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住房与保障房的建设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胜  李志刚 《热带地理》2014,34(6):823-830
以广州12个保障房社区的问卷抽样调查为基础,从住房建设与住房结构、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社区3个层面探究了城市住房与保障房的关系,对当前广州保障房社区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并从社区层面检验当前保障房建设模式下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总体上,20世纪90年代后广州住房质量提升明显,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但住房拥有率低,租赁住房是城市居民的重要选择;且住房市场的发展并未较好地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缺口较大,城市住房保障职能部分转嫁于城中村等“非正规”居住空间,住房保障体系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保障房社区层面,存在部分配套设施可达性低、居民社区参与程度低等问题,但居民的满意度较高,居住意愿达到了89.2%,这表明当前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具有其合理性。但当前保障房建设模式忽视了保障房社区的后续发展,已出现社区居民社会融合度低、发展机会少等问题,并可能向新的贫困集聚区演化。  相似文献   

2.
浅析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文/@@王丽杰,马艳君,修丽居住区是城市人民生活和生存的空间环境,其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环境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内涵。这样,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就成为居住区规划的最终目...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钱翌  朱建雯 《干旱区地理》2007,30(2):274-282
乌鲁木齐是绿洲城市,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生态环境规划,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原因,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选择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兰州等5个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结构指数为0.241,低于对比的5个城市;功能指数乌鲁木齐为0.271,远低于上海(0.615)、北京(0.466)和兰州(0.343),与西安(0.272)接近,略高于成都(0.222);从城市协调度来看,乌鲁木齐市的指数值为0.306,为6个城市的最小值,生态综合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北京(0.580)>上海(0.579)>成都(0.382)>西安(0.380)>兰州(0.360)>乌鲁木齐(0.270),乌鲁木齐市生态化程度为第Ⅳ级,即生态化程度较低,为6个城市中的最低值。总体上为较发达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低。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应采取的关键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城市综合生态区划,做好城市生态规划;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3、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控制大气污染;4、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水价、优化配置水资源;5、合理布局城市景观生态,搞好城市绿化及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生活空间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 ,指出中国对该论题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研究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 7个方面 :1城市生活空间要素研究 ;2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及其基本理论研究 ;3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与实践探索 ;4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5城市生活空间适居性研究 ;6城市生活空间发展变化的研究 ;7城市生活空间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6个方面 :1城市生活空间与自然的和谐 ;2城市生活空间结构要素的协调发展和社区系统要素的整合 ;3城市生活空间整合和社区融合 ;4城市生活情境空间和社区情境空间的总体艺术布局 ;5绿色城市生活空间和绿色社区设计 ;6城市生活信息空间和智能环境社区。总之 ,创建绿色城市生活空间和绿色社区 ,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是 2 1世纪诸多相关学科共同研究的主题。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提出了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为新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教水平低、人口素质低、投资环境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却严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飞跃。文章客观分析了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指出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是新疆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地貌环境兼有山地和平原城市的特点。地貌类型及其物质结构复杂多样,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道路冻胀、采空塌陷是威胁城市建设的主要灾害地貌过程。根据新构造、形态成因、区域性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原则,将乌鲁木齐市地貌区划为2个大区和13个小区、各区之间地貌结构、区域稳定性均有差异。城市建设应针对各区的地貌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规划布局方案和扩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和剥夺的空间模式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袁媛  吴缚龙  许学强 《地理学报》2009,64(6):753-763
利用普查数据、民政数据和问卷调查资料,从城市宏观空间与个体微观层面,系统检测了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贫困和城市剥夺的空间模式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城市贫困和剥夺具有在内城区重合、外围区分离的特点.内城居住区的户籍贫困人口在住房、教育、设施等多方面处于被剥夺状况,外围的企业配套区户籍贫困人口则没有很明显的被剥夺状况,外来人口聚居区的低收入和贫困农民工处于被剥夺状况.究其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和转型时期的城市住房、建设和更新等空间政策的共同作用,直接导致了户籍贫困人口和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差异,进而产生了迥异于西方城市特征的中国城市贫困和剥夺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8.
佟伟铭  张平宇  何欢 《地理科学》2019,39(10):1537-1545
基于长春市兴华园社区典型案例,利用社区理论揭示了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社区的城镇化机制与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征用体制下以农村社区为载体实现了快速城镇化,实现了乡村社会和经济空间重构,乡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优化和重组,地域空间并入城市发展范畴,城镇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城市景观和设施的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包括就业非农化与生活方式市民化等,但存在社会保障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低,社会认同感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诸多因素使得农民工依然处于社会底层,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以郑州市为例,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工住房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对策。主要对策有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拓宽廉租房供给渠道,制定农民工租房补贴政策,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等。  相似文献   

10.
刘雅轩  白亚娟  马远 《干旱区地理》2020,43(4):1088-1097
干旱区绿洲城市普遍存在居住区绿地率低、居住环境质量不高的问题,量化居民对居住区绿地的支付意愿及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愉悦价值,有利于正确评价城市绿地的价值,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基于问卷调查,利用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和Tobit模型测算乌鲁木齐市居民对改善居住区绿地建设与服务的支付意愿,借助计量模型的假设检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基于支付意愿得到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愉悦价值。结果表明:(1) 乌鲁木齐市居民人均支付意愿为148.75 元·a–1,远高于东部地区,不同属性居住区的支付意愿为商业小区>单位大院>自建房。(2) 受访者性别、收入、家庭结构、需求偏好、认知与意识等特征对其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且非虚拟变量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可借助经济学中的“边际理论”度量。(3) 乌鲁木齐市居住区绿地愉悦价值为3.31×108 元·a–1,利用居民对绿地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认知赋分,发现其生态服务价值略大于社会服务价值。研究可为建立不同尺度绿地支付机制,提升绿洲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及维护绿洲城市生态平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评价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进足迹家族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新疆为例进行试评估。结果表明:1990-2013年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属中等水平。其中,生态压力一直处于低水平;温室气体由低排放升为高排放;水资源从中等压力升至高压力;社会发展由低水平上升至中等。空间上,2013年克孜勒苏州、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州和伊犁直属县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博尔塔拉州、塔城、喀什、和田及阿克苏等地区为中等水平,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和昌吉州的水平低。研究表明,制约新疆生态 文明建设的主要因子是温室气体排放高和水资源压力大,节能减排和节水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理》2006,29(4):615-61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改善生态与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本着发展学科,服务社会的宗旨,为加强近期科研工作与成果交流,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学会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11—12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研究已成为城市社会地理学理论与实践探讨的核心问题,其评价的指标组成也成为城市社会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部分。本文在借鉴国外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的鲍氏(RichBoyer)九要素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卫星城镇2001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首次建立了中国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卫星城镇的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而从实证主义角度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西安卫星城镇生活空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之解构及其质量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立  王兴中 《地理科学》2011,31(1):22-28
以人本主义地理学的行为研究方法为指导,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空间质量的角度入手,运用城市社会地理学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理念解构了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的架构要素及其社区生活空间的人本缺失问题。指出了城市社区生活空间体系结构的基本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从空间体系角度分析,城市社区生活空间构成要素为城市资源、社区(空间-区位-社会)类型、社区资源;从社区社会空间体系角度来讲,社会公平、空间公正、文化平等、价值尊重为其构成因素。衡量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效益为其生活空间质量,因此,解决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失衡的重点在于提高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水平及结构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重构机制及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生命历程与居住选择研究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代后生命历程分析成为贯穿居住选择微观研究的核心方法。住房权属选择和居住流动是西方居住选择微观研究的主要内容。西方研究大多为应用生命历程观念将住房权属转换和居住流动决策与家庭生命历程和住房市场中的重要诱因联系起来,发现家庭特征、家庭生命周期变化和住房市场环境等都是居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比西方的研究,中国城市居住选择微观研究非常缺乏,一些研究发现除了家庭特征和住房市场特征外,政府和工作单位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住房支付能力事关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福祉,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心的民生话题。2020年度住建部城市体检工作对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城市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房租和家庭可支配收入数据,从购房群体和租赁群体视角客观评估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变化,并划分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空间类型区,最后分析总结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机制与分类调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房价收入比略微偏高且有所提升,2015年和2019年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分别为7.01和7.76;中国城市房租收入比更加合理且有所下降,2015年和2019年的平均房租收入比分别为25.04%和22.01%。② 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空间分异明显,房价收入比呈现出明显的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房租收入比却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的特点。③ 根据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联合空间分布特点,可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划分为租购支付能力双弱型、租购支付能力偏弱型、购房支付能力偏弱型、租购支付能力双强型和租房支付能力偏弱型等5种空间类型区,不同空间类型区的住房支付能力调控策略有所区别。④ 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机制包括城市住房供给和需求、城市生活质量、社会预期和住房偏好、金融与房地产政策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环境形象设计的生态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禹贡 《地理科学》2004,24(5):605-609
城市生态背景值包括自然生态背景值与人文生态背景值。城市生态背景值越高,城市生态环境形象建设与管理的成本就越低。通过城市生态背景值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量化分等,在选择分析的中国14个特大城市中,生态背景值相差甚远。按综合分值分等,第一等空缺,第二等和第三等分别只有广州市和上海市,第四等有7个城市,第五等有3个城市,得分最低的第六等有兰州市和乌鲁木齐市。按自然生态背景值分值划分,第一等空缺,得分最高的第二等只有广州市,最低的第九等是乌鲁木齐市。按人文生态背景值分值划分,第一等空缺,第二等是北京市,其余为第三等和第四等。文章以城市生态背景值为依据,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广州市何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个"不适合居住"的城市变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南倚天山,北连准噶尔盆地,面积11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用地面积49平方公里),总人口1983年底为11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95万人,市区人口63.5万人,占城市人口总数的66.8%。她是新疆最大的城市,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一、乌市城市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乌鲁木齐市现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轻纺等部门635个工矿企业,年产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贫困居民、贫困棚户区与贫困城市问题揭示的是中国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贫困现象,相关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理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总结资源型城市沉陷安置区社区建设、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接续产业发展等诸多问题,讨论了在棚户区的改造方式与安置位置选择、政府的贫困救助能力以及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不利于城市反贫困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应通过采用灵活适用的改造模式、改善安置住房的区位条件、扩大救助贫困居民的地区援助、支持资源型城市自生能力增强等措施,促进棚户区长效改造、克服城市贫困。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年在南京市进行的大规模家庭户调查,检查城市不同社会群体的贫困发生率和贫困集聚度,并分析不同贫困群体的特征及贫困的决定因素。1370个调查案例被分为三种类型:无失业人员的城市家庭、有失业人员的城市家庭、农民工家庭。研究采用主观感知和客观测度两种方法分析不同城市群体的贫困发生率和贫困集聚度。城市贫困群体的特征分析集中于其日常生活的最基本元素,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权利、住房条件、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等。研究发现,有失业人员的城市家庭与农民工家庭有着相似的贫困发生率,后者更遭受多重不利。在贫困决定因素方面,城市家庭的贫困主要取决于不利的个人和家庭特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贫困很大程度上与制度歧视相联系,农民工不仅在生活条件上而且在社会保障方面仍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