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和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水禽越冬地,是白鹤、东方白鹳、鸿雁和小天鹅等珍稀水禽全球最主要的越冬地之一。为保护好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鄱阳湖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江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在鄱阳湖建立了15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2个、省级2个,其余为县级),这15个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于县级保护区保护管理功能的缺失,使得原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尝试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新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个保护管理(监测)站和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站共同组成,同时还包括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护鸟员和信息员队伍以及奖励机制。目前,新的网络体系存在新建保护监测站职能不明确和人员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管理功能的发挥。为更好地发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作用,加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十多年未见的东方白鹳,日前再次现身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监测调查,此次发现的东方白鹳共有86只,同时还发现有白琵鹭30只、小天鹅120只。据了解,东方白鹳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009年调查表明,全世界仅有东方白鹳野生种群为30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和环保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5月发布)》列为濒危(EN)动物,属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原名为"江西省鄱阳湖候鸟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更名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职能是保护以白鹤为代表的珍稀候鸟和湿地生态环境,开展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科学地、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赣江、修河的交汇处,辖9个独立的湖泊及其草洲(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沙湖、蚌湖、大汊湖、中湖池、象湖、梅西湖),总面积22400hm~2。  相似文献   

5.
根据鄱阳湖鸟类研究文献,对鄱阳湖区鸟类记录进行了整理和甄别,发现近年来鄱阳湖区新记录鸟类60种,迄今共记录鸟类352种,隶属17目61科。其中,水鸟6目16科133种,占中国水鸟总数的49%;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受胁鸟类16种,包括极危种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青头潜鸭(Aythya baeri)2种,濒危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4种,易危种白枕鹤(Grus vipio)、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和鸿雁(Anser cygnoides)等10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9种。在居留型方面,冬候鸟130种,占36.93%;留鸟99种,占28.13%;夏候鸟62种,占17.61%;旅鸟52种,占14.77%;迷鸟9种,占2.56%。在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共有185种,占52.55%;东洋界种类126种,占35.80%;广布种41种,占11.65%。为了保护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鄱阳湖区目前共建立以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主要对象的保护区18个,总面积达2 006.18 km2。建议将分布有重要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县级自然保护区尽快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些尚未被纳入保护区体系的重要的越冬湖泊应尽早建立保护小区,从而完善鄱阳湖区水鸟保护与监测网络,构建完整的候鸟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三江平原是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2004-2007年通过在三江平原开展大规模的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和保护的实施措施,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但部分地区对东方白鹳的了解和保护程度还不够,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宣传、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东方白鹳种群现状与人工招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三江平原是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2004-2007年通过在三江平原开展大规模的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和保护的实施措施,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但部分地区对东方白鹳的了解和保护程度还不够,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宣传、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湿地保护的旗舰物种。2016年和2017年,采用卫星跟踪技术、野外观测和地面采样方法,在春季和秋季,对成功跟踪的6只白鹤在中国东北地区西部中途停歇地的活动时间和面积、栖息地类型、食源植物种类、食源植物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只卫星跟踪白鹤中途停歇地主要是中国松嫩平原西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莫莫格和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周边的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以及西辽河平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草本沼泽;白鹤中途停歇地的栖息地类型为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共计7目9科11种,其中,淡水湖泊有植物7科9种,草本沼泽有植物8科11种,以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为主;在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栖息地的植物中,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mis)的重要值都最大,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中的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9和0.6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0和6.73,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2.87和79.12,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7和1.90,表明草本沼泽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分布更均匀、物种多样性更高;在样地内发现的白鹤的可能食源植物有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扁秆藨草、花蔺(Botomus umbellatu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玉米(Zea mays),食物为食源植物的根茎或种子颗粒,对食物的理化分析发现,食物中主要有硼、锌、铁、磷、钙、钠、钾、镁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能量物质,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3种栖息地可以为白鹤提供的能量分别为591.06 kJ/m2、1 348.51 k J/m2和51.60 kJ/m2。因此,应该加强对白鹤中途停歇地的保护,特别需要加强对保护区周边地区及其它非保护区范围内的白鹤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建议建立季节性的保护小区,对于典型的白鹤栖息地应该通过适当调节水位以维持草本沼泽栖息地中草本植物群落的优势地位及多样性,并加强巡护,以减少人畜对白鹤栖息地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莫莫格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吉林省西部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选择白鹤(Grus leucogeranus)栖息地承载力、蓄洪和固碳3个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对该保护区湿地在2002年、2008年和2013年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利用研究区土壤、植被、水文以及白鹤分布等图文数据,结合室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持水量测试结果,利用Neu法、热量法、蓄洪和固碳等公式对3个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2008年和2013年,该保护区白鹤栖息地容纳白鹤的数量为28 400只、2 468只和4904只;食物容纳白鹤的数量分别为24×104只、2.1×104只和4.3×104只;水体蓄洪量分别为12.35×108m3、11.12×108m3和8.62×108m3;植物固碳量分别为30×104t、17×104t和20×104t。2002~2008年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3个主要生态服务功能随湿地的退化而逐渐减弱;2008~2013年间,其3个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恢复,说明湿地保护工作开展得当,湿地退化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江西十大美景、中国最美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是以白鹤为代表的百万珍稀候鸟的乐园,享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的美誉,拥有迷人的湿地风光,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鄱阳湖保护区历经30年的风雨,创造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通过环湖建设大湖池、沙湖、大汊湖、吴城、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10个保护站,按照"一块大石立门前,两条横幅  相似文献   

11.
2007-2009年2个越冬期,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湖泊共记录到水鸟6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Ⅱ级保护鸟类8种,省级保护鸟类30种。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越冬期水鸟的最高数量均在12月出现,分别约为17.8万只和23万只。对2个越冬期水鸟在9个湖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湖池、沙湖、蚌湖和大汊湖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但缺乏专业的鸟类救护机构,故缺乏成熟系统的鸟类救治经验。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鸟类会被救助。研究以鄱阳湖地区救护鸟类为对象,对2012-2014年期间救护档案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救护鸟类总共有15只,其中13只为成年鸟,2只幼鸟。救护鸟类中雁属的数量最多,达到7只。救护鸟类的来源主要包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移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监测站移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移送和市民移送4个方面,其中管理局送过来的鸟类数量最多,达到了10只,占总数的66.7%。救护鸟类所受伤害症状主要有3类:骨折、中毒和外伤。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可分成4类:天网、投毒、天敌和其他。救治成活率达到了80%。通过本研究,为野生鸟类保护和救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Habitat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wildlife, especially cranes. Here, we collected occurrence data at wintering grounds for four cranes (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 Grus monacha, Antigone vipio and G. grus) and analyze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 model and project overall potential wintering habitat using Maxent. ENMTool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egree of niche overlap among cranes. Results showed that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main habitats for the four focal species. Inland water and coastal wetlands in Jiangsu are also potential wintering areas. G. grus spreads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The four cranes show tight niche overlap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oyang Lak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abitat sites for all four cranes, according to modeling and niche overlap results. Poyang Lake is cut into a dozen nature reserves, but a bigger nature reserve or system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for cranes. The conservation of these four crane species will be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4.
2015年3—9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鸟类共12目20科28属50种,以雁形目最多。首次在公园内发现东方白鹳和白额雁。鸟类时空分布差异显著,春季鸟类最多,夏季最少;春秋季以鸭科为主,夏季以鸥科为主;明水面、沼泽湿地和人工岛是鸟类主要分布区域。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而物种均匀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应加强对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沼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荣芬 《地理科学》1994,14(3):261-269
  相似文献   

16.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分布数据,计算巢址分布的质心、巢址的空间离散度,分析了巢址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统计了巢址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高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遇到严重的干扰,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址的质心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内,每年的偏移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内部;而在受到火灾干扰的2005年,丹顶鹤巢址的质心几乎迁出了核心区.扎龙湿地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在此期间具有聚群的特征,2005年以前,丹顶鹤营巢距离逐年缩小;而2005年以后营巢距离又有所增加.丹顶鹤巢址分布在高程142~148 m的占92.03%,而芦苇沼泽分布在高程142~148 m的占82.04%;丹顶鹤巢址分布于坡度小于0.25°的占90.93%,芦苇沼泽分布在坡度小于0.25°的占87.31%;芦苇沼泽和丹顶鹤巢址在高程、坡度上的分布相关性较强,说明芦苇沼泽是扎龙湿地丹顶鹤营巢的重要生境.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述华  廖富强 《地理学报》2013,68(1):118-126
利用历史水文资料、越冬候鸟分布调查资料及基础地理数据等, 从鄱阳湖形态的历史演变和鄱阳湖越冬候鸟生境保护的角度, 探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维持鄱阳湖形态不变的情况下, 为有效保护越冬候鸟生境不受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的影响, 工程调控水位不宜超过12 m, 但由于低水位运行不利于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效益的发挥, 而高水位运行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地的保护, 为调和工程效益和候鸟保护之间的矛盾, 建议实施适当退田还湖, 以促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实施;(2) 根据地形、越冬候鸟分布范围、圩堤内居民点分布以及圩堤内土地利用现状, 提出了约640 km2实施退田还湖范围;(3) 以退田还湖为前提, 按照“调枯不调洪”原则, 提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 为工程的推进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鄱阳湖区农田已成为越冬白鹤的重要觅食地,白鹤在农田的数量动态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选择白鹤集中越冬的五星、康山垦殖场,采用样线法调查了2020—2021年越冬季两处垦殖场农田的白鹤种群动态。结果表明:7只白鹤2020年10月底到达五星垦殖场藕田觅食,11月有1523只,12月有693只,2021年1月有420只,2月1次调查记录到80只,3月白鹤北迁;康山垦殖场稻田白鹤数量在12月初开始增加,12月有1163只,1月有1536只,2月1次调查记录到543只,3月北迁。五星垦殖场农田白鹤数量高峰期在2020年11月,单次记录达2282只,康山垦殖场高峰期在2021年1月,单次记录达2000只。白鹤全球种群数量现存约3500~4000只,两个垦殖场越冬期单次调查记录均超过白鹤全球种群总数量的50%,农田对鄱阳湖白鹤越冬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6年5-6月,调查了鄱阳湖夏季水鸟,共记录到水鸟59种,隶属6目14科,其中繁殖鸟31种,非繁殖鸟28种;古北界种类27种(45.76%),东洋界种类3种(5.09%),广布种29种(49.15%)。与2015年相比,16个种有变动,涉及3目7科,比2015年减少了14种,增加了2种。鸟种类最多的为鸻形目,25种;其次是鹳形目和雁形目,分别为14种和11种;数量上,鄱阳湖夏季水鸟中,少见种3种,常见种2种,优势种有12种,其中鹳形目鹭科优势种7种,占优势种种数的58.33%。初步分析了鄱阳湖夏季水鸟的分布、生境选择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Yeya Lake Wetlands are the largest site for wintering birds in Beijing, where common cranes(Grus grus)winters every year. The land cover of the wetlands has undergone distinct changes from 2006 to 2009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In 2006, a survey of the presence/absence of the birds was completed using a line-transect method.A predictive model of habitat suitability was derived b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Then, this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 was applied in 2009 under the land use change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and compare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between 2 years.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Grus grus presence and increasing elevation, distances to grassland, to farmland, to bush, and to road suggested a preference for low lying areas in close proximity to food and cover. While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s with distances to buildings and to water suggested a preference for low disturbance areas. The areas of suitable habitats increased from 2006 to 2009, and the spatial model was effective in both years. Habitat preference of Grus grus varied in land use types, therefore habitat suitability dynamics might possibly relate to land use change and thereby be predictable through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pproach. Although the obtained model had a good fit in both years, it was suspected that if frequent human activities continued, the number of Grus grus might decrease or disappear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the spacious water area was essential for wintering birds and the risks from loss of lake water and unfavorable crop practices might dramatically change the quality of each type of land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