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对产业生态系统内涵的理解,在分析了区域煤化工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后,认识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产业系统因素和资源、环境及技术、信息等支持系统因素;强调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认为煤化工产业在发展中只有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才能获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进行实例分析,结合该区域特点,从系统要素、构建层次和系统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区域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对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区域经济走势将带来深远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有潜力和条件参与较高层次国际竞争的地区之一,但是该地区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突出。因此,利用新的视角开展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综合研究,对我国21世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走向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作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冲击力进行了评估和判断。本文认为,为应对中国加入WT0后所带来的冲击,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有必要形成共识,规范和统一地方政府行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下,对区域产业调控机制和模式作重新构思,以进行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产业分布格局跨省市、全区域的合作与协同调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影响因素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方式及路径进行假设和建模,并结合实证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驱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水平、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其中管理水平和技术环境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产业创新,而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因素则需要通过产业发展选择的方式,来间接推动产业创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作用于影响因素,强化区域产业创新驱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学报》2020,75(12):2684-2698
产业地理学研究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基于地理邻近性的集聚理论揭示了产业地理不平衡分布的内在机制。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演化经济学的历史视角,从历史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渐进演化机制,认为地理邻近性不是产业地理格局演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以认知邻近性为核心的多维邻近性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本文从认知邻近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动态演化规律,总结出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即一个企业或区域进入(或退出)某项经济活动的概率是该企业或地区拥有的基于相关知识基础的经济活动的函数。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关联法则涉及的关键概念,梳理企业和区域尺度的实证研究成果,讨论关联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补充和拓展。本文指出:① 在认知邻近视角下,基于资源转换和组织学习等理论基础,关联法则研究了企业或区域发展新产业与现有产业之间的关系。② 关联法则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和区域尺度,还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和韧性等。③ 外部联系、冲击以及内部制度环境等可能会降低区域产业动态对本地产业基础的依赖性。关联法则指出中国区域需培育内生发展模式,围绕现有区域能力、技术和知识积累发展区域产业和实现区际产业优化布局与分工,逐步建立相关多样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区域韧性,支撑国内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5.
区域产业演化是新产业进入、旧产业退出的过程,新产业为区域创造新发展路径。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区域产业演化表现出路径依赖,而外生的制度因素可以改变新路径的方向。基于中国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历年土地财政和产业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Logit条件回归模型在城市-产业尺度实证检验技术关联与土地财政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技术关联促进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产生。②土地财政总体上阻碍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的产生。③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总体上加剧了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阻碍了我国产业突破既有发展路径和实现转型升级。④土地财政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给增长显著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土地财政促进了区域内生产业发展,强化了技术关联对产业发展新路径的积极效应。在中部,土地财政的扩张效应促进了区域发展及其路径突破,区域产业演化受产业转移影响,不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在西部,土地财政抑制了区域发展,本地技术关联的影响不显著。在东北,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供给增长有助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演化存在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下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需要通过整合区域内外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以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剖析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果表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区域网络体系和支撑环境的薄弱是制约产业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在全球开放系统内培育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总体支撑体系是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拉山口区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研究新疆西部阿拉山口区域物流活动,分析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所在,着重分析论述该区域在地缘区位、物流腹地和市场、国际人通道以及与中亚五国产业互补等方面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所在,并找出组织发展阿拉山口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制约该区域发展现代物流的因素,提出促进该区域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些措施。从而起到促进该区域物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成今后阿拉山口区域物流产业的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发展。同时,这对优化新疆沿边产业结构、区域物流经济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研究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效率国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目前资源环境效率问题已经引起足够关注.对资源环境的内涵、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应用实践层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已经从产业结构变动、产业布局、产业集群等多角度对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初步探讨了资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尚未从资源环境效率的角度揭示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作用规律;研究方法上,以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火用、能值、生态足迹、物质流等生态热力学方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始应用于资源环境效率的评价之中.未来应加强系统的理论研究,加强对资源环境效率的机制的分析,在计算方法上需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1-2014年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与环境系统时空耦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两大系统耦合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产业-环境系统耦合度呈现"M"型曲线特征,具有明显的经济烙印。耦合发展度不断升高,流域产业系统对环境系统的胁迫作用不断降低,环境系统对于产业系统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环境系统耦合度经历了流域特征明显到不明显的过程,且耦合发展度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反映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环境系统耦合状况趋佳,产业生态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值总额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是影响产业-环境系统耦合发展度的主要障碍指标,并且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外商合同投资额/GDP的障碍作用愈加突出。另外产业结构与产业规模是影响产业-环境系统耦合发展度的主要障碍子系统,而产业效率与环境污染是潜在障碍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长吉地区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制造业就业高度集聚在区域中心区县,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高,对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区内的集聚水平差异大;该区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资源条件等区域特征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明显,规模经济、地方保护、产业政策等区域产业特征显著影响该区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汽车和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区域资源优势产业、以产业对外开放促产业集聚的产业集聚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4—2015年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协整分析对二者协同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二者部门间产业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虽然存在长期均衡和协同发展关系,但也呈现出非均衡性特点,表现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应通过促进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天津市技术服务类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并强化产业间关联,以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分别从产业规模、产出水平、接待规模、经济贡献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文化产业波动相对较大,两大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仍然较低,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远低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今后河南应重视两大产业互动互促,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人才,科技兴产,广泛宣传,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群理论的产业规划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规划在信息网络时代正受到诸多挑战,地方化、信息化正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此思路上,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型的产业规划模式——集群理论下的产业规划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产业规划的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集群理论并梳理了其理论要点,同时借鉴国外集群创导理论和一些具体规划范式构建了基于集群理论的产业规划的一般模式,并对该模式实施的误区及其与传统产业规划的区别联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模式实施的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许树辉  王利华 《热带地理》2015,35(2):284-290
承接国际或国内区际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快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甚至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对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作用机制和升级路径进行回顾和述评的基础上,发现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丰硕成果相比,国内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明显不足。未来应从国内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关联性分析、互动机制和协同升级路径3个方面进行理论构架,建立起包括三产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价值结构及区位升级,体现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的国内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应注重国际产业转移与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共同影响下的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动漫产业在现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在我国,动漫产业目前已获得了长足发展,动漫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是我国动漫产业由于缺乏原创、资金、市场意识以及盲目跟风,动漫产业发展与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差距较大。为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以原创和品牌为主的创作模式,以多层次的发展模式,以多样化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来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动画产业时空格局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渠爱雪  孟召宜  杜霖  冯立娅  谢梦  何昭辉 《地理科学》2018,38(12):1961-1969
以动画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国家广电总局官方统计数据与新媒体网络数据,对中国城市动画产业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从产业规模、产品质量、产品集中度3方面构建动画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三角模型法与GIS技术分析中国城市动画产业时空格局,发现:中国动画城市不断增多、发展范围梯度扩散,动画城市多数处于萌芽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动画城市之间差距较大、“二元三核”格局逐渐形成,四大板块差距明显、东中西梯度发展;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动画产业空间格局成因,结果表明生活质量、包容度、创新精神等内生条件是中国城市动画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资源、政策支持等外在条件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2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以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为主,西部地区虽然承接了大量的资源开采型产业,但其投资的加快也引起了中东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即间接隐性产业转出。未来,具有资源指向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以及部分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将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具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将会进一步在东部地区集中。  相似文献   

18.
漯河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坚持发展食品产业集群,通过密切产业内部联系,形成"滚雪球"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实施名牌战略,成为中国食品名城,走出了"资源导向型"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推动了传统农区向工业化迈进的步伐,形成了"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食品产业集群→通过‘滚雪球'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形成区域品牌(中国食品名城)→品牌效应放大→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起步实现工业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旅游产业组织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旅游产业正经历由量的发展到质的跨越的重要时期。文章就河南省旅游产业未来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若干重要课题,如发展优势、发展重点、发展步骤以及发展思路等进行了反思,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域旅游产业集群:区域旅游发展的地域分工与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专题。区域旅游是同一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互为旅游客源地、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区内旅游活动。区内旅游供给由跨城市区划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地方小产业集群环环相扣而成,这种分工模式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一种基于地方产业集群组合的广域旅游产业集群。在这种集群形态内,存在着空间组织、产业组织及运营模式创新的空间。研究区内旅游流在城市节点间的空间演化特征和机制,以及区内旅游流所遵循的典型旅游线路在城市节点间的产业链演化特征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广域集群组织的区域旅游发展创新,最后在理论上形成提升,形成涵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广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体系,对于区域旅游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