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长江历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它的丰沛的水量除了满足本流域各种用水之外,能否从其中提供一部分水量向我国北方地区跨流域供水,这是探讨南水北调可能性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赵瑞明 《地理教学》2000,(11):30-31
“长江”一节是在上一节所讲的有关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长江”这一特定区域为对象,研究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长江既能为我们提供水能、航运、灌溉之利,又可以使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生产活动遭受巨大损失。实际教学中。就应把握这条人地关系主线,向学生讲明既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又要加强对它的综合治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11):34-35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千米。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4.
薛光 《中国方域》2004,(3):28-29
眼下,南京长江上的第三座跨江大桥正在夜以继日加紧施工,媒体时有这座桥梁进展情况的报道,市民们都在热望这座大桥早日竣工通车,使与之连接的绕城公路名实相副。虽然大桥仍在建设之中,由于“南京长江三桥”的名声早就饮誉全国,它的取名问题是否妥当合适已引起许多人的极大关注,连人大代表也提案此事。笔者从事地名管理多年,对此深有同感,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是长江、黄河、澜 沧江的发源地。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 众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也很难再找到三条同样的大河,它 们的源头竟是如此血脉相连。现在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 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源于此,人们将它誉 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并称之为地球“第三极”。 三江源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丰富、分布最集中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长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河流与湖泊”专题中的一节。教材在介绍长江概况之后,重点介绍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本课设计力求将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掌握本课主要内容,并通过视频和音乐等展示的长江之美油然而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1992,(6):27-28
高考制度的改革,牵动万人心,引来万人言。北京市1993年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人们议论纷纷。尤其是科高考取消地理这一招,在地理教育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考试改革,当然是势在必行,考试改革的勇气,当然也是令人钦佩,但是上述的这一做法是否有道理?高考为什么偏要砍去地理等学科?地理与其他学科在中学里的地位是平等的,所谓的“小科”、“副科”都是人为的一种观念、一种无知的偏见。要使中学生学习负担全面减轻,让他们学得更加主动、积极、活泼、愉快,这将有赖于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有赖于整个教育工程的改造。人们有理由提出自己的看法,人们有权利参与这场改革的大讨论。下面刊登出席今年暑假在西宁召开的“黄河流域地理教学研讨会”全体代表的一封信,这也许能代表“黄河”的声音。至于“长江”、“珠江”、“黑龙江”等等的回响怎样,我们期待着更加踊跃的讨论来稿。  相似文献   

8.
南京吴淞间长江河槽的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长江为强潮河口,潮波影响上溯达距海616公里的安徽大通,因此自大通以下,为长江的河口区。 由于长江河口区范围辽阔,水面宽广,水流复杂,所以要掌握它的水文特征和河床演变过程的规律性,就需要此较庞大的测验组织和比较长时间的观测。由于这一原因,就使得作为世界大河之一的长江河口,研究资料较为缺乏。解放以前,较为系统的研究仅有海登斯坦的“长江口”一文,讨论河口水文及泥沙运动。日人速水氏有关长江河床质的研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长江为强潮河口,潮波影响上溯达距海616公里的安徽大通,因此自大通以下,为长江的河口区。 由于长江河口区范围辽阔,水面宽广,水流复杂,所以要掌握它的水文特征和河床演变过程的规律性,就需要此较庞大的测验组织和比较长时间的观测。由于这一原因,就使得作为世界大河之一的长江河口,研究资料较为缺乏。解放以前,较为系统的研究仅有海登斯坦的“长江口”一文,讨论河口水文及泥沙运动。日人速水氏有关长江河床质的研  相似文献   

10.
蛇年话蛇     
2001年,是农历辛巳年 (即蛇年 )。蛇,中国人叫它长虫,由于它面目狰狞,且有毒蛇混入其中,大人小孩都怕它三分。于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说它的坏话,什么,“杯弓蛇影”、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其实,恶名之下也有美德,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奇特的蛇,颇为有趣,这里介绍几种。 工蛇 这是一种生活在世界有名的蛇城——西非贝宁南部维达市,由人工驯化的无毒蟒蛇。此地家家户户养有这种“工蛇”。人们之所以称之为工蛇,是因为它要为主人做很多工作。白天它得照护婴儿,看守大门,吃掉侵害住宅的毒蛇与虫鼠,或者与人们…  相似文献   

11.
该书是系统研究长江三峡与葛洲坝泥沙及自然环境的著作。在泥沙研究方面,根据地学原理,采用岩矿分析法、磨损法和自然地理因素分析法,分别建立了推移质来量、沿程输沙量和流域产沙量三个计算模式。经多方面的验证表明这三个模式均具有较高的精度。用长江三峡及上游的大量实测资料,计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横向和纵向2个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从横向来看,主要是突出以上海、武汉和重庆为中心三大区域的特色,并对其发展进行定位,这是实现长江经济带整体联动发展的基础。从纵向来看,就是为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包括制度、市场、交通等条件,并且在此基础上要突出企业和企业集团在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大通-河口段枯季的径流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二凤  陈西庆 《地理学报》2003,58(2):231-238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长江下游1950-2000年水文、水利工程资料,建立了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径流量变化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影响长江大通水文站以下径流量变化的水文过程,探索了这一区间枯季径流量变化的成因与过程。调查研究表明,截止2000年大通以下各类抽引水工程的总数已达64个,抽引水能力达到了4626m^3/s(潮周期内平均轴引水流量)。实际抽引水量呈现很大的年、季波动,这与本区气候干旱情况、农作物生长期、跨流域调水量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大通-河口段沿江两岸大量的抽引水已成为影响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入海流量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在过去实际抽引江水资料的基础上,估算了过去不同水文、气候背景下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及其对入海流量的影响,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长江大通以下枯季的径流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对长江三峡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分析三峡工程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资源交通和旅游线路变化的影响,指出三峡理促进长江三峡旅游空间格局演变的主导因素,预测长江三峡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趋势,针对即将产生的长江三峡旅游空间新格局,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倪普 《地理教学》1995,(4):44-45
小孤山,位于长江下游,历属安徽省宿松县。它兀立江中,冲江而出,独耸擎天,孑然为中流砥柱,因之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开发旅游农业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旅游农业大有可为江华(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广州,510642)农业是提供食品和初级工业原料的基础产业,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强烈依赖。这就决定了各农业生产项目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产品的独特性。因此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的整治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各段的整治措施,提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关键是:(1)控制河势,治理河岸崩塌,增强河床与河岸的稳定性;(2)充分重视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河道变化产生的影响;(3)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长江采砂。并分析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岸线利用的原则。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河势不稳定,布局不合理,深水浅用浪费岸线资源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遵照河道演变规律开发岸线,保护河岸工程的安全,根据河岸水质污污染与河床特点合理布置引水口和排污口,提高引水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诗卷长留天地文/王充闾像一匹奔腾不羁的骏马,万里长江挟着巫峡雨、洞庭烟、匡庐雾,穿过楚尾吴头,滚滚东来。进入当涂县境之后,由于天门山的拦阻,又扭转身躯向北狂奔。人们把江东采石矶与北岸和县相对的这一段江面称为横江。李白的诗句“白浪如山那可渡”,“涛似连...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是瞿墉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但三峡旅游区今泛指三峡为中心,西起忠县石宝寨,东至宜昌葛洲坝,北及大宁河小三峡、包括三个大峡间的大宁河、香溪河两个宽谷区。今三峡工程将正式开工,这片绵延千里的名胜景地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今夏我乘江轮夜停昼航、浏览这闻名国内、饮誉世界的灿烂明珠——长江三峡区。  相似文献   

20.
三角洲顶点城市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三角洲顶点这一流域地貌学中的概念引入经济地理研究之中,认为在三角洲经济区顶点区域产生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三角洲的顶点城市。三角洲顶点城市的存在具有广泛性,通过对长江、珠江和韩江三角洲以及国外若干三角洲顶点城市的实证分析,总结出顶点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与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关系。顶点城市对应于三角洲顶点的区域中心城市,它与港口城市组成的双核结构是带动区域经济的强大发展轴,在流域空间结构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主要意叉体现在其作为流域下游交通汇聚点的枢纽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