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洪全  张云峰 《地理科学》2016,36(2):283-288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GDP和人口为指标,运用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等经典统计方法,以及可分解的泰尔指数和区域分离指数,分析了2002~2012年江苏省沿海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基本呈缓慢缩小趋势。总体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其主要来源于区内差异,其中盐城区内差异贡献率最大。区域分离系数以2006年为拐点,呈倒“U”型变化特征,区域差异逐渐趋同。导致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基础、区位条件和政策措施。空间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政府发展战略的连续变化过程,体现了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7,(11):45-45
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盐城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盐城民航站因此正式跻身国家一类航空开放口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机场。无疑,这为江苏“沿海战略”的实施,又增添了一台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3.
江苏文化产业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召宜  渠爱雪  仇方道  马晓冬 《地理科学》2016,36(12):1850-1859
在明晰相关概念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研究表明: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呈现倒“U”型,发展态势显露转型性,发展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发展格局呈现点轴趋向性,发展机制具有明显的外力驱动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强化政府调控,注重政策创新,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稳健发展;强化科技人才,注重市场激活,促进江苏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实施多元战略,注重因地制宜,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特色发展;强化区域整合,注重优化布局,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区域经济结构与“三沿”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江苏区域经济结构特点,论述沿江,沿海,东陇海三个经济区的发展重点,以及实现“三沿”发展目标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江苏区域经济结构特点,论述沿江、沿海、东陇海三个经济区的发展重点.以及实现“三沿”发展目标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 -轴系统”的形成 ,说明“点 -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 ,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 ,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邢铭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1,31(7):879-884
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和区域发展规律,针对传统的单一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模式,提出要从区域整体旅游战略出发,统筹制定面向区域的一体化旅游总体发展战略。从规划角度提出了旅游开发应当从“资源开发”、“市场拓展”和“体系优化”三个方面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战略。以抚顺市为案例,探讨了上述三个战略任务的地方性安排,即抚顺市旅游业的“龙头带动”、“区域联动”和“均衡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8.
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把江苏环太湖旅游带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区域,分析了其开发的背景、资源赋存与组合状况以及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区域旅游开发方向的形象导向、功能导向和市场导向等核心问题,总结了文化精品战略、环境优化战略、区域协作战略、结构效益战略等4项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的针对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了“区域主体间的战略互动作为区域空间生产机制”的解析视角,对北京、上海两大中心城市及其外围地区的战略互动过程及区域空间发展绩效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认为上海及其外围地区之所以能够成长为高度一体化的区域,同区域主体间持续采用相向型互动战略密切相关;而北京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与长期固化,则与北京及外围地区之间长时期以来采用背离型互动战略直接相关。最后,从促进区域主体间积极战略互动的角度,讨论了减缓、化解大都市阴影区问题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獐(Hydripotes inermis)的最新种群数量与分布状况,于2007年3~5月,在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用样线法对獐的春季种群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獐在盐城滨海湿地有2个分布区,一个在射阳县境内,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中心,扩散至射阳芦苇公司及其周边区域;另一个位于大丰县境内,从大丰麋鹿保护区的第一核心区至第三核心区及周边荒地.獐在盐城滨海湿地的总数量在372只左右,其中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分布獐的数量和密度最高,其数量约为327只,密度为1.9只/km2.与20世纪90年代调查数据相比,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湖南区域经济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满 《热带地理》1996,16(2):160-166
本文在分析湖南经济布局的现状基础上,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开发,网络开发三阶段”理论,提出了湖南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发展极,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文章认为,对各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近期应选择湘东产业带,环洞庭湖经济发展圈和长株潭经济发展圈为重点开发地域。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系统分析攀枝花市环境、资源、交通条件、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攀枝花市的发展历史、开发经验,探索了较为落后地区的发展途径和开发模式,指出在较为落后的地区开发中应优先选择发展极点,充分发挥发展极的带动、辐射和扩散作用,促进区域整体的发展。提出我国西部开发宜先采取“自然跳跃式”开发战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区域发展规划是特定经济体制下引导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编制的“小政府,大社会”宏观背景,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趋向应该是编制计划与市场兼容型的弹性区域发展规划、多目标复合协调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公平与效率兼容型社会发展规划、效益型发展规划和应用导向型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重庆实现旅游产业化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战略之一。文章讨论了目的地型旅游地发展模式与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了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是重庆旅游产业化战略的基本理念定位,阐述了重庆旅游产业功能布局采取“东进西扩,南引北接”战略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重庆旅游产业化的行动准则是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支持系统,社会经济支持系统,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和决策管理支持系统;行动哲学是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的方针;行动框架是以长江为主轴线,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量序惊奇不度3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实施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方案,文章认为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运作关键是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运作平台是坚持“战略主导,政府协调,企业担纲,资源共享”方针的市场体制;运作重点是加强产品体系,市场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4个体系的建设。文章的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建了动态的概念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7.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相对发展率、泰尔指数定量分析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绝对差异总体增大,相对差异呈明显的倒“U”型,但金融危机过后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远大于各省区之间差异,各省区内部差异明显不同,黑、辽与吉、蒙东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差异水平匹配的“高高”、“低低”俱乐部发展趋势;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T”字型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南北差异明显,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对东北地区经济差异演变与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主体功能区划将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新重庆市的市情特征,探讨重庆城市发展战略必须走“城市—区域”共同发展的新路子,提出重庆城市发展与区域整合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9.
文超  詹庆明  刘达  米子豪 《地理科学》2021,41(6):971-979
采用腾讯人口迁徙数据构建长三角的有向城市网络,利用有向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研究人口流动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已形成“区域性核心-局域性核心-人口扩散型城市”联动发展的多核心、等级化、网络化的空间结构。在该地区同时存在“同城化”“核心-边缘”空间发展模式。长三角41个城市可划分为7种发展类型,其中资源集聚型城市对人口资源存在普遍争夺的情况。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向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发展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战略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1979-1992年,中国先后实施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和三个地带发展战略。1980年代末,国家大规模开发长江沿岸地带,构成“T”字型的宏观布局战略。1980年代以后,以沿海为主的宏观发展战略取得巨大成功。2000年以来,沿海地区区域重构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关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结构的研究主要从“均质区域”的角度,并通过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就业行业人口数据,对东部沿海地区不同空间层面的经济结构重构转型进行研究。总体而言,“核心-边缘”理论能够揭示当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重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且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