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九寨沟地方特质与旅游者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地方特质作为外生变量,构建旅游者地方依恋与环保行为倾向的结构模型,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为对象,探讨了自然观光地地方特质与旅游者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倾向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① 地方依恋的不同维度对不同类型的环保行为倾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② 地方特质对旅游者地方依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九寨沟地方特质是旅游者地方依恋构建的重要因素;③ 地方特质通过地方依恋对旅游者环保行为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是解释九寨沟旅游者环保行为倾向的有效因子,也是旅游者地方依恋与环境行为倾向关系中重要的影响因素;④ 九寨沟地方特质不同维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显著的地方特质(自然环境属性)具有更明显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
选择能够反映观光旅游者心理特征的多样性偏好变量,引入已有的地方依恋、满意度和忠诚度关系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多样性偏好对观光旅游者地方依恋、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观光旅游者的地方依恋对满意度、满意度对忠诚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观光旅游者地方认同对忠诚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对忠诚度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2)多样性偏好对观光旅游者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及观光旅游者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观光旅游者的多样性偏好越强烈,其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越弱,其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也越弱。  相似文献   

3.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地方感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旅游是人们感知和认识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旅游者地方感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构建旅游者地方感模型, 以九寨沟为案例研究发现, ① 九寨沟旅游者的地方感在自然风景维度、社会人文维度、旅游功能维度和情感依恋维度等四个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② 九寨沟的自然风景与环境得到了旅游者较高的感知评价和普遍认同, 是旅游者对九寨沟产生情感依恋的主要因素; ③ 旅游者对九寨沟的社会人文环境的感知评价相对较低, 并影响到对九寨沟旅游环境与功能的感知评价; ④ 旅游者赋予九寨沟更多的是自然观光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九寨沟蕴涵 的民俗文化体验的意义和历史价值并未能被旅游者所充分感知和认识, “藏族村寨”的地方特质没有得到旅游者的足够认同; ⑤ 不同类型旅游者之间的感知评价差异集中在九寨沟的藏 族风情、地方文化、旅游服务、游览秩序和旅游氛围等方面。旅游者地方感研究为自然资源和旅游地规划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旅游者忠诚度是近年来旅游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以往研究忽视了旅游者情感因素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的视角,综合旅游者服务感知、地方依恋以及忠诚度理论,构建了忠诚度驱动因素模型。选取国内休闲旅游地——厦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厦门旅游者服务感知共有"接待服务感知"、"景区服务感知"和"公共服务感知"三个维度;2公共服务感知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是景区服务感知,而接待服务感知的影响并不显著;3总体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忠诚度,且通过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实现;4对于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地方依赖对忠诚度的影响效应更大。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服务感知→总体满意度→地方依恋→旅游者忠诚度"的复杂影响路径,也证实了自我调节态度理论的评价—情感响应—行为响应顺序在目的地管理层面的适用性。因此,要求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在实践中必须全面提升目的地服务质量,改善景区服务水平,注重旅游者情感体验管理,培育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依恋情感。  相似文献   

5.
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以自我决定动机为中介变量、地方依恋为调节变量的调节中介模型,旨在从心理动机层面探讨旅游者生态价值观影响其环境责任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生态价值观对内部和外部动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内部和外部动机进一步正向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地方依恋对生态价值观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在制定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时,应考虑利用旅游者生态价值观、地方依恋和自我决定动机的多层作用关系,以激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旅游者环境关心与地方依恋对环境责任行为(遵守型和主动型)的直接效应、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及环境知识的调节效应,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PROCESS模型检验工具,分析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收集的546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一般性的环境关心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尤其是遵守型)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地方依恋在该路径(尤其是环境关心→主动型行为)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在环境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中,环境知识对环境关心与地方依恋的关系、地方依恋与遵守型行为的关系均产生了负向调节作用。据此,可通过提升旅游者的环境关心和地方依恋水平、根据其环境知识的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环境教育策略来有效促进其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7.
肖潇  张捷  卢俊宇  尹立杰 《地理研究》2013,32(3):570-579
旅行费用法(TCM)已被广泛运用于旅游地的游憩价值评估中。地方依恋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的评估对旅游地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地,按不同交通工具分类测量了旅游者的旅行费用并构建了旅行费用与地方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九寨沟游客旅游需求的增长。通过ITCM计算消费者剩余,得出地方依恋对九寨沟总体游憩价值的贡献率为5.6%,直观反映了地方依恋对景区的经济推动作用,对地方理论在经济管理领域的运用及旅游地地方性的营造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文跃 《地理科学》2011,(10):1202-1207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研究为认识居民与城市游憩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南京夫子庙为案例研究发现,南京居民的夫子庙游憩地方依恋具有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对夫子庙的情感性依恋大于功能性依恋。时间和经济状况是居民游憩地方依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对夫子庙的地方依赖程度主要受居民经济状况的影响,地方...  相似文献   

9.
人对居住地的依恋是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现象,大学生与大学城之间的依恋关系可以为衡量大学城规划建设的合理与否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新视角。依据地方依恋理论,构建了大学生地方依恋维度模型,以呈贡大学城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SPSS计量分析,了解了大学生对大学城的地方依恋程度差异,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呈贡大学生的地方依恋在不同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地方认同程度最高,根植意愿最弱,大致处于地方认同感到依赖感过渡的阶段;功能依赖对其地方依恋的影响效应最低,并不能直接正面促进其根植性的形成;大学生由于个人背景不同,地方依恋程度有显著差异;居住时间、家乡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大学生地方依恋程度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乌镇为例,运用Python和扎根理论对网络游记进行分析,识别江南古镇旅游者地方依恋元素并构建相关维度。研究发现:乌镇受到短途游偏好者的追捧,且以朋友结伴出行方式居多;乌镇的地方依恋元素多样化,主要涵盖地方特质、文化吸引物、民俗表演、品牌载体;乌镇的地方依恋元素可被提炼为目的地氛围信号、目的地品牌、目的地自我一致性、目的地人际互动4个维度。提出了古镇地方依恋和一般目的地依恋研究领域的各自理论价值及未来地方依恋水平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光富  沈显生 《山地学报》2000,18(5):468-473
对大别山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科、属、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了其区系组成、区系性质和区系特点及其生态学特征。种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与九华山、黄山、板桥山地的区系联密切,而与武夷山、长白山、秦岭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在植物区第亲缘上,该区隶属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3科,43种(包括变种、亚种).本文分析了该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区系性质和区系特点,并分析了其生态学特征.通过与我国8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该区与九华山、黄山、西天目山、牯牛降等地的区系成分较为相近,应属于同一自然区,而与其它山地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3.
九华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通过多层次的定量分析,得到九华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总值为73.912,这一结果说明,一方面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但开发条件属中等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需要加大开发力度;探索未开发旅游资源的价值。根据匹配系数(Cc),提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认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汪芳  黄晓辉  俞曦 《地理学报》2009,64(10):1267-1277
体现旅游地地方特征的元素是各种类型旅游体验设计的源泉,引导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体验认知.形成游客的综合体验感.地方感包含了地方的客观特征和人们的主观认知两方面,而旅游地地方感的认知由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方面构成:其中地方认同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独特性的感官、情感,以及对地方原真性的思考体验:地方依赖则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依赖性的功能要素的体验.本文归纳旅游地地方感的构成要素,构建了由3大部分、11个因子构成的游客地方感认知测量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对游客的地方感认知进行定量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统计得到所有因子的评价得分,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所有凶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归纳得到游客地方感认知的规律,以便为旅游地开发、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旅游地空间使用曲线等技术,以安徽黄山、九华山和齐云山为例,阐述了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同时应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旅游者旅行空间行为之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方感"、"期望理论"两个基本理论,从旅游核心社区居民地方感、旅游发展期望、旅游发展获益感知、旅游发展成本感知以及旅游发展支持度五个结构变量Ⅲ发,通过引入旅游发展期望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居民地方感对旅游发展支持度内部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以世界遗产地几寨沟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三阶段结构方程模型的定量分析,校验理论模型中各结构因子、结构因子与其所含维度之间影响路径及其系数,定量测度了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在居民地方感与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关联中的中介效用和影响机制,及对旅游发展支持度的潜在影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地方感对居民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的作用存在差异,地方感对获益感知的作用远大于成本感知.②居民从旅游发展中感知获益有助于他们对当地旅游发展持更积极态度.而成本感知则会产生消极影响.③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中介效用的存在性和有效性,居民地方感通过发展期望,强化了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及旅游支持度作用.④发展期望在居民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两结构模型中的中介效用存在强弱,在感知获益子结构模型的中介作用强于感知成本子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6~2001年国内旅游客流月份分布数据,分析了三亚、北海、普陀山等海滨(岛)型旅游地和黄山、九华山等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季节性特征,从旅游客流季节分布曲线看,三亚、九华山分别表现为“三峰两谷”和“双峰双谷”型,北海、普陀山、黄山均表现为“三峰三谷”型;从旅游客流集中指数R值看,黄山的R值最大,近年平均为5.7,三亚的R值最小 ,近年平均为1.3,并且黄山、三亚的R值变化幅度较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北海、普陀山、九华山的R值介于黄山、三亚之间,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比较分析5处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成因,发现它们均受自然季节性因素和社会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前者主要包括气候的舒适性、降水等,对于海滨(岛)型旅游地而言,海水温度、热带气旋活动影响也很重要;后者主要包括法定节假目、居民出游习惯等。对对富有宗教特色的旅游地,宗教节庆活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自然季节性因素是造成以自然吸引物或自然-文化吸引物为物为特征的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季节性因素只有在自然季节性因素形成的旅游季节变化的基础上产生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