬子及邻区电性层与电性特征。下扬子盆地与周边构造单元的边界及接触关系的研究表明,下扬子盆地基本上为东西对冲结构,东与西均以推覆带形式相接触。建立了下扬子地区岩石圈的层块结构,其特点是各层系间在横向上为隆(薄块)坳(厚块)相间,纵向上为隆坳交替。发现了四条岩石圈级深大断裂,特别是大别—舟山断裂与滨海—桐庐隐伏深断裂是近期研究所得。首次编制出海相中—古生界残留厚度图,并发现了变质岩推覆带下海相中—古生界新领域及火山岩覆盖下海相中—古生界新领域,这些成果为下扬子地区寻找海相油气藏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具备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最基本条件,诸如烃源岩、油源、输导系统、储集层、封盖层、圈闭等以及成藏动力学条件。海相残留盆地中,当有效烃源岩、有效储集体、有效封盖层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机配置时,即形成有效成藏组合。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发育有加里东期风化壳上下组合、海西—印支期海陆交互相互层组合、中—古生界与陆相中—新生界“下生上储”组合等三类有效成藏组合。决定这些盆地成藏组合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油气成藏组合的封盖系统、成藏系统的构造分割性等。由此,不同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富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李运振  邓运华  徐强  于兴河 《沉积学报》2010,28(6):1066-1075
中国近海新生代具有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它们是不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包括板内裂谷型、板缘聚敛型和板缘离散型沉积盆地,其中板缘聚敛型可细分为裂谷型和坳陷型,板缘离散型可细分为裂谷型、坳陷型和扭张型。②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能够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演变特征。在盆地的断陷—坳陷发育期,板内裂谷型沉积盆地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板缘聚敛型沉积盆地的沉积环境总体上具有海相到陆相的演变特征;板缘离散型沉积盆地沉积环境总体上具有陆相到海相的演变特征。③在不同盆地结构和沉积环境下,发育不同类型的沉积体系。裂谷型沉积盆地以近源堆积的沉积体系为主,坳陷型沉积盆地以远源堆积的沉积体系为主;板缘聚敛型沉积盆地坡折及三角洲发育规模小,板缘离散型沉积盆地坡折及三角洲发育规模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