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8,他引:16  
李耀辉 《中国沙漠》2004,24(5):616-622
简要回顾了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暴研究动态, 概括分析了最近几年沙尘暴研究在地理分布与时间演变特征、形成机理、监测和预警技术, 以及沙尘暴危害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新成果, 以期对以后沙尘暴的更深入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宁夏特强沙尘暴气候背景及其成灾规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0,他引:14  
沙尘暴是宁夏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强及特强沙尘暴给当地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导致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快了荒漠化进程。文章从沙尘暴发生的机理和形成机制出发,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及沙尘暴灾情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形成宁夏沙尘暴天气运动、成灾规律的概念模型,并对宁夏沙尘暴灾害进行区划。  相似文献   

3.
宁夏沙尘暴天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概括地分析了宁夏沙尘暴天气的地理分布与时空演变特征、形成机理与成灾规律,以及沙尘暴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总结性地分析了宁夏中北部沙尘暴多发区生态退化、土地荒漠化与强沙尘暴间的相互关系等,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多源资料及相关科研成果,建立适合宁夏中北部地区气候特征的沙尘暴发生频率定量化模型等,以期对以后沙尘暴的更深入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民勤沙尘暴分布的地理因素及其前期气象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勤沙区沙尘暴频繁,沙尘暴的分布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地表特征密切相关.河西走廊是我国寒潮南下的必经要道,民勤县恰位于这条寒潮路径的中心线路上,沙尘暴的发生季节、发生次数均与寒潮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民勤境内及其周围沙漠广布,且大面积沙漠裸露,易形成以沙漠为中心的高温低压区,与西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扩散的冷高压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当地的沙尘暴以中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为主,沙尘暴发生的季节、时间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沙尘暴的主风向以NW、WNW为主,与该路径上的寒潮方向完全一致.沙尘暴前期在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方面均会表现出明显的异常特征,当地沙尘暴的季节分布特征也异常明显,依据沙尘暴前期气象要素的异常特征和沙尘暴分布的季节特征以及沙尘暴在前站后站之间的运移方向和速度就可以对沙尘暴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宁夏强沙尘暴生态调控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13  
沙尘暴是恶劣生态环境的直接产物,沙尘暴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善生态环境。做好生态治理、提高生态调控自然灾害能力,应首先确保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涵养。依据对沙尘暴形成机理研究和历史演变分析,认为生态调控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应强调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有机交叉综合,从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来揭示强沙尘暴运动规律和成灾机理,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之间互馈的关系研究,通过土地荒漠化与强沙尘暴间的相互耦合关系以及风暴时空特征,分层次地摸清极限气候条件下生态环境的改良对强沙尘暴天气防灾减灾的生态调节功能,突破传统、被动的气象灾害"预测-救灾"体制,初步形成更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动态的"生态治理-灾害控制"的强沙尘暴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7,自引:24,他引:33  
国家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G2000048700)恢复了过去2 ka来我国北方沙漠化过程、演变、格局和驱动机制;揭示了土壤风蚀和沙尘起动的物理机制,确定了土壤风蚀容忍量、定量评价体系,风沙电场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影响;确定了主要沙尘源区、沙尘暴移动规律和形成机制,建立了沙尘暴监测、预报预警方法和系统;研究了土壤碳、氮衰减规律及其对沙区植被的影响,揭示了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受损过程、适应对策和植被恢复机理,阐明了我国近50 a沙漠化的过程、成因、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定量给出沙漠化空间变化态势,提出了重点地区防治沙漠化、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和对策。为国家防沙治沙和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发展和完善了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  相似文献   

7.
一次夏季强沙尘暴形成机理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利用沙尘暴发生前夕酒泉基准站的探空资料、沙尘暴发生前后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有关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出现在我国内蒙古西部和河西走廊西端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大气层结稳定度、地形因素对沙尘暴影响的机理以及下垫面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天气现象发生时地面气象要素和地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起了激发作用;②该地区特殊的地形条件所造成的“狭管效应”起到了加强作用;③沙尘暴爆发前风速迅速增大,为起沙提供了动力条件;④气压和相对湿度在沙尘暴发生前夕和沙尘暴过程的中后期有明显扰动, 沙尘暴结束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和地面等气象要素有显著性突变。  相似文献   

8.
钟海铃  李栋梁  魏丽 《中国沙漠》2004,24(3):323-329
选用中国178个常规气象观测站建站~2000年历年春季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50a来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北方沙尘暴的形成、发展以及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存在东西反位相差异,近50a来,春季沙尘暴日数总体趋势在减少,但20世纪末又有明显的回升趋势。这不仅与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路径有关,还与青藏高原冬季地面感热的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2015年2月21日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麓地区暴风雪转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天气过程受强冷空气影响,由高空蒙古冷涡迅速发展加强产生。地面冷锋形成降雪,锋区风力较大,形成了暴风雪,随后受副冷锋影响,风力明显增强,产生沙尘暴天气。暴风雪与沙尘暴差异表现在:(1)冷涡、冷锋是主要影响系统,但天气系统影响部位不同,暴风雪多发生在锋区及暖区中,沙尘暴多发生在锋区后部的强冷平流控制区中。(2)水汽条件差异明显,暴风雪相对湿度需要大于70%,沙尘暴相对湿度小于30%。(3)大气层结需求不同,暴风雪对不稳定层结要求不高,沙尘暴对不稳定层结和深厚的混合层有较高的要求。(4)暴风雪发生时气温骤降,沙尘暴发生时温度缓慢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五·五”特大风沙尘暴的形成过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1993年5月5日特大风沙尘暴席卷中国西北大部分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人员伤亡惨重。系统性锋面大风天气过程与地形效应相互作用,是产生此次特大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人为破坏地表结构,丰富了沙尘源,是加强和诱发此次特大风沙尘暴的最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以防为主,辅之以预警系统;提倡耕地集约化经营;同时加强风沙尘暴形成机理研究的防治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