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开国 《湖南地质》1997,16(2):85-91
石门地区煤矿,主要为早二叠世栖霞早期煤层。全县共有7个赋煤区,本文对主要赋煤区的特征列表概要论述,并认为它属地台型含煤建造。指出3个“成煤带”的煤层均呈大透镜体产出,其间为无煤区。作者在煤矿资源预测中,对3个“成煤带”作了远景区划分,圈定与靶区预测,对石门地区的煤矿勘查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晋城矿区晋普山煤矿目前开采9煤层,煤层瓦斯含量高,经鉴定属高瓦斯矿井。利用井田地质勘查成果及井下瓦斯监测数据,对区内瓦斯赋存规律及涌出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煤层煤类、褶皱构造和煤层围岩是其主要控制因素,而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影响不明显。按开采层和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叠加原理,采用分源预测法分别预测了9、15号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其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大于5 m3/min,局部瓦斯含量较高,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建议矿井做好防范瓦斯灾害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1994 ̄1996年连续3年的统计,全国煤矿瓦斯灾害伤亡人数占煤矿伤亡总人数的40%以上,瓦斯涌出规律、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突出预测仍是煤矿安全技术的难题,在加强对瓦斯灾害综合治理的同时,把瓦斯作为煤层气资源积极进行开发利用,是当前的研究方向,瓦斯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可以概括为建立在煤层瓦斯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基础上的高斯赋存量,高瓦斯涌出量,低瓦斯赋存量,低瓦斯涌出量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建立在高瓦斯赋  相似文献   

4.
运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数学分析等相关学科和方法,综合分析瓦斯涌出量的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上覆基岩厚度等地质因素,对阳城地区瓦斯含量、涌出量进行量化预测,并作出其全井田瓦斯含量、涌出量的等值线图。研究表明,阳城井田属低瓦斯矿井,瓦斯含量的变化主要与煤层埋深有关,随着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以及煤层埋深的增高,瓦斯含量与涌出量在区内由北向南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5.
梁家栋  曾勇  吕倩  赵莉 《山东地质》2010,(12):11-14
该文在分析江苏徐州王庄煤矿山西组7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煤层瓦斯含量与上覆基岩厚度、顶板20 m含泥率及煤厚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又根据瓦斯地质数学模型法计算公式,得到了该煤矿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并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顺煤层剪切带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在对顺煤层剪切带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Mohr-Coulomb理论研究了顺煤层剪切带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顺煤层剪切带内的煤层变化特征、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特征及地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层倾角接近剪切滑动的临界角时,易产生薄煤区,而远离临界角时,煤层厚度增加,煤层厚度剧烈变化部位为应力集中区并具有较高的应力梯度;顺煤层剪切带内的压应力、煤层的面理化结构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使其在宏观上形成了高瓦斯含量和高瓦斯压力特征,微观上糜棱煤细颈瓶型的孔隙形态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必要的介质条件;在紧闭褶皱区,煤与瓦斯突出类型以突出为主,在宽缓褶皱区和伸展型顺煤层剪切带内,煤与瓦斯突出类型以压出和倾出为主。顺煤层剪切带内的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和发育的构造煤等3个因素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煤矿生产中的瓦斯灾害,以往是指煤层掘进或回采工作面的瓦斯突出或涌出,以及煤系地层中砂岩掘进时的二氧化碳突出。而非煤系地层岩巷掘进中的煤岩突出及大量瓦斯的快速涌出,则是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一大灾害,不容忽视。井巷掘进中,瓦斯不断涌出,其型式分缓变、突变、突增渐缓三种。以瓦斯地质的观点,对松藻矿务局岩巷掘进中瓦斯灾害特征及预防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陕西韩城矿区含煤岩系中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微观煤岩组分、煤的镜质体反射率以及孔隙特征,分析了该区煤的煤岩特征与煤层气的生储因素,以及煤层气可能富集的煤区。   相似文献   

9.
井巷如何安全、高效揭穿突出煤层是防突工作不断探索的课题,地面预抽煤层瓦斯辅助消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基于井巷揭煤突出机理和防突核心任务分析,研究了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特点和适应性。工程应用表明,采用洞穴完井和水力压裂强化预抽,可有效降低井巷揭煤区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使揭煤区应力释放或泄压,破坏煤与瓦斯突出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从而变突出区域(煤层)为非突出区域(煤层)。地面预抽煤层瓦斯能够有效降低井巷揭煤防突工作难度,提高揭煤效率,适合复杂地质条件下石门、井筒揭煤防突工作。   相似文献   

10.
褶皱构造控制煤层瓦斯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褶皱构造控制煤层瓦斯的赋存为多数研究者所承认。但从目前统计资料分析,背斜和向斜特别是它们的轴部及其附近,既有煤层瓦斯含量较高、或者发生瓦斯涌出或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现象,也有煤层瓦斯含量较低或不发生瓦斯涌出或煤与瓦斯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易同生 《矿物学报》2007,27(3):493-498
恩洪矿区是云南省重要产煤基地,晚古生界的上二叠统宣威组是主要含煤岩系,其煤层镜质组含量较高,变质程度中等,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主要为煤层厚度、煤岩组分、煤级、吸附性能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2.
滇东-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岩及煤层气储层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成亮 《贵州地质》2001,18(3):163-167,148
本文以丰富的地质资料对滇东-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岩分布的割理(裂隙),吸附、孔隙溶积、镜质组含量、含气性、灰分产率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煤炭与煤层气储层物性的关系,提出了镜质组含量的煤炭类型有较好的煤层气储集物性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华南湘桂粤地区煤中热液脉体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中高含脉率脉体的出现,是煤热液变质作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详细讨论了湘桂粤地区早奥陶世、早石炭世、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煤中热液脉体的种类、岩石学特征及其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无论什么时代的无烟煤,随着其变质程度升高,煤中脉体的种类增多,矿物成分变得复杂,较高温热水矿物出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勘查资料总结,分析了二叠系煤类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煤变质对煤层含气量的影响。分析认为,重庆地区二叠系煤层主要以高、中变质煤的无烟煤、贫煤和瘦煤为主,煤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煤变质作用以区域深成变质类型为主;煤的变质程度R0为1.39%~2.51%,处于吸附能力较强的阶段,因此煤层含气量较高,其中松藻矿区无烟煤R0为2.43%~2.51%,煤层含气量达27.1m3/t。  相似文献   

15.
盘北-水城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和汪家寨组煤资源具有高镜质组、中高硫、中高灰、中低挥发分、高灰熔性和相对富氢(相对于相同煤级)的特性,其煤岩组成、硫含量、灰分等主要受聚煤期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控制,煤的挥发分产率、碳氢比等主要受到煤变质作用的影响。区内化工煤资源丰富(主要为焦化煤和气化煤),焦化煤资源丰富且集中,而液化煤稀少但相对集中。建议在盘北-水城矿区规划3个煤化工基地:水城煤焦化基地、水城煤直接液化基地、盘北煤焦化基地。   相似文献   

16.
滇东老厂煤田晚二叠世聚煤环境剖析与成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东老厂煤田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剖析了典型的潮坪聚煤环境和三角洲聚煤环境及其成煤作用。该区晚二叠世的海陆过渡环境演化顺序为:局限碳酸盐台地—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聚煤环境,其中从龙潭中期末至长兴期各种聚煤条件配合最有利于聚煤。所以,后期的潮坪和浅水三角洲是该区最重要的聚煤环境。据此,初步建立了该区晚二叠世聚煤期的环境演化与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7.
A series of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Pt and Pd were found in 1 358 recombined samples from a geochemical stream sediment survey in eastern Yunnan (云南) Province, China. Chemical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nalyses of 22 element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21 samples from coal-bearing strata from the Late Paleozoic, Mesozoic, and Cenozoic show Pt and Pd concentrated to some extent in coal rocks, with Pd/Pt相似文献   

18.
林昌威 《福建地质》2010,29(3):244-249
大田县梅林一带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石灰岩富水性强,水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区内石灰石、煤、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研究探讨岩溶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对指导该地区寻找和开发利用地下水、防范地下采矿过程中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煤田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值及工业分析等有关数据,确定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三段含煤亚段的煤种主要为褐煤、长焰煤和气煤;进而阐述了该煤段垂向上煤级与埋深的变化规律性、不同赋煤区各煤级垂向界限的差异性。在平面上,长焰煤在东部凹陷的6个赋煤区均有分布,褐煤分布于东部凹陷西南端和中北部,气煤则集中分布于该凹陷的中南部。区域地温场和火山活动控制了煤级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沉积演化及聚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邵龙义 《沉积学报》1998,16(2):55-60
位于上扬子板块的贵州、滇东、川南地区发育着丰富的晚二叠世煤炭资源,本文对该区晚二叠世地层、沉积环境和古地理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该区岩石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在沉积环境方面,提出本区三大相区、五种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相类型。分龙潭早期、龙潭晚期和长兴期。论述了研究区晚二叠世古地理演化。并对聚煤作用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煤层发育层位受幕式聚煤作用控制,煤层厚度则与下伏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有关,聚煤有利部位为位于海陆交互相区的黔西地区,有利聚煤的沉积体系为三角洲-潮坪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