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发展失衡、产业规模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职能不清等问题.在客观分析该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进而提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策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点轴机制、政府行为机制和资本流向机制;一体化策略主要有: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建立城市群统一协调管理机制,空间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构筑一体化、开放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制度创新,发展乡镇实体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林  葛雷 《热带地理》2015,35(5):671-679
根据泛北部湾经济区能源产业现状,构建能源生产、消费的异质性分析模型,从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方面对经济区的能源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泛北部湾经济区石油资源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中国新能源技术与整个地区传统能源互补性较强,具有开展更深层次能源合作的条件,最后通过分析结果提出北部湾经济区能源合作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区域地缘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区域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等的流动达到相互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北部湾三大经济区边缘地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研究对象,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徐闻县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关系最为密切,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关系居次,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关系最不密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徐闻县在空间上“东承、西连、北优、南进”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模式上联合海南省建立海峡经济新区、打造国际海峡城市、依托海洋资源构建海洋蓝色经济示范区、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热带农业和海洋旅游业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9,(1):47-4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北海、钦州、防城港和首府南宁“三港一市”行政区域组成,陆地面积达4.25万平方公里,人口1255万人。今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北部湾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把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其中禁止开发的生态地区占总面积的35%,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兴经济区,相对而言,是指继沿海沿边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等经济核心区之后,列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以及东中西发展战略的新建经济区。目前,我国新兴经济区主要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桥头堡”云南;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催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福建海西经济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聚势崛起的山东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辽宁沈阳经济区;参与联合国图们江合作开发项目的核心地区吉林长吉图经济区;欧亚大陆商贸枢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承载中部崛起新使命的中原经济区等。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性和特殊性,精准谋划北部湾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蓝图,对于北部湾城市群向国家级城市群迈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文以北部湾城市群综合交通路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对北部湾城市群路网拓扑性和节点城市交通控制力强度进行多尺度形式一体化评价,并结合GIS高级空间统计、交通需求量预测以及城市研究重力模型,进行城市群功能性特征指标量化分析.总体上,该研究从"形式+功能"角度对北部湾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现状及演化特点进行解读与发展研判,旨在深化对北部湾城市群交通立体网络结构现状的认知,辅助提高对北部湾城市群未来交通政策研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通道枢纽节点协调布设等重点工程的决策把控.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城市群多层次多节点层级体系清晰,"一湾双轴、一核两极"发展框架基本明确,区域间城市组团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对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培育中心城市、建设交通网络、加强港口的分工与协作、提高区域发展的综合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北部湾城市群区域整合的思路.提出北部湾城市群的区域整合应注意协调五大关系:港城关系与主辅港关系、港口后方集疏系统与城际交通网络的协调、岸线合理利用问题、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与粤西湛江、茂名的关系.最后,从加强区域管治,加快体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振庆 《世界地理研究》2007,16(1):71-75,103
深化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该区域发展的现状特点,揭示了区域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互信、完善机构和合作机制,全面合作、重点突破、推进区域竞争与合作关系向纵深和更高层次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将闽、粤、浙城市发展置于一种新的发展框架之下.文中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了各城市的竞争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发展策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以及海峡两岸合作背景下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共六个市级行政区域,是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它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既是我国通向东盟的水、陆要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门户和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伟山  张义丰  李世泰 《地理研究》2014,33(10):1956-1965
城市旅游时空演变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以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为研究区,分析城市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首先分析沿海城市旅游发展强度的时空演变,进而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沿海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① 在旅游发展强度方面,东部沿海城市之间的旅游发展强度差异较大,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地区的旅游发展强度较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北部湾地区的旅游发展强度较弱。② 10年间在旅游发展综合效率方面基本维持不变,而旅游发展纯技术效率显著增强,旅游发展的规模效率则显著减弱。说明沿海城市的旅游发展已经逐渐由规模效率向技术效率转变。③ 综合旅游发展强度和旅游发展效率两个方面看,将东部沿海城市旅游发展类型分为“高—有效型”、“低—有效型”、“高—无效型”和“低—无效型”四种类型。其中“高—有效型”城市旅游发展较为成熟,“低—有效型”和“高—无效型”城市旅游发展一般,“低—无效”城市旅游发展相对较差。整体来看,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地区旅游发展强度和旅游发展效率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长三角、环渤海和北部湾地区的旅游发展强度和旅游发展效率均呈现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烈  沈静 《热带地理》2002,22(4):345-349
论述环北部湾旅游圈形成和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以两国四方八大中心城市,四大旅游板块为核心,兼收并蓄“陆、海、边、山”优势,形成两个扇面,共树一个区域旅游形象,面向三大客源市场,协同建立东亚国际旅游区,并就此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区域制度创新、协同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整合、设施配套以及旅游组织等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和开发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越关系的改善以及南昆铁路即将通车,大西南与北部湾的联系日渐密切。以北部湾 中心,将迅速形成区域合作体系-经济圈。文中分析了北部湾的战略区位及其形成经济圈的区域环境的条件,认为其区位优越,且无论是国际大环境还是区域内部小环境都有利于经济圈的形成;还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圈形成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认为其具有大储量的现代共业资源、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港湾、丰富的热带来势带作物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以及特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家打分法与AHP法、多目标线性规划法获得指标体系的权重和评分值。构造了相对最大差异尺度和均衡度公式,界定了最优均衡度综合指标及其4种均衡状态、最优和非最优均衡趋向指标以及单项指标筛选标准,从而系统地改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分析方法;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不高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南宁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其他地级市处于准备阶段;地级市之间、地区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差异明显。2)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不足以及旅游业趋向过于均衡发展,促使当前与未来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处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但是地区之间旅游发展环境差异小,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大。3)旅游发展规划作用明显,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是区域旅游发展趋向于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基础。最后从基础设施、旅游社会经济地位、旅游-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本质上是基本民生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题,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研究内容。以广西为例,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2015年间,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时间变化稳定,具有经济滞后型特征;14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及其时间趋势变化不一,并按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时序形成递减分布空间格局,区域差异极为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解,发现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并呈倒"V"型演变轨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是应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省际区域入境旅游的边界效应——以北部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加快了环北部湾的广西、广东与海南三省区入境旅游的发展。该文以1999—2008年为样本数据,运用Barro回归方程及引力模型对北部湾三省区的入境旅游人数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省级行政区边界对区域旅游合作存在明显的边界效应,并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进程。研究表明:在1998—2003年、2004—2008年两个时段,广西与广东之间的边界效应始终存在,且呈上升趋势;广西与海南之间的边界效应逐渐减弱;广东与海南之间的边界效应不显著;而广西与广东的边界效应增速明显高于广西与海南之间的边界效应增速。边界效应的形成机理可以从历史条件、发展水平、交通设施、制度创新4方面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选取1996—2015年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构建旅游经济产业规模指数、产业素质指数及其综合指数,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格局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省区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总体上呈逐步收敛态势;(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贡献率远强于区域间差异贡献率,下游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对省际差异贡献率最大;(3)2015年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产业综合指数呈“U”型拟合曲线,总体上表现出东强西弱,自西向东愈渐增强;北强南弱,自南向北愈渐增强的发展格局,且区域入境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趋势仍将持续。基于上述研究结论,针对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的持久有序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毕剑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4):110-112,117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及喀什经济特区设立,地处喀什和阿克苏等地区的刀郎文化逐渐成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刀郎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融合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逐步发展成为维吾尔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刀郎文化旅游区建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机遇、知名度和基础3个角度探讨了刀郎文化旅游区建立的可行性。在喀什经济特区背景下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运用前台-帷幕-后台理论,设立三级支撑系统,彰显刀郎文化特色,突出民族和谐,并使刀郎文化旅游区与喀什经济特区进行整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深圳旅游资源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圳旅游资源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对深圳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圳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旅游资源基础薄弱,以人造景观为主要特色,但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空间分布上,深圳旅游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圈状"、"带状"、"线状"分布特征,需要进行综合开发。由于深圳旅游资源的地域空间分布与行政分区不一致,对其重新进行了区划,共分为4个旅游区域,并指出各区域的旅游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