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由空心菜、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微生物膜组成的浮床生态养殖系统,采用水生空心菜根系及浮床为基质,构建了以池塘土著微生物和外源微生物为菌源的池塘漂浮式微生物膜,并结合水生空心菜对养殖水体进行原位修复。定期跟踪监测3种养殖模式水体中总磷和总氮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鱼·菜·菌"培育模式YCJ-2的水质较为稳定,与对照组YCJ-3相比,总氮和总磷分别降低了66.13%和43.81%;总氮排放浓度达到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二级标准,总磷排放浓度介于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一级标准和地表水质量Ⅴ类标准之间,该模式对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效果明显。分别采用物料平衡原理和产量法检测分析不同模式的产排污系数和沉积物产污系数,结果显示:对照组YCJ-3总氮和总磷产排污系数最高,分别为1.60 g·kg-1和19.90 g·kg-1;YCJ-2沉积物总磷和总氮产污系数最低仅为1.01 g·kg-1和0.35 g·kg-1,分别比YCJ-3降低了82.5%和83.17%;养殖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鱼·菜·菌"培育模式YCJ-2总产值达到3 536.04元/100 m2,比YCJ-3和YCJ-1(鱼-菜培育模式)模式养殖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49.12%和11.88%。  相似文献   

2.
“鱼·菜·菌”生态养殖模式氮磷转化及去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由空心菜、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微生物膜组成的浮床生态养殖系统,采用水生空心菜根系及浮床为基质,构建了以池塘土著微生物和外源微生物为菌源的池塘漂浮式微生物膜,并结合水生空心菜对养殖水体进行原位修复。定期跟踪监测3种养殖模式水体中总磷和总氮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鱼·菜·菌"培育模式YCJ-2的水质较为稳定,与对照组YCJ-3相比,总氮和总磷分别降低了66.13%和43.81%;总氮排放浓度达到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二级标准,总磷排放浓度介于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一级标准和地表水质量Ⅴ类标准之间,该模式对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效果明显。分别采用物料平衡原理和产量法检测分析不同模式的产排污系数和沉积物产污系数,结果显示:对照组YCJ-3总氮和总磷产排污系数最高,分别为1.60 g·kg^-1和19.90 g·kg^-1;YCJ-2沉积物总磷和总氮产污系数最低仅为1.01 g·kg^-1和0.35 g·kg^-1,分别比YCJ-3降低了82.5%和83.17%;养殖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鱼·菜·菌"培育模式YCJ-2总产值达到3 536.04元/100 m2,比YCJ-3和YCJ-1(鱼-菜培育模式)模式养殖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49.12%和11.88%。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以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系,建立该区年尺度的径流估算模型。基于林地、耕地为主的子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径流估算模型,分析占该区90%土地利用面积的林地、耕地与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以林地为主的流域径流各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2.95 mg/l,BOD浓度为1.080 mg/l,总氮浓度为0.715 mg/l,总磷浓度为0.039 mg/l;耕地为主的流域径流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5.721mg/l,BOD浓度为3.097 mg/l,总氮浓度为2.092 mg/l,总磷浓度为0.166 mg/l。这一研究结果适合应用于太湖流域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年尺度面源污染估算。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江作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大河,其流域内聚集了自治区主要人口和经济。随着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雅鲁藏布江水质污染逐渐严重。进行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质和水环境容量评价是对科学合理利用西藏水资源的重要保障,本文根据雅鲁藏布江仲巴至林芝段的CODCr、氨氮、总磷等三种污染物浓度实测数据,使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沿程水质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段首控制和断面控制下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分段计算了研究区的理想水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量和剩余水环境容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水体质量整体状况良好,流域内3种污染物均剩余较大的水环境容量,但临近上游2个水功能区内普遍存在总磷超标问题,临近下游的2个水功能区少数计算单元存在较严重的CODCr和总磷排放超标问题,急需削减污染物排放以保障流域内水环境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8~2008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数据,初步分析了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的现状。以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年、2008年江苏省县域的"排放—效率"类型进行了基本划分,并分析了各聚类碳排放格局特征。结果显示:GDP标准下的发达地区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县市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型;以南京市区和徐州市区为代表的"高排放—低效率"地区,占全省碳排放量的一半,是江苏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不同聚类类型间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同类型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局部格局的不稳定性,使县域在不同聚类类型间的跃迁行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黑臭河道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生态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利用多水塘活水链人工湿地技术净化江苏常州永胜河河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该技术使水体总氮浓度削减了92.0%、总磷浓度削减了82.9%,处理后的水体总氮、总磷含量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项目年处理水量约30万t,每年以较低的成本(平均水处理费用约为0.03元/t),削减总氮、总磷和氨氮量分别为1496.6 kg、176.0 kg和1408.6 kg。通过引植多种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该湿地修复工程为当地营造了优美的湿地景观。多水塘活水链人工湿地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于一体的新型水体生态治理技术,为我国城镇黑臭河道治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2009年11月,研究了水平潜流湿地的总磷去除效果及影响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要影响变量,构建了出水总磷含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水平潜流湿地单位面积总磷去除率在8月最高,A、B和C处理单元的总磷去除率分别为(0.44±0.14)g/(m2·d)、(0.41±0.11)g/(m2·d)和(0.35±0.07)g/(m2·d)。9~11月,随着温度的降低,总磷去除率逐渐降低,并在11月出现最小值,A、B和C处理单元的总磷去除率分别为(0.20±0.04)g/(m2·d)、(0.18±0.10)g/(m2·d)和(0.17±0.06)g/(m2·d);利用多项式函数对出水总磷含量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进水与出水总磷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水温、溶解氧和浊度与出水总磷含量之间负相关,水体p H对出水总磷含量的影响呈单峰变化,p H为7.6时,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出现最大值,为0.047 mg/L,随水体电导率升高,出水总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电导率在6.05μS/cm时,出水总磷质量浓度达到峰值0.014 mg/L。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综合变量,分别为进水总磷含量、氧化还原条件、电导率和浊度,利用逐步回归算法,构建了回归模型。不同处理单元出水总磷含量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基本反映出水总磷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范围(R2为0.745~0.835)。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静  杨桂山 《地理研究》2007,26(5):931-939
本文研究了1980~2004年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在波动中平缓增长,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主要来源于制造业和能源生产部门,南京市、苏南三市和苏中苏北九市的排放量大致各占排放总量的1/3。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了1980~1996年和1997~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未来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趋向于在经历较短时间的上升后逐渐下降。采用分解分析方法分析了三种效应在工业废水排放变化中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广义技术效应、规模效应是影响工业废水排放的重要因素,但广义技术效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太湖流域地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也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严重,其水质每5-10年下降一个等级。文章以无锡市为例,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与原因,并从产业结构的优化、水资源重复利用、污水处理企业化经营以及环境宣传等方面探讨了应对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多级串联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河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蟹养殖塘边上构建了多级串联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河蟹养殖尾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以及尾水中总氮和总磷浓度的沿程衰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7月1~6日,该人工湿地对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87.03%和77.21%,说明该人工湿地能有效处理养殖尾水中的氮、磷污染物。位于人工湿地系统前端的湿地单元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起主要作用。随着水力负荷的提高,其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减小。在建立的总氮和总磷含量与水力负荷的沿程衰减模型中,总氮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衰减模型,总磷的最佳拟合模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SCS和USLE的程海总磷总氮参照状态推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流域入湖的氮磷负荷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部分,基于SCS模型和USLE模型,分别计算流域入湖的溶解态和颗粒态非点源负荷,根据工业、城镇生活及规模养殖废水排放,计算了流域入湖的点源负荷。通过计算的入湖负荷和现有的湖泊氮磷浓度数据,建立了湖泊氮磷质量守恒模型。根据计算的逐年入湖氮磷负荷和建立的湖泊氮磷质量守恒模型,逆推逐年的湖泊氮磷浓度,确定湖泊氮磷参照状态。应用建立的模型推断程海的TP、TN参照状态分别为0.014 mg/L和0.247 mg/L。构建的湖泊氮磷参照状态推断模型,所需资料少,概念清晰,在资料缺乏的其他湖泊流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伊犁河谷新垦绿洲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点新疆伊犁河谷新垦绿洲灰钙土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采集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土壤(40~60 cm)样品,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对灰钙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含量表聚性特征明显;垂直分布总体变化趋势均为由上到下依次减少,且都以40 cm处为其变化转折点;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来看,以天然荒地最高,树上干杏林地和杨树林地次之,撂荒地和小麦-油葵轮作地较低;从土壤全氮含量来看,以天然荒地最高,树上干杏林地和撂荒地次之,杨树林地和小麦-油葵轮作地较低;从土壤全磷含量来看,树上干杏林地最高,天然荒地、撂荒地和杨树林地次之,小麦-油葵轮作地最低.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影响显著,在今后的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在施用无机化肥的同时也要注意推广秸秆还田,增加施用有机肥,做好土壤的培肥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杨清可  段学军  王磊 《地理科学》2016,36(10):1539-1545
基于水环境保护与区域开发的相互关系,考虑水陆空间联系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限制,构建由水环境容量和压力两方面要素为基础的水环境约束分区指标体系。以产业集聚发达、水网密集但水环境敏感性强的江苏省太湖流域为例,探索小流域评价单元划分、约束指标选择与空间叠置分析等技术。对区域水环境容量和压力的进行约束分区,划分为高压低容、低压低容、高压高容和低压高容等4种类型区。研究结果为发挥区域水环境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农用地转用环节征收数额较大、改革相对较早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研究对象,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以江苏省为例,拟合新增费标准与耕地面积减少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不同新增费征收标准情景下的耕地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新增费的政策设置,1999~2008年江苏省累计抑制耕地面积减少29.54hm2;通过新增费征收标准调整,2007~2008年江苏省抑制耕地面积减少10.90hm2,1999年和2007年两种征收标准下的耕地保护贡献度均在1%左右。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新增费的设立增加了地方政府用地成本,对抑制耕地占用的规模和速度具有一定作用;②在一定范围内,新增费征收标准越高,耕地保护效果越好;③总体而言,新增费的耕地保护效果尚不显著,其贡献度仍较为有限,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以往分开论述三者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运用污染足迹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州市农业面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磷>氮>有机物;(2)各农业生产类型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3)湖州市各区县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通过对湖州市农业污染足迹评估,可以明确地提出哪种污染物类型、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是湖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研究结果可以为太湖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9年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从湿地类型、面积、分布、动植物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江苏长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与基本特征,探讨了江苏长江流域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通过加快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江苏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管理规划编制,加强流域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等措施,遏制流域内湿地整体生态质量退化、生态功能下降的趋势,实现江苏长江流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臼湖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富营养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了石臼湖水质现状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石臼湖的水质级别为Ⅲ级、Ⅳ级,污染程度为轻、中度污染;影响各水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硫化物、总氮、总磷;水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严重超标。造成石臼湖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渔业与养殖、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湿地的水环境治理和优化技术在太湖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质优化技术在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几类常用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水质优化技术,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城镇生活污水厂水质优化技术、河道治理技术及雨水治理技术。阐述了人工湿地在太湖流域水系统优化中的应用,包括阳澄湖莲花岛生态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常熟新材料产业园生态湿地对工业尾水的治理,2个项目水处理效果良好,达到了相应的水质要求。探讨了基于人工湿地的水质优化技术在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优化的前景,该技术可在海绵城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黑臭河道整治等领域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As part of a study using lake sediment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and causes of human impacts to lakes along an east–west transect following the Yangtse River, sediment cores were taken from Taihu in eastern China.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sed on the impacts of direct inputs of pollutants from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but little work has been undertaken on trends in atmospheric deposition from the many industrial sources surrounding the lake. Analysis of the Taihu sediment cores for atmospheric pollutant indicators such as trace metals, magnetic parameters and spheroidal carbonaceous particles (SCPs) show the lak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ntaminated over the last 40–50 years. Sediment levels of atmospherically deposited pollutants are currently similar to some of the more contaminated lakes in Europe. Further, sediment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confirm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eutrophication at the site and periods of recent soil erosion in the catch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