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隧道的埋深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大埋深特长山岭隧道的日益增多,过去关于隧道埋深的划分显得过于粗糙,有必要进行更详细的分类.隧道按埋深分类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围岩的变形破坏方式,而后者与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大多数山脉的初始地应力架构基本类似,即,σHmax、σHmin分别与山脉走向垂直和平行,σv/σHmin随标高的变化而变化.鉴于大多数长隧道都与山脉走向垂直,根据σv/σHmin、围岩变形方式、变形破坏位置及围岩自承能力等,将隧道划分为浅埋隧道、深埋隧道和超深隧道三大类,它们的临界深度分别为(2~2.5)hq和500m.  相似文献   

2.
刘博  徐飞  赵维刚  高阳 《岩土力学》2022,(S1):452-468
近几年隧道工程向长大深、多场多相耦合方向发展,隧道在施工和运营时极易诱发结构失稳病害。针对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地铁隧道阐述隧道工程结构模型试验系统设计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山岭隧道模型试验考虑了隧道穿越不良地质体,承受高地应力、高岩溶水压力和高地震动等荷载条件,但受装置尺寸限制,无法模拟围岩高地应力水平。山岭隧道模型试验以平面应变模型为主,缺乏大型真三维应力条件下多种错动形式的活化错动断层的模拟。水下隧道模型试验已实现稳定的高水压力加载,但仍无法实现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真三维水下环境模拟且试验箱可视性较差,仅能通过洞口涌水量表征隧道的渗透水状态,无法得到围岩内部变形规律。城市地铁隧道运营时一般受列车动荷载、路面荷载、邻近施工扰动的共同影响,目前模型试验通常考虑单一荷载下隧道的振动响应,且往往忽视了管片接缝和裂隙等结构特征,需要设计新颖、高效的局部加载装置,得到管片薄弱环节的极限变形特征,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最后,总结隧道工程模型试验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需要研制透明相似材料改善模型内部可视化功能,针对高地应力条件下不良地质条件研制尺寸可拓展的三维静动耦合加载模...  相似文献   

3.
罗衍俭 《岩土工程师》1998,10(1):29-31,63
本文从某些方面综述了当今国外隧道工程的光辉业绩,展望了世界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景,一幅幅气势恢宏、催人奋发的遂道工程宏伟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喷混凝土工艺的定义、特点、应用范围、设计试验以及影响和提供其质量的因素及相应规范,对使用该工艺施工的部分现有的衬砌作了评价,最后介绍了有关该工艺施工和材料标准化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隧道施工技术与市场展望地矿部勘查技术司安耀五一年多来,在为坑探市场服务中,接触了大量的隧道市场信息和招标工程。现做些介绍。1隧道工程市场概况隧道工程市场前景广阔,国家基础行业水利、交通、能源中有大量的隧道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九铁路、两纵两横4...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非开挖管线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包括可控的不可控制铺管方法,可控的方法有:定向或导向钻进法、水平螺旋钻进法、微型隧道法;不可控的方法有:气动矛法、夯管法水平顶杆法等。  相似文献   

7.
王丽  郑刚 《岩土力学》2011,32(Z2):621-627
采用对隧道洞室周边及开挖面的土体施加由盾构机引起的各种荷载的方法模拟盾构施工,通过变化隧道埋深、隧道数量及开挖顺序研究盾构法开挖隧道对邻近摩擦单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与桩的水平距离不变时,隧道埋深存在一个临界值,当隧道埋深为此临界值时隧道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桩身侧移最大;隧道埋深较小时,隧道开挖会使桩产生较小的上移;隧道与桩的水平距离缩小相同值时,隧道埋深越小,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增加量越大;双隧道开挖引起的桩顶最终沉降量大于单隧道开挖引起的桩顶最终沉降量;双隧道同时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量、桩顶最大侧移大于双隧道先后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量、桩顶最大侧移;无论是同时开挖还是先后开挖,垂直双隧道引起的桩顶沉降量明显小于平行双隧道引起的桩顶沉降量。  相似文献   

8.
高等级长大公路隧道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内容较多,包括土建工程设计和设备系统工程设计,给设计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本文结合合芜高速公路试刀山隧道,对高等级长大公路隧道的设计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对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洪文之 《青海地质》1995,4(1):54-58
大坂山公路隧道位于青海西宁市-甘肃省张掖市公路,自南向北穿越大坂山主峰。隧道轴线长约1.538km。轴线走向29度,系国内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由于隧道址区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质背景条件,必须查明一些特殊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经工程地质勘探查明了:一、大坂山址区不存在多年冻土,仅发育季节冻土,对隧道工程危害不大;二、隧道围岩类型分类四类、11段,其中稳定性好的V类围岩占隧道全长51%,Ⅳ类围岩占15%,Ⅲ  相似文献   

10.
梁荣柱  夏唐代  胡军华  罗岚 《岩土力学》2016,37(Z1):391-399
新建隧道近距离上穿施工会改变地层既有平衡应力场,引起地层应力释放,导致既有下卧隧道产生纵向隆起变形。提出了在新建隧道卸荷作用下估算既有隧道纵向变形的解析解答,既有隧道简化为搁置于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 梁,采用两阶段分析法分析求解。首先,通过Mindlin弹性力学经典解估算新建隧道开挖卸荷引起在既有隧道位置处的竖向附加分布荷载;其次,建立在竖向附加荷载作用下的隧道纵向变形平衡微分方程,并基于有限差分原理,获得隧道变形数值解答。经与已报道的两个工程实测结果对比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基本可以反映在新建隧道近距离上穿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纵向变形规律,从而验证其解析解答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性,造成单一勘查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查目标。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重新确立了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将“煤田地质勘探”发展为涵盖煤炭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提出了适合当代需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的确立,应以取得最佳勘查效果为目标,统筹考虑勘查区具体的地理、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勘查技术手段及组合。基于理论分析,评述新体系兼备的主要技术特色及科学性、先进性,并依据地质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将我国煤炭地质勘工作划分为4种勘探模式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区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全国近20个省区100多个地质勘查项目的实践中证明,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实施,为煤矿建设提供了详细、完整、准确的煤炭资源信息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对提高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是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建材及钢铁生产基地,矿业经济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加强探矿权管理,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产资源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创新地质勘查开发新机制,实现安徽省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特对安徽省重要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设置进行研究。在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对安徽省重要矿产勘查区、预留区、成果保护区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研究,进一步细化和实施地质勘查规划,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科学合理地划分勘查区块,设立矿产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为地质勘查及探矿权设置和整合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色勘查为绿色发展在地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国在实施绿色勘查方面起步较晚,至今国家层面仍未出台统一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从而制约着对绿色勘查的认识及理解。通过查阅国家及地方关于地质勘查指导原则及规范标准,总结国内自实施绿色勘查以来取得的成就,分析国外矿业大国在不同生态区实行的地质勘查政策及评价标准。最终,结合我国地质勘查问题及现状、区域矿产资源分布与经济状况,提出不同生态区绿色勘查评价方法及准则。对地质勘查造成的影响进行量化,提出勘查工作在生态保护区、脆弱区、一般区分别达到95分、90分、85分以上者可称达到绿色勘查标准。并建议我国适当改变生态保护区、脆弱区地质工作政策,使环境保护与资源勘查、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关于煤炭地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喜尊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74-76,87
对比石油地质与煤炭地质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认为煤炭地质工作与石油地质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没有完全融入行业体系之中,体外运行机制是困扰煤炭地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探采一体化是煤炭地质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矿业权运作,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改进技术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现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秦守萍 《地质学报》2019,93(S1):53-60
伊犁盆地煤矿资源储量丰富,前人陆续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找煤工作。伊北、伊南煤田总体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且本区地层、构造条件复杂,勘查难度较大。地质+物探+钻探的煤矿综合勘查方法在本区勘查中面临较大挑战,创新改进工作方法为本区勘查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伊北伊南煤田勘查工作中,通过深入分析本区主要技术问题,不断创新勘查工作方法,在地层的重新厘定、二维地震勘探、钻探施工工艺及放射性评价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解决了勘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同时,总结了该区找煤标志,建立了地震勘查和地球物理测井勘查模型,深化提升了煤矿勘查技术方法的一系列新认识、新成果,为煤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给中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为了增加油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寻求油气勘探的新途径,强化油气勘探,促进油气发现。在总结过去油气勘探,特别是“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油气勘探面临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品位降低、勘探条件更加复杂、关键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投入不足等,进而探索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储量增长趋势,即立足大型盆地,不断开拓勘探新领域,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  相似文献   

17.
中条山地区铜矿系统勘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矿产系统勘查是把系统论的思想同矿产勘查过程紧密结合形成矿产系统勘查体系。以中条山地区铜矿勘查基地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勘查尺度水平对勘查对象的结构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建立了该地区铜矿系统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8.
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如资源储量划分、勘查区境界的依据、资源分类与勘查程度的关系、回采率问题、共伴生矿床的勘查、煤层气勘查与瓦斯抽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采矿废弃物资源化、基础性地质工作的管理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煤炭资源勘查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铜矿床勘查控制程度,为铜矿床勘查规范修订提供依据,作者收集了大量铜矿床勘查开发资料,开展探采对比研究。通过探采对比认为,现行《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确定的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偏稀,需要适当调整,建议铜矿床第Ⅰ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不变,第Ⅱ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80~100 m×60~100 m,第Ⅲ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40~60 m×40~60 m,小型铜矿床勘查类型均确定为第Ⅲ类型。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Complicated oil and gas field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is paper, complicated oil and gas fields are grouped into four types: fault-block, lithologic, stratigraphic and fissure types.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theory of petroleum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composit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reas within continental basins, a new exploration sequence suitable for complicated oil and gas fields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comprises four stages: (1) initial exploration; (2)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3) early step-by-ste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4) late step-by-ste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idea of cybernetics has been taken to control various links of a systematic exploration project so as to fully, eff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the new exploration techniques, eventually realizing the optimization of exploration with the aim of raising the efficiency of exploration of complicated oil and gas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