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霄 《热带地理》2014,34(1):58-65
随着全球流动的迅速加快,移动性理论成为解释全球化与地方化冲突的一个有用视角。在第三世界不断蔓延的酒吧消费空间可以看作是移动性的一个重要表征。然而游客带来了旅游目的地变迁,以及西方游客在第三世界国家创立文化飞地的移动性研究结论却无法解释酒吧在中国的古镇不仅成为重要的休闲场所,而且成为了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象。文章以湖南凤凰古镇为例,运用观察、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探讨酒吧是如何与古镇的地方性相结合的。得出结论如下:1)酒吧起初完全是由游客生产,游客消费的空间是游客在古镇中创造出来的文化飞地;2)由于游客的某些文化行为(绘画、音乐、阅读等)使得古镇叠加了现代文化的地方性,从而与同是现代文化的酒吧相得益彰;3)随着大众游客、组团游客的不断增多,原来的游客关注凤凰古城展现传统文化的习惯已经被打破,组团游客更多地只是对古城匆匆一瞥,更关心的是听觉、嗅觉等身体感觉以及喝醉的放纵感;4)由于漫步的停步与放纵同时汇聚于酒吧,使得游客透过酒吧更好地将身体安放在古镇中,这使得酒吧融入进了古镇中的地方性。综上所述,人与地方的连接是复杂的过程,带有文化与身体2种属性,因为有身体属性的存在,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并不仅仅是审美需求,而酒吧则是在双重属性下连接人与古镇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2.
基于民族文化的旅游地产是指以区域的文脉为开发契机,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卖点、以房地产开发为营销手段,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主题的房地产项目,是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业、居住等功能的,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新型物业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民族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带动地产经济,实现房产开发与旅游景观、民族文化开发三位一体。采用这种开发模式需要重点考虑民族文化主题、区位、政策、配套、市场、开发主体等因素。楚雄彝人古镇项目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旅游地产的成功案例,其成功源于寻找到"地产"与"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结合点,成功地将民族文化融入了地产,地产融入了旅游,打造了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3.
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部分水乡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镇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新宠,苏州市水乡古镇众多,特色各异,为其水乡古镇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然而,基于水乡古镇旅游产品的趋同性,使得苏州水乡古镇在旅游业发展中竞争十分激烈,旅游形象战略成为各水乡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章从苏州各水乡古镇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出发,对部分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提出旅游形象定位的建议,以期促进其旅游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莉  杨载田 《地理科学》2011,31(5):627-633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的旅游开发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当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行为时,应对作为历史遗产文化承载体的古镇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使其发挥潜能,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动力。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成群分布,且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应抓住湖南创建特色旅游名镇的契机,对周边古镇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有序开发,重点开发古镇乡村生态休闲产品,探索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形象定位是旅游开发中不可或缺并且十分重要的部分。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旅游形象定位,并提出了多种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以山区历史古镇这一特殊旅游地类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四种主要的定位法,并结合各自的优缺点,提出总体意境和景观形象相结合的定位思路,同时以陕西省汉中市华阳古镇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详细分析了地脉、人脉、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后,提出了华阳古镇“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总体意境形象定位和“南有丽江,北有华阳“景观具象定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国外有关文献,介绍在国外旅游地理研究中应用效果显著或应用前景广阔的一些数学方法,并结合近年来国外旅游地理实例讨论数学应用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一、位势分析位势分析是以引力模型,即旅游点与旅游需求点相互吸引关系这一概念为基础的。此法使用旅游需求位势值指标:(?)式中P_i 为第i 个旅游需求点的位势值(人);A_i 为第i 个旅游需求点的人口;R_ij 为第i 个旅游需求点到第j 个旅游点的距离;n 为模型经验系数。某一点的旅游需求位势值越大,这一点对旅游者的吸引就越大。旅游需求位势值最小的点不能选作旅游点,尽管它具备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曹帅强  邓运员 《热带地理》2018,38(1):131-142
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探讨景观基因及其图谱和画卷式旅游规划概念,建立了基于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古城镇“画卷式”旅游规划技术;遵循“一目标、二意义、三功能、四特性、五要素”的理论结构,探讨以基因信息的遗传路线和文化故事表达为图谱形态的“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在此基础上,以靖港古镇为例,结合实地走访与历史文化特色分析等方法,探寻了该古镇景观主体基因图谱,构建并运用了“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结果表明:靖港古镇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是主体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军事科教的活动体验是内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地方性很强的民俗活动是外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宗教文化活动是局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与其真实性有着密切联系,"真实性"是民族旅游的基础和主要内容.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民族旅游真实性的有关文献,对真实性理论在国内民族旅游中的若干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为主线,从商品化与真实性协调以及"舞台真实"原理两方面构建民族旅游真实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古镇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古镇旅游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古镇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但涉及古镇型旅游地空间分布的研究却鲜有所见。运用ArcGIS9.3分析软件、不平衡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中国古镇型旅游地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其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古镇型旅游地整体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分布也不均衡,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和文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谢莉  冯亚芬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98-101,133
广东梅县松口镇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作为历史的产物和反映历史文化与民族习俗沉淀的千年古镇,其不但是稀缺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松口古镇文化是一种"活着"的文化,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松口古镇应在加强保护的同时,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突出"客味"和"乡土味",塑造客家文化旅游精品,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以期达到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孙艺惠  陈田  张萌 《地理科学》2009,29(6):840-845
近年来,伴随旅游市场生态、文化诉求的日益增强,世界范围内乡村景观遗产旅游备受青睐。中国广袤的地理环境空间中拥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遗产资源,正在成为推动现阶段特色化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也引发了遗产地过度商业化、超负荷接待等问题,威胁到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浙江龙门古镇为例,在借鉴传统开发模式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以实现保护前提下乡村景观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论云南古镇美学价值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对云南古镇的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进行分析研究.并以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为代表,从水文地貌、生物气候、历史文化、民居建筑、民俗风情等方面对和顺古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美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云南古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价值与旅游的关系,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了古镇型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地理学区域研究传统,描述了江苏省古镇的区域特征及其格局,以及时间变化上的发展阶段和历程。将旅游发展作为古镇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首要方式和最优路径,作为研究出发点。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对不足,构建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回答了江苏省共有多少古镇,哪些古镇适宜进行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结合分级、分类评价结果,综合均衡分析的理论模型构建,明确了江苏省古镇的差异化发展路径选择及其区域旅游格局重构。  相似文献   

14.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指城市文化,"象"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各种符号,即意象点。选取文化主线,筛选意象点,科学引导旅游者在意象点之间流动,利用解说系统帮助旅游者理解意象点,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旅游者想象,最终完成城市旅游意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对国内190篇基于GIS技术的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分析表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以GIS技术的应用为主,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使用者(旅游者)的研究。对旅游资源的研究体现在旅游信息系统研究和旅游规划中的GIS应用(包括辅助制图、旅游资源分析和决策支持);对旅游者的研究涉及客流分析和旅游者行为引导等。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GIS基础知识介绍较多,深入研究较少;GIS技术单向应用较多,双向融合和创新型研究较少;研究对象以旅游资源居多,对旅游者的研究较少。未来TGIS可能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关注点将由旅游资源转向旅游者,与虚拟技术的结合将是该领域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体在存在中对于世界因缘整体性的领会  相似文献   

17.
国内现行的旅游地理学教材没有明确展示学科视角,拥有旅游者、旅游资源等与旅游学几乎完全相同的内容。该文以时空坐标系下研究旅游现象为总出发点,通过对既有若干教材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以区分为目的、以区位、时间轴、距离等为基本概念的旅游地理学研讨思路,认为旅游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发现更多的关于旅游现象的时空表达才是旅游地理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江南水乡古镇已成为城市居民和游客回归自然、追忆乡愁的休闲旅游新标的。为获取游客对此类旅游目的地客观、真实的感知,避免游客自述性反馈的主观干扰,广泛借助格式塔心理学、凝视理论、符号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邀请游客在游历过程中拍摄一系列照片,通过对照片编码和拍摄点的分析,解构游客凝视的元素、结构和空间流动,归纳游客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感知意象特征。结果表明,游客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感知意象呈现具有原真属性、创意属性以及功能属性的三维耦合结构。其中,最具传统江南文化表征的原真属性占据感知意象的主导,代表新式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意属性具有提升和开发的潜力,而带有旅游功能属性的感知意象相对最弱。从空间角度看,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展开与深入,游客感知意象流动易在古镇入口、特色通道与景观带、园林标志物处高度聚焦、聚集。  相似文献   

19.
张宏梅  陆林 《地理学报》2009,64(8):989-998
文化是影响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同一文化背景旅游者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也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本研究根据国内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的不足,以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为例,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来自五个不同文化群体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做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产生于西方背景下的动机量表可以用于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结构无差异被接受,因子无差异检验发现只有两个因子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动机因子均值的跨文化比较说明北欧旅游者在文化、娱乐/梦幻动机和放松动机上的强度均低于盎格鲁和拉丁旅游者,盎格鲁旅游者在这三个动机上的强度均较高,文化动机是这三个群体的主导动机,亚洲旅游者的主导动机是放松。研究证明了中国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存在文化差异,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应根据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旅游产品,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20.
藏族歌曲对西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形象感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且相关研究视角日趋多样化.已有研究多集中在视觉感观方面,鲜有从听觉角度分析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随着通讯技术及便捷音响设备的发展,音乐与旅游的结合越发紧密,迫切需要对音乐影响旅游地形象感知和形象构建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以弥补感知研究中对听觉关注的空缺.以西藏为案例地,以广为传唱的藏族歌曲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形象的两个层而探讨了歌曲对西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并论证了藏族歌曲与旅游决策的相关关系.同时,还对藏族歌曲的传通有效性及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歌曲感知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西藏旅游形象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藏族歌曲能够影响旅游者对西藏的形象感知,强化对西藏的向往.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和建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不同的旅游环节和角色中,歌曲发挥的影响作用不同.藏族歌曲对西藏旅游地的诠释以自然风景为主,人文信息为辅,对宗教文化涉及不多.此外,音乐传播旅游形象的实现依赖于音乐本身传播的成功,并非"造歌运动"之效果,而藏族歌曲却突破了语言约束,表现出以汉语为感知媒介的独特特点.另外,歌曲还对旅游者理性认识旅游地,触及旅游本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