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本世纪40年代以来,几乎同时产生了许多把对象作为系统考察的系统理论,特别是以一般系统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系统论。地图学中的新理论——地图信息传递论就是其中之一。地图信息传递论,讲的地图信息是系统各要素的联系,各要素通过地图信息的传递联系在一起。 捷克地图学家柯拉斯尼在研究地图制作和应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地图信息这一概念。他认为地图的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包括了地图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效果。地图信息决不是资料性的堆积,它包括所表示的地图内容的意义和观念,它是每一  相似文献   

2.
一、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成。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多年来,地图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新的学说被提出来。早期的地图理论研究侧重于地图的数学基础、制图技术方法和制图综合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地图学的产生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3个分支学科组成的。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多年来,地图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新学说被提出。早期的地图理论研究侧重于地图的数学基础、制图技术方法和制图综合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子地图是人们进行地理空间信息应用与认知的重要载体,而性别差异影响着地图空间认知的结果。该文通过一系列地图认知实验,分析了不同性别在观察地图、认知地图、形成心象地图和表述地图信息过程中的差异。实验表明,男性对空间关系较为敏感,而女性对要素注记、形状、位置及空间面积的认知能力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与自然语言相类似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往的地图语言研究主要关注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机制,但缺乏从地理学语言视角分析地图语言的内涵与特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泛地图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泛地图背景下,地图在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演化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首先基于语言学理论分析了地理学语言的语言学内涵,指出在地理学视角下地图语言的概念应当从地图符号转向整个地图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图的语言学内涵,阐述了现代地图语言的概念泛化特征,即“内容”泛化和“形式”泛化。其次,本文以地理学语言的视角分析了地图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结构,以及地图演化进程中语言结构的演变特征。最后,本文类比语言学中元功能的概念,对地图的语言元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地图演化过程中语言功能发展的新特点,涉及地图的信息载负、信息传播、认知和模拟功能。本文基于语言学视角,对作为地理学语言的地图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剖析,深化了对地图语言机制的理解,为地理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地图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地图可视化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分析地图可视化的含义出发,提出了地图可视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同时简要分析了地图可视化的特点。认为地图可视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可视化变量研究、可视化分类研究、时空数据结构研究、视觉感受与视觉效果研究、虚拟现实研究、空间认知与信息传输研究等 6个方面。最后,就北京地区地形三维可视化实践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电子地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翔  张燕 《地理学报》2001,56(Z1):56-63
分布式电子地图服务主要研究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向客户提供地图服务的方法.它是通过多个服务器协同、透明地向客户提供网络地图服务,地图服务主要包括地图信息查询、远程修改地图符号、远程地图编辑、地图投影变换、地图打印、地图专题图制作和地图空间分析等.实现分布式电子地图服务要通过分布式计算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分布式计算目前主要使用C0RBA,DC0M或EJB等中间件技术实现.本文讨论使用CORBA技术在服务器端构造分布式异构地图数据库和地图符号库的方法和客户端电子地图服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阐述国内外心理地图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手绘的中国地图简图,研究了大学生的心理地图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地图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关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境内河流的心理地图还处在浅层水平;大一和大四学生的心理地图现状并没有显著差异。大学地理学习动机和对待地理学系的态度这两个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地图产生了显著影响;区域的位置和面积也是心理地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地图综合是当前国际GIS和制图学领域的一个难题。化简是地图综合的一个基本操作算子,线要素是地图综合操作的主要对象,该文主要研究地图线要素的化简问题。首先,从算法的适用范围、阈值设置等方面分析了现有算法的优点,重点阐述了一种常用的弧比弦算法,并指出了其在化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基于地图曲线的空间认知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弧比弦算法。该算法能够更好地保持曲线的特征点和曲线的几何形态,避免阈值的设置问题。在算法评价上,采用3种定量评价指标,即:偏移平均值、偏移量中值和面积变形值,对改进的弧比弦算法与现有经典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10.
鲁政 《地理学报》2013,68(10):1401-1410
将意识层面的空间意象外化为可被度量及分析的对象,一直是行为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构建空间意象的结构而非意义入手,对该领域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即认知地图法和空间句法进行了比较,意图找到两种方法在空间结构性认知方面的相关性。基于句法空间结构的表达模型,分别就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集成度及其认知地图的调研结果进行了比对,通过真实地图句法集成度与579 份认知地图意象要素出现频率等指标的比较,发现集成度指标与意象出现频率等指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在对认知地图样本进行轴线化转换并比照真实地图的轴线索引后,对真实地图句法集成度与579 份认知地图平均句法集成度进行比较,发现认知地图与真实地图的句法分析在结果上仍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节点、标志物两要素的出现频次等指标也与所在街道的集成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对应性。结论说明空间构形对人们结构性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认知地图的句法分析对揭示人们空间知识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两种方法有相互补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