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尹泽生  李炳元  王守春 《地理学报》2012,67(7):997-1001
杨逸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 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地理科学事业。1959-1998 年他前后20 余次到青藏高原考察, 其中二次在喜玛拉雅山库拉岗日峰和南迦巴瓦峰参加登山科考, 八次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他五次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考察。2001 年后, 他还开展了对台湾澎湖、兰屿、绿岛的历史环境考察。他曾四次到日本考察并开展学术交流, 2003 参加了北极考察。他在多年实地考察基础上, 以丰富的资料和测量数据, 参与论证和确认我国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地位, 为中国地理学赢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2.
由高登义等撰著、刘东生院士作序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历史、资源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于 2001年 11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重要的原创意义。1994年,中国科学家以充足的证据论证并向世界公布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1998年12月,中国科学家在登山家的开路先锋的协作下,首次实现了沿江徒步穿越大峡谷的科学考察,进一步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地位,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写下了世界科学探险考察史上的精彩篇章,这…  相似文献   

3.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林芝地区的米 林县和墨脱县境内。大峡谷的入口 在米林县的派乡,出口处为墨脱县的巴昔 卡村,长度为504.6公里,比美国的科罗 拉多大峡谷还多出56公里,极限深度为 6009米。无论深度还是长度,雅鲁藏布大 峡谷都排在世界几大峡谷的前列,是名副 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m)作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连续的深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长达496.3km,最深达5382m,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它的论证和被发现,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大峡谷是适应板块缝合构造带发育的构造谷,它还是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最大通道,它所造就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以及以生物和水力为主的丰富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世界最大峡谷的地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的系统研究,对大峡谷的开发、规划、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由高登义等撰著、刘东生院士作序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历史、资源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于2001年11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m)作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连续的深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长达496.3km,最深达5382m,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它的论证和被发现,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大峡谷是适应板块缝合构造带发育的构造谷,它还是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最大通道,它所造就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以及以生物和水力为主的丰富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世界最大峡谷的地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的系统研究,对大峡谷的开发、规划、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环境评价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  关志华 《地理研究》2000,19(2):194-201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我国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穿过大峡谷的河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而且人口相对稀少,因此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水环境的原始自然状态保持完好。本文根据笔者参加1998年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大峡谷地区原始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和水环境特征做了初步研究,并对今后大峡谷水环境的保护和监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3,(4):1
8月19日上午,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就普查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强调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要准确把握地理国情普查的任务要求,做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情况分析和应用,要加强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并要求以此次普查为契机,全面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钱学森 《地理学报》1989,44(3):257-261
钱学森同志1987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汇合”的概念,并强调地理科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989年6月他和科协有关领导同志谈话时又指出:“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所提出的问题很多,如资源利用、国土整治、发展战略等,都涉及地理科学。……最近小平同志讲到要进行中、长期规划,这应是地理科学所关心和要解决的问题。”他还指出:“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要组织力量,统一思想,理直气壮地建立地理科学。中国科协要为此多做工作。”钱老的这些主张高瞻远瞩,对活跃我国地理界的学术思想有重要意义,本刊现转载他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大会上的报告,以供参考学习,并希望对地理科学的发展问题广泛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二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与工作会议以来各单位世界地理工作的情况,着重就世界地理如1981年10月5日至10日在西德的曼海姆举行了德国第43届地理年会。这一届刚好是德国地理年会100周年纪念日,所以非常隆重,内容也十分丰富。参加会议有来自奥、美、比、丹、法、日、希、意、挪、瑞士及土耳其的地理学家达1,650余人。在西德学习进修的三位中国地理科研工作者也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在曼海姆的木扎尔特大厅举行,西德总统和有关部、州的领导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1.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文敬  高登义 《山地学报》1999,17(2):99-103
介绍了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科学探险考虑活动观察到的新资料和新发现。  相似文献   

12.
2021年8月16-20日,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土耳其地理学会、伊斯坦布尔大学联合主办的第34届国际地理大会(IGC)线上召开,这是国际地理大会创办150年来第一次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来自78个国家与地区的近千名学者参会,其中中国的参会人数为68人.会议围绕"地理:让世界相通"这一主题,下设全球化与地方化、气候变化、移民和冲突、地球与灾害、亚欧与中东地区研究与人类世6个关键议题,设立175个专题分会场,口头报告611个,在线海报展示90张.中国学者积极参会,共完成口头报告50个,海报展示9个.  相似文献   

13.
在长白山脉的原始森林中沉睡了数亿年的一条极其美丽的大峡谷 ,距天池20公里处左右 ,气势雄伟、景色壮丽的自然奇观———锦江峡谷。那隐藏在莽莽林海中的神秘的大峡谷、奇异的熔岩林、美妙的原始风光 ,立即吊起了人们的胃口 ,让人恨不得插翅飞去 ,饱餐秀色 ,一睹为快。火山爆发 ,创造了“地球上最美丽的一条伤疤”吉林省一位旅游专家说 ,他曾经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 ,著名的大峡谷也到过十几处 ,包括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非洲大裂谷等 ,他觉得景色最美的还是长白山锦江峡谷 ,说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一条伤疤”。那么 ,这条美丽的“伤疤”究…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九年义务制地理教材“南极洲”一章.从人地关系的观点出发.比较准确地抓住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内容,重点突出了南极洲的地理特征。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南极洲是一个神秘诱人的地方。它是教育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5.
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会议,在省地理学会理事会和老一辈地理学家的关怀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于1987年5月11~14日在古都开封——河南大学举行。 大会开始首先由尚世英理事长致开幕词。他说,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河南地理历史上是第一次。它反映了地理事业的发展和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表明青年一代的迅速成长,这是非常值得祝贺的大事情。青年人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要发扬勇于探索的精神,学习有关科学的新理论方法和技术,武装地理学、发展地理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是沪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中的一节,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世界屋脊;②高寒气候;③江河之源湖泊之乡;④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教材中还配有五段阅读材料::‘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高原上的珍稀动物”、“雅鲁藏布大峡谷”、“‘天湖’——纳木错”、“唐代古寺——大昭寺。”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系统工程专家.自1983年开始,他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地球表层学进行深入研究,1986年正式提出“地理科学”这一划时代的慨念,并将其列为第十大科学技术部门、他认为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而研究这类系统只能用由我国科技工作者独创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钱老之所以花大量精力来研究地理科学,是因为他认识到地理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理环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成败.由此,钱老又提出“地理建设”这一崭新慨念。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大峡谷乃世界之最,也是中国科学家在20世纪末一次重大地理发现。大峡谷的基本特点是作巨大的马蹄形拐弯和成为青藏高原的南来季风的最大水汽通道,形成了以大拐弯峡谷为中心的藏东南地区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有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生物的多样性景观、季风型温性冰川等各种自然奇观,以及蕴含特别丰富的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是我国21世纪开发利用的基础性资源,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9.
吴正  王为 《地理研究》2007,26(6):1069-1076
本文为缅怀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和教育家曾昭璇先生的纪念论文,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曾昭璇教授学识渊博,在自然地理、地貌、历史地理、人类地理、方志学以及民族学和民俗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卓有建树。他先后开创"岩石地貌学"、"历史地貌学","人类地理学"三个新领域,填补了学科的空白。曾昭璇先生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提倡"地理科学乃经世致用之学",主张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曾昭璇先生除科研外,一生以教书为业,致力于地理人材的培养。他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认为教材决定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质。提出高等师范的地貌学教材要在"浅、广、新"三方面下功夫。这不仅是编写地貌学教材的要求,更是一种独特的高校地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和2007年起,教育部两度组织人员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这两次修订工作的思路是如何确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体系结构有无变动.课程标准具体作了哪些修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及修订组负责人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澄教授。请他谈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