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锡………运渠区域之标式城市我国都市之类别凡三:一为华式都市,是由我国之城市发展而成,我国之大部都市均属之;二为华欧型都市,凡都市之有租界区域者,均呈此型,上海其例也;三为欧式都市,聚落之构造,俱行欧化,青岛属之。无锡为华式都市,分布於长江三角洲之运  相似文献   

2.
中国都市区及都市连绵区划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珏  叶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13-16,21
依据2000年统计数据,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建立中国城市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用非农产业GDP比重、非农从业人员比重、人均GDP、人口密度4个参数构建都市区的门槛指数等模型,同时建立了数字地图。通过分析我国2000年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特点,划分出3级,共2个都市连绵区、2个亚都市连绵区和5个城市密集地带,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锡常区域整合及其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区域整合是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发挥城市与区域最佳效率的重要机制。苏州、无锡、常州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连绵带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最发达地区之一,已经具备了区域整合的基本条件。文章通过对苏锡常区域整合的条件和障碍因素分析,提出了苏锡常区域整合的目标和重点,并对苏锡常区域整合的协调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三大都会经济区的演变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薛凤旋  蔡建明 《地理研究》2003,22(5):531-540
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主要入海河流的三角洲上的城市,乃近代发展最迅速的城市。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更为这些城市注入了新的动力。围绕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核心城市,近年来已形成三个不同程度的外向型都会经济区。过往20年来,它们在外贸、外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速度方面均领先全国。因此对这些都会经济区的功能特点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是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同时都会经济区亦是我国城市化二元体中有关大城市群或都市连绵带式的城市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涛  曹广忠 《地理研究》2012,31(7):1317-1327
城市规模的空间集聚与分散和中心城市影响区域划分是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传统研究视角。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提出自下而上考察中心城市影响力的新视角,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区域和地方两个尺度综合考察了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城市规模的空间聚散特征。基于中国637个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东部大城市的区域影响力逐渐由沿海向内陆渗透;中部大城市的区域影响力有限,但地区性影响力可以覆盖整个区域;西部大城市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大量的边缘性小城市处于自生发展的状态。对城镇密集地区的考察发现,长三角是中国最成熟的都市连绵区;京津冀、珠三角、山东半岛和辽中南都市连绵区正逐步走向成熟,但城市规模和空间组织特征差异较大;以长株潭、武汉、郑州和成渝等为中心的内陆型大都市区域也很可能较快形成,中心城市间的功能整合、空间优化和区域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可能并不适合发展大都市区域,而应考虑新的城市规模和空间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划定“三线”(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构建城市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格局和实现“多规合一”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三线”由不同部门依据不同准则划定,在空间上往往存在冲突。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从图斑层面探讨“三线冲突”的类型与表征,并分别采用空间格局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三线冲突”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区域条件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都市发展区内“三线冲突”以生态—耕地冲突和生态—城市冲突为主,城市—耕地冲突面积较小;②生态—耕地、生态—城市和城市—耕地冲突热点分别集中于都市发展区边缘、都市发展区内部和城乡过渡带,呈圈层分异的特点;③区域条件的6个指标对3类“三线冲突”子类型冲突强度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研究结论为:一是“三线冲突”强度可以用“三线冲突”强度指数(TLCI)表征;二是空间自相关分析、梯度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刻画“三线冲突”空间特征;三是对“三线冲突”的自然—人文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本文有助于从城市空间视角加深对“多规冲突”问题的理解,识别“三线冲突”的自然—人文驱动因子,为实现“多规合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较早,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而我国都市农业仍属新生事物。笔者简要介绍了日本、德国、新加坡和荷兰发展都市农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分析了都市农业的基本功能,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与建议,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提高都市农业的科技含量,扩大都市农业园区的规模;高度重视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8.
谈都市文化发展与英语语言环境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文化是都市形象的表现。因为她构建着都市形象的特色及底蕴。都市文化如同城市的神经无处不在,并由此而构造都市之魂。从古至今,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功能交互耦合关系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功能通过交互耦合机制形成复杂系统,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建立交互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耦合度模型探讨西安都市圈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功能交互耦合关系并从时空角度分析耦合度的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功能要素关联度均在0.6之上,耦合关系错综复杂,关系密切。城市经济、消费、交通和科技对都市农业功能影响较大;都市农业食物供给、就业、观光休闲及美化环境功能服务城市化能力最强。2)2000-2011年西安都市圈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功能耦合度在0.6~0.85之间,时序发展呈现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总体上,二者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协调。3)2011年二者耦合度呈现都市圈西北区域低于东南区域的空间特征,耦合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倢 《地理研究》2008,27(3):659-671
近年来,随着城市竞争力概念的兴起,城市排序及城市排行榜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本文首先指出盲目追求城市排名的危害,之后从理论角度论述造成城市简单排序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城市所属区域以及城市体系的忽视,提出应在对各城市进行定量评估的基础上,将城市发展优势与地域空间以及城市体系相结合,在地域空间中确定各城市功能定位。并以我国三大都市密集地区为实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发展优势进行定量评估。以实例阐明城市发展优势应在所属地域空间与其城市体系紧密结合,对城市简单排序提出了反驳。通过三大都市密集地区之间不同城市体系结构及其变化的比较研究,对城市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理论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观点的中国都市与区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博秀 《地理学报》2004,59(Z1):93-100
全球化成为近来影响空间研究的一个热门议题,甚至成为城市-区域研究的一个新世纪的讨论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迁与全球市场供需失调的发展,伴随着经济、金融、服务业和通信设施等的集中化,使得全球化的现象反映在一个空间聚集的"全球"都市层级中.作者将试图透过全球化议题所产生在中国都市和区域空间的发展面向,提出一个新的观察与假设,作为对未来中国"都市与区域研究"的一个建议.文中从现有的全球化与空间研究着手,对未来在全球化所进行的研究主题提出初步的响应和可能的讨论,包括:世界城市、都市化、城市-区域的形构、跨国空间的联结、都市空间结构的转换、区域不均衡和社会极化等.  相似文献   

12.
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利用生态经济学方法,从都市农业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出发,通过引入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的蓄水系数之差和水源涵养价值发展系数等参数,构建了都市农业水源涵养功能测算模型。对2011年西安都市农业圈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西安都市农业圈涵养水源物质量16.6×108m3,价值量1.05×108元,其中周至、蓝田、户县、临潼、长安是主要贡献者;粮食作物种植是西安都市农业圈水源涵养服务的主体,但从单位面积水源涵养的能力来看,果木水源涵养能力最强;西安都市农业圈农业水源涵养功能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结构,即东西高,中间低的格局,与西安市城市发展格局相反,说明城市的发展对都市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汪升华  陈田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1):87-93,55
以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为核心的美国三大都市旅游带,是伴随着美国城市化的形成而出现的。在美国三大都市旅游带的发展进程中,城市郊区化起了积极的联结与推进作用。某种意义上说,是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大都市旅游带的形成。比较美国三大都市旅游带与我国沿海大都市旅游带的发展,美国作为城市化高度发达国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推动了都市旅游带的发展。美国都市旅游带的生成特征与生长机理对我国沿海都市旅游带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城市区域是21世纪前后的一种重要经济地理现象,并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长江三角洲作为全球城市区域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以国际城市上海为核心的外围二级城市,提出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概念特征,认为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可以界定为二级城市。参考国内外典型国际城市及二级城市的发展经验案例,对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产业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相对发达成熟的制造业和趋于优化提升的服务业是其重要特征。以杭州为例,基于城市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施,探索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路径,进而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多要素流动的节点,相互间的作用和联系是城市地理学也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研究融合14 719个快递网点POI数据和传统业务量等统计数据,借助ArcGIS,Gephi,Stata等工具,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范围内经济发展迅速、活跃度较高的苏州、无锡属强中心城市;苏州与无锡、上海间的联系度在所有城市对中最高;苏州、杭州、南京作为各社区的核心城市带动各自社区发展;地理邻近和社会邻近对快递联系强度产生正向影响,而制度邻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多功能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农业多元功能之间的协调性对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区域,构建都市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及生态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都市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以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功能指数上升,生态功能指数下降,都市农业多种功能之间的强弱关系表现为此消彼长的状态,说明西安都市圈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是以牺牲都市农业生态功能为代价;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以充分发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社会功能水平滞后,生态功能已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快速提高的瓶颈,2013年的多功能耦合协调度相比2000年仅增加0.178 6;都市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指数从西安和咸阳市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大再减少,表现出中心—外围型的圈层结构,说明城市化高水平区域可以促使郊区都市农业多功能的发挥但不利于本区都市农业多功能的协调发展;西安都市圈各地区的都市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均低于0.445 2,都市农业功能内部要素之间的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世界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城市是国家竞争力提升和城市化推进的主要载体,而都市农业则是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世界城市、都市农业的概念入手,着重对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和阿姆斯特丹五大世界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历程、功能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世界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现代产业化农业、多功能社区农园、生态绿地型农业三大模式,并给出了我国世界城市打造过程中都市农业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世界城市是国家竞争力提升和城市化推进的主要载体,而都市农业则是世界城市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世界城市、都市农业的概念入手,着重对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和阿姆斯 特丹五大世界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历程、功能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世界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现代产业化农业、多功能社区农园、生态绿地型农业三大模式,并给出 了我国世界城市打造过程中都市农业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蔡建明  杨振山 《地理研究》2008,27(2):362-374
都市农业是跳出农业、农村框架,从城乡统筹发展观看农业的新型理念。本文对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以及拉美和非洲一些国家都市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其不同的发展特征、组织形式、生产特点、营销与物流、功能作用和扶植政策进行了梳理。从城市进程和社会发展角度,认为都市农业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方式。结合我国发展现状,都市农业的着力点在大城市地区和粮食主产区要有所不同;功能体现城市近、中、远郊区的需要;建设中需要鼓励发展都市农业企业和农业协会;加深产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疏通物流渠道;在城市规划、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形式和科技推广等政策上需要给予支持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面临诸多区域性问题,如基础设施对接、人口跨区域流动等。基于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判断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和联系程度。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和宁波等特大城市为副中心的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布局。据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三大次级城市群组成,整合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布局,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