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杨福家教授说得好:“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要具有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探究原则。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是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前提的,因为问题预示着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地理探究式学习也是如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再循着问题去搜索各种信息,组织各种材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南北问题的简要回顾,展现南北关系的变化过程及其时代特征,揭示南北问题的产生根源与实质,努力寻求解决南北问题的新途径,并对跨世纪南北问题的新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所谓“情景”是指。问题”提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其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经纬网”这一课题时,我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茫茫的大海中,有艘遇难的海轮,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问题比较难理解,为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利用地球仪等演示四季变化,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外,我们还安排学生轮流观察一年中各个季节日出日落的时间,日出日落的方位。然后,我们把这些数字整理成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迅速判断学生的困惑点,搞清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释疑的前提。为此,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就要做到一听二问三判断。“听”是注意听取学生提出的疑难,“问”是对学生质疑中表述不清的地方,进行必须的诱导性询问:“判断”,即迅速判断学生所提问题的关键点,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李刚 《地理教学》1995,(4):37-38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如何提问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很值得研究。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根据问题本身特点进行提问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的人口承载力、人口超载和移民问题;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及其环境问题。认为要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PRED)。在对PRED协调的必要性,可能性,理论基础和一般模式,有关措施作了初步分析之后,以宁夏黄河干流流域开发为例,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PRED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出现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逐步树立一些新的观念和意识,如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等。要增强这些观念意识,就要从青少年做起,而中学地理教育是进行这种观念教育的极好场所,可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胜 《地理教学》2005,(6):42-43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的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围绕一定的问题,使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通过观察、实验和思索,触发探索意向,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亲自成为“发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