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 ,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 ,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 ,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 -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 ,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 -热液改造型铜 (镍、铁 )矿床。  相似文献   

2.
中条山西南段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镍、铁)矿床.  相似文献   

3.
中条山西南段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镍、铁)矿床。  相似文献   

4.
变形分解作用与中条山上玉坡变基性侵入岩席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条山胡家峪—上玉坡背斜核部正变质基性岩的变形分解及变质作用的研究以及变形变质系列的建立,结合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及铜矿峪地区绛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的对比,确认背斜核郎的黑云片岩系为与中条运动早期区域性伸展有关的沿剥离断层侵入的基性岩席的变形变质产物。从而否定了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定为“绛县群铜矿峪组(或西井沟组变基性火山岩)”的论断,对中条山变基性浸入岩的形成和演化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萨克斯(Saxa)沉积裂谷盆地年龄为19—18亿年的变火山-沉积岩系中产有许多Cu-Zn-Fe-pb-As硫化物矿体,其空间上与原为大陆拉斑玄武质成分的变质基性岩的岩床、岩脉和熔岩流有关。在较高地层层位上,弱硫化物矿化体产于含钠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石英-阳起石的变质基性岩流之下;在较低地层层位上,硫化物矿化体赋存于(a)空间上与富钾、富微斜长石-方柱石或富黑云母/金云母的变质基性岩床和岩脉伴生,(b)变质基性岩流之下,其中钠长石和方解石被微斜长石和方柱石交代。富钠、富钾变质基性岩证实为分别代表细碧岩化和钾蚀变作用的产物。细碧岩化作用期间,Fe、Cu、Co和HREE从基性岩流淋滤出来,表明是变质基性岩和Cu-Fe硫化物矿化体之间的成因联系。细碧岩化作用可能在温度大致为25℃和400℃之间的海底热液系,由于下降的以海水为主的流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发生的。钾蚀变作用可能发生在温度较细碧岩化作用要高一些的上升流体中。  相似文献   

6.
在五台山绿岩带中的东腰庄金矿 ,发现部分容矿绢云母石英 (片 )岩实为变质基性岩 (变质辉绿岩—辉绿玢岩或安山玢岩 )岩床在五台期构造作用下发生强烈的剪切变形和变质热液蚀变的产物。说明以绢云母石英 (片 )岩作为容矿围岩的东腰庄金矿 ,确有部分为变质基性岩在含金剪切带中发生热液蚀变的后生成因。矿床的形成和矿质的富集受剪切变形机制控制明显 ,并与区域构造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绿岩带东腰庄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五台山绿岩带中的东腰庄金矿,发责问分容矿绢云母石英(片)岩实为变质基性岩(变质辉绿岩-辉绿玢岩或安山玢岩)岩床在五台期构造作用下发生强烈的剪切变形和变质热液蚀变的产物。说明以绢云母石英(片)岩作为容矿围岩的东腰庄金矿,确有部分为变质基性岩在含金剪切带中发生热液蚀变的后生成因。矿床的形成和矿质的富集受剪切变形机制控制明显,并与区域构造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龚银杰 《地质与勘探》2014,50(5):902-909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可分为南秦岭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桐柏-大别构造带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在南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变质热液型铜矿,北淮阳构造带内产出VMS型、岩浆熔离型及斑岩型铜矿,桐柏-大别构造带则分布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铜矿。构造单元的性质对区内产出的铜矿类型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变质热液型铜矿主要与浅变质作用有关,变质流体以断层为运移通道并最终就位于黑色岩系内的次级断层。VMS型、岩浆熔离型、斑岩型铜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产出在岩体内部及与围岩的接触带。岩浆热液型及矽卡岩型铜矿形成于岩浆作用晚期阶段,分布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附近构造裂隙带等部位。  相似文献   

9.
桦树沟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03-107
桦树沟铜矿是镜铁山矿区与铁矿共生的铁铜矿床,其产出受后期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动带共同控制.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铁碧玉岩型和蚀变千枚岩型.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矿床形成于近陆地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来自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矿床成因属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0.
王兴保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18-121
桦树沟铁铜矿床铜矿体呈隐伏、半隐伏状态赋存于铁矿体下部,构成上铁下铜格局.铜矿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喷气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成矿物质既有正常沉积岩的特征又有火山源的特征,并经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使其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11.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03-107
桦树沟铜矿是镜铁山矿区与铁矿共生的铁铜矿床,其产出受后期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动带共同控制。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铁碧玉岩型和蚀变千枚岩型。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矿床形成于近陆地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来自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矿床成因属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中条山南段铜矿新类型王窑头矿区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容矿岩石为变质基性岩,产在太古宙涑水杂岩中.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基性岩与铜矿化分析,证明该区矿化强度与变质基性岩的规模及其硅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呈薄层状产出、硅化较强、硅质细脉发育的变质基性岩中,矿化更为明显.在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多期次矿化特征,对成矿潜力进行了预测,具备了形成工业铜矿床的必要条件,是难得的找矿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13.
王兴保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18-121
桦树沟铁铜矿床铜矿体呈隐伏、半隐伏状态赋存于铁矿体下部,构成上铁下铜格局。铜矿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喷气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成矿物质既有正常沉积岩的特征又有火山源的特征,并经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使其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14.
哈母白祖熔岩铁矿位于大红山铁铜矿区东部.矿体均赋存于大红山群红山组变钠质熔岩、绿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以磁铁矿为主。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的海相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关系密切,具有火山喷溢和火山喷发沉积的特点,后期又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是经过多次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成因复合型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判断为火山岩浆喷溢-喷发沉积-变质改造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拉铜矿区钠长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变形与铜矿的形成,伴随前寒纪的构造运动,拉拉地区经历了NWW向的剪切变形,使钠长岩产生碎裂-糜棱岩化作用,形成碎裂结构,碎斑结构,显微眼球构造,压力影,云母鱼等,这些结构构造的形成使岩石孔隙度增加,起到找容作用,由沿近东西向主断裂侵位的辉绿辉长岩体提供的含矿流体及区域变质中产生的变质热变质热液沿钠长岩的碎裂-糜材构造充填交代,在其产生多种蚀变的同时,铜、钼、钴硫化物沉淀成矿,形成钠长岩型浸染状铜矿石或脉状-网脉状铜矿石。在金云母化较强地段,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片岩型铜矿石,因而总体上,拉拉铜矿属动力变质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蛇纹岩、异剥钙榴岩和蛇绿碳酸岩是蛇绿岩套中超基性单元特有的3类岩石组合,该套岩石组合的形成过程复杂,经历了从地幔岩浆结晶分异、洋脊变质作用改造和俯冲-仰冲构造过程,记录了从地幔岩浆侵位到造山带形成、演化的全程信息。蛇纹岩由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纯橄岩通过水化和氧化过程而形成;异剥钙榴岩由含水石榴石、符山石、绿帘石族矿物、透辉石和绿泥石等含水和含钙的硅酸盐矿物组成,是由基性岩经历钙交代和水化作用而形成;蛇绿碳酸岩则由高度破碎变形的蛇纹岩角砾和碳酸岩基质(方解石、白云石或菱镁矿)共同组成,碳酸钙主要来自海水参与蛇纹岩化过程产生的富钙热液。阿尔卑斯西部的Zermatt-Saas蛇绿岩体中这3种岩石的组合研究表明:蛇纹岩化过程发生在大洋变质时期,超基性岩体在海水的作用下形成蛇纹岩。蛇纹岩化过程中释放出主要来自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钙,与水共同作用交代超基性岩体中的基性岩脉,从而形成异剥钙榴岩。蛇绿碳酸岩形成于俯冲变质之前或俯冲变质的早期。这3类岩石一经形成,都经历了其后的叠加变质作用,进而表明Zermatt-Saas蛇绿岩经历了大洋变质、与俯冲、折返和抬升有关的高压变质和区域变质、绿片岩相变质和晚期热液变质作用的pT轨迹演化,代表着西阿尔卑斯从洋脊变质作用到俯?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姚秀水河金铜矿区勐岗河矿段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辉  张正清 《云南地质》2009,28(3):295-298
铜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中,普登群(Pt1P)变粒岩为其围岩,矿化及岩性均可分带,其成因应属斑岩型铜矿叠加后期变质热液改造型多金属矿床,具有找到中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于深断裂的减压作用所驱动而产生对流循环。这种盐度较高的热液能淋滤汲取因民组中的铜质,并在断裂带附近向上运移。当含铜热液上升到达落雪组底部时,便与那里由细菌还原的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形成层状铜矿。这个由热液将因民组(矿源层)中的铜转移到过渡层和落雪组底部(赋矿层)中成矿的过程,就叫做“改造”作用,它既不同于成岩作用也不同于变质作用。本文由此总结了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矿模式为“红层预集一改造热液转移一藻白云岩成矿”。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同善构造—剥蚀窗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前提下 ,运用成矿系列理论 ,把区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变基性火山岩型、变砂岩型、大理岩型三大类铜矿分成了八种亚类 ,认为诸类铜矿与区内广泛发育的新太古代基性岩存在着成生联系 ,铜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带来的铁、铜、硫等成矿物质 ,经过最初的海水富集、火山活动末期的热液作用富集以及后来区域变质叠加富集进而形成了这一系列矿床。同时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找矿方法及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0.
新疆和静县乔霍特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乔霍特铜矿是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一个中型铜矿床。似层状矿化体赋存于上志留统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中 ,矿化富集受地层、构造、侵入岩的多重控制。火山岩属于发育不成熟的裂谷环境中的中基性岩类 ,赋矿火山岩与无矿火山岩的稀土元素组成近似 ,而与后期叠加改造形成的脉状矿化体的稀土元素组成有较大差别。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等 ,呈粒状和浸染状分布。成矿温度为 130~ 140℃。矿化溶液含岩浆水和变质水 ,属于酸性的富含钾、氯和二氧化碳的流体。矿化过程经历晚志留世火山热液充填 交代作用和海西早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