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半干旱地区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 对照(CK)、播种前灌水30mm(W), 覆膜60d(M)和播种前灌水30mm加覆膜60d(WM)。结果表明, 播前灌溉后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但由于土壤温度显著下降, 播前灌水会影响春小麦苗期的干物质积累。地膜覆盖在作物生育前期可以改善土壤水温条件, 促进干物质积累, 在后期则会导致土壤水分状况恶化, 导致收获指数的下降, 影响产量的形成和水分利用。在春小麦生产中将播前灌溉与地膜覆盖相结合: 一方面可以在作物出苗时及苗期改善土壤水温条件,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另一方面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更好的水分条件去除覆膜的负效, 获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由紫色砂泥岩组成的川中丘陵区,微地貌是影响紫色土的光热水肥及其动态的重要因素,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经发酵的酒精废渣用于沙地改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沙地试验了经发酵的酒精废渣对沙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废渣中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作物所需的氮磷养分,施入沙地土壤后,经过一个生长季,土壤的保水性能明显提高、容重降低0.02~ 0.16 g·cm-3、pH值下降0.05~ 0.75、有机质增加0.05%~ 0.58%、全磷和全氮分别增加0.002%~0008%和0.002%~ 0.072%;适量施用该废渣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过量施用对小麦和荞麦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对甘肃种植业结构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采用对农作物生长有指标意义的≥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生长发育速度及产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研究,得出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冬小麦西伸北扩,棉花面积迅速扩大,多熟制向北和高海拔地区推移。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春播作物提早播种,喜热和喜温作物生育期延长,越冬作物推迟播种,生育期缩短。喜热作物棉花气候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干旱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宪锋  傅伯杰 《地理学报》2021,76(11):2632-2646
粮食安全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梳理了作物产量影响因素及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过程,进而从基于田间控制实验、统计模型、作物生长机理模型以及遥感反演模型等4个方面系统回顾了干旱对全球主要作物产量影响评估的最新进展,揭示出当前研究呈现出由单灾种向多灾种、由单目标向多目标、由统计模型向综合模型转变的特征。文献计量分析表明,1990—2020年干旱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发文量呈指数增长,且研究主题经历了由传统的作物水分胁迫到作物受旱影响与适应综合研究的转变过程,体现出研究视角的不断深化和综合。在学科分布上,农学、植物学和环境科学是研究干旱对作物产量影响的主要学科,建议应加强地理学多要素多尺度的系统性思维在粮食和水资源耦合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在分析现有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将未来应关注的重要议题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即构建干旱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多源信息数据库、阐明干旱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关键过程及机理、发展耦合宏观与微观过程作物生长机理模型和搭建作物产量与粮食安全综合监测平台系统,旨在通过提高干旱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监测预警和科学管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禾本科物种(例如银草、芦苇)在日本传统的地膜覆盖农业中普遍使用,西阿瓦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农业遗产系统(GIAHS)所在地。传统上,这里的农民使用银草覆盖农业土壤。但当地农民从长期的经验中了解到,日本虎杖覆盖更适合该地区茄科作物的种植。目前尚不清楚日本虎杖覆盖物为何对茄科作物的种植有益。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假设日本虎杖覆盖物可能会有效避免连续种植马铃薯的危害。因为过去每年都会种植两次本地马铃薯,因此,我们调查了日本虎杖覆盖对连续种植马铃薯以及番茄种植后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2018年进行的田间试验中,我们首先在连续马铃薯栽培的土壤和未耕种的土壤中比较了日本虎杖覆盖、银草覆盖和无草覆盖(对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虎杖覆盖减少了马铃薯产量的降低程度。其次,我们比较了番茄种植后的土壤和未耕种的土壤中的虎杖覆盖和无草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再次表明了日本虎杖覆盖减少了马铃薯生长和产量下降的程度。这些发现表明用日本虎杖覆盖有助于避免连续种植马铃薯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禾本科物种(例如银草、芦苇)在日本传统的地膜覆盖农业中普遍使用,西阿瓦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农业遗产系统(GIAHS)所在地。传统上,这里的农民使用银草覆盖农业土壤。但当地农民从长期的经验中了解到,日本虎杖覆盖更适合该地区茄科作物的种植。目前尚不清楚日本虎杖覆盖物为何对茄科作物的种植有益。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假设日本虎杖覆盖物可能会有效避免连续种植马铃薯的危害。因为过去每年都会种植两次本地马铃薯,因此,我们调查了日本虎杖覆盖对连续种植马铃薯以及番茄种植后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2018年进行的田间试验中,我们首先在连续马铃薯栽培的土壤和未耕种的土壤中比较了日本虎杖覆盖、银草覆盖和无草覆盖(对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虎杖覆盖减少了马铃薯产量的降低程度。其次,我们比较了番茄种植后的土壤和未耕种的土壤中的虎杖覆盖和无草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再次表明了日本虎杖覆盖减少了马铃薯生长和产量下降的程度。这些发现表明用日本虎杖覆盖有助于避免连续种植马铃薯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经济及粮食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开展不同措施红壤坡地土地生产潜力关系的研究,对指导人们合理开发利用该类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基于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计算模型,以土壤养分作为修正函数,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土地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以红壤坡地3种生态治理措施和裸露坡地为研究对象,以实测的不同措施坡地土壤化学性质为基础,提出了红壤坡地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以柑橘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措施对红壤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前埂后沟梯壁植百喜草的梯田果园(措施Ⅱ)土地生产潜力最大,较裸露地坡地提高了300多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南方红壤地区降水多,水分不是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随着水土流失的增加,土壤养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程度下降,其中速效磷对作物生长的限制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一直是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而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是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头。作为坡耕地的主要覆盖方式,作物对坡耕地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回顾了目前坡耕地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物生长、降雨溅蚀及其空间分布等问题。作物主要影响了坡耕地雨滴溅蚀、坡面径流和侵蚀产沙,并且径流和土壤侵蚀还受降雨强度、坡度、土壤前期含水量、土壤表层物理结皮及土壤糙率等因素影响。不同作物对径流和土壤侵蚀的作用和影响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外部条件下影响侵蚀的能力的变化,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作物植被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了解大规模土壤侵蚀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对坡耕地径流和土壤侵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下作物物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物物候是农作物重要的植物属性,不仅反映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其变化也影响作物产量,是一种能够指示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指标。以气温升高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作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对于揭示全球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影响及其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作物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前人已开展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本文侧重介绍全球气候变化下作物物候变化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作物物候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和作物物候主要研究方法,并探讨未来研究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深入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物候的影响机理以及指导区域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戴尔阜  王昊  吴绍洪  靳京 《地理研究》2007,26(3):461-469
将作物生产潜力模型(PS123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对1999~2001年海伦市玉米、大豆、小麦作物生产潜力进行计算;选取产量损失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组合利用率,定量评价资源利用效率,寻找影响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限制性因子及其定量制约程度。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于产量的限制最大,其次为水分和土壤,如果把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玉米、大豆、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11998、7068、8813 kg/hm2,资源利用率分别为51.0%、29.0%、20.2%,海伦市粮食生产仍有较大潜力。在特定自然资源状况下,海伦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限制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该市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民勤咸水灌溉及SWAP模型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翠华  王涛  薛娴  尤全刚  彭飞 《中国沙漠》2011,31(2):288-294
 采用0.8 g·L-1和5 g·L-1浓度咸水对民勤传统作物黄河蜜进行咸水灌溉试验。通过野外试验和实验室分析,评价了咸水灌溉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校正了SWAP模型并对相关因子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基于当地种植经验的灌水量与基于潜在蒸发蒸腾量(ET0)及根据田间持水量计算的需水量有一定差异,但灌溉水质和灌水量与田间产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0.8 g·L-1处理的水利用效率高于5 g·L-1处理,湿润年的水利用效率高于干旱年;模拟结果显示,SWAP模型对不同试验处理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模拟效果较好。由此得出结论,在民勤可以利用SWAP模型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状况及作物产量,为农田耕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EPIC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物生长模型是定量评估作物生产潜力的重要工具。EPIC 模型自1985 年发表后, 以其强大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EPIC模型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介绍了运行该模型所需的数据及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总结了EPIC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在中国包括作物生产潜力评估、水分和气候变化对产量影响、养分循环和损失、土壤碳储量变化、土壤侵蚀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最后提出了EPIC模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气象气候条件,农牧业生产布局以及产量的统计分析,阐述了该县丰产与欠收的影响因素,并对各种因素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建立了种植与产量在播种前气候条件下的特征指标,提出了生产合理布局与农牧业互补的科学依据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翠华  薛娴  罗君  彭飞  王涛 《中国沙漠》2015,35(1):72-80
分析了不同矿化度(0.8 g·L-1、2 g·L-1和5 g·L-1)灌溉水灌溉对黄河蜜瓜产量、作物抗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作物耗水量逐渐降低,间苗后第49天之前耗水量明显降低,但随着高矿化度水持续使用,耗水量在定植后第49天有所增加;作物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时间不断降低;果实上市产量不断降低,但果实个数没有明显变化;收获指数不断增加;果实的可溶物总量明显增加;单个果实的种子数量明显增加;果实形状指数明显增加,灌溉水矿化度越高瓜形越接近球形.土壤电导率超过2.7 dS·m-1时每增加单位土壤电导率作物总产量降低12.7%.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相对湿度在东北地区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土壤相对湿度(RSM)与标准化植被指数(SVI)、站点农气灾情数据及产量数据的关系,探究土壤相对湿度对东北地区农业干旱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1)土壤相对湿度与SVI有较好的相关关系,76%的站点能够通过0.05的检验;水分胁迫下,作物生长状态对土壤湿度的滞后时间为10天。(2)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时,超过58%的作物生长状态受到影响;土壤相对湿度低于35时,超过92%的作物生长状态受到影响。(3)土壤相对湿度对农气灾情数据记录的不同等级干旱的正确检测概率都超过了50%。(4)7月上旬土壤相对湿度和产量的相关关系最好。土壤相对湿度在东北地区农业干旱监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可为农业干旱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荒漠地区农作物抗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渍土是荒漠地区的重要问题,它在绿洲农业、畜牧业、交通建设等方面都造成极大的危害.荒漠地区不仅有原生盐渍土,而且有随着荒漠的垦植、不当的灌溉造成的大片的次生盐渍土,仅甘肃而言就有二百多万亩.其中百分之八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严重地危害着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荒漠地区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平衡脆弱,在这类地区以水灌冲洗法为主开展治理工作将是不适宜的,而从农田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土壤盐分危害作物的机理,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抗盐、耐盐作物,将是荒漠地区开发利用盐渍土的主要途径。本文尝试以张掖、民勤、酒泉等地实验统计的土壤盐分与小麦产量的数据为例,就土壤盐类危害作物的主要因素、单盐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盐类集合对作物的制约作用等问题进行数量分析,提出了优化利用策略期望有益于耐盐作物的选择和荒漠地区盐渍土的整治利用.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气温变化对一季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群  许莹  赵海燕 《地理研究》2008,27(3):603-612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最高和最低气温不同的变化特征会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产生明显影响。根据江淮地区代表性站点近50年来一季中稻产量形成阶段最高和最低气温的统计分析表明,1991年以来,最低气温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气温,日较差减小,极端高温事件强度、频率有所增强。利用安徽省农科院2000~2004年中稻分期播种试验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数据与产量形成阶段的最高与最低气温不同步长滑动平均值进行动态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对水稻产量构成和产量在始穗前和始穗后各有一个负影响时段,其影响程度始穗前大于始穗后;对结实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产量;最低气温的影响大于最高气温。随着滑动步长的增加,最高气温负影响程度的增大主要体现在抽穗前,最低气温则贯穿于整个产量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9年6月到2010年3月黔南州各站降水资料,黔南州农业委员会秋、春农业生产进程调查资料、农业灾情调查资料,以及贵州省山地所的土壤墒情监测资料、作物长势遥感监测资料等,分析黔南夏秋冬春严重连续干旱的发生、发展情况,分析在同期气候条件下,以夏收为主的作物生长受到的影响,结合干旱调查及历年降水情况,对夏收粮油产量评估分析。这次连旱是黔南有记录以来(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2009年8月到2010年3月全州平均降水量偏少54.1%,由于干旱的影响,夏收粮油作物产量将较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20.
作物的耐盐性及盐水灌溉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龚家栋 《中国沙漠》1995,15(2):158-164
盐从水分关系、离子毒害、营养和能量平衡等方面影响植物的生长。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耐盐性,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耐盐性也有差异。有效的灌溉管理是盐水灌溉农业的基础,高频率灌溉有利于缓解由于盐引起的水分亏缺,和对根系带洗盐,同时必须保持植物根系带土壤良好的通透条件。沙地更适合于盐水灌溉,滴灌是最为有效的灌溉方式。灌溉水盐分的增加将导致大多数作物的产量下降,但某些作物品质的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产量下降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