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下蜀黄土红外释光地层年代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蜀黄土地层年代学对于理解季风环流时空格局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降升的关系十分重要,作者基于下蜀黄土红外释光测年和下蜀黄土及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磁化率序列的对比分析。认为下蜀黄土第一层黄土层形成于末次冰期,最底部的黄土层与洛川的L5相当,因而下蜀黄土应相当于黄土高原L5以来的风成堆积,其底界年代约为500ka,也就是说,在500ka左右黄土堆积的南界已达长江下游地区,这可能是因为其时青藏高原的隆升已到达一特殊高度,对东亚季风演化的影响成为一个转折点,加强了东亚季风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曾方明 《盐湖研究》2018,26(4):19-26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对江西九江下蜀黄土和甘肃临洮晚更新世以来黄土的常量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其他点位的黄土、长江中下游其他地点的下蜀黄土和长江沉积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对比,以期探讨九江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1)九江下蜀黄土的地球化学组成以SiO_2、Al_2O_3、Fe_2O_3为主。与临洮黄土的元素组成相比,九江下蜀黄土具有较高的SiO_2、Al_2O_3、Fe_2O_3、TiO_2含量和较低的CaO、MgO含量;2)在空间上,下蜀黄土的SiO_2/Al_2O_3比值未表现出黄土高原黄土(北方黄土)的SiO_2/Al_2O_3比值随纬度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揭示下蜀黄土的主要源区可能不是北方的内陆荒漠或黄土高原;3)TiO_2/Al_2O_3-K_2O/Al_2O_3和TiO_2/Al_2O_3-Fe_2O_3/Al_2O_3图解显示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的主要源区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一直是个热点问题。本文对江西九江下蜀黄土和甘肃临洮晚更新世以来黄土的常量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其它点位的黄土、长江中下游其它地点的下蜀黄土和长江沉积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对比,以期探讨九江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1)九江下蜀黄土的地球化学元素以SiO2、Al2O3、Fe2O3为主。与临洮黄土的元素组成相比,九江下蜀黄土具有较高的SiO2、Al2O3、Fe2O3、TiO2含量和较低的CaO、MgO含量。(2)在空间上,下蜀黄土的SiO2/Al2O3比值未表现出黄土高原黄土(北方黄土)的SiO2/Al2O3比值随纬度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揭示下蜀黄土的主要源区可能不是北方的内陆荒漠或黄土高原。(3)TiO2/Al2O3-K2O/Al2O3和TiO2/Al2O3-Fe2O3/Al2O3图解显示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的主要源区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黄土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北京邻区枣沟、斋堂和赤峰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在幅度和相位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在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磁化率记录具有冰量变化模式,而粒度记录具有轨道周期特点,粒度和磁化率之间的相位关系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和冰期向间冰期过渡的过程中,既有滞后也有超前的表现,很难单纯以成土作用来解释。由于黄土粒度主要反映粉尘源区环境和古风场强度的变化,而磁化率主要记录的是沉积区的成壤作用,反映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因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的不协调说明古风场和粉尘源区变化与粉尘沉积区气候变化之间不统一。这可能意味着控制夏季风强度变化和控制冬季风强度变化的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风区黄土与古土壤磁化率变化特点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叶玮 《中国沙漠》2001,21(4):380-386
在东部季风区的黄土研究中,磁化率是反映季风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替代性指标之一,但关于中国西风区黄土磁化率的研究至今仍然为空白,通过对新疆典型的西风区-伊犁地区现代土壤和两个典型剖面黄土与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研究发现,两个剖面黄土与古土壤磁化率特征存在差别。地处荒漠草原地带的则克台黄土剖面中马兰黄土的磁化率值略高于弱成壤层,末次间冰期古土壤层的上部磁化率也低于黄土,与东部季风区相比黄土磁化率偏高。而位于草原地带的库尔德能布拉克剖面黄土磁化率为低值,古土壤为高值,表现出与东部季风区类似的变化特点。两个黄土剖面所反映的磁化率的区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候对磁化率变化的控制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该区磁化率物理意义的复杂性。提出虽然在西北区黄土记录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东部季风区的方法,但磁化率和碳酸盐含量在西风区可指示湿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湖南岸黑马河2.2 m厚的黄土剖面中,以5 cm的间隔采样,进行了碳酸盐、碳酸盐中Sr含量以及磁化率的测定,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12.7 ka以来青海湖湖区古气候的变化,结果表明碳酸盐、碳酸盐中Sr含量、磁化率等基本较真实的记录了该区自12.7 kaBP以来经历的多次暖湿—干冷古气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更新世极端冷期冬季风的快速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西峰黄土堆积的“上、下粉砂层”进行了间隔 5~ 6 cm的详细采样 ,测量了 80 0多个样品的粒度分布和磁化率值 ,根据沉积速率模式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较精确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更新世极端冷期的黄土堆积记录了东亚冬季风频繁的和较大幅度的千年尺度变化。冬季风加强事件一般持续约1.8~ 2 .4ka。亚轨道时间尺度冬季风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在极端冷期赤道和极地气温差增大 ,纬向西风环流加强引起的大气环流和蒙古高亚不稳定 ,从而引起东亚冬季风千年尺度变化。在极端冷期降雨量和平均温度低于某个阈值的时候 ,虽然夏季风强度存在变化 ,但不足以影响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的形成 ,所以那时磁化率的变化不能很好地记录夏季风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曾方明 《盐湖研究》2018,26(1):32-38
南方下蜀黄土和红土为研究亚热带地区的古风化强度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记录。对九江两个下蜀黄土和红土剖面(JJ3和JJ4)的色度、磁化率和常量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JJ3和JJ4剖面沉积物的磁化率和红度(a*)变化趋势较一致。与上地壳相比,九江下蜀黄土与红土的Ca、Na重度亏损,K轻度亏损。九江下蜀黄土的CIA值小于80,而红土的CIA值大于80。Rb/Sr比值和CIA值显著正相关(R2为0.95),二者可有效指示下蜀黄土和红土的化学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16 ka以来黄土高原东亚夏季风变化的环境磁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是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和平镇剖面16 ka以来的黄土沉积序列(厚度为3.5 m)进行了高分辨率环境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黄土序列的磁性颗粒主要由细颗粒磁铁矿主导。其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与黄土高原中部和东部的黄土磁化率变化机制一致,即黄土高原西部和平镇黄土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仍然受成土作用形成的细颗粒磁铁矿控制,因此其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仍然可以反映季风降雨的变化特征,并且其反映的16 ka以来季风降雨变化与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季风变化特征一致。通过详细的海陆综合对比,本文认为16 ka至11 ka间东亚季风降雨的变化受到北半球太阳辐射和北半球区域温度的共同影响,而11 ka之后的夏季风降雨减少主要受太阳辐射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南文昌涣文村老红砂剖面的磁化率测量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峰宇  王为 《中国沙漠》1996,16(4):364-367
通过对海南文昌县涣文村老红砂剖面的野外调查和磁化率测量,绘制了该剖面磁化率曲线;分析了剖面磁化率特征与剖面颜色及红化过程的关系。指出剖面磁化率可以作为反映老红砂堆积过程中(及以后)气候变化的物理参数。开展老红砂堆积连续剖面的磁化率测量,以此进行气候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对华南沿海乃至更大范围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