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对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环境作用进行了初步预测,并提出水源林、水土保持林的分区原则,以及防护林作用的累积效应,对长江上游防护林的规划和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草牧场防护林营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文标  陈立新 《中国沙漠》2002,22(3):214-219
草牧场防护林是具有特殊作用、功能和意义的防护林林种。它不仅可以改善草牧场微域气候,增加牧草产量,改善牧草质量,提高草牧场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而且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促进区域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20世纪以来对草牧场防护林的研究就已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其研究日趋活跃。该文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草牧场防护林的概念、功能、作用、特别是营造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草牧场防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展望。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加强草牧场防护林建设,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点探讨了黄淮海平原地区几种主要防护林为在型对沙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说明:各防护林类型在降低风速、减少沙土风蚀、增加沙土的营养物质积累量,改善沙土的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方面均发挥着显著作用,万以刺槐固沙林和枣槐+波兰杨混交固沙林对沙土的改良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人工措施对川中丘陵区防护林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措施对防护林建设初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存率,林木生长,林分结构等方面,而这些都与防护林效益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了营建和管理防护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防护林搭配灌草条件下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金文  王元  张玮 《中国沙漠》2003,23(5):600-603
在低速风洞中,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采用2帧-互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疏透度为30%、带前搭配灌草的防护林绕林流场的流动特征进行实验测量,获得其较大范围(11 H×3 H,H为防护林高度)绕林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图、流速分布图和涡量分布图,与带前无草的防护林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且利用CFD软件STAR CD对其数值模拟计算,从而发现防护林在搭配灌草条件下对防护林防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网窄带防护林在干旱区防护林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小网窄带防护林叠加防风效果对指导防风固沙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两种典型小网窄带防护林网,对连续6个林网叠加的防护林开展基于流场分析防风效果的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小网窄带防护林叠加后随着林网数量的增加各林网内的风速逐渐减小且在中间林网位置趋于稳定,乔木纯林林网在第3林网基本达到稳定,乔灌混交林网在第2林网达到稳定;两种防护林各林网内风速均符合正态分布特征,风速稳定后多为右偏态高狭峰;16 m·s-1风速下,乔木纯林网叠加(0~252 cm)的防风效能分布范围为16%~74%,整体在60%防风效能下发挥着良好防风效果,乔灌混交林林网叠加的防风效能分布范围为15%~89%,整体在70%防风效能下发挥着良好防风效果;16 m·s-1风速下,乔木纯林林网叠加(0~42H,H=6 cm)的风速加速率为0.25~0.94,乔灌混交林林网叠加的风速加速率为0.1~0.94;根据风速加速率的分布特征划分出4个不同的风速分布区,分析还发现灌木对林带枝下高范围的近地层气流影响显著,对削弱近地层风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健康对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减少风沙灾害、改善局地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对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整体上处于亚健康水平,瓜州县、酒泉市肃州区、嘉峪关市和临泽县的农田防护林处于健康水平,民勤、民乐、高台和阿克塞的农田防护林处于不健康水平,其余区县农田防护林处于亚健康状态。(2)林带连续性、疏透度、修枝情况和地区经济收入是驱动区域农田防护林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徐满厚  刘彤  赵新俊  张卫宾 《中国沙漠》2012,32(5):1224-1232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区,研究了该区防护林与其外围自然植被的协同防风效能,进而构建了二者协同配置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①在有障碍物(防护林、自然植被)存在时,风表现出显著的规律性,即在0.5 m和1.5 m高度处,防护林与自然植被协同后对风速起到了减弱作用。对于疏透结构林带,风速的减弱程度为自然植被内部>自然植被与防护林之间>防护林外部;对于紧密结构林带,当风速较小时,风速的减弱程度为自然植被与防护林之间>自然植被内部>防护林外部。②防护林带的冠层体积(V)、单位长度林带段胸高断面积(S)、株行距(Q)与自然植被的平均高度(H)、覆盖度(C)协同后和两高度处的相对风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据此以编程运算得到最小相对风速下二者协同配置的优化模式,即在0.5 m高度处,当V=62.1476 m3、S=0.5756 m2/50m、Q=5.5645 m2、H=1.6889 m、C=0.2878时,二者的协同防风效能达到85.07%;在1.5 m高度处,当V=62.1476 m3、S=0.5237 m2/50m、Q=5.5645 m2、H=1.8154 m、C=0.3073时,二者的协同防风效能达到74.67%。对不同相对风速下二者协同配置的优化模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绿洲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保护绿洲免遭风沙危害,但规格过高的防护林体系不仅消耗水资源,而且有胁地和减产等负面作用,因此在景观尺度上研究农田防护林空间格局、带斑比及其结构是建立节水型绿洲的基础。酒泉绿洲位于讨赖河流域中游、河西走廊西段,是典型的干旱区绿洲。本文选择酒泉绿洲为研究对象,围绕基于遥感数据提取绿洲防护体系的数据源选择与提取方法、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格局及其尺度依赖性、农田防护林结构等科学问题,探讨了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农田防护林属性的方法、分析讨赖河中游农田防护林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研究表明:(1)使用哨兵-2A遥感影像,利用防护林与农作物生长的物候差异,选择合适时间的遥感数据,可以有效提取农田防护林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绿洲农田防护林网的带斑比及其分布状况,计算结果与实地调查相符;(2)讨赖河中游酒泉绿洲农田防护林以新疆杨为主,农田中超过80%的林网带斑比为2.50%~7.50%,具有明显的随尺度变化特征,表现为0.1~10 km内尺度效应明显,10~20 km内随幅度增加尺度效应减弱,当幅度大于20 km时尺度效应逐渐消失;(3)农田防护林平均树高17.5 m,平均胸径25.7 cm...  相似文献   

10.
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的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极大地鼓舞着“三北”地区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决心。推动了边陲地带绿化造林的发展。迄今,关心“三七”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人士,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先后发表过许多意见。中国林学会1979年曾召开过“三北”防护林学术会议,《中国林业》、《林业科技通讯》等杂志曾报道过有关这方面的学术性见解。通过讨论使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伟大战略意义及其建设目标与实施步骤进一步得到明确。但在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对有些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诸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应怎样确定,  相似文献   

11.
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防沙历史的综合总结和分析,认为莫高窟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灿烂文化艺术的瑰宝,是甘肃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之一。单纯的消极人工清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和旅游业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基本点的要求。那么,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整个窟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且其示范效应将带动本地区乃至整个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根据风沙环境特征,提出了莫高窟防护体系建立的主导思想是:以防治西北、西南主害风为主,根据鸣沙山、砂(砾)质戈壁、窟顶崖面等不同地带的具体风沙运动规律,采取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以切断或削弱鸣沙山沙源和固定流沙,并消除沙砾质戈壁面的就地起沙为目的,建立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从根本上消除风沙活动对莫高窟的危害。同时对莫高窟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及防护宽度、砾石铺压的基本原理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蒸散是岛礁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珊瑚岛礁生态有重要意义。2018年6月27日—2018年8月8日利用自制的微型蒸渗仪及蒸发皿,在中国西沙群岛赵述岛开展了野外蒸散观测实验,获得了岛礁砂壤土裸地雨后实际蒸发速率,以及不同下垫面及钙质砂质地情形下潜在蒸散特征。其中,砂壤土裸地实际蒸发观测表明,雨后第2日至第4日平均蒸发速率为(1.6±0.2) mm/d,第5日至第7日迅速下降,7日后蒸发速率逐渐稳定在(0.5±0.2)mm/d,实际蒸发过程受土壤含水量调节,裸地实际蒸发(E)与蒸发皿潜在蒸发(Eo)的比值E/Eo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关系表明两者呈明显的线性相关。蒸散控制实验表明,蒸渗仪潜在蒸散呈现空旷地草地>空旷地砂壤土>林间带草地>林间带砂壤土的规律,林间带遮挡减少草地蒸散比减少裸地蒸发影响更加明显。裸地蒸发速率受岛礁钙质砂质影响,岛礁钙质砂颗粒越大,快速蒸发阶段持续时间越短,蒸发速率越小。微型蒸渗仪日蒸发量和午间蒸发速率呈一定线性相关,其中细粒钙质砂、中粒钙质砂及砂壤土三种土壤类型两者相关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Tropical forests appear to take longer to recover in dry than in humid areas, thus water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key structuring factor in tropical dry forests (TDF). We examine this hypothesis in arid ecosystems of the Macanao Peninsula, Venezuela. Opencast sand mining is one of the primary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 modifying the soil, degrading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affecting key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We quantified growth and survival of five native trees (Tecoma stans, Bulnesia arborea, Piscidia carthagenensis, Prosopis juliflora and Cercidium praecox) under eight treatments, combining hydrogel, fertilizer and water. After six months in a nursery, 640 seedlings were planted in 16 field plots of 100 m2 each, two for each treatment. Eight months later, the treatment with the greatest impact on plant growth was hydrogel only; also the most cost-effective option.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water-limitation hypothesis, and show that improving water supply to seedlings greatly increases their growth and survival. Our experimental design is applicable to the restoration of any TDF where human disturbance has caused a large-scale modification to the ecosystem, preventing the progression of natural succession.  相似文献   

14.
干旱荒漠地区沙地樟子松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荔克让  孙宏义  张华 《中国沙漠》2000,20(1):98-101
春季低温低湿、大风频繁,夏季干旱高温,土壤颗粒粗,持水力低是干旱荒漠地区沙地樟子松育苗的主要制约性因素。只要抓好土壤改良、春季苗床覆盖、灌水、遮荫、越冬覆盖和施肥施药等措施,即可保证沙地樟子松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实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是血防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抑螺防病和生态环境改良效果。根据抑螺防病林的建设要求,阐述了疫区抑螺低效林分改造的内容和主要技术措施,为抑螺防病林的深入研究和巩固林业血防的抑螺成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年的实地监测和研究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工程行为扰动地表后,草方格能有效固定沙面,并在初始两年形成稳定凹曲面,无人工辅助条件下,在草方格设置当前草本植物即可侵入,但小乔木和灌木的定居尚需近一步观测研究。线形工程的走向和风况影响植物种的传播,使防护体系内的植物呈明显的差异性分布。  相似文献   

17.
活沙障适宜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风春  蔡宗良 《中国沙漠》1997,17(3):304-308
经过7年的试验研究,根据保存率、生长状况、抗性等6个指标,选择了东疆沙拐枣、花棒、柠条、梭梭等8个适宜的植物种。对其中在沙丘顶部表现较好的4个植物种在高大的流动沙丘上进行聚沙阻沙的造林试验,根据抗风蚀、抗沙埋、抗干旱的能力及聚沙阻沙的效果,最终选出了东疆沙拐枣为建造活沙障的最佳植物种。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分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王雪芹  雷加强  黄强 《中国沙漠》2000,20(4):438-442
从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公路沙害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分异规律。公路沙害的水平分异是在不同风沙地貌背景上不同的风力及组合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受人为因素对防沙体系设置的影响;公路沙害的垂直分异通过不同地貌部位体现出来,它是由地形地貌对风动力、有效沙物质量、公路断面形式和防沙体系防护作用等因素的分异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临泽绿洲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沿黑河冲积平原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8-30公里。该绿洲北部及其边缘分布着一条面积约70多平方公里的流沙带(图1)。在西北向主风的作用下,流动沙丘不断侵入绿洲,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The expansion of Choctawhatchee sand pine (Pinus clausa) into longleaf pine forests (Pinus palustris) has been widespread on the Florida Panhandle since the early 1900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opulation-level processes of this sand pine invasion. Expansion of sand pine started by 1920, but rapidly increased in the 1940s. Population establishment and growth in invasive stands has been rapid, with establishment of many sand pine pioneer individuals followed by rapid infilling as these individuals reached reproductive maturity. Both noninvasive and invasive stands had numerous sand pine seedlings and saplings. Sand pine will likely persist in these communities in the near future. Analyses of hemispherical canopy photographs and regeneration patterns illustrate the ability of sand pine to establish under a variety of light conditions. Radial growth analysis of incremental tree core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pisodic wind disturbances in maintaining these sand pine populations. [Key words: sand pine, longleaf pine, Pinus clausa, Florida, pine invasion, Pinus palust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